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人应当如其所是》

2022-01-20 00:00 作者:--单走一个6  | 我要投稿

我一直有一个训练理念:训练应该尽可能简单。

就那练胸来说,我们胸的功能是什么?就是推,利用胳膊,对抗重力,把胸前的重物推理自己的身体。一个“推”字,是这么简单、直接,却又这么直击灵魂。

所以我练胸会以卧推为主。60kg、80kg、100kg,最后加到110kg进行5*5正式租,侧重力量感觉棒极了;再减到100kg5*3,侧重控制力,感觉更棒了;再到80kg10*2,侧重容量积累;再减到60kg10*4,侧重力竭。我根本不想多做额外的辅助训练,因为对我来说,光是卧推一个动作,就足够让我沉醉了,这种感觉十分美妙,是所有器械孤立训练所没有的。

既然胸的功能性就是“推”,那么训练时就要尊重我们人体的功能性,所谓训练,不就是为了最大尺度地强化、发展我们的功能性吗?

现如今健身界有一种错误的趋势,各种孤立器械五花八门,各种健身技巧层出不穷,健身动作也不断开发,宛如舞台上杂耍的毛猴,一有视频作者出一期视频介绍一个新奇的健身动作,大家便纷纷表示赞同,仿佛动作越复杂、越细化,就显得自己越专业。

然而,力量训练终究不是杂耍,不应该是一个越来越复杂的事情,而是应该不断简化,不断接近事物的本质,找回最传统:最基础、最应该重视的东西。

一个人连自己的本性都无法完全发挥出来,又怎能保证自己拿出百分百的力量去训练呢?

马克瑞比托是整体复合性训练的拥护者,他无时无刻在强调杠铃训练在自己心目中的地位。

有一个寓言故事:蜈蚣走路的姿态非常优美,青蛙看到了想要戏弄蜈蚣:蜈蚣老兄,你走路姿势这么优美,可你是先迈的哪一条腿呀?蜈蚣听了心想:就是呀,我还从来没注意过呢。说完,它便注意起自己的步法,结果蜈蚣就再也不会走路了。人应当如其所是。

正如当你走路时不会考虑先迈左腿还是右腿,当你端起水杯喝水时不会考虑肱二头肌是否孤立发力、当你呼吸时不会考虑呼吸间隔应该是几秒……训练也是如此。我们的身体是一个和谐的整体,各个部位是协同合作、互帮互助的关系,在全身肌肉与骨骼共同作用下构成一个非常稳固的力学结构,所以,我们的训练也应该尽可能尊重这种力学结构,让训练如同呼吸一样简单、畅快,也唯有如此,才能最大尺度发挥人体的潜力,获得最佳的运动表现。

西方人接触现实的方式主要是通过理论,而理论始于否定现实——谈论现实,环顾现实,抓住能吸引我们感官的东西——然后把它从现实中分离出来。因此,哲学一开始就会说,外部世界并不是一个基本事实,所以任何以外部世界的事实为前提的假设,都不是充分有力的假设,它们的存在值得怀疑,而且它们需要被分离、解剖、分析,看到底能不能得出那样的结论,就好像有意识地站到圆外边去画圆一样。

而在中国的道和禅宗中,世界是一个不可分离、相互关联的场所。任何一部分都不能离开其他部分而独立存在。也就是说,没有暗的星星,就没有明亮的星星,没有星空周围的黑暗,也就没有星星的明亮。对立事物总是相互依存,而非相互排斥,这样,个人和自然也不再有任何冲突,人与自然和谐地融为一体。

“我思故我在”,所以如果思考存在的话,思考的人和被思考的世界也就存在了。一个事物的存在,也是为了另一个而存在,他们之间不可能分离。因此,世界和我都是积极关联的,我看着这个世界,世界被我看着。我为世界而存在,世界为我而存在。如果没有事物可看、可思考、可想象,我便不会看、不会思考、不会想象,也就是说,我不存在。一个可以肯定而且很重要的基本事实就是,物体和世界是共同存在的。任何一方离开彼此都不能单独存在。除了考虑物体和外界环境之外,我对自己一无所知。除非我思考事情,不然我就没有思考,因为事情让我认识了自己。

一个人并不是在某种概念或科学定义下生活。因为生活的真谛就简单地存在于生活之中。比如当你沉浸在快乐之中时,没有必要停下来考虑,自己能否获得更多快乐,也不要自满于当前的欢愉,可能你只是希望自己是快乐的,因为这说明你没有错过任何东西。

仅仅谈论意识的客体是没有用的,不管它们是包饱含情感还是枯燥乏味,一个客体必须要有一个主体。主体和客体是一对互补物,像所有其他事物一样,它们是一个整体的两部分,相互促进。当我们握住中心时,如果从旋转圆的中心看去,那么对等的两边便是一样的。我不是去经历某事,因为为我本身就是经历。我不是某种经历的主体,我就是那种经历的结果。我就是意识。除了我之外,别的都不是我,也不存在。

因此,不是因为热,我们才出汗,出汗本身就是热。这就好像是说,太阳就是光,是因为太阳发出光。这种奇特的中国哲学观点并不为人熟知,因为我们根深蒂固的观点认为先有热,身体才会出汗。

当我们活着的时候,生命便是存在的——生命之河畅通无阻,所以活着的人并没有意识到自己就是活着的,生命就是存在本身。在生命的长河之中,生命就是存在的,没有什么疑问可言,因为我们此时此刻就活着!完整的意识不会竭力去思考那些原本不可分的事物,而一旦完整的事物被拆开,事物也就不再完整了。拆开的汽车零件不是都好好地放在哪儿吗?但是它们却又不再是原来的汽车了,缺少了以前的功能,也丧失了曾经的生命。所以要想全心全意地过好生活的每一天 秘诀就是,生活就是生活本身。

哪里出现了抵抗,哪里就缺乏理解。所谓训练有素的思想,其实并不是自由的思想。那种所谓的“好方法”,无论多么苛求精准,也会将人明确地训练成某一类墨守成规的人,而墨守成规、循规蹈矩永远不会带来自由。一个按照机械的套路去训练的人,心中一定会装满偏见,此时,他又怎么能够理解到运动的最高境界乃出自于无形呢?

我现在的训练,已经忘记了一切墨守成规,经常吊儿郎当,活脱脱一济公模样,放浪形骸之外,不像是一个刻板印象里的严肃训练者。但实际上在我的心里,已经物我两忘,我与杠铃之间已经形成了和谐的整体,它是水中月,我是月中水,我在与我的本体感受交流,在与握在手中的杠铃的重量交流,在与内部看不到的肌肉交流,而非肤浅的外形。我非常尊重自己的本体感受,也尊重训练的重量,天人合一,杠铃握在手中的感觉是那样的熟悉。所以对于训练中的一切,其实我是严肃看待的。

                                    ————2020.2.1日记

水中月的意象可以用来比拟人类的体验。水是客体,月亮是主体。当没有水时,就没有水中月,反之亦然。但当月亮升起时,水并不想去倒映月亮的影子,而即使最微小的水波涌出,月亮也并不想去反映这一变化。因为月亮并不是有意投射自己的影像,而水也不是故意反衬月亮的光辉。“月印万川”的景象是月亮和水共同作用的结果,水展现了月亮的光辉,而月亮显示了水的清澈。


《人应当如其所是》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