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的教训0016】霸业悲歌——齐桓公饿死宫中
齐楚召陵会盟之后
齐国霸业越发强盛
就连周襄王当太子时不被父亲(周惠王)喜爱
都是齐国主持会盟帮助太子稳定位置
最后才能登基
齐桓公的霸业的确已得人心
作为感激
周襄王特许齐桓公不拜
但是管仲劝道:
“天子是这么说了,但是我们不能这么做。
我们越是遵守臣下之道,我们的霸业就更盛”
于是齐桓公依然遵守臣下之道
不过事业登峰造极了
齐桓公也要找点刺激
找点追求
他就想封禅
封禅
一个在宋真宗之前的重要仪式
意思是封泰山、禅梁父山
泰山位于华北平原中心
如果按照海拔计算
不过一千五百多米
但它在平坦广袤的华北平原上拔地而起
给人的视觉冲击力特别大
站在泰山上
可以俯视整个华北平原
似乎天下都在臣服
所以
在古人心中
泰山是一个神圣的地方
有种说法是
泰山能在平坦的华北平原如此巍峨
是因为这块地方本来是海岛
因为黄河冲出的华北平原慢慢向东延申
让泰山从海岛变成内陆
所以显得拔地而起
古人认为泰山能通天
而梁父山在泰山旁
略矮一些
大概只有小三百米
被古人认为能通地
君王要有极大的功绩觉得自己可以汇报给天地
才能去封禅
比方后来的秦始皇统一中国、刘秀再造汉室才去的
齐桓公诞生了这个想法
管仲自然是要阻止了
齐桓公想了一想
觉得管仲说得对
自己功绩虽然大
但要是想封禅
还是差点意思
他还是要脸皮的人
也就打消了封禅的想法
日子一天天过去
也没人再挑衅自己的霸主地位
齐桓公是越过越无聊
就开始在生活上钻营
此时就依赖竖刁、易牙、公子开方这三个宠臣来解闷
他们就是人类早期三陪
陪玩、陪吃、陪睡
毕竟在齐桓公看来
自己称霸了几十年
享受享受怎么了
管仲也不管他
反正这几个小东西陪齐桓公吃喝玩乐花不了几个钱
要是齐桓公励精图治可能才会赔掉齐国家底儿
但问题是
管仲也是人
他也会死
齐国就需要继任相国的人
管仲本来想让宁戚即位
可惜宁戚先死了
鲍叔牙则是太正直
眼里容不下沙子
而隰朋则可能也不久人世
最后齐桓公问易牙、开方、竖刁行不行
因为易牙杀了自己的儿子
竖刁自宫当太监
开方连自己父母病逝都不离开
从品行上看
他们爱齐桓公胜过爱自己
所以都是一等一的大忠臣
但是管仲直接告诉他
这三人是留不得的
身为人
不爱子女、父母和自己的身体
他们是大奸似忠、大伪似真
我活着的时候他们不敢造次
我要是死了
他们必然要坑害主公的
所以这三陪可留不得
最后
还是让隰朋在管仲死后接任相国
他们几个人就到鲍叔牙这说管仲的坏话
什么主公当时想立你为相
管仲说不可
说你不能容人
哎哟哟
真是坏噢
鲍叔牙表示
你们几个货也想挑拨我俩之间的关系
管仲说的没错
我眼中就是容不下你们
赶紧收拾行李滚蛋!
于是这三个人被齐桓公忍痛驱逐
后来果然如管仲所料
隰朋不久后就死了
齐桓公还是找来了鲍叔牙为相
在管仲主政时
他知道齐桓公本就好玩
管的太严就会伤害两人关系
所以对这几个小人都是控制为主
他们取悦一下齐桓公
尽量不让他们影响到国政
而鲍叔牙则是见不得恶事
尤其是齐桓公那些奢侈淫糜的生活
更是让他深恶痛绝
所以齐桓公过的食不甘味
寝不安席
最后还是将这三个小人召了回来
鲍叔牙看不下去
干脆辞官
这三个人
管仲判断的很准
在齐桓公病重时期
他们仨封闭宫门
将齐桓公困在里面足足72天
齐桓公临死之际羞愧万分
自己不听仲父之言
到了地下哪还有脸见仲父?
于是他把被子盖在自己脸上
最后活活饿死
一代雄主
落得一个凄凉结局
教训一
还是老观点
一定要小心自己的身边人
齐桓公称霸几十年
谁能想到竟然是仆人饿死了他?
教训二
这个事让人惊醒
为了别人无私奉献的人可能有问题
魏国的乐羊就因为吃自己儿子的肉而被魏文侯怀疑
再说一下管仲
好像是苏轼说管仲不如鲍叔牙
因为鲍叔牙为齐国找到了管仲
而管仲没有为齐国找到人才
临死虽然驱逐了三个小人
可是到底没有给齐国推荐到合适人选
最后说齐桓公个人
陈寿说刘禅时
用他比喻过齐桓公
两人就像白布
染什么色就要看他接近什么人
接近管仲,诸葛亮
齐桓公和刘禅就好
接近三陪、黄皓
齐桓公和刘禅就坏
停尸不顾,束甲相攻就的是说齐桓公的晚年
落得这么个结局
当霸主和当临淄城的浪荡公子
也很难说那个更好
另外说一下春秋五霸
人选一直有争议
但是齐桓晋文是公认的
剩下的多少有点问题
秦穆公则是长期被晋国堵在关中
西戎称霸总归是差一档
楚庄王这个称呼一听就不行
尊王攘夷
你都擅自称王了
这春秋霸主的大旗不好扛啊
这就像大家评三号学生
你说自己是老师
那你来评三好学生不就有点冲突了吗
所以
齐桓晋文是实至名归
楚庄王算是实至名不归
不然纯靠实力
从晋文公到晋悼公
晋国有四位人选
楚庄王还要和他们争
若是论领袖之风
楚庄王还是不虚的
但是说到五霸
多少有点怪
至于夫差
刚成功就翻车了
而勾践时候
春秋已经往战国方向走了
在这些人选之外
还有一个特殊的存在
他就是下期的主角——宋襄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