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出赚钱101: (2) 时间的考验
上期讨论到了成本问题,尤其是电影和现场艺术不同的成本特性造成两者极大的差异...接下来让我们循序渐进地讨论一下收入~
首先在最理想的情况下,假设每场收获的票房也是稳定的,收入就会是一条过零点的直线(R= B*n,下图虚线)...这时只要它的斜率大于成本曲线的,两者就迟早有交点~也就是说:在这种理想情况下,如果每场的票房都能大于该场的成本,迟早能收回前期投入,达到盈利!

可问题是,随着场次的增加,绝大多数演出的票房恐怕会难以为继——毕竟我们不是在讨论真空中的球形演出,在现实中市场是有限的,观众也会喜新厌旧...因此,收入会是一条向下弯的曲线!笔者从而引入折扣率r,假设每一场的票房是上一场的基础上打了一个r的折扣,就可以用(R = B *(1- (1-r)^n)/r,上图橙线)描述累计收入曲线~

这时,我们会发现其他条件相同时,r值的影响也很大!可想而知,它是由演出受欢迎程度所决定的,也受市场条件的影响:有的剧能火上几十年,赚得盆满钵满,有的剧则很快后继无力,可能还会血本无归...两者最根本的区别恐怕就是r的差异~

当然,这样的模型也不是万能的!
比如在电影市场上就经常出现前期排片不足,最后靠口碑逆袭的黑马...但对于现场演出来说,排片的调整可没那么灵活,观众们也很少临时起意去购票~剧团方往往是在一开始就根据自己的判断,确定演出剧院、档期和票价,并尽早动用各种资源进行宣传(希望能在开演前把票买个七七八八)——于是剧场中的口碑效应往往需要一段时间的发酵,最终也体现在加演场次,延长档期上面(毕竟现场就那么多位置,想看就要慢慢排...
所以说,演出能否赚钱主要看它能否经受住时间的考验——如果能在演得足够久的前提下,保持票房的走势,那自然如同摇钱树一般;而如果因为题材小众或质量差的问题,票房增长乏力的话,自然是前期投入打了水漂,后面或许还会不断失血(如果每场的票房连当场产生的成本都覆盖不了的话orz

TheatreBomb-剧燃:
特立独行的另类剧场,逗逼中的轰炸机
长按扫码↓载歌载舞步入歪门邪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