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8 脑科学日报| Sci Adv:对昼夜节律至关重要的新分子
第1848期 脑科学日报
2023年9月8日
科 学 时 讯
1,Science Advances:又一个对昼夜节律至关重要的分子——cAMP
来源:生物通
在哺乳动物中,一组神经元形成一种称为视交叉上核(SCN)的结构,被称为主时钟。它位于大脑的下丘脑,与周围组织的生物钟同步。近日,日本名古屋大学的一个研究小组发现,神经网络通过一种叫做环磷酸腺苷(cAMP)的细胞内分子在调节昼夜节律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研究表明,cAMP分子受大脑SCN中血管活性肠肽(VIP)的调节,此外,网络驱动的cAMP节律协调SCN中的昼夜分子节律以及行为节律。这一发现可能为治疗睡眠障碍和其他受昼夜节律破坏影响的慢性健康状况的新策略铺平道路。
2,Cell:神经系统疾病颅骨骨髓的分子特征
来源:BioArt
硬脑膜通过颅骨—脑膜连接(SMC)直接与相邻的颅骨骨髓相连,从而实现免疫细胞的运输,并可能促进免疫细胞从颅骨骨髓优先招募到脑膜。目前尚不清楚颅骨骨髓细胞的表达谱是否与其他骨骼的表达谱不同,以及不同类型的骨髓对脑损伤的反应是否存在差异。
近日,来自德国亥姆霍兹中心的Ali Erturk课题组对人类和小鼠不同骨髓细胞的RNA和蛋白质表达谱进行了系统全面的分析,发现颅骨骨髓具有独特的特征——主要集中在中性粒细胞相关通路和突触蛋白特征上,颅骨骨髓能够反映各种神经系统疾病患者的炎症性脑反应,具有疾病特异性的空间分布。该研究表明不论是人类还是小鼠,体内不同的骨骼具有不同的分子特征,更为重要的是,颅骨对神经病理学的反应与其他骨骼不同。颅骨独特的分子特征、和功能相关的解剖结构,在未来可能有助于诊断、监测和治疗各种脑部病理学的炎症。
3,Science Advances:一种使用电磁场治疗脑癌的植入式超声驱动装置
来源:WEST可穿戴电子

肿瘤治疗场 (TTF) 是一种使用交变电场来中断癌细胞分裂能力的抗有丝分裂疗法,似乎是治疗脑肿瘤的一种新的有前途的策略。然而,传统的TTF技术存在合适线束的电极布线困难、空间分辨率粗糙、处理效率低等问题。
近日,中山大学Bingzhe Xu课题组通过开发一种可植入的超声驱动肿瘤治疗装置 (UP-TTD),提出了一种有前途的替代方案,该装置通过电磁干扰癌细胞的快速分裂,而不会对正常神经元产生任何不利影响,从而安全地抑制脑癌复发。这种UP-TTD采用无线超声供电,芯片大小,重量轻,易于在复杂表面上操作,大大提高了治疗效率并降低了能耗。
4,J Neuroendocrinol:麦麸饮食会刺激脑部炎症
来源:大话精神
近日,奥塔哥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小麦面筋会引起小鼠的脑部炎症,这是世界上的首个发现。研究表明,当把麸质添加到小鼠的饮食中时,会引起大脑下丘脑区域的炎症。如果这些影响持续下去,可能会加剧记忆功能受损的风险,而记忆功能受损与血糖调节紊乱有关。
5,Science Advances:模块化结构促进噪声驱动下神经网络同步的控制
来源:集智俱乐部
模块化神经元培养中的光遗传学刺激增加集体网络动力学的变化性哺乳动物皮层中的高级信息处理需要在专门的回路中进行分离处理,并在多个回路之间进行整合。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是通过在具有不同同步水平的状态之间灵活切换,来满足这些看似相反的需求。然而,控制神经网络中复杂同步模式的机制仍然不清楚。这项研究使用精密神经工程学来操作和刺激离体皮层神经元网络,结合脉冲神经元的计算机模型和随机耦合模块的介观模型,表明模块化结构增强了网络对作为外部异步刺激传递的噪声的敏感性,以及刺激神经元中突触资源的持续耗竭是这一效应的基本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可兴奋单元结构化网络中的固有动力学状态由其模块化结构和外部输入的属性共同决定。
6,JAMA子刊:唐氏综合征患者白血病临床管理需要制定针对性策略
来源:儿童肿瘤前沿
唐氏综合征(DS)是最常见的遗传疾病之一,在患有DS的儿童中,2.8%被诊断为急性白血病(DS-AL),包括与唐氏综合征相关的髓性白血病(ML-DS)和急性淋巴母细胞白血病(ALL)。近日,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癌症研究中心 Anupam Verma 教授发表综述文章,重点总结了儿童、青少年和年轻人DS-AL的临床表现、目前的治疗方案和最新的生物学见解,强调有必要制定策略,将DS-AL患者纳入临床试验,以改善这些患者的预后。
7,PSPB:你的衣着决定了你的认知,是真的吗?
来源:SelfCulturalPsy
过往研究表明,人们会把衣装的一些特质加在自己身上,由此,这些衣服也就影响了人们的思维和行为方式。近日,Adam和Galinsky以及C. Blaine Horton博士对他们找到的每一项关于着装认识的实验研究进行了一次彻底的元分析,发现着装认知的核心思想总体上是对的——你的衣着的确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你的认知和行为。他们还估计出着装对思想、感觉和行为的影响程度是小到中等的。在研究不同类型的服装和各种潜在结果的研究中,效应值是一致的。
8,焦虑内耗了?学会自悯,给自己赋能
来源:心理学报
焦虑本身具有一定的生存价值,然而当警觉过度,防御不当时,焦虑反而会引起很多问题。研究表明自悯干预能够改善焦虑,提升幸福感。近日一篇研究采用自悯写作结合恐惧消退范式探究自悯改善焦虑的作用机制。结果发现,自悯写作后,被试更快地学习到恐惧刺激已不再具备威胁,从而促进了恐惧的消退。自悯实际上激活了与进化生物学原理相关社会动机系统。自悯写作后,个体较快地“认识到”恐惧条件刺激已经转变为安全刺激, 从而刷新“恐惧条件刺激与无条件强化刺激”的关系, 最终获得“恐惧条件刺激安全化”的认识。
审校:Sim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