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一名合格实务社会工作者的自画像

2021-05-31 22:06 作者:中国公益万里行  | 我要投稿

  中国社会工作的快速发展,离不开专业人才队伍的支撑,这其中实务社会工作者又是重中之重。

  实务社会工作者离服务对象最近,也是他们将专业知识转化为助人的“营养液”,并直接输送给服务对象以助其成长与改变,实现社会工作专业的助人目标。

  在掌握专业知识的基础上,如何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实务社会工作者?在此借一幅实务社会工作者自画像给出笔者的答案。

  01实务社会工作者能顶住压力、有责任感、不怕碰钉子、敢于面对问题和恪守专业守则。

  社会工作的本质是助人,在助人过程中社会工作者难免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与问题,若不能直面问题就很难实现助人的初衷。

  社会工作作为一门综融性职业,在助人过程中需要调动各方力量,以链接社会资源为例,由于社会工作机构没有行政权力,在多数情况下都需要实务社会工作者用不怕碰钉子的精神“撞开”资源提供者的大门,链接到服务对象所需的资源。

  同时,实务社会工作者在助人过程中,不能对服务对象或上级等言听计从,要恪守社会工作的专业守则,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

  02实务社会工作者要敢于开口、善于沟通。社会工作作为一门与人打交道的专业,与人沟通是其助人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无论是建立专业关系,还是发掘服务对象需求,亦或链接资源、项目汇报等,沟通贯穿于实务社会工作者提供服务的全过程,其重要性再怎么强调都不为过。

  以需求挖掘为例,相当一部分服务对象并不清楚自己真正的需求是什么,这就需要实务社会工作者通过“铁嘴”把案主真正的需求给“掏”出来,以为其提供符合需求的精准性服务。

  再比如,良好的沟通能力不仅能拉近社会工作者与服务对象之间的距离,也有利于同工之间的内部沟通,更好地实现助人的目标。

  03实务社会工作者要具有基本的文案写作能力。“社工=写工”的论断曾甚嚣尘上,笔者不否定此说法在某些现实语境下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但是基本的文案写作能力仍是社会工作者所必须掌握的,不能提到或听到“写”就心生反感。

  首先,社会工作的专业性质决定了实务社会工作者需要写作,如撰写项目申报书、调查报告、工作计划等。

  其次,职业性质决定了实务社会工作者需要写作,如个案工作、小组工作等服务记录的撰写。

  最后,社会工作的发展决定了实务社会工作者需要写作,如只有做好服务记录才能更好的总结经验、发现不足,写好新闻稿才能做好专业宣传,扩充社会工作专业的影响力,进而助力社会工作专业的发展。

  04

  实务社会工作者要腿脚勤快,反应速度快,深入实地多沟通、多了解。实务社会工作者只有多与服务对象沟通交流,才能更好地了解其需求,进而提供针对性服务,这一点在社区社会工作中体现的淋漓尽致。

  作为社区社会工作者只有深入社区,主动亲近居民,真正融入居民,真心实意地倾听居民呼声,真实记录居民的需求,才能做好基层繁杂的社区工作。

  同时,对于服务对象(居民)提出的需求必须及时回应。只有想方设法解决服务对象最现实、最具体、最关心的问题,急服务对象之所急,解服务对象之所难,服务对象才会信任社会工作者。

  值得注意的是,实务社会工作者不仅要在服务案主时做到及时响应,在服务自己时同样要如此,即实务社会工作者在为案主提供服务的过程中遇到自我化解不了的压力时,要第一时间需求督导的帮助,及时脱离负面影响,如实务社会工作者常陷入的反移情等。

  05实务社会工作者要要有一定的肚量,时刻秉持同理心。社会工作的主要服务对象是存在一定困难或问题的群体,这就要求实务社会工作者必须具备相应素质以接纳服务对象,同理心在在此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

  其一,实务社会工作者只有具备一定的“肚量”和心理承受能力,才能接纳服务对象的境遇、问题、困难和需求,否则很难为服务对象提供其所需要的服务。

  其二,“蛤蟆肚”亦指,实务社会工作者要学会与自己和解。社会工作专业不是万能的,社会工作者更不是万能的,遇到无法为案主解决的困难时,如任何人都无法抗拒的生老病死等,实务社会工作者要承认专业边界和自身的能力边界,不苛求专业和自己。

  其三,如同接纳不等于顺从,在提供服务时实务社会工作者要始终恪守专业守则。

  用心领会以上五要素,并践行着这一准则,定能显著提升使实务社会工作者的能力,为自己绘就一幅合格的自画像。


一名合格实务社会工作者的自画像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