闫玉华教授讲解端午节的民俗
“端午节”为农历五月初五,是我们中国人的传统重要节日之一,这个传统节日从古代一直流传到我们现在,期间经历了很多的王朝,共计有2000多年的时间。
农历五月初五,阳历(6月14日-7月12日)是一年中阳气最盛的月份,过旺则为毒,因此被认定是毒月,五日是恶日,端午五月初五恰逢『毒月恶日』,五毒(蛇、蝎子、蜈蚣、壁虎、蟾蜍)开始活跃,鬼魅也开始猖獗,所以人们在这一天特别注意驱赶瘟疫毒虫,消灾辟邪,有助你在一年之内不受邪气煞气伤害!
根据文献上的记载,以及历代相传流行下来的许多端午习俗,五月被视为“毒月”、“恶月”,五月初五是九毒之首,所以这一天便流传了许多驱邪、消毒和避疫的特殊习俗如:插蒲子艾叶、喝雄黄酒、祭五瘟使者等。而草本雄黄酒在古代的作用是驱瘟辟邪。端午前后,正是雨季来临,春夏交替之际,人们毛孔渐开,从中医的角度看湿气、邪气往往在此时入侵。古时人们认为草本雄黄酒正好用于在这个时候进补,扶正祛邪,驱除身体里的邪气。
端午节是我国汉族人民的传统节日,这一天必不可少的活动逐渐演变为吃粽子、赛龙舟、挂菖蒲、蒿草、艾叶、薰苍术、白芷,喝雄黄酒、做香角子、贴五毒、贴符、放黄烟子、吃十二红。据说,吃粽子和赛龙舟,是为了纪念于五月初五投汨罗江的爱国诗人屈原,所以解放后曾把端午节,定名为“诗人节”,以纪念屈原。
五月初五是五月的开端,而周易中的泰卦是正月,它的极限就是代表四月的乾卦(六爻全阳)。到了五月初五时,开始“泰极否来”,所以,古人很重视这个转变,而且要通过一些方法 来除阴气、辟邪、收敛、养晦,除去不祥之气。
端午节赛龙舟
赛龙舟相传起源于古时楚国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投江死去,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之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念之。时至今天,很多地方每年端节都要举行富有自己特色的龙舟竞赛活动,甚至划龙舟已经成为世界性的体育项目。
端午节吃粽子好意头,增旺气场。
粽子,又叫“角黍”、“筒粽”,其由来已久,据记载,在春秋时期就出现了粽子。包粽子主要是用嫩芦苇叶,也有用竹叶的,统称粽叶。粽子,包糯米的叫米粽,米中掺小豆的叫小豆粽,掺红枣的叫枣粽;枣粽谐音为“早中”,所以吃枣粽的最多,意在读书的孩子吃了可以早中状元。
端午节这天吃粽子有很多好的寓意,粽,同中,“中子”,即一矢中的,一索得男,求得贵子之意,也有“高中”之意,提升你的学业考运,所以,端午节这天好好的吃上一口粽子,也让好运道与你相伴。
端午节佩香囊驱邪瘟传爱意
端午节佩戴香包,传统认为有辟邪、驱瘟之效。实际上,香包里面放入朱砂、艾叶、雄黄、香药、石榴花,散发出清香怡人的香味,对蚊虫而言就是克星,所以,有辟邪驱瘟的作用。香包外包用丝布,再以五色丝线弦扣成索,做成各种不同形状和款式,美女们还可以用各种香味的香包送给意中人,来表达爱意。
端午节放生积德祈安康
如果家中有病人,可以在端午节去放生,在端午节放生的开运效果相对平时的日子较为明显。
端午节戴葫芦,化煞催吉纳福好运道
葫芦,喻“福禄”之意,有收纳福气的风水功效。葫芦形状貌似太极阴阳状,可号令三界,所以,在风水上,也有化煞的作用。在端午节期间,家中若有一铜质的“天医葫芦”坐镇,就会给自己和家人带来好运道。
端午节悬艾叶菖蒲插艾好兆头
在民间风俗中,“清明插柳,端午插艾”。门上插艾草和菖蒲,制成人形或虎形,称为艾人、艾虎,佩戴身上用来以驱瘴、化煞。也有吃五毒饼这一习俗,象征可以防小人,健康好运的好兆头。
端午节结伴出游,祛病调心
旧时,在端阳节这天,男女老少都穿上新衣服到山间田野游玩一天后,晚上用煎蒲、艾等香草或者祛邪的香叶经水煮后洗澡,被称为“游百病”、“洗百病”,这样做可以驱除邪气晦气,一年平安健康。在现代,平时的学业、工作上的压力,使大脑经常绷紧,端午节,可以选择出游,适当的放松,就是为了更好的发挥。到郊外游玩,和品尝一些特色美食,不仅能助你疾病消除,也令你心中感到惬意,身体的负能量减少,好运自然来。
端午节饮雄黄酒

(五月五雄黄酒产品图)
端午饮雄黄酒的习俗,从前在长江流域地区极为盛行。据《陈氏祖谱》记载,唐昭宣帝天佑元年,为了怀念屈原,当时皇帝封其为“昭灵侯”。而湖北省荆门市陈家湾的陈元梁,更是在端午节,根据当地气候情况,制作了两种雄黄酒来纪念他。一种是以雄黄石(主要成分是硫化砷,有毒)为原料制作的雄黄酒,称为矿物雄黄酒。此酒会在端午节当天,洒在庭院屋角,以驱邪辟虫;另一种是以杜仲雄花和黄精为原料制作的雄黄酒,称为草本雄黄酒。
五月五雄黄酒配料中的杜仲雄花和黄精,属于药食同源的植物,入口蜜香浓郁,微有药香。含有丰富的维生素、葡萄糖、氨基酸等营养成分,饮用草本雄黄酒被认为是古代提高人民身体免疫力的重要方法!
端午节戴五彩绳手链,祈求爱情,旺运势
中国古代崇拜五色,以五色为吉祥色。因而,端午节日清晨,大人起床后第一件大事便是在孩子手腕、脚腕、脖子上拴五色线。据说,戴五色线的儿童可以避开蛇蝎类毒虫的伤害。
五色线是最常用的开运物。五色丝线,即绿色、红色、白色、黑色、黄色五色,五色分别代表:金、水、木、火、土五行,以及东、西、南、北、中五个方位。五色绳手链具有五色合欢的功效。想早日告别单身的男女可以把五色绳手链戴在手腕上或脚踝上,男生戴左手或左脚,女生戴右手或右脚,可以增旺八方人缘添喜气,会对招来好姻缘有帮助,在十五、十六、十七的月光下照射后佩戴,效果更佳。
端午节此日在风水上讲,是避邪的重要日子,如果之前运势不顺,健康不佳的人,可以在此日挂上桃木避邪,也可放上镜子避邪等等。家中有病或灾的人,可以选在此日去放生,端午节放生的效果较平常日子要明显得多。
端午节驱五毒
五毒是指蝎子、蜈蚣、毒蛇、虾螈、壁虎五种毒虫。端阳节,天气热;五毒醒、不安宁。所以到端阳节这天人们便在门上贴上纸剪的五毒图象,以避其毒,驱五毒反映了人们除害防病的良好愿望。
在先秦时代,普遍认为五月是个毒月,五日是恶日,相传这天邪佞当道,五毒并出。据《礼记》载,端午源于周代的蓄兰沐浴。
《吕氏春秋》中《仲夏记》一章规定人们在五月要禁欲、斋戒。《夏小正》中记:“此日蓄药,以蠲除毒气。”《大戴礼》中记,“五月五日蓄兰为沐浴”以浴驱邪认为重五是死亡之日的传说也很多。《史记·孟尝君列传》记历史上有名的孟尝君,在五月五日出生。其父要其母不要生下他,认为“五月子者,长于户齐,将不利其父母。”《风俗通》佚文,“俗说五月五日生子,男害父,女害母”。《论衡》的作者王充也记述:“讳举正月、五月子;以正月、五月子杀父与母,不得举也。”东晋大将王镇恶五月初五生,其祖父便给他取名为“镇恶”。宋徽宗赵佶五月初五生,从小寄养在宫外。
可见,古代以五月初五为恶日,是普遍现象。可见从先秦以后,此日均为不吉之日。这样,在此日插菖蒲、艾叶以驱鬼,薰苍术、白芷和喝雄黄酒以避疫,就是顺理成章的事。并且人们还避“端五”忌讳,称之为“端午”。
当然除了这些风俗习惯,我们还要记住关于端午节的风水问题,你也一定不能忽视,就像门前要插艾草的风水习惯,不去阴气太盛的地方,在家中安放铜质的“天医葫芦”来化解邪煞和增旺运势等方式,目的都是让自己和家人在这一天辟邪旺运,好使一年吉祥如意、身健安康,如果自己和家人能够平安、健康的享受富足的生活,这真的是一件难能可贵的幸福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