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破防录(第二集)

2023-07-11 10:47 作者:帝国弯刀  | 我要投稿

爱好

如果说我有什么兴趣爱好的话,毫无疑问应该是打游戏。

在我懵懂未开的时候,我就热衷于此。离家最近的电游厅,老板和我外公相识,哪怕我身上没有钱,也要跟在一些大哥哥后面看他们打,老板自然很欢迎我这个未来的“常客”光顾。

后来他们那家店与时俱进改成网吧了,我假期经常早晨5点多起床跑去上网,大概是没见过上网这么勤快的小孩,被扰了清梦睡眼惺忪给我开门的网管都不会有什么好脸色。最离谱的是有一次还差点撞上晚归的我爸了,还好我躲闪及时且机智的编了个谎,不然可免不了一次衣架炒肉。

不得不说我爸妈是明智的,外公偏瘫以后,他们猜测外婆会管不住我,他们自己又忙于工作没有时间,所以决定花挺多钱把我送进封闭式管理的学校去。

我之所以学习上尽心尽力(好吧,尽心尽力算是美化的说法),就是因为成绩不错的话可以最大化玩游戏的时间,太低会让家人对我失望,太高就需要花宝贵的课余精力来学习而非畅玩了。所以我一直很敬重竭尽全力的人,无论是搞学习还是干别的,因为不是所有人都有这种“天赋”能全身心投入去干一件事的。

打游戏,我也是很没出息的那种,我一般是所有类型的游戏都浅尝辄止,知道套路是怎样以后很快也就玩腻了,不会深入去玩。所以虽然玩的游戏不少,甚至还有不少的充值记录,也是说弃坑就弃坑,像极了朝秦暮楚的渣男。

即使是印象中一直谈吐举止都很有修养的好朋友ρ(音同rou),也忍不住说我这是玩的杂而不精都是些什么东西,没有一个游戏能玩出个样子的。

说实在的刚听见这句话我还觉得刺耳了好一阵子,算是破小防了吧。

我妈总说,游戏少玩点,别把心思全放在上面,游戏是玩不完的。

天下还有这等好事?

我信以为真了,我单以为游戏会不停推陈出新,但没想到新陈代谢的速度远不如我玩腻游戏的速度,除非我捏着鼻子去接受我不喜欢的游戏类型(这也是治标不治本,延长这个没有意义的循环罢了)。

我真傻,真的。

慧极必伤,情深不寿。

我自认对游戏这个概念整体一心一意,为何惨遭背刺,落得早晚再无游戏能够相伴左右,孤苦伶仃的结局?

刀塔

在我漫长的游戏人生中,投下浓墨重彩一笔的是DOTA,这是英语守护遗迹(defence of the ancient)的英文缩写,久而久之就叫做刀塔了。我接触dota是6.43版本,那时候我才初二,算得上是大陆最早一批接触moba游戏的玩家之一了。那时候的游戏环境很纯粹,没有那么多讲究,大量萌新的涌入导致低端局体验良好,不会有人蹦出来指指点点,也不会有人一言不合就骂人或者开摆。

电子竞技,菜是原罪。

如果信仰上帝可以洗清我的罪孽,我情愿成为祂虔诚的信徒。

那时候改键并不轻松,很多在别人眼中理所应当的操作在我这里根本行不通,比如说跳刀,我用键盘释放和鼠标释放的速度相仿,可想而知我这辈子基本无法告别低端局了。而且我在游戏中是很难分散精力的,这会造成我无法兼顾小地图,或者专心在补兵上也很难发现对面玩家miss了。

说到这里很多高段位玩家的血压要高起来了。

不过容我把话说完,我最喜欢走的是中单,而且我认为对喷也是游戏体验的一部分,最后我坚信玩游戏靠的应该是直觉,不能带脑子。

诶嘿嘿。

我把自己这种玩家称为瘤子,我经常虔诚祈祷对面有更多的瘤子,因为我方至少已经有我这一个瘤子了。

为了多玩会游戏,我和班上的电教委员搞好了关系,也是定了早上5点多的闹钟,伺机翻窗出寝室,去班上多媒体设备上玩几局。

真就是人菜瘾大。

当然我的案例也说明了,勤奋未必能够补拙。

我依稀记得初三,08年冰灾时,我们俩依然风雨不辍的穿过操场,结果我发现绿化带里月桂的叶子被冰所包裹,在教室门口的走廊里,我溜冰溜了个爽。

不知为啥,这些与游戏相连的闲暇时光,也显得流光溢彩,许是爱屋及乌吧。

到了高中,我又换了学校,我发现同学竟然少有玩dota的,于是开展了一大波安利。只能说效果很出色。可惜我太菜了,能通过积累经验克服的困难,我也早在初中克服了。所以就卡在中间了,上不去也下不来,还留下了许多传唱良久,贻笑大方的笑谈,比如“魔瓶隐刺”“两把水晶剑”“你又没说miss要报,怪我咯”“买鸡是菜鸡所为”“又不是盲人买什么眼”之类。

当时对dota必备的两种素质——操作和意识,哪个更重要是有争议的,就好比是问打游戏脑与手谁是第一性,可惜我不愿用脑,手也深残,只能研究被称为“精神胜利法”的所谓心态流。我的逻辑其实是有的,因为对于菜比来说,队友不能视作队友,而应该视作“碰巧分在同一边且还没有开骂的玩家”,这是一场最坏可能是1V9的游戏,那么保持良好的心态,不要破防,对于获取良好的游戏体验,获得精神上的胜利,至关重要。

结合现在摆子、少爷横行,炸鱼佬vs通天代的恶劣游戏环境,不得不说我的心态流还是有一定前瞻性的,可惜,最终我还是破防了。

诛心之人是我高中的好友,宋b,别看他外号谐音送b,但其实一起打dota进境神速,基本一局下来是我在送,他据说替补打过某高校电竞比赛,成绩还不错。可惜那时已经大学了,并没有见面聊天确认过。

破防是因为,他通过好友点进我的房间,但就是不跟我同一阵营,我去天灾他就去近卫,反之亦然。

我不是对手,于是摇人。摇了人,也不是对手。

他的行为完全符合我的精神胜利法逻辑,可是我还是破防了。

从那以后我就弃了dota的坑,转去玩LOL,重演先发优势——融入低分——沦为菜鸡的循环了。

有时候我常常反思破防的原因,是因为甲叠得不够厚吗?

一个更有可能的解释是,当一个人越是刻意否认一件事物的时,说明他其实越是在意这件事物。

而人,终究无法骗过自己的内心。

位置

我对于moba类游戏的理解,还停留在远古的2-1-2的时代,这种对称的安排,在我看来恰恰是最公平的。玩家选择英雄也相当随意,尤其低端局不会对别人的选择指手画脚,也没有说非要让出资源优先给“大哥”英雄发育。

打野在我眼中,应该是一种选择,而不是一个固定的位置。

因为打野作为自由人,承担了比一般位置更高的责任与期望。

抓人,拿资源,反对面打野……稍不注意就要被骂的狗血淋头。也正因为自由人的存在,对线失败者有了更多甩锅的空间。

不是主动选择而是被赶鸭子上架的人,怕是很难玩好打野。

如果说打野的出现增加了团队资源的总量,使得对局更加多样化的话,辅助位的固化(或者说dota里的酱油位)就彻底让我无法理解了。大家同样是进来玩游戏的,辅助的存在并没有增加团队资源总量(工资装是后来加的),不仅补刀、收线没有优先权,还需要扣出不少资源买眼、探草丛做视野……赢不一定能赢,人却十有八九杀不爽。我玩游戏是为了赢嘛?一局下来任劳任怨战绩还不好看,基本就是大量的死亡和助攻。如果是单排,匹配到辣鸡队友走一条线,只能眼睁睁看着经济被浪费掉,也不能从队友碗里抠出金币来。

所以我觉得,愿意玩打野和辅助的,都是有爱的人。

所以我觉得,如果我被强行补位到辅助,且没有秒退,正常游戏,那么其他四个人已经有所亏欠于我。

游戏里,辅助让出资源给同路的ADC发育,顾全大局帮助团队赢得优势,我认为尚且可以接受,辅助位本身就不能光看战绩,团队贡献是无法用数据衡量的,而且游戏可以重开下一把,辅助完全可以下一把玩别的路线。

可游戏之外呢?

我凭什么让出资源玩辅助?我凭什么顾全少数人的所谓“大局”?

总不会凭的是我家前辈是辅助,所以我也得继续打辅助,让资源吧?


破防录(第二集)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