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第八中学2023届高考适应性月考卷(二)历史试卷答案
试卷解析及答案发布地址公告
①发布于微博:橙子辅导1(数字1)
②发布于微博:考试研究所 ·
请通过方式①或②快速获取
以下均为复习备考资及相关练习题,以供使用




第10课 古代的村落、集镇和城市 教案
【教学目标】
1.唯物史观:从唯物史观角度了解人类居住条件的变迁及各地居民的差异及其特征;了解古代的村落、集镇和城市形成的原因及影响。
2.时空观念:运用时空观念认识中西方村落、集镇和城市的形成过程。
3.史料实证:通过史料探究世界各地不同特色的居民,正确认识居住条件和环境与居民的关系.
4.历史解释:在掌握世界不同地区村落、集镇、城市兴起的史料之后,形成正确的认识。
5.家国情怀:了解中国古代著名城市,增强文化自信。
【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古代的村落、集镇和城市形成的原因及影响。
难点:中西方古代城市的特点及原因。
【教学方法】
1.教师利用教科书及其他相关备课资料进行前期课前准备。
2.学生课前预习,查阅相关背景资料,搜集有关资料,提前完成导学案。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兴隆洼遗址,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敖汉旗宝国吐乡兴隆洼村东南1.3千米丘陵西缘,是新石器时代早期(前10000—前7000)先民聚落遗址,占地面积达6万平方米
新课讲授:
一、村落的产生
1.村落产生
(1)在人类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居住形式经历了从穴居、巢居、半穴居到地面筑屋的演变。
原因:生产力的发展。农业产生要求定居生活,便出现了房屋的建造,他们把房屋建在一起,在外面挖壕沟,建围墙,最早的村落就这样出现了。
(2)村落:
农业出现以后人们筑屋定居,形成具有相当数量和规模的居民聚居点。
(3)代表
最早出现在两河流域。埃及的尼罗河流域,印度的印度河和恒河流域,中国的黄河、长江和辽河流域等,也存在大量的原始村落遗址。
2.古代村落的功 能或作用
半坡遗址呈椭圆形,总面积约5万平方米,包括居住区、制陶窑场和公共墓地三部分。居住区内房屋密集地排列着,中间一座规模很大的长方形房屋是氏族的公共活动场所。居住地的周围有一条宽深各五米的壕沟,在居住区和沟外的空地上,分布着各种形式的窑穴,是氏族的公共仓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