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茶的性气味和工艺正相关,和茶的年份、汤色、树种、类别等都不正关

2023-03-02 11:58 作者:六堡茶四味居士  | 我要投稿

本人,一个四十多岁才入茶行的非专业的职业做茶人,非研究者学者。关于茶,基本只会说“然”。

多年来我有多篇表述相关内容的文字,都是一个商人的“种草”行为。这次连续把性气味相关内容再次改头换面发出来,也是一样的动机。只是说:大小企业也罢,是自己的就很在乎,头脑还算清醒:乱说会把自己的生意说黄喽。所以,不敢乱说。尽管我多年前就公开说四味居士讲茶两大理念:不但小心求证,同时大胆胡说;只负责说,不负责对。其实这第二个理念才是心里话。

这次整理发出来的前面几篇分别是《茶性,茶气,茶味(茶的性气味三元,该如何定义和理解?)》,《选茶第一要义:性平,气下行,味适口》,《茶的性气味和六大茶类不是正相关关系:性气味是人本认知,茶类是物本》,《茶性的寒、凉、温、热、平的判断方法》。列出来方便读者查阅。

 

茶树鲜叶之性都是寒凉的,味是苦涩的,气是无序鼓噪的。

鲜叶第一次干燥之前发酵,然后用“阳性少火”烘干,能够很好的让茶叶的性往平的方向走。

茶叶二次发酵,同样有用“火”的问题——就是温度。也同样需要用“少火”。

以上相关内容请参看我的《茶叶工艺之“火”的阴阳之辨》和《茶叶工艺之“火”的少壮之辨》。

用好“阳火”“少火”,使茶性趋平,阴阳相搏,神化无穷。性平是根基,根不正、不牢,其它工艺的展开都不会有理想的综合效用。茶性平,茶气才容易下行,也才最终会有舒适的体感。

茶性的寒、凉、温、热、平;茶气的方向、路径、强弱、长短;茶味呈现的汤色、汤感、香型,以及气韵次第和生发力强弱,无不打上工艺的烙印。

茶的性气味是人体对茶的合象,人不同象有别。因此,通过茶的年份、汤色、树种、类别等都不能判断茶的性气味。

茶的性气味和工艺正相关,和茶的年份、汤色、树种、类别等都不正关。


茶的性气味和工艺正相关,和茶的年份、汤色、树种、类别等都不正关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