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被那个“不怎么样的妈妈”养大,我该怎么办?心理咨询师这样说

2022-09-09 11:36 作者:Care解忧  | 我要投稿

究竟什么样才算个好妈妈,这很难说出一个简单的答案,如果这个问题本身成立的话,那么我们是否要先考虑一下,究竟有谁能评价妈妈的好或不好呢?
很显然,孩子的声音是最值得被听到的。没有孩子,妈妈这个称呼又从何而来呢?可是,妈妈们是不是真的听得到、听得进去,并且听明白孩子们的声音了呢?
在实际的心理咨询工作中,我们经常会遇到类似以下这样的案例。


A(女,27岁)

我的印象中,我妈是个很能干、又很温柔的女人,而且在我眼中她很漂亮。虽然她并不是人们口中的“女强人”,但她的心思更多地用在工作上,而且工作做得相当不错。

小时候她和我爸工作很忙,基本上逢年过节才回家,所以我从出生就一直跟着外婆。当妈妈有空回来看我的时候,每次她总是告诉我“言传不如身教”,她希望以后我可以像她一样。

后来她工作不忙了,外婆也去世了,我觉得她好像才开始变得像个妈妈,那时候我已经上大学了。其实我理解她当初的选择,可能那已经是她能做出来的最优选了吧,她做得已经挺好了,她希望我好,也想关心我,不过我早已不再需要她了。


B(男,33岁)

我妈妈什么都是以我优先,吃什么都是按照我的口味做,无论我做什么她都觉得我肯定能做好、我就是天底下最棒的那个人。

可是我觉得她不能算好妈妈,虽然我知道她很爱我,可是说实话,我更羡慕那些有学识有眼界的妈妈,而不是像我妈这样软弱没主见。


C(女,23岁)

我不仅是我妈的小棉袄,还是她的主心骨,我记得上大学离开家的前几个月,我妈几乎每天都是哭着给我打一个小时的电话,担心我在异地他乡不安全,我都担心我妈要活不下去。

有时候我觉得我妈也挺关心我的,我也爱她。可是,我总有种说不上来的感觉,我总觉得心里有什么东西在压着我、沉甸甸的,我好像从来都无法感受到什么是轻松、什么是愉快。


从心理咨询师的视角看

不知道大家看到孩子们的这些说法会有何感想?无论是独立做自己的同时努力平衡各方面需求的妈妈,还是殚精竭虑照顾孩子日常起居的妈妈,抑或是心心念念、时时刻刻牵挂着孩子的妈妈。
身为人母,她们几乎已经尽到了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做一个好妈妈,可是孩子们仍然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困扰乃至心理问题。这又是怎么回事?难道妈妈们错了吗?
我们首先需要界定「什么是爱」。母爱,虽然复杂,却仍有规律可循:脱离孩子的身心发展需要的“母爱”,其实是一种自以为是的母爱,甚至是自私、有毒的母爱。

图片

简单分析一下以上三位妈妈的情况,仔细看看孩子们的话:A“曾经”的心理需求是妈妈花时间在身边的陪伴,B与C的内心则需要更有力量、更有思想、可以引领自己的妈妈。

也就是说,从孩子目前的角度来看待的话,三位妈妈其实都是既关心孩子又忽视孩子的——因为你所给出的,并不是他们需要的。

A的妈妈更关注孩子的未来,却忽视了一个幼小的孩子的内心需求,虽然A也在外婆的抚养下逐渐走向独立,但是在A的内心里,外婆才是真正的心理意义上的妈妈。

B与C的妈妈则更关心当下孩子们的生活起居,即物质层面的需要,而一个人并不是吃饱了、穿暖了就可以成为一个人,即便是小孩子,他们依然会有探索与独立的需要。

而其中B又是男孩子,自幼妈妈过度的照顾与宠溺,使得B难以有机会展示男性的力量与担当,就这样一直生活在母亲的羽翼之下。

C的妈妈虽然心中满是孩子,可惜恰恰是这份满满的爱,使C感到不堪重负,在独立探索的未来之路上要背负着妈妈的各种担忧与焦虑。


孩子如何帮助自己

如果你恰好与这三位来访者的状况类似,那么能为自己做些什么呢?
相对来说,A的处境要稍微简单一些,A其实已经比较独立,又有幼年时期外婆的养育基础,那么A需要帮自己补充的主要是照顾与关爱。
这样的孩子其实在成长的过程中,往往发展出了照顾他人的能力,而且在无意识中,他们照顾他人的方式,往往就是内心自己希望获得的关爱方式。
那么像A一样的人,可以尝试将给予他人的照顾折返回自身,以照顾自己内心的期待,在觉察与自我照顾下,曾经自己心中的缺憾便得以弥补,逐渐丰盈乃至变淡消失。

图片

像B一样的人可能要更艰难一些。他们一直在比较轻松舒适的状态下生活,如果真的希望可以获得成长、走向成熟,他们需要做的其实是“自讨苦吃”。
正因为妈妈对孩子没有什么要求,因此像B一样的人需要为自己提出要求,迫使自己面对挫折,同时想办法突破这些挫折和困难,由此才会真正体会到自己力量的增长,以及由真实力量带所来的成就与自信。
像C一样的人尤其辛苦,如果不去安抚妈妈的情绪,他们往往心怀愧疚,可是安抚妈妈的焦虑与担忧又需要耗费自己的时间精力,甚至会因为不由自主的不耐烦而感到更加自责。
如果给像小C这样的情况一个简洁的建议,那么就是:“你能狠下心当白眼狼吗?”但是处在这种情况下,许多人的回答几乎都是“做不到”“实在不忍心”,于是在左右为难中反复煎熬。
因此他们的成长之路会更漫长,他们需要慢慢地、一点一点地与原生家庭拉开距离,分清彼此的责任并守护好自己的边界,在这个过程中,难免有“狠心”的时候。

图片

最后我们来总结一下:所谓好妈妈,其实就是基本上能考虑到孩子年龄特点和心理发展规律,大致上能以孩子的真实需求和现实条件来给予关爱、提出要求。
划重点:只是【基本上】【大致上】就足够了,世上并不存在完美的父母,也不存在完美的孩子,原生家庭的问题,总是复杂的、充满了纠结的。
如果你已经有了自己的孩子,担心自己会变成自己父母那样的人,那么我们会在下一篇当中,尝试从父母的角度来谈谈这个问题。


(本文案例为虚构)

编辑 | 橘黄夜猫

监制 | Leo

审核 | CARE解忧学术团队

图片 | Unsplash


被那个“不怎么样的妈妈”养大,我该怎么办?心理咨询师这样说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