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3年旧闻】节目主持人的语言功力
作者:李广顺《光明日报》(1993年04月17日 星期六 03 版) 平日里看电视,总是喜欢收看中央电视台的节目,因为“中央”二字不仅代表了行政级别,也代表了综合水平,即在国内应是最高的或者说是属于一流的。但慢慢发现我们一些风度气质俱佳的节目主持人语言修养欠佳,经常发现一些牵强附会、词不达意等语言表达欠准确的现象。 这里随便举出几例:某次“经济半小时”节目主持人(女)在介绍了某村庄搞农工商联合取得极大经济效益的成功经验之后,总结道:“可以说,这是一条通往成功的之路”。本来不要“之”字已很通顺,但她下意识想用“成功之路”这个词,故此,在犹豫之间即铸成错。 前不久的“三·八”妇女节,中央电视台演播大厅里群“星”荟萃,佳丽如云。节目主持人李玲玉打扮得妩媚动人,她用话筒对着另一位影星说:“关于今年夏季女性的流行时装,请谈谈您的独到之处。”很明显这是很牵强的。“请谈谈您的看法”或“您有什么独到的看法或预测”都是切贴自然的,而她偏偏要用“独到之处”。 再说以清丽自然、活泼机敏而为亿万电视观众所喜爱的中央台节目主持人杨澜。她不做作,无俗气,衣着得体、顾盼自然。凡论及她的文章无不推崇备至,多有溢美之辞。如不是我过于挑剔的话,杨澜的汉语语言修养和哲学思辨能力都有待于在工作实践中不断提高。例如1992年夏天的某次正大综艺节目,主持人赵忠祥和杨澜为来宾们出了道问答题,无人响应,杨澜为活跃气氛计,自己对那道题做了论述,多有偏颇,赵忠祥沉着压底,对杨澜的答案进行评析和补充,尔后,杨澜谦恭地说了一句话:“刚才,我想班门弄斧看来还没班成。”1993年元月27日晚的外国文艺节目也由杨澜主持,中央乐团一名指挥介绍了老约翰的父亲原本不想让儿子搞音乐,而自小偏爱音乐的儿子违逆父命仍搞了音乐,且成就斐然。后来他有了儿子——小约翰,他也同样不让儿子从事音乐学习和创作,而让他当一名银行职员,小约翰同样没听父亲的……讲到此,杨澜笑着接过话题说,“这真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嘛”。很明显又是用词不当,她的本意是当父亲的怎能把自己的愿望强加给孩子呢,如果真如此,她应该说“这真是己所不欲,‘偏’施于人嘛”,强调将心比心,推己及人之意。 一般而论,作为节目主持人,凡捧着稿子照本宣科就很少发生类似口失。凡临场发挥总难免犯语法等错误。这也是言多必失之一种吧。语言文学修养本是没有穷尽的,偶有失误也无可厚非,但作为电视这种特殊的传播媒体,特别是中央台的主持人,要求就应严点,应注重内容与形式的完美和统一,语言表达力求生动自然,流畅准确,应变自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