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丹军:慢性疲劳综合症与心身疾病的联系
什么是慢性疲劳综合症?
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各种竞争日趋激烈,许多人都有过情绪低落、容易疲劳、不愿意运动、失眠、头痛、注意力不集中的经历,医院检查没有明显阳性发现,医学上称之为“亚健康”状态,慢性疲劳综合症是最常见的一种“亚健康”状态。
慢性疲劳综合症以慢性疲劳为主要表现,包括多种躯体和精神症状,已有的研究认为它可能与营养缺乏、免疫功能下降、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和病毒感染等因素存在关联。从总体上看它与社会环境、经济文化、心理因素及自身体质密不可分。
慢性疲劳综合症人群以躯体疲劳为主要特点。他们经常被疲劳感困扰,而且以躯体疲劳为主,表现为身体某一部位软弱无力、力不从心、易疲劳﹑休息不过来、感到昏昏欲睡、抵抗力下降,易感冒,自愈能力差,常发生身体不适,如头痛、颈背痛﹑腹部、心脏及呼吸不适等,脑力疲劳与正常人群没有显著差别,疲劳感以躯体疲劳为主。
慢性疲劳综合症与抑郁焦虑
慢性疲劳综合症人群的抑郁、焦虑等负性情绪比正常人群明显。他们的抑郁特征为精力不足,活动减慢、兴趣减少、容易哭泣﹑感到孤独,感到苦闷,感到自己没有什么价值、过分担忧,但不像抑郁症患者那样存在思维迟缓、精神运动性抑制、消极悲观、早醒、食欲性欲下降等表现。
慢性疲劳综合症人群为轻度抑郁状态,而不是忧郁症,主要表现为精力下降、苦闷、孤独,但社会功能基本保持完好,可能与该人群长期疲劳,社会交往时间少有关;
他们的焦虑特征为无缘无故地突然感到害怕、感到熟悉的东西变成陌生或不像真的、坐立不安、容易紧张、心神不宁,但不像焦虑症患者那样存在心悸、气促、头昏、尿频等自主神经功能亢进症状或惊恐发作症状。长期下去,可能会进展成抑郁症和焦虑症。
慢性疲劳综合症人群还存在强迫、躯体化、偏执和精神病性症状,部分个体的情绪问题易转为躯体症状,表现为四肢无力、头痛、胃痛等。
疲劳会影响情绪
研究发现情绪问题与疲劳程度相关:疲劳程度越重,躯体化症状和抑郁程度越明显,情绪问题主要表现为自我感觉疲惫衰竭、无精打采、心情压抑,常表现为丧失工作热情,对工作产生反感,消极对待自己、工作和生活,导致工作效率低、压力更大,反过来加重疲劳。
如果最近一个月,你经常感到心烦意外、感到生活失去掌控、越来越没有信心、感到压力超出能力范围就快绷不住了,那该关注一下自己的身心健康了。
慢性疲劳综合症非常影响工作效率和生活质量,所以,针对性干预体系应着重考虑改善慢性疲劳综合症人群的情绪问题,改变他们对工作压力和人际关系的不恰当认知。
名医介绍
简介
贺丹军,主任医师,江苏省人民医院临床心理学科主任,南京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医学心理教研室主任,硕士生导师。
筹建了江苏省人民医院临床心理科,从事临床心理学的研究和诊疗工作,研究方向是心身疾病的临床评估和心理行为治疗以及会诊-联络精神病学。承担并完成过省科技厅和卫生厅课题。
担任中华医学会精神医学分会妇女精神卫生组委员,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医学心理学教育专业委员会理事,中国康复心理学委员会委员,江苏省心理协会理事、医学心理学分会副主任委员,江苏省医学会行为医学分会副主任委员等。
擅长
擅长抑郁,焦虑,适应性障碍,躯体化障碍,进食障碍,睡眠障碍,双向情感障碍的诊治。包括心理治疗和心理咨询。同时接受慢性病心身康复的咨询和指导以及咨询师治疗师的督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