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考研 | 一篇文章,让你了解色调范围
电影考研必看的书籍《电影艺术:形式与风格》对此有过介绍。
以下节选自初登场 · 24考研电影艺术通识课:
色调的范围 (The Range of Tonalities)
影像可以显得灰蒙蒙,或者黑白分明,也可以呈现一些色彩;事物的表面
可肌理分明也可一片模糊。导演可以通过操控底片种类、曝光及印片程
序,而制造出这些视觉特色。
电影底片(mlm stock)的种类取决于感光乳剂的化学性质。底片种类
的选择有着许多艺术涵义。从某个角度而言,底片性质会影响画面上的
影像对比度(contrast)高低。“对比度”指的是明暗对比。高对比度
的影像就是画面上白的区域很亮,暗的区域很黑,而黑白之间的灰色部分
很少;低对比度即画面上有明显多层次的灰色区域,而较少全白或全黑
的区域。
一般而言,感光“快”的底片对光非常敏感,因此可以产生高对比度的影像,而感光“慢”
的底片对光的反应较不敏感,可以产生低对比度的影像。而场景中使用的灯光会影响影像
的对比度。此外,摄影师会选择特殊的显像程序,以增加或减低对比。化学药剂的强度、
温度,以及浸泡显影剂的时间长短,都会影响对比效果。经由操作底片种类、灯光、显影
过程.导演可以掌握影像星现的多样性。大部分黑白片会运用灰、黑、白三者的平衡。
不同颜色的底片种类也会产生颜色对比的差异。染印法彩色的名气来自于它的色泽分明、
饱满。
冲印过程也可以影响彩色底片的色调。调色师在电影拷贝的冲印颜色上有很多选择。通常
调色师会与导演讨论选出一个主色调,作为整部电影中其他颜色的参考点。此外,某些电影
拷贝可以根据用途而选择不同的颜色平衡
原先以黑白底片拍摄的影片,在事后冲洗时也可以加上色彩。
较罕见且难度最高的技术是手绘,是将黑白底片一格一格上色。
影响影像的色调范围的最主要因素,是拍摄时的影像曝光(exposure)。电
影工作者通过控制通过镜头的光线来控制曝光,而正确曝光的影像在冲片
或印片时,也可能变成曝光过度或曝光不足。通常我们认为一张照片必须
“适当曝光”——不可感光不足(太黑,没有足够的光线透过镜头)或过度
(太亮)。但是,所谓曝光正确,还是有某些范围的选择弹性,而没有绝对的
标准。
电影工作者可以通过操作曝光而制造特殊效果。
彩色电影的曝光选择非常重要。
曝光也可经由滤镜(flter)实现,即在摄影机或印片机镜头前加上一片镜片
或凝胶(gelatin),从而改变透过镜头的光线亮度。因此,使用滤镜可以产
生相当彻底的变化,制造出不同的影像效果。
完整版请下方扫码联系管理者获取
直播时间:2023年5月31日20:00-21:00
直播回放:请前往b站的@初登场debut账号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