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ufotable二十周年庆:狂野而谨慎的成长传奇

2021-02-05 16:33 作者:屋顶现视研  | 我要投稿

原文地址:https://blog.sakugabooru.com/2020/11/13/ufotables-20th-anniversary-a-tale-of-wild-but-meticulous-growth/

原作者:kViN

译:冬夜旅人(序言和第一部分)  Cthugha(第二部分) Arkgrayhe(三部分前半)  伞泽直美(第三部分后半)  liebestram(第四部分)   lieriheart(第五部分)

校:加速器  举寓

编辑:liebestram    -_-__-_-

        动画公司ufotable最近迎来了他们的20周年纪念日,这一年他们获得了迄今为止最大的成功。ufotable的历史以贯彻一致的理念为标志,但他们仍然经历了截然不同的时期——包括一些日本商业动画中最为疯狂的尝试。这是一段狂野而谨慎的成长传奇。

        尽管当下所有人都面临各自种种问题,上个月对ufotable而言仍非常值得庆祝。ufotable工作室成立已有20年,在潜在疫情危机下,他们刚刚上映了迄今为止最轰动的作品:《鬼灭之刃:无限列车篇》。尽管这一成功规模空前,多数熟悉当今动画界形势的人都会认为这并不出乎意料。ufotable理所当然地成为了当今动画界最受观众欢迎的动画公司;他们倾向于改编那些已经广受欢迎但仍有爆红潜力的题材,抱以对粉丝和作者的尊敬,并用他们特有的眩目手法呈现出来。这是一个让动画爱好者梦想成真的动画公司


鬼灭之刃最新票房记录

        因此,这次周年庆是最好的机会来提醒人们,事情并不总是如此”——至少不是每个部分都如此。关于大胆采用不同方式实现始终如一的愿景,ufotable在视觉化个性上可谓是绝佳范例:具体方针取决于整个公司发展的不同阶段以及各个工作室领导者如何诠释其原则。现在是时候让我们回顾一下ufotable的各个不同时期,探寻他们的成长轨迹,以及他们的作品质量与工作室理念间的内在联系。

ufotable本社外景

ufotable的创作:大胆追梦

        我们之前探讨了新动画工作室创作背后的几种不同模式。我们经常会看到子工作室独立后成立公司,并沿用已建立的流程处理整个制作。即使在这种情况下,团队一般也会从外包工作室起步,而不是从第一天起就制作自己的作品。另一方面,也存在一些出于共同愿景而重新成立的小型团队。无论是纯粹的新手还是一支拥有共同经历散兵游勇的团队——就如同ufotable这样——其开端往往更低调些。对于尚未建立起自身制作流水线团队而言,即使是制作单集动画也有些强人所难,尽管他们团队的成员可能很有才华。

        在这种被迫从小处着手的情况下,ufotable的早期作品随处可见。他们的出道作是音乐综艺节目《歌番》的介绍性片头动画,随后是各种各样与动画无关的电视节目稿件、真人短剧、早期几部电子游戏宣传片,以及更加标准的副业,比如《机动战士高达SEED》和《索尼克X》中的CG部分。也许你会认为,在运营的最初几年内处理如此广泛的业务是由于ufotable工作室是由一支多样化的团队成立的。这种想法也不全错。

        值得注意的是,ufotable的初创成员包括了当时已经拥有监督头衔的野中卓也,一位和高桥聪一样至今仍位居一线的动画人;第一位设计师柴田淳;以及后来多年担任ufotable首席色指定的千叶惠美。转为CG创作人的独立革新者永田武士以及已在业内工作51年且仍未退役的动画监督界传奇人物海老泽一男不久后加入,更加扩展了工作室的阵容。作为一家在初创时期规模不大的公司,ufotable汇聚的各领域专业人士数量已经超出了规模更大的工作室常有的标准。

《百合星人奈绪子 OAD》片段

        尽管一群这样的团队成员确实可以胜任各种不同的任务,但组建此团队和寻求上述工作的原因却不止于此。根本而言,ufotable存在一种共同的愿景,其创始人近藤光正是这种愿景的体现。作为一个多才多艺的人,他的梦想是让工作室的创作者们围坐在一张桌子旁,对一系列形形色色的活动发表意见,无论他们的地位和专长如何——做得越多,越可能做好是他有趣的座右铭。在这样一个负责人的领导下,ufotable工作室人才和志向的丰富程度超乎寻常,随时间发展的协同工作场所独具一格,似乎是个不可避免的结果。尽管我们会看到,所有这些雄心壮志都可能轻易破灭。

        实际上,近藤一直受人诟病,尤其是ufotable工作室的粉丝,他们认为近藤亲自完成的剧本和分镜等工作最好由专门人士来处理。但在工作室因近藤的行为被指控逃税之后,他的公众形象进一步急剧下滑,这点已不言而喻。然而,为了理解ufotable,近藤仍然不可忽视。这位理论家与ufotable工作室关系密不可分,随着时间的推移,工作室完全变成了他梦想中的动画制作公司。考虑到近藤在这二十年里直接参与了ufotable所有作品的制作,并担任了动画产业中所有现存的以及他后来添加的一些制作岗位,这一点尤其明显。无论在好的还是坏的方面,都代表ufotable本身。

近藤光在德岛漫展期间的采访照片

        早在ufotable工作室成立之前,近藤的个人背景就已经反映出他非同寻常的广泛兴趣。他的职业生涯始于电子游戏行业,后来转行到动画业,在TMS/Telecom工作室从事管理工作,然后跳槽到一家媒体制作公司,最后成立了一家志向远超于此的动画工作室。他在多个领域的经验立即证明对ufotable很有用,不仅让他们的技能多样化,也让他们的收入来源多样化。尽管在那个阶段没人会想到,ufotable的业务会广泛到从国际旅游景点设施到电影院都涵盖其中,但追溯起来,考虑到近藤从一开始为工作室选择的道路,这是一个意料之中的结果。这个有意识超越行业传统边界的动画工作室,这个从粘土动画到创新数字技术都能胜任的小型团队,早已注定成为这样独一无二的存在。

一个立刻定下基调的爆发性开场

        对于一个有大目标的小工作室来说——或者亦可能因为他们是如此专注于那些宏大的梦想——在其准备阶段, ufotable已光辉熠熠。到2002年底,他们已经在处理动画白色猎人》的外包工作了,一年之后,首个真正的ufotable的TV动画面向世界:一部古怪的喜剧乱入庄园》。这是一部与特摄颇为相似的古怪处女作,一部若不是因为ufotable殚精竭虑地来演绎它的每一秒,就有可能失败的作品。多亏了他们的努力,他们的第一次演出就吸引了很多动画迷的注意;著名记者小黑祐一郎毫不犹豫地前往现场调查了解ufotable,因为这间工作室证明了他们值得如此关注。

        尽管这并不能让人窥见全貌,但从《乱入庄园》获得的一些可量化的成就中,我们可以了解早期ufotable作品的质量和这部作品自身的魅力;数字可能不能说明全部情况,但它们肯定提供了很好的提示。首先,有一个事实是他们没有把哪怕一集剧集转包给其他工作室。工作室成立仅仅三年之后,只有35驻社员工的ufotable——35)是一个被夸大的数字,因为实际调动的人手只是其中一小部分——就能够负责好每一集的制作,并且有效地奠定他们团队内部产出的未来。

        但是他们是怎么做到的呢?对新生公司来说,那达成目标的意愿和良好的人际关系网的老传统有很大帮助。已经存在的人脉,比如与擅长动作作画的木村豪的合作关系,在整个制作过程中得到了加强。其他工作室打造的不可分离的团队——包括你可能因为某鬼灭相关的名讳而听说过的外崎春雄松岛晃——也被ufotable所吸引,因为邀请他们中的一个必然会吸引另一个前来。

        也许最有趣的例子是小船井充,他是以工作室“大力神”为中心活跃的自由原画师,并只是碰巧是担任了副监督野中卓也的前同学,在帮助分担了多项工作后,小船井充开始喜欢上了这家工作室,并作为强有力的动作原画王牌与ufo长期合作。顺便,我必须补充的是,他们的另一个前同学恰好是中村丰。所以或许在一个平行的时空线,即野中给中村丰打了电话,而这个时代最有影响力的作画专家最终成为了ufotable的常客(kvin式玩笑)。是的,我加这段主要是为了吓吓我粉骨头社的朋友们。

        除了人际关系,ufotable的作品成功吸引了跃跃欲试的动画师。这就是我们之前提到的另一个可量化的成就发挥作用的地方。虽然我们已经说过很多次,一集动画作画总张数并不是衡量作品质量的客观指标,但乱入庄园单集平均绘数量大约是常规电视动画的两倍,这与他们的雄心壮志有关。业内人士常说某些工作室(如上文提到的BONES)聚集了能给画面带来灵动的动画师。这般名讳你不一定会给现如今的ufotable,但在他们的早期阶段,它定义了这家动画工作室。

        正是这种魅力让他们为《乱入庄园》吸引了许多优秀的自由职业者——其中一些人在转移关注点后不再喜欢这家工作室,而另一些人则随着工作室自身的发展而成长,并长期为ufotable效力。除了我们已经提到的,F/SN的监督三浦贵博须藤友德,像小笠原笃这样的监修,也是《乱入庄园》吸纳的人才的一部分。作为他们第一部作品可不坏!

       所有这些趋势都在ufotable的第二部TV动画——荒诞派忍者主题的喜剧《2×2=忍界》,被贴切地本土化为《酷伊忍者传》——中得到了延续。虽然回想起来这部作品感觉很像那个特定时代的产物,但它那迷人的出演阵容仍然激发了疯狂的创造力,吸引了更多的人加入了ufotable的阵营。他们日益壮大的,固定的贡献者阵容就像在《乱入庄园》一样充满活力,在这个过程中,像板垣敦这样多才多艺的人也加入了ufotable。新来的客人们拒绝被埋没光环,工作室的宏大计划在后台悄然进行;在将CG团队扩展成更通用的数码团队后,他们也能够自己处理部分摄影工作了。尽管还处于起步阶段,ufotable已经朝着自给自足迈出了坚定的步伐。

ufotable的实验性时代:平尾隆之的崛起

        考虑到ufotable在最初的几部作品中所体现的对于独立制作的执着与突飞猛进,如果你不那么认真地浏览下一时期ufotable的成果,可能会觉得他们反而有些退步了。的确,ufotable转而与别的动画工作室联合制作动画,还在随后的一些作品中靠外包制作了一些剧集,但正如你所想象的那样,并不只是这样一回事。ufotable会增强对于外界人才的依赖可以解释为:加快的工作节奏每个IP规模的扩展;与其说是依靠外界弥补,首先更多是公司的自身成长纵观随后的几年,ufotable在增强他们原有部门(如作画,上色,影像合成)的同时,也在新的领域迈出了重要的第一步,比如剧本创作,背景美术,甚至创作漫画与他们原有的独创IP一起发行。

        而恰恰是这些IP的原创性成为了当时ufotable纲领。如果说,ufotable制作的第一部动画,是用他们自身的活力升华了常规的素材,那么接下来的作品则是一场独特与创新的风暴席卷而来,体裁和制作规范都被抛到了九霄云外。ufotable的所有项目都由自己的员工来主导——譬如自由监督松井仁之(主导了迄今的所有重要作品,并且他们摒弃了动画行业的传统等级制度。这也是向着近藤梦寐以求的人人贡献的内部模式迈进的又一步。

        他们第一个探索性的成果是《双恋Alternative,一个有两个总监督的系列。与通常的情况不同的是,以往的模式都是一位总监督统管结构性的选择,而一位更亲力亲为的监督则负责所有的创作,而ufotable坚持由两位基本上站在同一高度领导负责。虽然其中一位总监督——化名后的近藤本人——在管理方面的职责更大,而另一位监督在分镜和单集演出上更为侧重,但他们也并没有真正按照传统的模式来进行。

        在《星际海盗》这个稍显标准的项目之后,ufotable又将《双恋Alternative》的制作准则推向了新的高度。《校园乌托邦 学美向前冲!》可以说有零到四位监督——具体的监督数目取决于你如何界定监督的标准。作为“监督”团队的“Team学美部屋”(チームまなび部屋)中,有一位动画工作室熟知的编剧,故事导演(ストーリーディレクター)金月龙之介,他被赋予了比一般系列构成更高的地位。此外,从《乱入庄园》开始就与ufotable合作的小笠原笃不仅担任角色设计,还担任视觉导演(ビジュアルディレクター),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这部动画的美感。在他的身边还有构图导演高桥拓朗(レイアウトディレクター);他的工作被赋予了比以往更高的权重,因为环境描写是《校园乌托邦 学美向前冲!》中的独特感觉的关键。而领导这一切的——如果一定要说在这样一个创作流程分权的系统中有一个领导者的话——是技术导演(テクニカルディレクター)平尾隆之。在这个以团队为中心的工作室里,很少有个人能像他这样有影响力。

        平尾隆之的职业生涯是从Madhouse开始的。他恰好在最好的时机来到这家公司,从而得以师从业界最著名的一些导演们。在这里,他有幸在滨崎博嗣指导下,制作分镜以及导演了处女作《机魂末世录》,也和小岛正幸一起制作了一集Madhouse风格的《安倍桥的魔法商店街》。但最重要的是,如果要说对他的影响最大和导师水准最高的经历——他还随举世无双的动画大师今敏学习。一开始是作为《千年女优》的制作进行,但很快又被委以《妄想代理人》演出职位。时至今日,平尾的风格融合了今敏的扭曲现实的蒙太奇(剪辑手法,和他与同僚好友荒木哲郎所共有的高调演出手法。

        虽然当时他并不是很有名气,但ufotable工作室毫不犹豫地让平尾隆之担任了《双恋Alternative》的总监督,同时在《校园乌托邦 学美向前冲!》中他也是类似性质的职位。他很快就成为了工作室里的一位充满创造力和想象力的领导者。尽管在ufotable工作室中,每位成员都拥有尽可能平等的地位和待遇,但平尾隆之仍然会因为他的技术被委托去处理动画中的高潮关键部分,他的同事也常常向他寻求创作建议。整个ufotable工作室都十分信任他的能力和技术,这信任也在后面得到了回报。

《校园乌托邦 学美向前冲》片段

        他们所做出来的古怪动画颠覆了传统的风格,这得益于他们的创作方式。《双恋Alternative》重塑了传统的平铺直叙手法的恋爱喜剧动画,并且在此过程中,拒绝归为任何特定题材类型,从黑色风格(noir)一眨眼转变为非逻辑超现实幽默(non-sequitur surreal humor)。简而言之,就是与众不同的团队体现出的如山间泉水般不停流淌的创造力。《校园乌托邦 学美向前冲!》当中也同样有体现,这部动画低调地专注于世界观建设,基调常常离奇荒诞(off-kilter)——这一切都得归功于高桥聪的独特的气氛构造。两部作品在他们的原创类型上并没有让观众感到为难,因为理论上来说仍然可以被归为恋爱喜剧(romcom),是对女高中生日常生活的一种令人为之一振的写照,但与众不同的尝试很明显为作品增添了色彩。ufotable传统的摒弃可以归功于近藤光,但在野蛮生长的阶段时,让ufotable在创意层面取得成功的人显然是平尾隆之。

        这种关系持续了十多年。平尾隆之负责的作品通过他的能力去跳出各种条条框框,以实现ufotable工作室的理想。在《空之境界:矛盾螺旋》中,他通过非线性叙事有意图地去将故事本身也构造成一个螺旋,展示了一个不同于系列其他篇章的作品。在《魔法少女姐妹优优与宁宁》中,他毫不犹豫地选择淡化了自己工作室的后期处理的效果,以提供一个更加干净,更加符合电影本身的画面:没有任何欺骗手段去处理痛楚话题的一部迷人的儿童电影。即使在他犯错的情况下,他也能维持使用这种能力,比如那次他无法降低自己的标准,以至于使已经发展到大规模的动画制作团队接近崩溃。他的失败之作也十分吸引人;真诚地说,没有一部动画可以真正在在光影技巧方面达到同《噬神者》一样的水平。

        在听到了这么多赞赏平尾隆之的话后,不关注新闻的人可能会震惊于平尾隆之和ufotable工作室在2016年分道扬镳。一位天才的离开对于一个工作室来说是多么的令人感到惋惜,但事实是,工作室的不断发展使得像平尾隆之这样的创作者成长的空间变得越来越小。平尾隆之在一个正确的时间出现在了正确的地方,但考虑到ufotable工作室走的是更加僵硬传统的方向,最终平尾隆之选择寻找更自己的发展地方,也合情合理在帮助他的朋友荒木哲郎一段时间后,他现在找到了被另一个Madhouse同事所创立的小工作室,并在那里探索新的可能性:一部即将上映的关于拍电影的动画《酷爱电影的庞波小姐》。一个看上去十分适合他的企划,令我不得不说,在这些交织在一起的故事当中,没有悲伤的结局。同时在某种程度上事情并没画上句号,正如我们现在和即将看到的那样,平尾隆之对ufotable工作室的影响直至今日。

协作关系:竖立动画公司的现代品牌

        为了理解被我们称作现代ufotable的开端,我们应该回溯至《校园乌托邦 学美向前冲!》这部动画刚做完不久的2007年。 随着该动画的播出,一些热血动画粉丝之外的人也开始逐渐关注这家公司。但是从商业角度看,这段实验性阶段内的产出并不算成功,它并没有吸引来自Aniplex的岩上敦宏这样的制作人。岩上敦宏痴迷于平尾隆之和utotable在制作双恋期间的独特技艺,因此提出了他的一个大胆想法——让 ufotable与型月社共同以奈须蘑菇的《空之境界》为原作制作一部故事性的三部曲电影。作为动画公司的粉丝,岩上敦宏本应该知道近藤光对此的回应是要将电影的数量增至7部,并且一一对应原作中的章节,这也让电影的时间比原先计划的要长。

        幸运的是,对于每个参与企划的人而言,这个颇具风险的投资得到了回报。这一系列的电影制作流程方式大胆,制作人员们也不妥协于制作过程中遇到的难点,因此有许多精彩绝伦的亮点。观众首次观影便能领会原作粉丝对奈须宇宙的感触,也没有辜负这个世界观的潜力。监督的工作分配巧妙地能够允许多样的风格仍能共存于同一系列中,依据各部剧场版的内容选择相应的领衔监督,大部分结果上都能人尽其才。正因为这些影片的成功,持续至今并不需要多加设想的名为TYPE-MOON x Ufotable Project成为该动画公司的长期核心业务

        摄影监督寺尾优一是让空之境界成功的关键人物,他目前是ufotable 社全能的数码部门的领军人物,开启了一段在他曾申请负责社内管理工作时从未想到的工作经历。在处理了众多摄影任务,学习一个他从未想过在制作过程中参与的工作职位之后,寺尾优一在空之境界中第一次负责摄影合成工序,自此之后,他至今几乎参与了每部ufotable的动画制作。 尽管当时他的作品没有现在这样的精致,但是他的摄影风格能够让观众迅速确定ufotable的特征并获得称赞:强调微粒特效的摄影写实主义美学,它植根于现实中,但是选择做加法(夸大)而非减法(简略)所谓的型月蓝色调,已经不仅仅是这个系列的代名词,而是整个动画公司的代名词,这或许是寺尾试图将现实生活综合到动画中的最好例子,这也是粉丝们认为最吸引人的地方

        得益于他精湛的摄影技艺,观众们也确实觉得很刺激。空之境界的火热,仅从销量或是票房数目中还无法揭示。这部电影在商业上取得的成功,无疑帮助ufotable巩固参与酝酿这个改编企划的公司之间的合作关系,当然,仅仅只有票房的成功也并不能让粉丝树立这样的信念,即其他动画工作室并不能做出比ufotable 做得更好的型月动画。人们在心目中对其非常喜爱的动画所形成的印象,已经与ufotable的作品有了内在的联系,以至于其他的动画工作室总是尝试去模仿寺尾优一和ufotable的特点——但往往适得其反,因为他们知道观众想要看怎样的动画。现在来看,我们不能夸大空之境界在引发这个现象中所起的作用。

        尽管ufotable在刚建立的前几年间拥有高强度的惊人发展,但是并没有完全获得主流观众的认可,直到《空之境界》这一系列电影上映之后,ufotable的情况有了变化。得益于空之境界的上映,ufotable得以进入普通观众的视野,而像仙乐传说OVA这样次要企划也同样让其获得巨大的回响——以至于这个企划扩展到远超出原本的规模。同时,当ufotable面对成功的挑战时,它依旧秉持以往的做事风格:将动画工作室运营创作理念置于首要位置。

        时间推移至2009,在这一年,他们成立了ufotable 德岛分部,这是一个由野中卓也领导的地区性分公司,主要用于培训年轻的员工,也确保他们在创意流程中有自己的发语权。他们的工作也包括组织一年两次的“MACHI☆ASOBI”业界活动,并脱颖而出成为十年内最成功的动画旅游现象之一。动画公司在顺利的时候发展是再正常不过的事,但是ufotable在那时的扩张特点显现出对动画公司理想的真实承诺,同样也显示他们深刻地知道他们实际上需要怎样的工作流水线。

“MACHI☆ASOBI”业界活动的照片

        ufotable明智的发展道路让他们成功地处理动画公司的下一个主要企划。Fate/Zero最终同空之境界一样,成为对ufotable相当关键的动画,甚至更甚:是他们迄今为止最有效的吸引年轻人才的饵料,也可以说是近藤光最初想法的第一次完整实现。从那之后,ufotable的制作流程比其他的动画公司都流畅,它消除了部分与部门之间的壁垒,成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团体性的创意流程

        背景美术部门中的画家和摄影数码艺术家一起协同工作,从最初的草稿起便协调弥漫于动画公司所创造的动画世界中的复杂光影。在2D和3D动画师之间也存在类似的关系。在这个动画公司中,一个像昌之这样的传统王牌原画师将自己对造型的理解提供给数码制作人员——就像他负责Berserker的那些片段那样,如同数码部门准备绝佳的3D layout以极大地减轻原画师的工作量那样平常。并且,领导人员在那期间有意识地努力营造家庭氛围之后,员工们似乎认为他们想要推出一个使这个遍及全公司的制作流程更加平稳的新理念

《卫宫家今天的饭》甚至可以说是这种合家欢式的制作模式的体现

        因似乎对于ufotable而言,似乎注定会选择避免高量产出,而更偏向处于在舒坦的、不断循环的成功中。而值得称道的是,他们推出的每一部热门作品,都在向着近藤光理想中的动画制作公司迈出新的步伐。像于2012年,在FZ热潮期间开业的ufotable影院和过去十年内公司陆续推出10家的咖啡店和餐厅之类的商业行为,极大地减轻他们对签订新合同的依赖。得益于他们有限的动画产出和他们的公司规模——他们的员工数量从制作F/Z当初的120余人基本上翻了一倍——他们才有能力在每个企划中完善自身的流水线。尽管老派ufotable粉丝怀念他们00年代中期的冒险精神是可以理解的,但不可否认的是正是这种的稳定性确保动画公司座右铭的完整实现,也保证他们长期的可持续发展。不过,如果可能的话,ufotable准许更多像实乃里Scramble这样的次要企划,让那种早期忙碌的ufotable精神得以延续!

位于日本的ufotable cafe外景

现在的ufotable:全盛的模范

        在过去的几年里,一度动荡的ufotable稳定下来了。这并不是说他们的发展已经停滞,而是说他们找到了一条明确的道路,他们的每一点发展看上去都如同必然的下一步。当你得知ufotable在2016年成立了3D(背景)美术团队,以弥合他们社内部门的空隙,你不会对此抱有异议;这与工作室的理念是一致的,早在Fate/Zero的制作过程中,寺尾已经提到了这个目标。即使是在这个Fate/Stay Night的改编主导的时代里蓬勃发展的创造性人才,也仿佛是工作室理念的自然延伸。像栖原隆史、以及白井俊行——活击/刀剑乱舞的监督、但他最为观众所知的身份是鬼灭之刃第十九话的单集演出——这类多才多艺的创作者代表了对于制作过程中各部门封闭隔绝模式的摒弃

         这就是如今的ufo。每一项ufotable引入的新技术,每一项制作流水线变革,都是为了实现这个终极目标:社内员工们共同去创造一些事物,越无需在意等级和身份越好。他们可以围坐在飞碟形状的桌子旁,谈论他们的愿景。尽管朝着这个方向,他们得到的成果目前更小而更零散,但是很难想象ufotable会就此迷失方向。

        这是否意味着他们的一切都很顺利?当然不是,因为保持像他们这样高标准的动画总会有很多麻烦,而且他们还得经常承受生产日程限制的痛苦。尽管近藤光一直在推动的收入来源多样化,使得他们在产量上的压力得到缓解。动画行业从来都不是一个安逸的环境。如果你对项目的时间规划上有疏忽,那么你通常能够应对处理好的工作量也可能会压垮制作流水线,即使对于处在于行业顶端的工作室来说也是如此。

        除了因此败坏名声的《噬神者》,2015年之后,大多数ufotable的tv动画要么仓促赶工,要么最终在下一个大ip来临之际被无情献祭——以ufotable的作风来看。直到最近,这种情况才终归有所好转,但即便如此,鬼灭之刃依然必须将就着使用比粉丝的想象的更少的资源;你大可感谢完美的人物美术、和这样一个我们一直在谈论的“全工作室齐心协力”的最佳典例。鬼灭之刃的成功使得我们在讨论时忽视了那些问题。但讽刺的是,即使在情况不太理想的时候也能使得作品闪耀出应有的魅力,恰恰最能彰显出他们的模式确实有效。他们从一开始就有一个非常具体的梦想,经过二十年朝这一梦想的努力,ufotable实现了大多数动画工作室不可能实现的目标:凝聚员工力量实现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

鬼灭之刃的原画展览

        

        值得一提的是,凡事总有亟待完善的地方,即使是像ufotable这样的一流动画公司。成功地为员工营造了一种如家庭般氛围的公司,永远不应该让员工陷入这种因怀孕而被辞退的境地。此外,尽管他们总能很好地为那些赶工完成的项目开脱,FSN/hf篇的惊人的质量证明了他们被给予了所需要的时间和资源时能做得多好。从个人观点,我觉得少搞些逃税,同样会是有利的,但我知道这可能是一个很矛盾的观点。当我们退一步和整个行业进行对比,你很快就会发现,他们的境况远比他们的同行好多了。处理好这些问题才应当是正途,而不该因为问题确实存在就退而不前。

        不要误会我,我写这篇文章的目的不是向任何人安利ufotable,而是重述工作室的历史,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他们的策略。你喜欢他们现在的作品,这可能会让你更好地理解是什么让它们如此吸引人。相反,如果你随着时间的推移不再喜欢ufotable,你可能会意识到,正是像平尾隆之逐渐离去这样的事件让早期ufotable的魔力逐渐减弱。此外,如果你对他们的动画着实不感兴趣,当你了解到他们选择走上这样一条特别的路,因为这能使他们的“更健康的生产模式”可持续地发展,也许你会更能同情他们。如果你不能接受型月和他们的游戏改编动画——尽管鬼灭之刃证明了他们仍然愿意接手不同的IP——你很可能不会在短时间内成为他们的粉丝,但通过这篇文章,你能从另一个角度理解它们。在了解了寺尾优一与他的公司之后,或许你的心里能够透进《空之境界》中那道蓝色点染的耀光。


ufotable二十周年庆:狂野而谨慎的成长传奇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