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拉秋叶谈 · 一】无声走入海洋的恐鱼
借一叶秋色,品天地萧萧。
欢迎来到泰拉秋叶谈。
秋叶谈这个名字很明显,就是取自“一叶知秋”,以小见大的意思。我想在这个节目和大家一起聊一聊明日方舟的剧情里,那些主流并不会特别关注、但形象鲜明的角色。
留意剧情的玩家想必都能感受到,方舟故事里塑造了好一些鲜活的非干员角色。一直以来的刻画可谓浓墨重彩的老魏、鼠王、大帝自然就就不用说了,即便是小角色也很有味道。比如沃伦姆德的赛弗林、第八章跟随爱国者的盾卫大叔、临光和霞光的叔叔玛恩纳(这个目前看上去是社畜,但在下一个卡西米尔活动中可能就不是小角色了)、又比如萨尔贡的老伊辛。
甚至应该说,非干员角色比起各位干员和玩家的距离更远,关于他们的剧情创作可以更少地考虑商业和玩法上的要素,所以可以更加自由,故事的核心思想往往也可以通过这些配角来更好地表现。
不过,关于非干员角色的讨论度在国内社区似乎比较低,即便也有围绕着他们的帖子,也通常都是以零碎的吐槽为主。所以,我就想,要不每段剧情挑一个有趣的角色来聊聊吧。让他们在这互联网上留下点印记,记下他们一刹的闪光。也提供另一个看剧情的视角。


今天这里的主角是覆潮之下的一个小人物,铁皮,记得吗?就是那个男性居民A。你能分清这一左一右哪个是铁皮,哪个是墙灰嘛?
铁皮表面上是个名字都不标记的路人甲,但和朋友的一番讨论之后,我们发现铁皮并没那么简单,他不只是这次杂谈的主角,简直就是整个《覆潮之下》故事的另一个主角,和斯卡蒂某种程度上互为表里。为什么这么说呢。不妨代入铁皮的视角,一起来重新看一遍这个故事。

(一)剧情回顾

铁皮的第一次出场是和墙灰一起的,那时斯卡蒂刚到盐风城,我们便跟随着斯卡蒂的视角,追着小女孩长凳,一路追到他们的家。回想一下,铁皮可是剧情里第一个说出完整句子的盐风城居民。
奇怪的态度、别扭的断句、对规则莫名其妙的坚持,就是铁皮给人的第一印象。对于熟悉克苏鲁神话的玩家来说,既视感马上就上来了,这哪里是盐风城,就是印斯茅斯。

然后安妮塔和斯卡蒂出去走了一圈,回来后铁皮再次强调了不能打破规则,不能跨越边界。他似乎明白安妮塔的想法,通过后面的内容我们知道,安妮塔的小九九就是像斯卡蒂留下,通过斯卡蒂满足她对外界的好奇。铁皮明白这种好奇,同时他认为,这种好奇没有好结果的。因为——剧情马上就要讲到——他也曾经这么好奇过,他赌上性命走到过城市的边界,但是边界外面只有绝望。
在斯卡蒂去海边调查的时候,铁皮和墙灰跟了上去。在路上的对话中,铁皮完整而又有点隐晦地讲述了他的过去。
“铁皮”这个名字表明,他是当年大静谧灾难之后长大的。小时候,他曾经也对盐风城的颓败感到不满,他的好奇心也鼓励过他探索未知的边界,想要去看看盐风城之外的世界。铁皮的行动力也很强,说走就走,于是乎,他就和好朋友墙灰一路向西走。走到没有粮食了,墙灰把最后的罐头交给了铁皮,让他去实现自己的想法。结果铁皮真的走到了城市的边缘,但他看到的景象,却大大超出了他的预想。
他看到了什么我们无从得知,但我们知道,从城墙回来之后,铁皮几近疯狂,他开始极度害怕突破规则和边界线。同时,他开始绝望,想要饿死自己,然而,更绝望的是,他甚至想到,自不自杀都是没有意义的,因为自杀改变不了任何事情,最终都还是一样,大家都要死。选择活着还是死去都没有意义,他连自杀都懒得去做了。
而且,他知道了海里有什么,也知道海里的怪物会吃人。没有经历过大静谧的人怎么会像佩特拉奶奶那样,真切地感受过海嗣的恐怖?由此我们可以合理地猜测,他当年看到的可能就是一大片的海嗣和恐鱼,从海里登陆,追上、然后猎杀了一批人类,那或许是一群来碰运气的雇佣兵?他们是谁已经不重要了,反正铁皮扭头就跑,他再也不敢走近边界了。

铁皮在海边颤抖着、一步一步逼近斯卡蒂,对她追问,这明显是在表示铁皮知道海里有什么。他想要斯卡蒂否认他曾看见的疯狂吗?但他心底里又知道,没有人能否认他当时看到的惨状。他被斯卡蒂所吸引,就像人们被走向黑暗的英雄所吸引。人们一方面希望英雄能证明黑暗里没有可怕的怪兽,或者,如果有,那就希望英雄能斩尽邪魔,凯旋归来。但同时,他们又预想着邪恶其实比英雄还强大,而英雄将一去不复返,从而坐实自己的绝望,换来一种畸形的确定和认命。复杂的情感缠绕着铁皮的内心。混乱之中,他跟上了斯卡蒂,并颤抖着追问。但斯卡蒂并没有回应他的任何期待。
下一幕,潮水上涨100次了,那个时刻到了。这晚,每个人都有机会从罐子里抽一个贝壳,抽到红色的就可以投入大海的怀抱,过上幸福的生活,而岸上的人,也就能够获得大量粮食,足以维持到下一次100回涨潮。本来,这一次也会和往常一样,铁皮知道,今晚会有一个不认识的人被选上,自愿到海里去,而剩余的人可以再活过100次涨潮。然而,今晚中奖的人是墙灰——那个一直相信着他的,那个憨憨的朋友。
然而另一个意外发生了,饿到脚软的墙灰摔倒了,墙灰的红贝壳掉在了地上,铁皮捡起红贝壳,看着墙灰对海洋的无限向往,铁皮犹豫了。铁皮或许不知道被选中的人走进海里后会发生什么,但是,他知道海里有怪物,他并没有那么理所当然地认为那是教义上说的那种好事。那么,这个被选中的人就不能是墙灰。然而,如果没人去海里的话,所有人都会被饿死,回到主教来之前的绝境。
于是乎,我们的主人翁,铁皮,做出了他这辈子最重要的决定——交出自己的白贝壳,告诉墙灰他看错了。他当时想了什么我们无从知晓,我们只知道的是,他做出这个决定的时候,他的手正用力地捏着那个红贝壳,他的手,也红得像要流血一般。


最后,当天晚上,除了涌入城里然后被杀死的大量恐鱼,在海边也死了一只恐鱼。他死前或许不再恐惧,他只是独自在海边、在这座城市的边缘,久久地徘徊。倘若没有遇上审判官二人,他或许最后还会无声地落入大海之中,成为海洋的一部分。
【对铁皮的描写只有他那平淡且破碎的语言,所以他的思想和动机可以存在多种解读方式,我倾向于把他解释为本文的这个样子,因为这是其中一种全文大部分自洽的解释。】
(二)呼应与对照
之所以说铁皮是本次活动的暗线主角,是因为他的言行态度和剧情中的很多人形成了对照关系。包括前面提到的阿妮塔,还有深海教会的主教、海嗣、斯卡蒂,甚至——稍微牵强附会一点的话——凯尔希。接下来,将分别展开来说。
把铁皮从绝望和疯狂中拉回正常的,就是深海教会的那个主教,或者说,那个主教所传颂的教义。
在大静默之后,伊比利亚对海边的城市完全失去了控制,为了保证别的城市的安全,伊比利亚政府全面收缩,大量盐风城规模的城市被留在海边自生自灭。在几乎完全无法进行生产作业的废弃城市,人们只能毫无希望地过着行尸走肉般的生活。
而基层管理就是这样的,政府不做,自然会有各种奇怪的组织来接手,尤其是黑恶势力和邪教。深海教会显然就是后者。他们通过扭曲拉特兰信仰的教义,结合海嗣“一即是全、全即是一”的虫群般的社会结构,开始在沿海废墟中宣扬他们的道德观和价值观。为他们相信着的那个“海洋淹没大地”的未来,积攒着影响力。
说白了,深海教会就是人奸、二鬼子,但是,他们描绘的大饼,比如:“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大同社会、“个人的价值在集体的延续中得到实现”的价值观,的确给困境中的人们带来了希望。讽刺的是,这次这个深海教士并不相信他自己说的这一套,他不但无法像大海那样包容万物,不断地在鄙视深海猎人,而且他只看到了“人人为我”的前半句,选择性地忽视了“我为人人”这个海嗣社会结构的核心,所以最后失败时丑态毕露,极其掉格。
但铁皮不同,他是真的被这一套救赎了。在这套价值观下,他认为自己的死不再是没有意义的,个体的自我牺牲可以为集体换来大量粮食。现在并不是无路可走了,有了新的希望。
正如教士装逼的时候说的:
当人们发现灾难已无法对抗,他们无论做什么都将把自己引向不可避免的衰亡,这才是真正苦难到来之时。
深海教会宣扬的教义给铁皮在苦难中指出了一条路。而正是因为这份信仰,他怀着极大的恐惧,勇敢地走向了大海。
铁皮才是真正的笃信者。
然而,铁皮所信仰的,是结合对海嗣的观察而修改来的教义,而不是海嗣和大海本身。因为人类和海嗣有着本质上的不同(至少目前是,海嗣还在进化,未来不可知),海嗣中完全没有个体利益和情感这个概念。

就正如歌蕾蒂娅对海嗣的鄙夷,海嗣不会唱歌、没有感情、没有道德,只要是为了生存,牺牲自己还是他人都是可以的,个体的消亡只要是有利于种群的延续,那就是完全没有问题的,种群中的每一个个体都觉得没问题。那个主教直到最后一刻才明白这一点,自己并不能做到海嗣那样舍弃自己这个个体。
关于个体和种群的关系,人类也持类似的观点,所以必要时候,人类社会也会舍弃部分人以保持整体的延续,比如伊比利亚政府的收缩。但是,人类的个体是有感情的、会感受到痛苦、一般人不会希望自己会是被牺牲的那个。所以这样断尾求存的抉择一方面会形成压迫、不公、不满、反抗、争端,另一方面会形成对弱者的怜悯、援助、和“一个都不能死”的理想主义。这或许就是人类文明的风云变幻一个原因。
而铁皮是站在人类社会和海嗣群体之间的个体,他看上去如海嗣一般,为群体而不惜自我牺牲,但另一方面,他又没有放弃人类的尊严和感情。证据就是,他在投海前,把斯卡蒂的琴带回了家给墙灰。
他虽然两次说斯卡蒂的琴没有意义,应该扔在地上,烂掉,他也就是在说音乐、感情、人性没有意义,对解决盐风城当前的死局没有意义。但是,铁皮内心却向往着这些美好的事物。而后来,斯卡蒂的歌确实打动了盐风城居民们的内心。盐风城需要的不只是深海教会的教义和集体主义,还需要人性的、美的音乐。铁皮通过现实地牺牲掉自己,换取整体谈理想和歌的资格和机会。

铁皮并不是因为自己的无足轻重而选择牺牲,而是为某些比自己更重要的事物而牺牲自己。这就是铁皮认为有意义的事情,也就是他的路。
另一方面,斯卡蒂的苦难和铁皮面对的苦难是类似的,都是主教点出的那句:
“当人们发现灾难已无法对抗,他们无论做什么都将把自己引向不可避免的衰亡,这才是真正苦难到来之时。”

斯卡蒂的苦难最具体地体现在她个和老何塞一起喝酒的晚上。斯卡蒂平时就几乎不会一口气说三行以上的话。所以,那个晚上即便她自己说是没醉,她还是通过话语把不安发泄了出来。斯卡蒂的苦难就是看着身边的人一个个地被大海杀死,而她空有一身武力,却依然无能为力。

不同于斯卡蒂的强大,铁皮毫无战斗能力,但是,比起当时还在迷茫的斯卡蒂,他实在地展现了什么叫“选一条路,然后闷头走下去”。老实说,铁皮选的路很难说是最好的,但是,在他的视野和认知里,似乎并没有更好的选择。
最后,为什么说铁皮可以牵强附会到凯尔希那边呢?他们的联系就在于一点,就是他们都在各自的层次上知晓“海里有什么”,然后坚决地做出自己的抉择。
勇气不是不害怕,无知者无畏。而当铁皮明明知晓着海洋的恐怖,他依然一步一步地走到海边,在不可名状的影响下失去人形。这可谓黄金精神的直接体现——人类的赞歌就是勇气的赞歌!(黄金精神无处不在)
一个人类走向海岸
他的家乡在身后,他的路在面前
他捡起一把陌生的琴
他交还了琴,
他走向海洋
一条恐鱼走向海洋
它的家乡在面前,新的故乡
它从不知晓何为歌唱
它听到歌声了吗?
它徘徊在海岸
(三)结构上的巧妙
这次的剧情其实并没有很多谜语,关于深海猎人的谜题基本上都解开了,深海线的主要设定可以说是除了“日落即逝”之外已经全部明确展开,之后的就是事态的发展了。
而在铺展开这一系列克味十足的设定的同时,鹰角还要再讲一个故事。难度还挺高的。所以这次的 SideStory 只要把设定讲好,故事讲完整,我就很满足了,讨论、思辨、感情渲染什么的也就不期待了。
但没想到呀,这次的故事是以这种方式实现完整,也就是在 “斯卡蒂找幽灵鲨,然后顺便打怪兽” 的明线之下,藏着一个小人物的完整的故事。铁皮的故事,就像在克苏鲁神话中的那些勇敢的调查员,多少值得人类传颂的黄金精神,在对抗邪魔的路上如流星般一刹闪耀,然后被遗忘。这种把内容藏起来的手法,真的是很克苏鲁了,需要读者从只言片语中像是拼拼图一样复原残缺的真相。
这样的操作,一方面表面的王道故事足够稳,怎么放飞也不至于太明显地拉跨,或者让人看不懂。另一方面,主创想表达的东西又不受限制于给定的深海猎人的设定,创作空间就大了很多。毕竟,非干员角色往往只在这次活动出现,既不用担心吃书,也不影响以后的创作,更不影响抽卡。更重要的是,喜欢这种阅读体验的读者就很爽。
所以,在读到铁皮这一层之前,我感觉这次的剧情只能说一般般,给之后的深海线做好了铺垫,实属预告比本篇精彩。再加上,最后的部分甚至有点让人出戏,毕竟深海猎人实在是太强了,简直离谱。
但现在,看到流星一般的前调查员铁皮(x),至少我爽到了。

以上就是秋叶谈第一篇的全部内容,希望大家喜欢。
如果你喜欢这种剧情赏析的角度,请务必三连转发支持一下。
你又喜欢哪个非干员角色呢?欢迎留言分享。
如果你想要加入这方面的讨论,可以加某个神秘的qq群。那是一个致力于打造一个像调香师的温室一般的剧情讨论+温馨放松群。需要带路的话,可以在历史资料中找找我们的鸭子大侦探,梅,她会给你带路的。
不过,本文提到的讨论并不是发生在这个群 ( : p ),以后可能可以往这个方向发展。
借一叶秋色,品天地萧萧。
这里是隔热服 Giraffowl,我们夏活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