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讨厌的勇气,解读1
如果我改变,世界就会改变。世界不是靠他人改变,而只能靠我改变。
(这个世界,只能改变自己的信念,结果周围的环境也随之改变)
现实性的人生就是这样,无论怎样回顾之前的人生也无法解释自己为什么会走到此时此刻。(所以丢掉过去得我以为/我应该这些观念)
并不存在普遍性的人生意义,人生意义是自己赋予自己的。
(喜怒哀乐,成功失败都是拜自己得标签定义所赐)
因为过去和现在根本不存在,所以才要谈现在。起决定作用的不是昨天也不是明天,而是此时此刻。
(我们能决定只有现在,那不如认真过好这一刻)
人生很简单,并不是什么深刻的事。如果认真过好了每一个刹那,就没有什么必要令其过于深刻。
(认真、享受每一分钟得体验。时刻都活在不后悔中)
跨出家门的那一瞬间,旅行已经开始,朝着目的地出发途中的每一个瞬间都是旅行。
(这个家门也可能在每次醒来,就已经开始了全新的一天)
人生是连续的刹那。
(每个瞬间的选择都是一个崭新的世界)
如果你能够拥有甘于平凡的勇气,世界的看法也会截然不同。
(平凡也许只是一个选择,如何定义在于内心怎么看待)
无论是希望特别优秀还是希望特别差劲,其目的都是引起他人的关注,脱离普通的状态,成为特殊的存在。
(自己感知到的周围,是由自己的信念和行为所决定)
幸福即贡献感。
(认真的投入每一刻即为贡献)
是按照行为标准来接受自己,还是按照存在标准来接受自己,这正是一个有关获得幸福的勇气的问题。
(如何的标准不重要,重要的接受每一刻的自己)
人际关系不顺利是因为不能做到自我接纳,他者信赖和他者贡献。
(道理同上,自己把握每刻的选择,还是叫有别人来决定自己,选择权在于自己)
因为接受了真实的自我,也就是自我接纳,才能不惧背叛地做到他者信赖,而且,正因为对他人给予无条件地信赖,并能够视他人为自己的伙伴,才能做到他者贡献。同时,正因为对他人有贡献,才能体会我对他人有用,进而接受真实的自己,做到自我接纳。
(我的世界都是我如何选择对吗,既然认可。那么就接受每一刻得选择结果)
暴富的人还要继续忙碌地工作,是为了他者贡献,从而获得“可以在这里”的归属感。
(这里的暴富,更可能说的是内心的感受。内心的丰盈,以至于对待任何事物都无所畏惧的体验)
他者贡献不是舍弃“我”而为他人效劳,它反而是为了能够体会到自我价值而采取的一种手段。(我是为了自己的不同体验而做出不同的行为,而不是为了非我做出行为,有所得还是我)
如果不想和那个人搞好关系的话,也可以用手中的剪刀彻底剪断关系,因为剪断关系是你自己的课题。
(选择权在于自己,没有为了谁,只不过是为了自己的另一种说法)
自我接纳是指假如做不到就诚实地接受这个做不到的自己,然后尽量朝着能够做到的方向去努力,不对自己撒谎。
(认清结果,为了自我的体验认真去做,都是自己需要的体验)
请不要用行为标准而用存在标准去看待别人,不要用别人做了什么去判断,而应该对其存在本身表示喜悦和感谢。
(行为标准只是自我的行为准则,与他人无任何关系,承认我的不知道,不了解事实真相,而不是自以为的标签别人)
人只有在能够感受自己有价值的时候才可以获得勇气。
(这个价值不在于大小,不在于比较,只在于自己要不要做)
归属感不是仅仅靠在那里就可以得到的,必须积极地参与到共同体中去才能够得到,也就是直面人生课题,不回避工作、交友、爱之类的人际关系课题,要积极主动地去面对。
(体验生活,无悔人生,更要认真对待自己)
因为不想被他人认为自己不好,所以才在意他人的视线。这不是对他人的关心,这是对自我的执着。
(自以为是得标签别人,也是自以为非的定义自己)
不幸之源在人际关系,幸福之源也在人际关系。
(更在于自我的认知,和理解不同的角度有不同的看法)
把他人看作伙伴,并能够从中感受到自己有位置的状态,就叫共同体感觉。
(他人是否是自我的镜子,是否有我看不到的地方,提醒我自己超越现在这个狭隘的我)
想缔结良好的人际关系,需要保持一定距离,太过亲密就无法正面对话。但是,距离也不能太远,课题分离不是为了疏远他人,而是为了解开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之线。
(对待别人的看法也是对待自己)
人际关系之卡总是握在自己手中。
(他人的不同观点也是自我的成长之钥)
获得幸福的勇气也包括被讨厌的勇气。一旦拥有了这种勇气,你的人际关系也会一下午轻松起来。
(承认我不知道,承认事物是在不断地变化)
“你应该喜欢我”和“我已经这么努力了还不喜欢我也太奇怪了”之类的想法,也是一种干涉对方课题的回报式的思维。
(一种自以为是的自我执着)
如果想要行使自由,就需要付出代价。在人际关系中,自由的代价就是被别人讨厌。
(讨厌也好,喜欢也罢。源于相对的比较)
不想被别人讨厌,是一种本能的欲望,冲动的欲望,但真正的自由是一种把滚落下来的自己从下往上推的态度。
(西西弗的神话,不断的推动落下来的石头,还是一种执着)
无论对方做什么,决定自己如何做的都应该是自己。
(自己把握自己的命运,还是叫有所谓的命运)
首先要思考这是谁的课题,自己的还是别人的,冷静地划清界限。不去干涉别人的课题,也不让别人干涉自己的课题,这就可能彻底改变人际关系的烦恼。
(承认我只可以安排好自己的生活)
别人如何看自己,无论是喜欢还是讨厌,那都是对方的课题而不是自己的课题。
(对方也是另一个独立的我,既然我要自己掌握命运,他人也是如此)
关于自己的人生能做的就只有选择自己认为最好的路,另一方面,他人如何评价你的选择,那是别人的课题,你根本无法左右。
(我们总是遵循最小阻力之路,做出让自己最合适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