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为什么纯爱以及工业糖精这么受欢迎?
从古时《诗经》再到如今满大街的爱情电影,爱情是文艺作品亘古不变的主题,这对于动画来说当然也是一样。现代动画不仅有传统的爱情题材,还更硬核的百合和耽美(甚至人兽、人鬼),在满足不同人xp的需求的同时,还能让人在其中共情角色,品味角色的复杂的心情,得到感情上的满足。然而,如今的新番里,纯爱、乃至工业糖精的比重越来越大,就连为人津津乐道的所谓党争以及后宫番也逐渐退环境,几乎全靠老ip支撑,更别提多角恋这种小圈子的东西。所以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趋势?
近年,几部现象级的动画的出圈,带动了许多人入坑。虽说每年都会有现象级的作品,但近几年娱乐化、快餐化以及经济水平和消费水平的上升,还有社交软件的发展让剪辑成本和接受信息的成本大幅下降,使得热门作品极易出圈。在这种现象下,越来越多的人通过这些作品接触这个圈子。在这些作品的粘性下,一部份的人会流向下一部作品。这时,作品的受众类型就非常重要。作为最普遍的故事类型之一,爱情作品无疑非常适合。在其中,纯爱以及工业糖精备受关注。不可否认,能够接触ACGN的通常都是年轻人,而在快餐文化的熏陶下,这些人更加追求及时的爆点取得愉悦。审视近年的纯爱、工业糖精作品,无论是先婚后爱,还是打情骂俏迟迟不表白等等,除了包装出来的不同的人设,其故事内核永远不变,就是让主角创造各种各样的互动,让旁观的我们带入其中,取得愉悦。而纯爱以及工业糖精没有曲折扭曲复杂的情感,只有直白到透明的故事爆点。于是,对于那种到此一游之类等等的观众自然会看这些作品。
同时,随着这些观众的基数越来越大,越来越多人为此买单,以及近些年对此类作品的研究已经出现了创作模板,让动画以及轻小说、漫画这些加工原料可复制、可批发,可以像工厂一样进行流水线生产,到最后也是只是比拼谁的活绝,谁的活狠,甚至没活硬整,例如原作口碑不错但gohands动画改的跟shit一样的《喜欢的人忘记带眼睛了。》(笔者少数不多追过的漫画)。这是一个正反馈。尽管笔者本人不喜欢看异世界,但是可以感知到这类型纯爱作品正在逐渐成为新时代厕纸。若说最近的纯爱作品都很一般,这是不可能的,正如上一个季度大放异彩的《我心危》《放学后失眠的你》,算不上是恋爱番的《跃动青春》,更有《辉夜》这种恋爱喜剧的天花板。然而,在现在,你很难看到《龙与虎》这样的细腻的半年番作品,甚至连《just because》这种青春群像作品都很少见。现在的人似乎难以静下心来看这种作品。这是一种悲,优秀的作品没多少人赏识;这也是一种喜,这种作品对于粉丝的滞留能力极强,越少外人、闲人的加入,自然少了乌烟瘴气,有更好的观看体验和讨论环境。
这篇文章并不想去去批判这种现象有多不好,毕竟这是宏观变化的结果,但笔者只是希望自己再看《长瀞》《宇崎》《堀与宫村》的同时,能有更多细腻、优质的恋爱番,能去见证更多真正刻骨铭心的爱情故事。这是我的感想。
极富个人主观色彩,不喜勿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