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考研缩招?双非本科考研人该怎么办?
自9月初官宣了23考研日程安排之后,关于考研的话题就成了热搜榜上的“常客”。9月16日,#考研缩招#冲上了微博热搜第二,距离上一次#2023年考研人数预计超500万#的热搜,也才刚过了一周时间。
01.国内考研,卷就完事了
最近,国内很多高校发布了2023年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不少院校、专业整体招生计划减少,山东大学2023年硕士研究生的计划招生人数直接比去年减少了200人。

一些双一流院校,尤其是985高校,由于不缺生源,又想抢占更优质的生源,所以一直致力于扩大推免比例,其中又以人文社科类专业缩招更为明显,例如复旦大学管理学院就只招收推免生。

其实疫情后的这几年,国内高校研究生招生数量增长很快,有些高校的配套资源已经无法承载大量研究生的需求,前段时间,诸多高校不为研究生新生提供宿舍的话题也在网络上受到广泛讨论,所以部分院校开始缩招,将高校毕业生引向就业市场。
而与考研缩招同时在榜的话题,还有一个是#张雪峰称考研头铁的人很多#,考研很难很多人考不上也要考,即使二战三战也要考。
麦可思研究的《2022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显示,21届本科生毕业生准备二战的比例较前两届同期有所上升,而地方普通本科院校毕业生首次考研失利的情况更为普遍。根据研招网的调查显示,超四成考生表示如果首次考研失利会选择二战。

尤其近两年还出现了双一流高校本科生报考双非高校研究生的“逆向考研”现象。
显然,国内考研正在全面高考化,大部分人,尤其是双非本科毕业生,都把考研升学作为了唯一出路,卷就完事了。
02.为什么越来越多的人考研
很现实的一个原因是,高等教育普及化导致学历贬值,外部环境对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果大家都能凭本科院校的背景和所掌握的知识技能得到符合期望的工作机会,就不会有这么多人选择考研。
而现在,没有名校背景就业难,学历不高竞争力弱,就业、考公都越来越卷。张雪峰在采访视频中也提到了考研的原因,他认为主要是学历、院校、城市和人脉资源的提升。其实说到底,这些都是影响个人发展与就业前景的因素。

生存发展产生的提升需求,让大家不得不在国内有限的教育资源和上升通道中争得“头破血流”。
03.出国留学,给自己更多选择
虽然升学深造对于大多数双非本科生来说是唯一解,但绝不是只有国内考研这一条路可以走,出国留学可以给自己更多机会,学历、院校、城市和人脉资源等的提升,更是“手到擒来”。
就拿在2023QS最佳留学城市排名全球第二的韩国首尔来说,不必以高昂的金钱为代价,就能获取更优质的资源。

在“可负担性”这一指标上,首尔的得分与北京基本相当,而在“排名”这一指标上,首尔是唯一一个拿到满分100分的留学城市,共有21所大学上榜最新的QS世界大学排名,其中有12所进入世界500强,4所跻身全球百强。

首尔不仅拥有很多文化传媒、影视、商科等方面的优质企业资源,首尔的高校也有很多行业大咖教授及校友。比如排名QS世界前500的韩国东国大学,从这里毕业的影视明星占据了韩国演艺圈的半壁江山,影像制作学硕士的教授大都具有丰富的从业经历并在行业主要机构担任要职;再比如QS亚洲500强、相当于上财的韩国明知大学,其经营学专业培养出了三星、现代等世界500强跨国企业高管。
像这样坐拥优质教育及人脉资源的大学,国内的双非本科生只要提交材料,申请、面试就有机会入学,双非本科生可以更轻松地收获名校背景,提升个人综合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