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敬中进了功德林战犯管理所,会在哪一年特赦?沈醉和十一个同行会给出两个不同的答案

1949年1月15日之前,还没听到刘亚楼攻城大炮的怒吼,吴敬中早就两袖金风腾空而去,那个留下来接了吴敬中班并执行黄雀计划的李俊才,自知螳臂不能挡车,只好心不甘情不愿地带着所有的潜伏特务自首投诚了。
咱们今天说的吴敬中,也可以叫“吴景中”,在历史上真实存在的这个人,毕业于莫斯科中山大学,曾任历任军统临澧训练班第一大队第二中队指导员、中苏情报所科长、军统西北区区长、东北区区长兼北满站站长、保密局天津站长,为了方便起见,咱们还是叫他吴敬中——特务的名字,总是真假难辨:戴笠又叫余龙,毛人凤又叫以炎,沈醉也曾化名吴崇雨、常念农。
在电视剧《潜伏》中,吴敬中是奉上峰指令,带着余则成去执行什么“海峡计划”,这倒也不能完全说是虚构:真实的吴敬中是临阵脱逃,在南京一下飞机就被毛人凤逮捕,太子小蒋亲自出面说情,吴敬中施施然走出羁押之所,谁也不知道他是不是接受了小蒋的新任务——小蒋继位之前,已经组建了自己的情报班子,肯定会重用他在莫斯科中山大学的同班同学吴敬中。

吴敬中见势不妙逃掉了,按照毛人凤的安排,像他这样的“叛徒”是不可以带到岛上去的,跟吴敬中有过同样经历的军统(保密局)中高级特务都被命令留下来“潜伏”,但是被留下的都清楚,这些人名为潜伏实为被弃:岛很小,官帽有限,新贵们尚且无处安置,这些已经落后的老特务,上了岛也只能浪费粮食。
吴敬中很聪明,他仗着太子小蒋和时任国防部次长的郑介民同学(郑与吴同届)撑腰,抢了一架纺织厂运送精密仪器和技术人员的飞机,屁股一冒烟就跑了,而他的数十位平级同行,则在北京功德林和辽宁抚顺等地的战犯管理所当了同学,如果他们足够长寿,还真有可能在“达里安造船厂”看见很多正在建造的护卫舰或驱逐舰。
吴敬中是不是比余则成更高级的卧底,他的代号是不是雪山,他的艺术形象和历史原型之间有多大差别,这些问题暂且放在一边,咱们今天要聊一个比较有趣的话题:如果吴敬中进了战犯管理所,到哪一年才会被特赦?
这个问题如果问他在军统临澧特训班的同事、朋友沈醉,会得到一个答案,问另外十一个同行,则会得到另外一个答案。

我们细看吴敬中履历,就会发现此人绝不简单,在沈醉回忆录《军统内幕》、《我这三十年》中,都曾提到过吴敬中,吴敬中的名字,也曾出现在《将军决战岂止在战场》一书中。
沈醉在1960年被特赦后参加统战部招待宴会,宴席上他看着一位副部长似曾相识,那位副部长也认出了沈醉,他走过来递给沈醉一支香烟:“沈醉,不认得我了吗?我可还记得你呢!你还记得你和吴景中来请我去吃饭的事吗?我叫徐冰,你该想得起了吧?”
徐冰(解放后曾任北京市副市长、统战部第一副部长、部长)跟吴敬中在莫斯科中山大学也是同学,国共合作期间在重庆公开活动并被吴敬中认出,这才有了戴笠设宴、沈醉促驾、徐冰不理、吴敬中挨骂,事情的详细经过,沈醉都写进了回忆录。
吴敬中此举是邀功出卖,还是顾念旧情,这一点我们也可以暂且不论,接下来我们看看他在特训班时的好朋友沈醉进了战犯管理所后发生了什么事情。
一提起战犯管理所,大家首先想到的是功德林,事实上绝大多数战犯都是1956年之后才被集中到北京的,沈醉、文强、王耀武等人,最初都分散在全国各地,他们待的地方,有的是监狱,有的是“解放军官训练团”,抚顺的叫战犯管理所。

如果吴敬中在天津解放前没有跑出去,他肯定是第一批进入功德林的将军级特务,沈醉进来的时候,他至少已经是“六年老学长”了。
如果吴敬中是在军统东北区区长任上被俘,那么他就会跟陈旭东一起先进抚顺战犯管理所,然后在1968年迎接从功德林转运过来的黄维等人——徐远举因为要写材料而留在了北京,沈醉被特赦后又遇到了不想遇到的事情。
像吴敬中那样的军统(保密局)高级特务,在各地的战犯管理所有很多,我们从1960年和1975年两批特赦名单中,除了沈醉之外,至少还能找出十一个与吴敬中一起参加过“四一大会”的:徐州“剿总”前进指挥部中将副参谋长(曾任军统局北方区区长,吴敬中的前任)文强、西南特区少将副区长周养浩、东北区少将副区长陈旭东(看着很像《渗透》中许忠义的“大哥”陈明)、局本部一处少将处长鲍志鸿、局本部训练处处长郑锡麟、少将专员段克文、河南站站长岳烛远、广东站站长何崇校、广西站站长谢代生、湖南站站长黄庚永、浙江站站长章微寒。
这十一个人,除了都是高级特务,还有一个共同特点,那就是直到1975年3月19日,才最后一批被特赦。

将军们在战场上打生打死都是在执行命令,而且也不会亲自开枪,特务们就不一样了,他们面对手无寸铁的人也会大开杀戒,比较而言,他们的积怨更深、罪行更重、民愤更大,所以除了沈醉等少数几人在上个世纪六十年代被特赦,其他的都是在战犯管理所住了二十五六年,只有李涯的历史原型李俊才,因为主动投诚,后来的表现也不错,才在1966年4月16日被第六批特赦——从特赦李俊才到文强周养浩释放,十年间再无特赦。
吴敬中进了战犯管理所会何时特赦,文强、周养浩等十一个“同行”、“同学”肯定会异口同声地说:这个“叛徒”,肯定得一直陪我们走到最后!
同样的问题去问沈醉,答案可能就不一样了:“‘叛徒’也有四种,第一种是像文强那样与组织失去联络而改换门庭的,他们没有出卖过组织和任何人;第二种是贪图荣华富贵而卖身投靠;第三种是被捕后受不了酷刑而变节;第四种是假叛变真潜伏。吴敬中哪一年会被特赦,取决于他是哪种叛徒——如果他没有出卖任何人,以他的精明圆滑,是可以跟我一起出去的!”

沈醉在回忆录中说:“1949年和1950年,被捕的军统局将官一级不少,我在战犯管理所和监狱见到过的熟人有军统局军事情报处正副处长鲍志鸿、胡屏翰、张柏山,训练处正副处长郑锡麟、李修凯,电讯处副处长董益三,经理处长郭旭,总务处长成希超,人事处人事行政科长黄康永及孙文忠等不下几十人;外勤区站长等就更多了,如文强、章微寒、董士立、徐宗尧、邢森洲、岳烛远、黄毅夫、饶林、沈觐康、王乐坡、程浚、马策、毛宗亮、王一心、刘非、李俊才、陈旭东、刘茂欣、陈达、李人士、徐梦秋、袁晓轩、薛仁安、徐晋元、郭宗尧、曾坚、蔡慎初、李汉元、廖宗泽、何际元、东方白等数以百计的军统骨干分子。”
章微寒是最后一批被特赦的,这个功德林唯一的上校特务,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也是个叛徒:他投诚之后穿上了解放军军装,有了很好的工作和很高的待遇,但是他却利用职权,协助好几个特务潜逃,潜逃的特务被抓后供出了章微寒,公安人员去抓捕章微寒的时候,还在他家抓到了毛人凤刚派来跟他联络的特务。

章微寒叛服无常,尽管在改造所甘当木匠出力流汗,也不可能过早获释。章微寒1975年特赦后回到杭州,当上了浙江省政协委员,吴敬中这个湖北黄陂人被特赦后会去哪里,我们也可以猜测:这位莫斯科中山大学毕业的少将特务,是不是会留在北京,跟文强、沈醉、董益三一样当文史专员?
史料中的吴敬中,性格跟《潜伏》演得有五成相似,所以他即使进了战犯管理所,也不会像文强、徐远举、周养浩那样执拗,很可能会像沈醉一样变现良好,至于他何时会被特赦,那就要有请读者诸君下最后的结论了:在您看来,吴敬中不跑出天津,会不会像李俊才一样自首投诚?自首投诚的吴敬中,能否不进战犯改造所?他要是跟沈醉李俊才一样进去了,哪一年能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