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在桌游《第九号交响曲》中,每人都想的是如何让世界级音乐家当场去世

2019-04-28 10:27 作者:航仔在玩桌游  | 我要投稿

大家好,我是航仔。

台湾摩埃桌游工作室,《第九号交响曲》,来了。

摩埃在2017年凭借《迷你铁道王》、《郁金香泡沫》和《凯萨的命运: 罗马共和最后的荣耀》大丰收后,几乎在2018年就没有了动静,今年春天桌游顽主在北京举办的摩埃交流会,我见到了《第九号交响曲》的测试版,之后就又没了动静。

它让我们等的确实有些久。

这个月,著名桌游up主Tom Vasel在DiceTower的GenCon前Top10期待桌游中提到了《第九号交响曲》,我知道它的面世不远了。终于它在美国GenCon桌游展首度亮相,不过在预售阶段就直接卖空,这就意味着即便是GenCon,也没有多少玩家玩到这款桌游,它仍是2018年桌游界的最大悬念之一。

2018年8月1日,它终于来到了中国大陆,当天我见到它,兴奋地发了张朋友圈,第一反应就是:“怎么这么沉!”

华丽的封面、塞得满满当当的精致配件以及出色的手感,让我有一种它不像个中盒桌游的感觉,并且我可以负责任地说,《第九号交响曲》做工比《郁金香泡沫》还要精良,可能已是桌游直至配件质量能达到的极致。

《第九号交响曲》

人数:2-4

时间:60-75min

难度:中等

文字量:无

版本:中文

我赶紧叫了朋友,把这款吊足了我胃口的桌游开了局。

这样的名字叫《第九号交响曲》,封面也画的是我等屌丝根本没机会去的贵族音乐会,不过桌游本来就是圆梦的地方,况且游戏还有一个优雅之下十分诡异的设定——让那些著名音乐家们在你的蹂躏中当场去世。

“第九号交响曲”是一个听着有些残酷的音乐家魔咒,学名叫做“第九交响乐之咒”,是西方音乐界的一大迷信,主要是指在贝多芬之后的作曲家,都会在创作第九号交响乐曲不久后离世。

据说是因为音乐家要么穷匮潦倒一辈子,要么被贵族疯狂压榨,导致他们过度消耗了精力。

好在《第九号交响曲》里我们不是扮演这些可怜的音乐家,而是扮演让他们变得可怜的残酷贵族们——我最喜欢当坏逼了!

游戏中,我们扮演的残酷剥削这些音乐家的贵族,通过赞助贝多芬、巴赫、莫扎特、舒伯特等6位音乐家,让他们疯狂创作乐谱,然后带着他们的乐谱去开宫廷音乐会捞钱,而钱并不是我们这些剥削者追求的,我们继续把这些钱砸在音乐家脸上,让他们继续创作,游戏最后的时候,基本上这些音乐家都会完成自己的“第九号交响曲”,然后被耗死了,结束时我们手里取得的乐谱将会为我们带来名誉分数,由此决定谁是史上最会榨干音乐家的贵族。

游戏虽然没有卡牌和任何文字量,但配件极其丰富,是摩埃配件最多的游戏了,但也延续了摩埃一贯的简洁并辅助图示的设计,整体感觉很清爽,设置完游戏后基本就占满了整张桌子。

游戏的流程非常轻快,总共就做这么几件事:

1、赞助音乐家:玩家们要轮流拿取音乐家们的赞助token,以此来决定谁能够在这个回合取得乐谱。赞助分为3圈,第一圈是免费得到2个赞助token,第二圈和第三圈则要花钱,想取得领先还真是要出点血。

2、获得乐谱:这个很简单,谁拥有的那个音乐家赞助token越多,支付掉自己一半的赞助token,谁就能得到乐谱。

3、这一波赞助后,音乐家们就会有了声望,根据当前他们的声望来排排序,分别入驻宫廷的大中小3个音乐会。

4、之后玩家们就又要花钱了,大家秘密决定自己出多少钱,一起亮出,金钱总数对应能开哪个规模的音乐会,哪个音乐会就要开演,玩家们当然是希望自己赞助的音乐家的乐谱能够被演奏啦!这样才能获取高额回报!

5、音乐会阶段结算后,这时候要看哪个音乐家的赞助token被拿光了,拿光了就直接当场去世,以后再也创造不了乐谱了。然后开始新的回合。

游戏会在6回合后结束,结束时根据乐谱有一套计分方式,最后谁分数高谁赢。

《第九号交响曲》的规则不是很简单,但流程很明快,只是在一些阶段结算会比较多,游戏时间写的是要1个多小时,实际体验下来是差不多的,这个游戏亮点太多,我来列出我最喜欢的5个细节吧。

1、游戏几个阶段,既包含了德式桌游的精算,也有竞拍谁的乐谱能上音乐会时的嘴炮,既需要你内心狡诈也需要有精准的风险控制,因为在音乐会阶段,大家如果出钱太少(宫廷觉得你抠门)或者太多(老百姓觉得你骄奢淫逸)都会受到惩罚,让游戏的深度很高,我觉得完全可以算作是一款中等偏重的策略游戏。

2、每个音乐家在每个阶段数值不一样,比如贝多芬越到晚期声望越高,莫扎特则是年少成名,越来越弱,这一点很有代入感,同时游戏残酷的是,在计分阶段专门有一项是统计去世音乐家来得分的,因为他们去世了,你手中的乐谱就更有价值了,所以最后音乐家被我们消耗得去世越多,我们就越兴奋,然后冷静地计算着哪个还能从哪个活着的音乐家中再敲一笔,疯狂赞助他们创作乐谱。

3、游戏的所有配件都是两面的,可谓是把token用到了极致,这两面也提供了不同的游戏难度,甚至在对应每个音乐家的计分规则都是随机设置的,让游戏有了几乎无限多的体验,也难怪这款游戏要测试这么久,很考验设计师的功力,而我认为设计师做到了。

4、游戏整体的体验不知道为什么,我突然想到了《勃艮地城堡》,我认为虽然两个游戏是完全不同的,但是因为明快的流程,和不太对等的每个阶段收益,让我有了同样的感受。

因为游戏并不是你乐谱越多挣的钱就越多,反而是赞助越多,而它对应的音乐家的乐谱被演奏了,你的钱才越多,而游戏时钱却不重要,而是乐谱产生的计分最重要,所以有一种需要全盘规划好的思考感。

我说不太上来这种数学模型,但好在《第九号交响曲》肯定没有《勃艮地城堡》对新人那么不友好,我反而觉得《第九号交响曲》是一个很适合轻策玩家向重策玩家转型时可以尝试的桌游。

5、最后就是游戏有许多有黑色幽默的细节,比如玩家们虽然贵为贵族,但也有穷的时候,游戏提供了3个家具token用来典当换钱,看来贵族为了赞助音乐家敛财有时自己也要睡大街了。

最后来说一个我觉得《第九号交响曲》我最不喜欢的地方,因为过分强调游戏耐玩性,导致计分阶段计算量是比较大的,游戏提供了计分纸和整整一页的说明书来说明如何计分,这块对我这种数学差的文科生也太不友好了吧!

再说些老实话。《第九号交响曲》是我最近两年来,极少见的,能让我特别期待的桌游,而我认为它基本达到了我的期待。我被摩埃的视觉美学打动,也被其这么久的测试时间所打动,这是一个桌游创作者或者说一个出版社能不断进步的本分。

更可贵的是,玩《第九号交响曲》时,我不会再在意它的美工或气质,而是沉浸在了游戏本身中,除了最后计分让我头大,整个游戏过程,或输或赢,我们都玩得舒服。

也许再玩一次,我还能感受到《第九号交响曲》主题上的隐线和残酷剥削音乐家的悲惨世界的多重内涵。


在桌游《第九号交响曲》中,每人都想的是如何让世界级音乐家当场去世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