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肉】有关吸血鬼幻想入的各种问题

作者:胡玉
翻译:科学金丝枣糕子
一、导言
以东方Project为舞台的幻想乡中在发生被称为吸血鬼异变的异变后,“吸血鬼”这个种族便一直存在至今(*1)。这场吸血鬼异变发生的时间与在这场异变中出现的吸血鬼是从何处来的都无从可知。而且居住在幻想乡中的吸血鬼和我们口口相传的那种也有着不同的特征。
在东方Project系列作品中被明确称为吸血鬼的妖怪有在第三部《东方幻想乡》登场的“胡桃”和第六部“东方红魔乡”以来登场的“蕾米莉亚·斯卡雷特”、“芙兰朵露·斯卡雷特”姐妹。
关于“胡桃”,是登场于PC-98时代发布的被称为旧作的5部作品系列中,和同期登场的角色一样,因为当时的设定几乎不明确而在如今被弃之不用,与后来的斯卡雷特姐妹的吸血鬼特征相比,最开始是拿我们居住的外面世界的吸血鬼特征作为设定来源的。
然后在这基础上,我们将对吸血鬼这个种族什么时候出现以及是从何处出现的提出假设并进行验证。
二、外界的吸血鬼与幻想乡中的吸血鬼的不同
Vampire和吸血鬼这两个词语的形成以及意思
在日本称作吸血鬼意思的单词“Vampire”最初的官方记录是出现在“Petar Blagojevich事件”(*2)相关的报告书上。这个事件我们放到后面再叙述,关于这个词的起源有说是从波兰语中的“长着翅膀(Upierzyc)”或者“Upior(有翅膀的亡灵)”变化过来的,有说是从立陶宛语中的“Wempti(饮用)”配上前缀词的“Va”、“Av”形成的词,也有说是北土耳其语中的“Uber(魔女)”和塞尔维亚及克罗地亚语中的“Pirati(吹起、飞起)”组合而来的词语等众多说法,哪个是更有道理的意见目前还看法不一。
但是把斯拉夫各国中有吸血鬼意思的词语放到一起来看,“Upior(波兰语)”、“Uprina(塞尔维亚和克罗地亚语)”、“Upirbi(乌克兰语)”、“Lampir(波黑语)”、“Upir(白罗斯语,捷克语,斯洛伐克语)”这些有许多拼写上似乎存在着相同起源的词,并且在这些国家中“吸血鬼(Vampire)”也被当作一个固定词语来使用。
在平贺英一郎写的书中表示吸血鬼的词语起源分类有,除了上述中的Vampir/upir类,其他还有有狼人意思的vukodlak类,有魔女、怪鸟意思的strigoi类,有梦魇意思的moroi类等四种类型的分类(*3)。关于各种不同的特征,接下来会依次解释。
在Vampire这个词语传入日本后不久,“吸血鬼”这个词就被翻译创造了出来。但是要说是谁提出了这个词语,至今也没有一个定论,根据一些研究论文有人指出可能是南方熊楠(*4)。在发表于1915年4月刊的《人类学杂志》上《关于诅咒》的一文中,他使用了吸血鬼这个词,从那以后在各种文章中凡是涉及“Vampire”意思的地方都开始使用“吸血鬼”这个词。
作为这个说法的根据是因为,在这个论文发表前一年,芥川龙之介(*5)翻译的《多情的女尸》(*6)中也有被称作吸血鬼的东西。在芥川这本书中的把“Vampire”的记载以“夜叉”作为翻译。在芥川的文学作品中可以知道东洋和西洋的无论什么他都博览通晓,同时他也是一个爱好怪力乱神妖怪变化这类事物的人。就他在没有使用“吸血鬼”这一点可以看出,在1914年这个时间点,并没有被具体称为吸血鬼的译文(*7)。
于是,这个被称作吸血鬼或者Vampire的作为词语,如果是指在《德古拉》(*8)《卡米拉》(*9)中登场的所谓吸血鬼的种族的话,那么只能说是一半正确一半有些偏离。关于吸血鬼这个词,广义上来说是指所有吸食人类血液和精气的怪物,其中著名的有食尸鬼(Ghoul)、僵尸、魅魔等也可以被称作吸血鬼的存在。现在都把僵尸翻译成“Chinese ‘hopping vampire’”。更进一步说的话,以酒吞童子为例的日本鬼怪也有“吃人饮血”的记载,这样说的话也可以将其划分到吸血鬼的分类中去。
再要说的话,无论实际上是否吸过受害者的血的猎奇杀人魔,也会被称为吸血鬼,例如把他人当作剥削对象的剥削者或荡妇有时也会被称作吸血鬼,因此这个词并不是只会被用在非人的生物上。
还有一点需要额外说明的是,发现新大陆的时候人们在南美洲发现过一种吸血蝙蝠,也被叫做“Vampire bat”或更简略地称作“Vampire”,可能就是这种蝙蝠的原因导致蝙蝠成为了吸血鬼变身成的动物和作为眷属听命的动物的代表。
传说中的吸血鬼
《德古拉》和《卡米拉》等作品中所描写的吸血鬼、在这之后仿佛一个种族般被描写出来的怪物、以及东欧地区的吸血怪物——前面所说的这些都是从广义上的吸血鬼这个模板中所诞生的东西。那么我们就来看看这些传说中的吸血鬼吧。
说到吸血的怪物,其起源可以追溯到古老的希腊神话中登场的拉弥亚(Lamia)和恩浦萨(Empousa)。虽然由来各不相同,但都是袭击孩子并吸取血液的怪物。
在希腊最有代表性的吸血鬼就是巴里克拉卡斯(Vrykolakas),最初这个词指的是狼人,后来则被视为狼人死后变成的吸血鬼,和吸血鬼的意思十分相似。有这种说法,无人知晓一个人孤零零死去的人、没有被稳妥埋葬的人、没有受洗就死去的人、吃了被狼杀死的羊的肉的人、或者有过不道德行为的人会变成Vrykolakas。Vrykolakas是会靠近沉睡的人胸前,边吸取血液边进食内脏边碾碎人的怪物,被Vrykolakas所杀的人类也会变成Vrykolakas。消灭这个怪物的方法是在星期天找到这个怪物沉睡的墓穴并打开墓穴,如果墓穴里有正在膨胀的尸体,那么证明Vrykolakas就在这里,必须将它的头颅砍掉并洞穿才能消灭它。
同样在希腊爱琴海上的圣托里尼岛上,也传说存在着拥有同样特征的怪物巴里克拉缇奥斯(Vrykolatios)。因为圣托里尼岛上土壤的特性,埋葬后的尸体很难腐烂,所以吸血鬼的传说也很多。
和Vrykolakas一样,把狼人和吸血鬼混为一谈的事情还有很多,在南斯拉夫也流传着有关一种称为布克迪拉卡(Vukodlak)的怪物的传说,在塞尔维亚语中有“披着狼皮的人”的意思,表面上看来这个词指的就是狼人,但是其中却更多地有着吸血鬼的意思。从波兰起的整个西斯拉夫地区都有狼人死后变成吸血鬼的传说,在斯洛文尼亚地区也有被称为博鲁克迪拉卡(Volkodlak)的吸血鬼传说,也是跟狼人存在着联系。
Vukodlak在伊斯特里亚语和斯洛文尼亚语中也被称作库迪拉卡(Kudlak),是一个化身为黑狼的邪恶的魔术师,必须用山楂树的木桩穿透他后将他脚上的筋腱割开再埋到土里才能消灭。还有个被叫做克雷斯尼克(Kresnik)的吸血鬼猎人是他的天敌。Kudlak在红色的羊膜,Kresnik在白色的羊膜中降生,有着一直战斗直到消灭对方的宿命。
从保加利亚最初流传的吸血鬼乌普鲁(Upour)开始,就有不少伴随着吸血鬼一同出现的专门的猎人的传说。同样在保加利亚传说中的乌斯托雷尔(Ustrel)是在星期六出生没有接受基督教洗礼而死的变成幽灵的孩子,而被称为舒伯特尼克(Subotnik)则同样是星期六出生并成为了专门的猎人,并用净化的烈焰打倒了Ustrel。在希腊正教中周六是献给玛利亚的最为神圣的一天,所以周六出生的人都会被赋予特殊的能力。在希腊和马其顿周六出生的人被称为守护安息日的人,拥有打倒吸血鬼的力量。
在黑山和黑塞哥维那也流传着和Kresnik一样的被称作兹都哈奇(Zduhac)的带着白色羊膜出生的吸血鬼猎人的传说,在同一地区还流传着有同一特征的叫做巴尔德古尼亚(Vjedogonia)的吸血鬼猎人,但是他是伴随着着红色羊膜出生的。因为这个原因,他死后可能会变成吸血鬼。
以保加利亚为源头,整个斯拉夫地图都传说着一个叫莫拉(Mora)的带着红色羊膜出生的女子,在老年或结婚后变成了吸血鬼。这个怪物在北欧也被广为传说,在波兰和北欧被称为马拉(Mara)。有着梦魇特征并能变成马的Mora会将前脚放到沉睡的人胸上,会使其做噩梦和窒息,最后从心脏上将血吸出。传说可以用十字架、大蒜、山楂树的木桩、倒置的扫帚可以保护自己,被擦得锃亮的小刀上可以倒影出它原本的样子。
在罗马尼亚最流行的斯特里葛伊(Strigoii)是一种可以说非常遵循吸血鬼传说而出现的怪物。自杀的人、罪犯、或是被魔女还有吸血鬼杀的人,排行第七的孩子,带着胞衣出生的人,被吸血鬼盯着而流产的胎儿,因单相思没有结婚死去的人,被猫跨过的尸体等都会变成Strigoii。Strigoii有两个心脏,可以变化成魔鸟的样子。
变成Strigoii的尸体攻击自己的亲族的故事有很多,要辨别尸体是否变成了Strigoii需要打开墓穴,确认其左眼是否睁开。在德国一些地方流传着的拿哈切拉(Nachzehrer)也是披着胞衣出生的,有攻击亲族、由左眼睁开的死尸变化而成等类似的特征。而且Nachzehrer会把自己的裹尸布和腐肉都吃掉,有用类感咒术的方法将逝者亲属的生命力夺走的特征。就是在棺材中就能攻击逝者亲属,同样是在德国还流传着同样有这种特征的怪物杜贝鲁修加(Dubbelsuger)的说法。
和Strigoii相同的传说也在罗马尼亚流传着, 后来被拍成同名电影的诺斯费拉图(Nosferatu)是由父母是私生子生出的孩子死后变成的怪物。西欧传说中的梦魔(Incubus)和魅魔(Succubus)也是类似的好色的吸血鬼,被男性Nosferatu交媾而怀孕的女性生下的孩子,会变成一出生便被全身体毛包裹的吸血鬼莫洛伊(moloii)。
这种moloii往往会跟魔法师和魔女联系到一起,除了父母是Nosferatu或Strigoii而出生的情况之外,由诅咒、宿命或是魔法所致而诞生的情况也存在。另外,moloii死后也会变成Strigoii。
此外存在出生于人类和吸血鬼之间的比较有名的就是吉普赛(*10)传说中的半吸血鬼(Dhampir)。在吉普赛人之间流传的是吸血鬼会回到原本的家族中,不是为了吸血,而是要求交媾,这样生下的孩子就是Dhampir。他们的亲族也会拥有能与吸血鬼战斗的特殊能力,作为吸血鬼猎人的代表性存在。种村季弘就根据儿子打败父亲这一点,而认为德古拉的故事有着一定程度上的俄狄浦斯传说的成分(*11)。于是就有了在日本非常有名的小说《吸血鬼猎人D》(*12)。顺便一提,Dhampir死后也会变成吸血鬼。
吸血鬼传说与基督教的关系
作为流浪民族的吉普赛人在各地流浪,将各种各样活尸的传说口口相传,当然也会将很多东西融合到一起,吸血鬼这种形象的形成,和广义上的基督教有着很深的关联。基督教布教传播信仰的范围很广阔 ,本着把各地本土的信仰进行同化的政策,如果有无论如何都无法包容的东西就会走上变为敌人的过程,作为敌人的各地吸血鬼和恶魔们其弱点被搜集,作为基督教圣物的十字架,圣水,圣饼,圣像,徽记(圣画)便成为了他们的弱点。
这些东西如果生前是基督徒而且自己做了违背道德的事情,就能将其罪恶感作为弱点,然而如果生前不是基督徒的话似乎就没有什么效果了。
而且基督教对血液有着很深的信仰,在《旧约圣经》就将血记载为生命的象征视为神圣的事物,吞噬血液的事情是很严重的禁忌。吃动物肉的时候,必须细心的在火上烹饪,使血液完全挥发才能食用,即使到现在一些教派的虔信者也会拒绝输血。
与这种思想截然相反的就是反基督教的恶魔崇拜仪式中常做的,在进行恶魔崇拜的仪式时摆上倒置的十字架、生吃动物或婴儿的血液等行为。如《德古拉》的原型的弗拉德三世·采佩什(1431~1476)(*13)和同时代的吉尔·德·雷(*14),以及被称作《卡米拉》(*9)原型的伊丽莎白·巴托里(1560~1614)(*15)都是为了在进行仪式中沐浴在人血并喝下而大肆屠杀。
作为基督教敌人的吸血鬼非常容易被理解成触犯禁忌吸血人类血液的形象,于是吸血这件事就和反基督教的印象固定到了一起。就和之前所说的一样,同样饮食人类血液的魔女和狼人也会被混同成吸血鬼,然后书中的吸血鬼也会被描述成吸血的魔女或者魔法师。
此外关于活尸一说,同样在基督教中也有对死后不会腐烂的尸体的解释说明。罗马天主教会中将不会腐烂的尸蜡化尸体尊称为永恒美丽的象征,例如圣女嘉勒(1193~1253)(*16)和圣女贝尔纳黛特(1844~1899)(*17)都被加入了圣人之列。但是对于在东欧被信仰的东正教来说尸体不会腐烂是对逐出教会的异端教徒的天罚,是让他们死后都不得安宁永远的暴露在苦难中的证明。也有作为东正教异教徒的罗马天主教信徒或穆斯林教徒的尸体如果不腐烂也会变成吸血鬼的传说。
而且东正教有尸体埋葬后三年后变更埋葬地点的习惯,此时不会腐烂的尸体就会被发现,然后就会有类似因生前的行为而不被允许再次入土等各种各样的解释。东正教以这样的形式吸收了地方信仰,也是吸血鬼传说得以扩散的原因之一。特别是如前所述的,由于在希腊的圣托里尼岛上的土壤中含有许多可以用来做防腐剂的石灰成分的关系,尸体不容易腐坏使得很多吸血鬼传说进而产生。
在近代欧洲对吸血鬼的影响的演变
如上所述,在土著信仰中有能走动的尸体,也有由于尸蜡化导致尸体不腐烂的例子。但是,令东欧地区真正陷入吸血鬼恐慌的是从Hiadam事件(1720)(*18)、Petar Blagojevich事件(1725)(*2)、Arnold Paole事件(1727)(*19)不断有会动的尸体袭击人的事件开始的。这也引起了神学家们间有关吸血鬼的激烈争论,甚至连罗马教皇本笃十四世也提及吸血鬼并因此引发了不小的骚动。
要说为什么突然有这么多尸体会动的事件发生,应该和那个时候席卷整个欧洲的黑死病(Pest)有一定关系。当时,黑死病是一种无法控制其感染速度的无法治愈的疾病,感染者除了隔离之外别无他法。并且,像一些陷入Catalepsy(全身僵硬现象)等假死状态的患者会因为被误诊为死亡而早早地被埋藏起来,于是还活着就被埋葬的人会在土中重返生息,然后满身伤痕地从墓穴中爬出来,结果被误以为是怪物。根据Augustin Calmet(1672~1757)的论文,用科学论证得出了Catalepsy是会被误诊的结论。然而在种村季弘的书中,他将这件事归结为是为了主张“能让死者复活的事情只有神能做”以否定那些无神论主义者。(*20)
时间到了19世纪,由于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对吸血鬼的争论以及有关吸血鬼的事件也急速地减少。但是,人们并没有完全忘记吸血鬼这个东西。正如大家所知的那样,在文学界关于吸血鬼的题材却在逐渐有了复燃趋势。在18世纪后半叶,被诗人们当作题材而创造出的吸血鬼已经完全消失了。但是,却出现了一本以平民百姓为途径传播的英国小说《吸血鬼(The Vampyre)》(1819)(*21)。这本小说被翻译成欧洲五个国家的语言并被多次重新印刷再版,还得以改编成戏剧引得许多民众观看。类似的作品也因此大量产生,从1840年开始在伦敦发售的一本叫做《Penny Dreadful》的刊载低级小说的周刊杂志上出现的被认为是吸血鬼源头的Varney,深受青少年们的喜爱。在这样的情况下,《卡米拉(Carmilla)》(1872)(*9),以及在现代被称为吸血鬼代名词的《德古拉(Dracula)》(1897年)(*8)也随之诞生。有趣的是受到这类作品爆发式影响的反倒是大海另一边曾经的美国。
就这样,吸血鬼的名气在全世界传播开来,从开膛手杰克(1888)(*22)起对猎奇杀人魔也开始用“xx吸血鬼”形容,这种说法的使用在平民中最为广泛。
虽然从东欧的传说开始,到西欧的《德古拉》,再到远渡大洋彼端的美国,作为小说、舞台剧、电影受到了广泛的喜爱,但吸血鬼的形象还是因为人们的喜好而逐渐地发生了一些改变。我们都知道,吸血鬼被阳光照射会变成灰的这个特征是从电影《吸血鬼诺斯费拉图》(1922)(*23)开始的,有着不会被映照在镜子与相片中,长有巨大的犬牙等特征,还有披着黑色羽毛披风的贵族形象这种舞台剧和电影中容易让人产生印象的形象。这种形象当然不止和传说中的吸血鬼,就连与《德古拉》原作中的都有所差异,在原作中的德古拉伯爵是有着鹰钩鼻和胡须,如同野兽一般的豪杰。
在下一节里,我们会开始验证传说中、原著里以及我们认知中的吸血鬼和幻想乡中存在的吸血鬼的不同之处。
吸血鬼的特征及弱点
有关于吸血鬼的特征,最根本的例如不死、吸血和变身能力(蝙蝠,狼,烟雾等)是不会有所改变的。当然,不死应该是因为它本身就是已经死去人的尸体变的,不可能再死了,之后还有许多其他虚构的内容,但这原本就是作为妖怪才会有的差异性。
不会映射到镜子与照片中是后来电影和舞台剧的演出所赋予的特征,不会映射到镜子里这一传说貌似是德国的一类吸血鬼的传说。还有被太阳光照射变成灰烬,从口中露出尖牙也是同样,传说在保加利亚最早流传的吸血鬼乌普鲁(Upour)和在波兰流传的乌皮奥(Upior)会将如荆棘一般的舌头伸出来进行吸血,还有在乌克兰和俄罗斯最初流传的吸血鬼乌佩尔(Upyr),从正午到午夜都是他的活动时间。《德古拉》、《卡米拉》这些小说中也存在对吸血鬼们不擅长应对阳光,白天不会外出,并且白天无法使用超能力这种设定,但是并没有被照到阳光就会被消灭的内容,并且也存在白天外出的场景。
如前所述,即使像前面所述的作为基督教的圣物的十字架,圣水,圣饼,圣像,徽记(圣画)等可以作为吸血鬼弱点,那也是如同水流一般需要不断考虑才能得到的事情吧。比如说关于十字架要摆成什么样的十字形状,也有传说只是画出来的十字也会对吸血鬼有所效果。
还有,在一些手册上也说使用有杀菌及防腐作用的盐、大蒜、银等也有驱魔的作用这种话。作为大蒜被视为吸血鬼的弱点的理由,既有因为有着强烈的气味因此其他香料和有香味的东西也是其弱点的传说,也有鳞茎是生命的象征所以会有效这种说法。不管怎么说,大蒜从埃及开始,直至东方的东南亚和中国的僵尸都有效果这点看来,在很多地区都有着驱魔的效果。
除此之外的击退方法还有,用网眼和芥菜籽或荆棘铺满道路并一同放入棺材中,在梦中数数直至天亮这样的传说,而有关防止复活的方法据说可以用镰刀、被祝福的剑、白木的木桩、或用纺锤将心脏刺穿,也可以用子弹射入,然后以无法起身的姿势俯面埋葬起来,再把脚筋切断,头颅砍掉放到脚底下以避免再粘合起来,最后将嘴中塞满大蒜。关于荆棘的效果据说跟其香味有关,也有荆棘和流水一样超过某种限度没什么用了的说法。当然,最简单粗暴的不让尸体动的方法是一开始就将其火化。
只能在被邀请进家里的传说和贯穿心脏消灭的方法一样,是从Vrykolakas和Strigoii传说开始就有的特征。
在幻想乡中的吸血鬼的特征和弱点与其的不同
幻想乡中的吸血鬼和我们传说中的一样也是有不死、吸血、变身能力这些基本的技能,这点是不会改变的。被吸食血液的人类会变成丧尸这一点也和传说差不多。不同的地方在于弱点这方面。
首先可以确定的是幻想乡中的吸血鬼的弱点是阳光和流动的水。阳光在《红魔乡》异变发生的时候就被蕾米莉亚·斯卡雷特给隐藏了起来,由于发生异变之后的骚动,在帕秋莉·诺蕾姬降雨的时候,芙兰朵露不能从宅邸出来,蕾米莉亚也回不到宅邸。虽然有一碰到阳光就气化的设定,她还是会在晴天的时候打着太阳伞出来,直接照到阳光也只是烧坏皮肤的程度,还不算是致命的弱点。
在传说中通常认为火焰是吸血鬼的弱点。在漫画版的《儚月抄》中,有蕾米莉亚被帕秋莉的火箭发射防护装置的火焰烧到手的画面(*24),但很快就恢复了,好像只要不是很强大的火焰就不会对她造成伤害,因此和阳光一样,应该不是致命的弱点。
关于传说中作为吸血鬼弱点的十分有代表性的十字架,在游戏《东方文花帖》中芙兰朵露的禁忌“被禁止的游戏”,《东方非想天则》中蕾米莉亚的Stigmanizer都可以看到在使用十字架攻击的样子,看起来完全不在意十字架一样。
正如上面所说的,这是个没有同原著和传说中那般阳光是致命弱点的设定,再加上是对十字架也毫不在意的个体,这可以说是十分宽泛的程度了。
其他在《东方求闻史记》(*25)和书籍《东方文花帖》(*26)中还有被扔炒过的豆子而导致烧伤皮肤的记载。这应该是将其和日本鬼怪的弱点混为了一谈,但从书籍《东方文花帖》的记载看上去,这并非是只是迷信,而是真正的受到了烧伤。同一本书中的帕秋莉有过这样的解释,炒豆是由鬼那一边定作弱点的,许多吸血鬼的弱点其实不过为了隐藏其真正致命的弱点而作出的伪装。
还有些仅存在于《东方求闻史记》上的信息说沙丁鱼头、柊树枝和银质的武器也是其弱点。(*25)在《东方求闻史记》中有提到(*27)十六夜咲夜的小刀是银质的,从稗田阿求那里的叙述可知十六夜咲夜原本可能是一名吸血鬼猎人。另外蕾米莉亚和十六夜咲夜一样会使用小刀作为攻击手段,只是不知道是不是银质的。假如是银质的话,那么和十字架一样,能克制她的事情只是对外宣传的而已。
关于击退吸血鬼的方法,有对其撒谷壳等应对的传说,这就和上述所说的一样,是利用吸血鬼必须要去数谷壳的天性,和触碰到炒豆子就会烫伤这点明显不一样,传说中有带有绵长香味的柊木可以作为弱点,但是找不到沙丁鱼的头是其弱点的说法。所以说这三点应该是和日本鬼怪的弱点混为了一谈。
下面的章节就从这一点出发,如何解释幻想乡的吸血鬼的话,就要继续验证这种差异是否是可以解释的。
三、吸血鬼是从哪里来的
关于幻想乡中的斯卡蕾特姐妹是怎样幻想入的,有说从《红魔乡》的设定文本中可知她们是在500年前不知从哪里诞生后便进入了幻想乡,也有认为她们俩在吸血鬼异变发生前已经活了500年的历史这两种说法。在这里我们通过两个案例来验证。
首先是根据设定是500年前诞生的情况。蕾米莉亚·斯卡蕾特的年龄在红雾异变发生的2003年夏天的时候就有500岁了。这样计算的话她应该是出生于1503年的时候。如果是在前文所述的对应时间点寻找的话,那么在时代上是她是在被认为成吸血鬼始祖的弗拉德三世稍后的时代。但是,根据《红魔乡》附录.txt中她自己所说,她其实并不在意血脉问题,只是因为在时代背景下考虑到要给子嗣一个能介绍自己的东西。但问题是那个时候肯定连小说《德古拉》还没有,吸血鬼争论也还没有发生。那个时候有的关于吸血鬼的传说还只有少量作为原型的弗拉德三世·采佩什的传说,后来成为德古拉的素材只是其中的一部分而已。Stoker很大程度上是受到了《吸血鬼》和《卡米拉》的影响,这之前的吸血鬼小说还没有这样的设定。可以肯定的是,蕾米莉亚不可能是500年前在日本出生的。因为即使是在现实中的欧洲,当时也只有相对应的原型,而在日本则连类似的都没有,所以应该是不可能出生在日本的。当然如果那时已经有类似的吸血鬼传说了的话就又另当别论了。
关于吸血鬼幻想入的事情,各种意义上可以以寅丸星的例子作为参考。这个妖怪就是原先日本所没有的东西幻想入了的例子(*28)。如果蕾米莉亚和芙兰朵露是500年前出生于欧洲的话,那么寅丸星原本也应该是这样的,就像没有把民间的吸血鬼传说和弗拉德三世·采佩什的恐怖交织起来一样,感觉最初是作为一个没有完全实体的不完整的形象而诞生的。这样的话,即使不考虑血统因素也不是不能说她是采佩什的后裔。随着时代的推移,吸血鬼在人类之间的互相描述中拥有了确实的实体,慢慢的就被捕捉到了确定这种存在的证据。
然后,时代从到了上面所说的19世纪左右开始,吸血鬼由于科学技术的进步,而完全成为只存在于幻想世界中的东西。总之,正如在《东方求闻口授》中所写的那样(*29),无论幻想世界中是多么的有趣可笑,但人们如果认为“如果是这么有趣的东西现实中是没有吧”这样,那么就无法维持妖怪这种存在。就这样,按照很多二次创作的描写,便没有了在欧洲的居住地,并且越来越向东边迁移,随后也有可能是随着作为红魔馆成员的伙伴的增加而同时向着中国移动。或者,也有可能是在来到幻想乡后在当地得到了采佩什后代的称号。
被和日本的鬼的弱点混淆传播,并受其影响,那么如果考虑到当地的信仰的也有对其影响的话,就会有相应的说明。正如上面所说,现实中传说里的吸血鬼本身也是这样由多种弱点组合起来的妖怪。
直至到这里描写的都是蕾米莉亚和芙兰朵露出生于500年前的这个设定。接下来说的是,她们在吸血鬼异变之初诞生,或者说是以含糊不清的形状第一次得到了确定的实体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可以认为蕾米莉亚她们的年龄是虚假的。
这样的话,就要用与之前不同的意义来参考寅丸星的例子。也就是说,可以看成吸血鬼是作为对欧洲妖怪的畏惧而在幻想乡所具现化所形成的。如果是那样,那么诞生出和日本鬼怪混为一谈的形象也有能有所说明。当然,由于是以拥有那么强大的力量的形式突然出现,例如是由于出于某种原因有关吸血鬼的书籍大量进入幻想乡,那么到底是什么重大的机缘就值得思考了。但是,如果以这个解释为准的话,就会产生幻想乡所有妖怪的年龄都是存疑的问题。
现状是吸血鬼为什么会幻想入以我仅能想到的只有上述两种假设。下面的章节会从吸血鬼什么时候幻想入,也就是从吸血鬼异变是什么时候发生的这一点来进行论证。
四、吸血鬼什么时候来的?
吸血鬼是在没有准确记录发生时间的吸血鬼异变的这个异变时期之初来到幻想乡的。在那个时候,由于被最强大的妖怪打败,在吸血鬼之间签订了吸血鬼条约。然后就决定以那场异变为契机设计出了命名决斗法案。作为第一个因为异变规模而采用了命名决斗法案的,就是由吸血鬼引发的红雾异变,在《东方求闻史记》上是这么记载的(*1)。但是,在《求闻史记》中虽然说导致红雾异变的主犯是蕾米莉亚(*30),然而蕾米莉亚来到幻想乡的时候吸血鬼条约就已经存在了(*31)。总之尽管作者稗田阿求说红雾异变是“(吸血鬼异变是)由吸血鬼发起的大骚乱”,但是写的就像吸血鬼异变和红雾异变是由不同的吸血鬼引发的一样。
但是,有关蕾米莉亚带着红魔馆移居到幻想乡的情报、在那个时候整个幻想乡都这样一个吸血鬼条约、还有说十六夜咲夜是吸血鬼猎人这种说法的记载,是从哪里推测、从哪里得到的信息也有无从而知的地方。
关于吸血鬼异变发生的时期,有许多同人作家都对吸血鬼异变有各种各样的描写,由于旧作中很长时间里没有用到命名决斗法案,导致旧作和Win版之间对于事件的描写也有很多。但是,在东方wiki上查阅的最近的设定资料中讲述,在称为旧作的作品系列更早之前,也就是游戏《东方幻想乡》中登场过一名叫做胡桃的吸血鬼,似乎是为了更好地解决事件而设置的。
在《文文。报刊》的第一百十三季 文月其一(1998/7)记录的时间点,考虑到此时已经有的红魔馆的事情(*33),吸血鬼异变在以前的旧作就有了,根据《幻想乡缘起》旧作好像还是用现在的符卡导入之前的伪规则战斗的(*34),直到红魔异变之前才正式考虑实现符卡规则的。
这个推断是根据《Chara☆Mel》中的记载(*35)虽然解释为在蕾米莉亚引发吸血鬼异变的时候,最强的妖怪(八云紫等)把这个异变给解决了,但是根据《幻想乡缘起》中的记载(*31)可能是蕾米莉亚以及红魔馆到来之前由其他吸血鬼导致的异变才签订的吸血鬼条约的情况——例如是胡桃引发的异变,然后被在旧作中神社附近最强的幽香给打倒定让她跟随自己,这样想也是有可能的。
胡桃的存在基本上受到制约的条件,《文文。新闻》中有这样记载,在红魔异变发生的五年前就已经有红魔馆了,在这个旧作时期,命名决斗法案尚未被使用,胡桃可能并不是真正的吸血鬼,红魔馆在《文文。报刊》记录的时间点也是个无人的府邸,如果说吸血鬼等事在归纳书籍时就已经被记入的话,根据至今的定论来说旧作和Win版中根本没有吸血鬼异变这事。但是,又存在芙兰朵露被关在地下495年这件事,也据稗田阿求所说红魔馆作为馆邸来说早已来到幻想乡,不禁要说这是一个难以解释的事情。
根据《东方求闻史记》对吸血鬼异变的记录在书面形式上很难解释清楚,也不能说稗田阿求主观的设定也未必正确。如果说《Chara☆Mel》中那样记录的吸血鬼异变的主犯是蕾米莉亚就是官方信息的话,那么这就是一篇非常可疑的记录。
现状是在许多二次创作中都把吸血鬼异变的发生认定为是蕾米莉亚导致的。但是,其发生的时间和异变的解决者却各说纷纭,解释也是各有各的说法,可以说每个作家都各持己见。
五、总结
以上就是我对吸血鬼幻想入相关疑点、判断素材及假设的尽可能的整理。就像我的其他论点一样,在那之后的判断就要委托读者同仁了。正因为《东方红魔乡》是Win版上的第一部作品,被视为原型的神话和传说等人物几乎没有,就算是提到的设定也很少,而和旧作相似的元素却又包含了很多。
当然,可以说异变的主犯是外国——并且是西洋的妖怪这一点是特殊的元素。中国的妖怪在那之后,也零零散散地登场了。
不过,反过来说,在二次创作的时候,可以说有很多让故事夸大的空间。《红魔乡》中的角色虽然在原作的游戏中出场变少了,但在《东方铃奈庵》中蕾米莉亚和十六夜咲夜都有出现,在2013年的新作《东方辉针城》中很久没出现过的十六夜咲夜也会作为自机登场,所以说不定以后也有会有增加对她们的探究材料的可能。
到那个时候,在这些材料的基础上,如果能把这个论证考据作为二次创作的基础来参考的话,那真是无上的荣幸。
脚注:
*1:《东方求闻史纪 ~ Perfect Memento in Strict Sense.》
作者:ZUN,一迅社 2006/12/27 166页
英雄传>博丽灵梦>异变解决案例>吸血鬼异变 从(P144)开始
*2:塞尔维亚领土的拉姆郡Kisilova村的农夫Petar Blagojevich死后,在一周时间这个村庄九人连续遇害死亡的时间。因为他的尸体不会腐烂进而导致Petar吸血鬼化,最后当着祭祀的面,用木桩刺穿心脏杀死。
*3:《吸血鬼传说~活尸的民俗学》
作者:平贺英一郎 中公新书 2000/11/25 214页
参考“吸血鬼”名称的四个体系(P134)
*4:日本的博物学家、生物学家(尤其是菌类学)、民俗学家。
作为菌类学家以粘菌的研究尤为广为人知。主要作品有《十二支考》《南方随笔》等。了解18个国家的语言,被誉为“行走的百科全书”,因为他的言行和性格奇怪而与众不同,后世依旧有很多关于他的各种传闻。
*5:日本的小说家,号澄江堂主人,俳号我鬼。他的作品多为短篇作品。有《山药粥》、《竹林中》、《地狱变》、《齿轮》等,《今昔物语集》、《宇治拾遗物语》这类从古典文学中获得题材的也有很多。
也写有过《蜘蛛丝》、《杜子春》这样的儿童向作品。
*6《La Morte Amoureuse(多情的女尸)》。是由法国作家 Théophile Gautier著作的短篇小说。1836年发表于《巴黎纪事》。它讲述一个叫做Romuald的牧师和一个叫做Clarimonde的吸血鬼相爱的故事。
*7《图解 吸血鬼》作者:森濑缭·静川龙宗 新纪元社 2006/07/07 220页
参考“吸血鬼”的由来(P72)
*8 爱尔兰小说家Bram Stoker(1847~1912)的恐怖小说
因为这本小说过于有名,导致现在在日本吸血鬼都一般用德古拉作为代表。
德古拉的原型为弗拉德三世·采佩什(1434~1476),实际上小说中用的德古拉(龙或恶魔之子)是弗拉德三世的别称,出生地是现在的罗马尼亚。最初在他治理的特兰西瓦尼亚不存在吸血鬼传说。
在近些年的研究中,认为德古拉这个人物形象原型是由Stoker担任助理的舞台演员Henry Irving爵士(1838~1905)。
*9:是登场于爱尔兰小说家Sheridan Le Fanu(1814~1873)所创作的怪奇小说中的女吸血鬼的名字。对《德古拉》(1897)有着很大的影响,这个作品被评价为德古拉的灵感来源。
*10:指是在欧洲生活的流浪民族的民族名称。另外也作为对游历于不同地区和组织的人的比喻词。这只是他人赋予的名称,他们并不这么自称。有说法本来是“从埃及来的人”意思,后来将“Egyptian”的头音去掉便诞生“吉普赛”(Gypsy)这个名称。
11*:《吸血鬼幻想》 作者:种村季弘 河出文库 1983/02/04 320页
参考吸血鬼幻想(P21)
12*:吸血鬼猎人D(1983~)是日本的菊地秀行的小说系列。
主人公D是Dhampire。被OVA化、电影动画化、电视游戏化和漫画化。而且以2000年上映的动画电影《Vampire Hunter D:Bloodlust》为契机现在也还在国外翻译发售。
13*:15世纪罗马尼亚的瓦拉几亚领主。一般称为弗拉德大公或穿刺公。
在日本常写成“弗拉德·采佩什”,但“采佩什”并非是姓氏,而是在罗马尼亚语中有“穿刺”的意思,同样“德古拉”也是其别称,其名字只有单一的“弗拉德”。
14*:法国布列塔尼地区南特的贵族。
在百年战役中的奥尔良战役,协助让娜·达克(圣女贞德)(1412~1431)为结束战争作出贡献被称为“救国的英雄”的人。贞德被处决后,精神上或许是出现了问题,回到自己的领地后大肆铺张财产用以沉迷炼金术。用黑魔术的仪式把数百名以上的还是幼年的儿童分尸、折磨致死。也被说成童话中杀人鬼蓝胡子的原型。
15*:匈牙利王国的贵族。历史上最有名的连环杀手,吸血鬼传说的原型。有“血腥伯爵夫人”的称号。她也是用黑魔术的仪式把数百人分尸,折磨致死。
16*:出生于1193年,模仿圣方济各的姿态,和他一同在亚西西传教。1253年去世,1255年进入圣女之列。她的尸体没有受到空气作用而风化,死后700多年的现在依旧保持生前的样子,现在被安放在圣克拉拉教堂。
17*:1844年出生于卢尔德村,1857年目击了圣母玛利亚的显圣。
死后经过了30年再把尸体挖出没有一点腐烂的迹象。
有很多由她发现的泉水治好不治之症的案例,卢尔德村是天主教最大的巡礼地之一。
18*:匈牙利国境内的Hiadam村接二连三地发生了吸血鬼害人,甚至发展成了让神圣罗马帝国派来调查团的事件。
19*:在塞尔维亚的梅德维尔村的佣兵Arnold Paole死后,不断有人称被本应已经死去的他袭击,甚至有人死亡引起了不少骚动,打开他的墓穴后,发现他全身都是鲜血,任何地方都没腐烂,被认为和Petar Blagojevich一样吸血鬼化,心脏被钉入了木桩。
20*:《吸血鬼幻想》 作者:种村季弘 河出文库 1983/02/04 320页
参考吸血鬼争论(P62)
21*:1816年,诗人乔治·戈登·拜伦(1788~1824)在瑞士莱芒湖畔借来的别墅中聚集了5位男女,之后便有了被称为《迪奥达蒂庄怪谈》的各种各样被讲述出的怪谈的记载,其中由拜伦的主治医生John Polidori给他讲述的吸血鬼故事被他记述了下来,随后成为了文学史上的第一个吸血鬼小说。根据当时拜伦的小说中的介绍。
据说这个小说登上的吸血鬼Ruthven的原型是拜伦本身,是用来记恨和他闹翻了的拜伦的。
迪奥达蒂庄的怪谈的另一个参与者玛丽·雪莱(1797~1851),以在这里得到的灵感创作了《弗兰肯斯坦》。
22*:1888年在英国发生的连环猎奇杀人案的犯人的别称。
1888/08/31~11/09期间的大约2个月时间内,在伦敦的东区和白教堂地区至少有5名妓女被分尸杀害,犯人至今未被抓获。是将写上名字的犯罪行为预告送到报社和戏剧性犯罪的鼻祖。
23*:由F. W. Murnau在1922年拍摄的德国表现主义的电影。
Murnau本来打算以Bram Stoker的小说《吸血鬼德古拉》为原作制作电影,但是他的制作公司没有从有版权的斯托克遗孀手中取得电影化的权利。不得已之下只能把“Dracula”这个名称改成了“Nosferatu”,由此德古拉伯爵变成了诺斯费拉图伯爵。
24#:《东方儚月抄 ~ Silent Sinner in Blue.(上)》 作画:秋★枝 一迅社 2008/05/01
参考第六话 三神式登月火箭(P136)
25*:《东方求闻史纪 ~ Perfect Memento in Strict Sense.》 作者:ZUN 一迅社 2006/12/27 166页
参考妖怪图鉴>吸血鬼(P76)
26*:《東方文花帖 ~ Bohemian Archive in Japanese Red.》 一迅社 2005/08 168页
参考红魔馆不合时节的节分祭典(P70)
27*:《东方求闻史纪 ~ Perfect Memento in Strict Sense.》 作者:ZUN 一迅社 2006/12/27 166页
从英雄传>十六夜咲夜>她平时的样子(P122)开始
28*:传说寅丸星是从中国来的被称为老虎的生物,是因为大家想象成这样姿态而诞生的妖怪。
《东方求闻口授 ~ Symposium of Post-mysticism.》 作者:ZUN 一迅社 2012/04/27 184页
参考第五部:在幻想乡中宗教和信仰是必要的吗>[命莲寺的昆沙门天](P127)
29*:《东方求闻口授 ~ Symposium of Post-mysticism.》 作者:ZUN 一迅社 2012/04/27 184页
参考第二部:所谓幻想乡之外的世界的现状>[外面世界的超自然体验](P43)
30*:《东方求闻史纪 ~ Perfect Memento in Strict Sense.》 作者:ZUN 一迅社 2006/12/27 166页
参考妖怪图鉴>吸血鬼>蕾米莉亚·斯卡雷特>红雾异变(P77)以及英雄传>博丽灵梦>异变解决案例>红雾异变(P114)。
31*:《东方求闻史纪 ~ Perfect Memento in Strict Sense.》 作者:ZUN 一迅社 2006/12/27 166页
从英雄传>十六夜咲夜>她平时的样子 注释6(P124)开始
32*:东方Wiki(http://thwiki.info/) 幻想乡年表>旧作~红魔乡期间的时间系列问题
“解决方案3:从吸血鬼异变解决到符卡规则制定为止的时间着手
※这个时间指从吸血鬼异变-骚灵音乐会-流星祈愿会-旧作系列-符卡规则制定到红魔乡。在此之前没有因为符卡实力差距过大而可以轻松战斗的事情,可能有另一种决斗的方法。”
该提案原本是组成幻想乡年表的一部分。
33*:《東方文花帖 ~ Bohemian Archive in Japanese Red.》 一迅社 2005/08 168页
骚灵音乐会突然转移场地 幻想乡风景指南(P32)
在角落里介绍了红魔馆,还提到转移到了红魔馆前面。
34*:《东方求闻史纪 ~ Perfect Memento in Strict Sense.》 作者:ZUN 一迅社 2006/12/27 166页
英雄传>博丽灵梦>异变解决案例>吸血鬼异变 注释4(P116)
虽然也考虑过好多其它规则,但其他规则就不这么深入人心了。
35*:《Chara☆Mel(创刊号)》 一迅社 2007/06/25
东方Project的介绍记载(P110~111) 是否是ZUN先生的官方描述尚不明确
某种意义上上述所说的《东方求闻史纪》中描写的吸血鬼异变为何发生也不可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