清华艺术管理上岸攻略:看这一篇就够了


耿铭蔓
录取院系|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艺术管理
本科院系|华中科技大学
数字媒体艺术
当然,做题家并不一定是一位优秀的艺术管理者,分数低的也不一定就比分数高的实践能力差,但目前我国迈过招生这道门槛的方式只有考试,所以想要升学就一定要把对应的考试给捋明白了。以下我将从老师对于学生的期待、往届真题、以及本人考试与在校学习经验三个方面来分析如何形成自己的清美艺术管理研究生考试的应试方法论。
清华大学艺术管理专业开办年数不多,目前均为非全日制,在18年考研复试中刷掉过考生之后,近几年复试没有刷掉过人了,所以一定要抓住初试的机会,把初试准备好,过了初试大概率就能够被录取。
政治与英语公共科目,各大考试app或者线下考研机构对于英语政治的备考都有非常成熟的“套路”了,按照自己的学习模式与习惯,去选择。我不再做这两门的备考分享,有更多的高分经验值得去参考。主要分享专业课备考,一般题型为:
专业一中外艺术史
名词解释40分(8题100字)
简答60分(4题200字)
论述50分(1题1000字)
专业二艺术概论
简答50分(2道500字)
论述100分(2道1000字)
题型分析:专业一中100字的名词解释与200字的简答题共100分需要扎实的知识点背诵;另外200分是三篇1000字的论述与两篇500字的简答,其实就是小论述。总结:要写五篇论文。

这是每一位想要上岸的考生应该思考的首要问题,只有清晰了目标才能再去思考该怎么做。我通过对考试内容变化来解析这个问题。老师们在考试-改卷-复试-录取-上课-毕业这样循环往复的过程当中,在不断发现问题,也不断地在各个环节去完善一系列的招生考核制度。具体表现有:之前专业一中外艺术史都是与全日制研究生考试共用一套题目,在今年(22年)考研大纲中,专业一的科目代号发生变化,不再是和全日制史论研究生同款试卷了,而专业二科目名称后面加了括号,内容为美术馆与艺术市场。
① 专业一的代号变化这就意味着艺术管理考生有老师单独出题的一套艺术史论的试卷,那相比之前的专业一试卷会更难还是会更简单?综合分析我推测会更简单,不是因为史论不重要,而是因为艺术管理是更偏重于实践的一门学科(从日常上课中更有体会),老师更在意专业二的这个有实践经验的专业能力。想要通过更侧重于专业二的评分来筛选适合本专业的考生。可能想避免一些有真正艺术市场工作经验但因为专业一备考不足而被卡掉。

② 专业二为什么加了括号内容? 以20级考生为例,本专业15位录取考生,真正在美术馆、艺术市场工作的仅2位,学姐和学长(他们的艺术概论课程超级种草,某种程度上都可以给我们研究生上课了,他们的行业实战经验真的太赞了👍)其他都是半路出家的同学,而19、21级录取考生据了解也是大部分都不在美术馆、或者艺术市场其他类型机构工作,甚至在考前对艺术市场完全不了解的考生也不在少数。目前的招生模式导致了老师更想要的艺术市场人才过少,更多的都是在文化产业、媒体、金融、广告等等与艺术有点相关行业甚至基本不相关行业工作的考生,所以在今年考试科目中着重强调了美术馆与艺术市场。如果你本身就是在美术馆、博物馆、画廊、拍卖行等工作,又或者是策展人,非遗传承人等等,那么你的上岸机会就会大大增加,因为专业二的考试中一定会有这样类型的一道题:结合你自身的工作经验来论述**(一般是艺术市场中的事物/事件),老师会从你的论文中了解你的工作内容,知道你到底是干什么的。通过你的千字论述,判断你的专业能力,从而来择优选取自己想要的学生,给他们高分。
强调这些你可能会疑惑:别的工作咋就不行咧?并不是工作行业有优劣,而是因为老师希望能够提供给同学有效的专业帮助和能力提升。作为艺术管理项目负责人的章老师的研究方向是艺术市场,她能够对在艺术市场工作的学生提供有效的帮助,这是双赢的;而其他行业的,特别是与老师的专业方向完全不相关的,那么老师能够提供的就是比较有限的帮助。这样学生在校学习两年三年以后,可能并不能使他的工作能力有所显著提升。
无论你认可或者否定我的观点,通过我的一点解析,相信你对老师想要什么学生这个问题也已经有了自己的理解,以此为基础来完善自己的应试思路。





史论题我只放了20年与21年的没有更多,主要是想说明史论出题并没有什么规律性,但有几点需要注意我写在了后面。关于专业二,在考前我对本专业的专业知识了解为零,只学习了一天专业二的知识,得益于较强的写作能力,我才能一次上岸。但现在考研机构内卷、备考变得模式化、专业化。专业知识与写作能力缺一不可。但想要把自己的专业知识在考试中发挥出来,一定要锻炼写作能力。
l 专业一推荐备考书籍:
(1) 高教出版社《中国美术简史》
(2) 高教出版社《外国美术简史》
(3) 尚刚《中国工艺美术史》
(4) 张夫也《外国工艺美术史》
(5) 王受之《世界现代设计史》
l 方法与技巧:
史论范围很大,中国的西方的从古至今的美术史工艺美术史设计史。有充足的时间那可以去自习研读每一本史论书籍。但在时间有限的情况下,如何去比较快速的准备呢?我个人很推荐名词解释与思维导图。
专业一运用名词解释与思维导图。
名词解释:以词条的方式去记忆。考试中一部分题型就是名词解释,但在备考记忆知识点的时候,可以一边通读史论书籍,一边把每一个点整理成名词解释的形式来方便记忆,为什么不去直接用别人整理好的,因为自己整理的时候就是无形中使用自己最习惯的语言组织方式,在考试中更容易写出来,当然如果时间特别不够(我备考就是没有自己整理的时间)那么就直接用别人整理好的。第一遍可以是比较详细的记忆,后面就可以去精简记忆,抓关键词 ,时间(年代),地点,人物,受谁影响(可能没有),风格流派,同时期或同流派,对后世影响等,再精简就是时间、人物、风格。时间,人名(来自哪里),风格这三个关键词是死的,是不能自己编的,其他的在记忆不牢或者考试想不起来的情况下,都可以适当“编”,用自己的语言去写。
思维导图:方便自己看到题目能在脑海中快速搜索出对应的板块,以及应对考试碰到了记忆不牢固的点,可以结合思维导图中同区的其他点来参考,“编造”一个合理的答案。年代、风格流派等等导图记忆,就不容易太凌乱。在答简答题的时候也可以去联系导图板块上下来组织语言,丰富文字内容。
l 另外,清美单独命题也需要去着重地关注几点:
·出过的名词解释和简答,再出的概率比较小。
·与清华美院(中央工艺美院)相关的艺术家,如吴冠中、庞薰琹、张光宇、张汀、常沙娜等等,他们相关的事迹/作品都很有必要去了解。
·工艺美术史词条不要忽略,我现在写几个你来自测一下你是否已经准备了?穆拉诺式玻璃器;塞弗尔瓷;《考工记》;陵阳公样;窃曲纹;长信宫灯;浮梁瓷局...艺术史特别是工艺美术史对应的图片也要记忆以下,可能会有识图题
·非遗、传统文化、传统工艺等的复兴与再创,或者说是在当代科技与新媒体环境下的新的生存与传承方式等。这种可能会有以其他的各种说法出现在论述题,但实质就是传统复兴。比如20年史论论述题:“提升新时代文化自信,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必须去准备相关案例。






前面说过,专业课要写5篇论文,其中4篇都是在专业二艺术概论。通过观察这往届真题,其实出题的几大方向越来越明晰,只是在每一年的试卷上问题方式不太相同,本质问题还是一样的,总结出来去准备,考场能够去使用或者是结合使用到是最好的,我将所有题目总结为以下几个方向(按重要性先后顺序):

(1) 艺术管理的内容与功能。
(2) 某一艺术相关行业分析:现状,问题,趋势。
(3) 结合自身实践过的项目深入分析艺术管理的实际应用。
(4) 艺术市场(或艺术生态)的构成要素与各要素之间的关系。
(5) 艺术管理与国家的文化政策(一般是与传统文化复兴提成文化自信相关)。
(6) 艺术市场某个要素(艺术博览会、拍卖行、画廊等等)的作用或者问题。
(7) 如何与新的状态、科技、发展迅猛的事物等之间的有机结合问题。

(1) 田川流《艺术管理概论》
(2) 余丁《向艺术致敬:中美视觉艺术管理》
l 你是否已经清晰了艺术生态与艺术市场?
在推荐书目2中,作者已经非常清晰的写出了艺术生态与艺术市场的各大要素,各大要素的发展脉络、现状等,与我们上课内容高度贴合,如果你不是在艺术市场中工作的,对这些不太了解,那么考前必须看这本书。我用自己的话来概括以下:艺术生态就是整个艺术圈,包含盈利机构与非盈利机构,以及艺术家、收藏家,盈利机构组成的是艺术市场。盈利机构有:画廊、拍卖会、艺术博览会等等;非营利机构有:美术馆、博物馆、艺术家协会等等。每一个要素都要去了解它的功能作用,和与其他要素之间的关系,以及它们未来如何做才能推动市场的良性发展。
l 其中重点关注的是:画廊、美术馆、艺术博览会。
要去深度了解它们收集案例,比如准备不同类型的画廊/美术馆/艺博会的运营模式与成功经验,不同的美术馆都有着它们自身的优势与特色,通过它们的公众号、微博以及艺术网站的信息都可以了解到。比如UCCA就是一个非常经典好用的美术馆案例,北京当代与上海ART021也是很好的艺术博览会的案例,当然不仅仅国内的也要去准备国际上的案例。总结之后挑选你能够灵活运用的来用。画廊问题是一个国内艺术市场比较严重的问题,作为一名艺术管理者,如何解决艺术一级市场二级市场倒挂这个问题?艺术生态中的其他部分在这个问题中应当怎么做?比如,艺术博览会如何助力于画廊发展。这里,就要提到一个学习方法:阅读章锐老师发表的文章,你很得到很多答案。老师对于艺术市场的问题都有非常清晰深入的分析。去知网搜索、阅读、学习。比如这一篇就是一篇让我们能深入了解艺术博览会的文章:


一般应试论文格式为总分总:第一段:综述事件发展脉络,然后点明自己的论点第二三四段:结合案例阐述自己的一二三分论点第五段:总结以上论点,最后做出升华总结
这是最普遍最好用的论文分段,比如在论述艺术管理的内容与功能是就可以使用这个模式,但在结合自身实践项目的论文中,可以使用更加具有实践性的文字,就像写活动策划一样,写清楚重要环节。让老师感受到这个文章,是非常实用的,不能通篇全是套话、废话。在考前一定要写一遍以上编号前四的四篇论文,并反复修改。
之所以推荐田川流的书籍,是我认为他很有语言艺术造诣,在他的书中我会经常发现,同一个意思的话,它可以用三四种甚至更多不同的语言来叙述,我们写作经常会遇到总要重复说一句话的问题,阅读他的文章,让你学会,一句话的十八种表达方式(不是。
当然如果你的文采很好,那没有充足时间就可以不用看他的书了。
原本我想把艺术市场每个部分的发展脉络、功能、影响都简单写出来,但写了一个我就发现已展开我就会想到更多想说的,写不到头了。于是就不写了,推荐数目2中基础知识点已经很清晰了。至于案例,就是要你自己去收集了,真的太多太多了,比如我打游戏,游戏中的角色皮肤使与敦煌研究院的联名,这不就是中华民族优秀的艺术在现代的传承方式之一吗?比如最近的元宇宙概念,那么艺术与之结合是什么样的效果呢?2022冬奥会的火种灯设计是来自长信宫灯;草间弥生卖出的过亿的虚拟艺术作品,浮梁等众多的乡创案例,非遗扶贫的那么多案例。任何一个案例,都可以有很多角度切入,当作很多不同的论点当中的论据。所以就是我前面说的,你要找到你能够深入理解和灵活运用的案例。
千言万语汇成一句话,找对方向,积极应对,考场上都写出来,胜利就是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