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交车语音报站内容过多,会干扰司机驾驶以及影响乘客体验
东莞巴士车内报站内容太多,基本上不停地播放,叫司机佩戴安全带,不要闯红灯等违法行为,叫乘客上车请投币或刷卡,往里面走,下车请注意安全,请拿好自己的行李物品等等,国语、粤语几乎不停地播放,两个站台距离较近的时候,前方已经到站了还在叫,影响站台的提前报站,导致不熟悉道路的乘客下车延误。
交通规则有相关法律约束,或东莞巴士内部管理等处罚约束司机行为,不需要在车内喇叭提醒,有些话说太多,未必有用,司机听多了,也会变得麻木而没有意识,频繁不停地播放语音,更会干扰司机驾驶专注力。提醒乘客上车投币或刷卡,请往里面走,下车拿好自己的行李物品,注意安全,把人们当孩子一样看待,也会让人们变得麻木,一样会忘记携带物品,投币或刷卡、或是否往里面走,这些都是司机应该尽到的监督和管理职责。
当然,有的人会说司机正常靠边规范停车,乘客下车被电动车撞伤了,公交车公司还要被起诉索赔,法院给出的理由就是:公交车没有尽到提醒乘客下车注意安全的义务。按照这种逻辑,很多场合都可能因为没有某种提醒,而需要承担赔偿责任,但是为了应对这种情况,提醒也有很多方式,不一定要使用喇叭,可以在车门处以张贴的方式提醒乘客:下车,请注意安全!如此也尽到了提醒义务,现实中很多场合基本上都是采用张贴的方式来提醒,毕竟使用喇叭会发出噪声导致扰民。
车内语音报站应该取消粤语,仅国语提醒前方到站名称以及已经到达的站台名称即可,大家都听得懂,其它内容都应该取消,给司机一个安静的驾驶环境,给乘客一个更安宁的环境。语音不停地在司机耳边播放,这会严重干扰司机的驾驶专注力,反而影响道路交通安全。
而全国各地的有些车辆不是音量太小就是很大声,客运服务规范标准仅规定:车内报站语音,音量应适中,什么叫适中?这是有很大问题的,各地根本毫无标准可以参考,与音量相关标准就不应该使用适当、适中的用词去制定什么标准,这是极其错误的。个别地方公交车报站甚至播放商业广告,乘客苦不堪言,不管是司机还是乘客,都希望有个相对安静的车内环境,公共交通工具语音报站等相关服务,更应该询问、倾听司机以及乘客的意见。
已将一些意见反馈给了城市客运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希望可以尽快完善相关客运服务标准,规范一下公交车、地铁语音报站的内容以及音量大小。公交车、地铁报站应该做到简洁明了,到站前几秒提前播放到站名称,起步后提示下一站名称即可,音量建议50-60分贝,应明令禁止播放任何形式的广告以及公益宣传,与报站无关的内容,应使用张贴的方式进行告知。
关于交通工具运输服务方面的标准有《城市公共汽电车客运服务规范》、《城市轨道交通客运服务规范》,大家有什么意见或建议,可以通过下面途径反映,平台会转达给标准的制定部门进行研究讨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