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政治经济学概论》11.2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周期性(2)

2022-10-26 11:38 作者:晦无  | 我要投稿


  危机通常是在资本主义经济最繁荣、也就是资本主义矛盾最尖锐的时候爆发的。在危机阶段,大量商品找不到销路,存货堆满仓库,资本周转困难,利润率急剧下降,这就迫使资本家缩小生产规模,解雇大批工人,缩短开工时间,使成千上万的工人陷于失业和半失业的状态。大批工人失业又为资本家提供了进一步压低在业工人工资的条件。这样,工人的工资水平和工资总额在危机阶段便急剧下降。与此同时,由商品销售困难所引起的市场竞争的空前加剧,又使竞争力量比较薄弱的广大小生产者纷纷破产。这一切都使得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消费群众即广大劳动人民的购买力急剧降低。社会购买力的急剧降低,引起了商品价格的猛烈下跌。许多工商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由于经受不住危机的沉重打击而纷纷破产。

  在危机阶段,许多工商企业由于商品销售困难而不能按期偿还债务,又会引起整个资本主义支付关系的紧张,引起货币信用的危机。这时,资本家都不愿再以赊销方式出卖商品,而只要求以现金进行支付。由于对现金的需求急剧增加,而金融市场上借贷资本的供给又远远不能满足这种需求,因而就使得利息率急剧提高。利息率的提高,企业股息的降低,再加上资本家大量抛售股票、公债等有价证券,结果使有价证券的行市猛烈下跌。资本家为了追求现金,普遍向银行大量提取存款,这就使许多银行特别是中小银行因现金准备不能满足偿还债务的要求而不得不宣告破产。危机所造成的经济动荡局面,还会引起对外贸易收入的减少和其他国外收入的减少,从而形成国际收支方面的巨额逆差,使黄金外流,储备减少。

  总之,经济危机就像一场特大的台风一样,由于它的狂吹乱刮,使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生活以至全部社会生活都陷于一片混乱之中。

  危机持续一段时期以后,市场上的商品数量由于资本家关闭企业、缩减生产和销毁存货的结果而减少了,商品供应超过有支付能力需求的情况便逐渐发生了变化。于是,资本主义经济就从危机阶段转入萧条阶段。

  在萧条阶段,由于社会生产已经大体上和低下的社会消费水平以及缩小了的市场容量相适应,资本家也就不再进一步缩减生产,企业倒闭暂时停止,失业人数不再增加,商品价格也停止下跌。但是,这时过剩商品的积存还没有消散,大批的失业工人还没有就业,社会购买力依然十分低下,商品销售仍有很多困难,商品价格和企业利润水平仍旧很低,所以社会生产也就处于停滞状态。与生产停滞相伴而来的,是对借贷资本需求的减少,因而市场上游资充斥,信用关系呆滞。一句话,这时危机的震荡虽然已经过去,但是整个资本主义经济却呈现一片萧条景象。

  可是,在萧条阶段,社会的消费毕竟没有停止,积存的商品由于被资本家廉价拍卖而逐渐减少,这样,市场壅塞的情况便逐渐消退。随着市场情况的逐步好转,资本家便着手恢复生产和更新机器设备等固定资本。由于新的投资的逐渐增加,对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的需求也逐渐增加,结果就推动整个社会生产逐步恢复和发展起来。于是,萧条阶段便转入复苏阶段。应当指出,在萧条阶段开始的固定资本的大规模更新,对于推动社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关于这一点我们在后面还要专门分析。

《政治经济学概论》11.2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周期性(2)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