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三万里,上下五千年

不得不提的《国家宝藏》
“长安三万里,上下五千年”
这部广受喜爱的动画电影,跟我们节目的宣传口号还挺搭配。
影片以大唐诗人中名气相对不大的高适为主视角,展现了以李白为首,群星荟萃的大唐盛世。而在《国家宝藏》节目里,恰巧就有一件国宝,见证了长安三万里的剧情。它就是李白唯一的传世真迹——上阳台帖。

这件文物是李白重游旧地王屋山时所写,那时他被唐玄宗提前结算工资,不太体面的被赶出了长安。
心情郁闷的他,邀上影片主角高适、杜甫,一起来到王屋山,寻找20年前的另一位旧友司马承祯。可到达王屋山后,大家却发现司马承祯已经仙逝,只有这山间的风景20年来从未改变。
李白心生感念,写下了这幅上阳台帖。
这里要说一下,“上阳台”帖的断句可以是上/阳台,来到司马承祯的阳台宫。也可以是上阳/台,一个王屋山观景的平台。

“上阳”指的是来自上天的阳气,是道家崇尚的力量来源。所以笃信道教的唐代皇室,也将曾将朝会的大殿命名为“上阳宫”。它位于东都洛阳,占地面积将近8000平米,约等于4个故宫太和殿,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皇宫。

当年在“上阳宫”,包含治国热情的李白,在玄宗眼中不过是帝国赏玩的装饰。而今回到“上阳台”的李白,只求通过道法抚平内心的不甘。
不放心好友的高适与杜甫一路跟来,虽然看着李白获得了道箓,正式加入了道门。但他们也知道“眸子迥然,哆如饿虎”的李白,怎么可能抹平这份不甘。


莫欺少年穷
让我们把时光拨回到20年前,那时李白刚离开了故乡四川。
他是商人的儿子,所以不能参加科举。空有才华却报国无门的他,只能通过给达官贵人“行卷”,也就是登门拜访送作品,博一个特招生的资格。

一次李白选择同样年少成名的大书法家李邕,但估计李邕不仅没看上他的文章,还说了“你也配姓李!”这样伤人的话【因为李白逢人就说自己祖上是陇西凉武昭王的后代,跟皇帝是本家】
愤怒的李白给他留了一句诗——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所以哪怕在李白成名后,李邕立刻成为了李白的“好友”。后世提到这位黑白通吃的大佬时,总会说一嘴他不识人才的黑历史。

这种爽文剧情,放现在高低得写一句“莫欺少年穷”作为这段趣事的总结。
不过李白是真的不穷,他爹不是普通的行商,而是在长江上游和中游都拥有自己家港口的大商人。
这说明两件事:一是李家的货品买卖量很大,需要单独的港口,才能保证货物及时的装卸运送;二是李家有可能是做平台的,除了运输自家的货物外,还负责从其他客商这里抽成。
不过无论哪种情况,都能解释李白为什么出川后,一路沿江而下不愁吃喝。因为他家不仅有钱,而且还有势力。
所以当李白离家,来到湖北荆门,写下“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时。更大的可能是他来到了他爹的分公司,感受到了来自故乡踏踏实实的问候。


后来的后来
扯远了,20多岁的李白在到处行卷失败后来到了王屋山,在这里他遇到了前任大唐宗教协会会长司马承祯。
此人的影响力有多高呢,举个例子。唐玄宗受道箓的仪式,是玄宗亲自请他去长安举办的。翻译过来就是,他给皇帝办的道士从业资格证。再后来皇帝又召他入宫,让他在王屋山自选地段,国家批文给地、给钱,让他建造道观居住。

这位宗教界的大佬一眼就相中了李白的才华,后来他也与李白、孟浩然、王维、贺知章等人共称为“仙宗十友”。
不过两人能聊得来不是因为李白对道学的热爱,而是因为李白和他一样有一颗治国的心。在李白还是个孩子的时候,司马承祯就已经被唐睿宗召入宫中,询问他阴阳术数与理国之事。他回答阴阳术数为“异端”,理国应当以“无为”为本休养生息,颇对唐睿宗的心意。
虽然李白比他小了整整60岁,但这番致君尧舜的心情却不分年龄。只可惜司马承祯作为修道之人,不能成为决定的一环。交谈甚欢后,李白为了实现个人理想,再次踏上了旅程。
后来的故事我们都熟悉了
在扬州散金三十万,结交豪侠公子的李白;
去长安偶遇贺知章,被惊呼为谪仙人的李白;
让高力士脱靴杨贵妃研墨,狂放不羁的李白;
从翰林供奉到赐金放还,远离长安的李白......


浮生若梦
40岁的李白肯定想不到,自己千辛万苦半生,终于推开了那扇理想之门后。却一脚踩空,又摔回了二十年前的王屋山。
辛苦的这二十年是为了什么?李白留下了《上阳台帖》,带着疑问离开了王屋山。
在高适的介绍下,他第四次结婚,入赘前朝宰相宗家,过上了富贵闲人的日子。直到755年,一场安史之乱,让大唐、高适、杜甫的命运一起发生了扭转。

这场天崩地裂的灾难,本来影响不到在庐山别墅避祸的李白夫妻。
只是人到中年,李白仍执念于治理天下。于是他甚至没仔细考虑当时的政治环境,带着一腔热情就接受了永王李璘的邀请。
可永王并没有按他跟李白说的那样去平叛安邦,反而是偏安一隅想要趁乱割据江南。于是朝廷顺理成章的将他的行为定性成谋反,派兵前往讨伐。平叛之人恰好正是当年在王屋山,看着李白写下《上阳台帖》的好友高适......
历史比小说更传奇,两人再次发生交集时。朴实无华的高适已是保国安民,掌握军政大权的淮南三镇节度使。绝代风华的李白却是参与谋反,谋划分疆裂土的乱臣贼子。
此时的高适刚利用了自己的声望,救助了正在成都逃难的杜甫。所以浪荡一生的李白,也放下了身段,写信求高适救自己一命。
李白也许不怕死亡,可他真怕在青史上留下一个逆臣贼子的骂名。高适帮忙了吗?史书上说他拒绝了李白。但我们也都知道,李白进入了天下大赦的名单,还顺手写下了《早发白帝城》的名篇。


历史的回声
故事的细节我们已无从知晓,李白、高适、杜甫也都消失在了时光中。只留下这幅《上阳台帖》,作为他们传奇故事的见证。
但有时我也在想,即使没有这件国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这些名句也会永远流传在世间。
就像影片中所说——只要诗书还在,长安就永远都在!

最后给大家推荐下中信集团出版的《长安三万里》艺术设定集,之前中信集团和我们《国家宝藏》就联合出版过《国家宝藏》图书~
因为这层关系,我们也率先感受了一下这本设定集,纸张和手感都非常好,印刷也很精美,非常值得入手哦!
点击链接:https://ktt.pinduoduo.com/t/oCpxHBdXlC
或者微信保存下图,都可以直接购买!放心入手就完事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