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7.三月是阴雨阴雨阴

6、7月真正的梅雨季还未到来,南京3月的阴雨天气却连绵不绝,算上今天已经下了4天的雨。一周当中只要有一天加班,时间便过得飞快,这周便是如此,周二赶次日汇报的材料到很晚,第二天的精神状态很糟糕,免不了犯困,加上平日里总是觉得睡眠时间不够,怎么都睡不饱,且对于时间走速的感知愈发变得敏感、无助,以至于整个人时常神经紧绷,每个工作日清晨听到闹钟响起都会有应激反应,担心自己染上了PTSD。我和L的就寝时间已经往前推到了11点,看来还远远不够,对于6点半就需要起床的人来说,10点钟应该刚刚好。
这周完成了提前还贷的预约,并不是说因为有钱才去还,而是没钱才更要去还钱,简单来说就是拆东墙补西墙。对于高位站岗的韭菜们来说,借钱还钱才是出路,前提当然是也要量力而行,在能力范围之内尽可能还掉点就好。
年初是提前还贷热度还蛮高的,打电话到银行那边接电话的大姐态度不好,明显是不耐烦的口气,透过屏幕能想象到中年编内人员一只手拿着座机听筒,穿着褪色的深蓝色银行制服,对你一副爱答不理的模样,说是预约最起码要等上半年之久,然后话音未落电话就被挂了。
回想起3年前,2020年5月的一天,拖着爸妈和L一起去银行借钱,那天是晴天,闷热,因为没到雨季,空气不算潮湿,一家人坐在JS银行鼓楼支行二楼贷款大厅办事窗口的椅子上,准确说两个人坐着,两个人站着。这个大厅显然已经年代久远,空调制冷已经不大起作用,可以听到出风口内部传来的沉重吐息声,每个窗口前都有个用胶条固定的电动小风扇,一副摇摇欲坠的样子,对着工作人员呼呼吹着。吊顶上的灯大概是荧光灯,因为灯芯损耗的原因,光线昏暗,整个大厅沉浸在一片压抑与焦虑当中。
一家人神情凝重地面对着给你放贷的经理,作哈腰状,仔细且卑微地听着,虽然他说了很多不相关的话,大致是他女儿在学校受老师排挤受欺负,他怎么立志把女儿润出国的故事。但大家还是很耐心很认真地听,或者装作很认真。一是生怕错过关于贷款合同的关键信息,二是向他表明我们谦卑的态度,担心冒犯到他,回头给你穿小鞋。要知道,当年想让银行给你放这么多钱的贷款,是件很难的事情,利率那么高,大家依然不依不饶,趋之若鹜,拼了命一样上杠杆,现在难以想象当初的疯狂,甚至能出现楼盘万人摇的盛况,想来属实令人倒吸一口凉气。我还记得,那天办完贷款,我们全家都松了一口气,开开心心地去银行附近的一家餐馆吃了点简餐,尽管那顿饭并不好吃。
事后看在我以为在20-30岁之间选择作为主贷人背负那么多贷款远不是一件理智的选择,至少在你工作真正稳定之前,在收入相对可观之前,在完成资本一定的积累之前,不应该上这么大的杠杆。(不过,who knows,人生正是因为有这么多的冲动和未知才有趣不是么。)
实际情况是,负债一方面压力的确很大,另一方面好像也杀死了工作与生活的很多的可能性,一旦选择了在一座城市买房,对于我们这种远不富裕的家庭,其实就意味着选择了被迫稳定的生活,也选择了掏空一家人的口袋。跳槽的阻力变得很大,当下工作不好找,又不放心给爸妈太多压力,主要还是担心断供,很多事事后看,好像因为贷款都变得很麻烦。但其实也有好的一面,被迫成长,迈出舒适圈,学会为自己的选择负责,花钱也更加谨慎起来,甚至因为贷款变成了斜杠大军的一员。
以前总是说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但我认为时间是真的可以用钱买到的。拿服务业举例,你花时间提供服务,而顾客通过付钱的方式购买你的时间(服务),财富积累更深厚的那一方,拥有可以选择通过是否支付货币的方式,让渡自己承担这一部分时间损失的风险的权利,并将这部分风险转加到出卖劳动力的那一方。
近期国家对提前还贷施行宽松政策,还贷难的现象得以缓解。了解到现在两个月就可以预约上,和L商量一致后就决定不管多少先还上一波,减轻一些压力。南京不像北上广,暂时还不让线上提前预约还贷,无奈得本人亲自跑一趟去银行线下办理。湖南路那块交通已经半瘫痪了很久,每次去几乎都在堵车,这次也不例外,应该是在修地铁,一样堵得水泄不通,提前找了个附近的地下停车场,步行去的银行。如今银行远不及当初那样门庭若市,倒是有几分冷落,预约取号也不需要等待,刚取了号便直接叫号去窗口坐着了。整个过程不过10分钟,窗口人员草草解释完,在表单上签字写明要想缩短年限还是减少月供就结束了。就这,还得亲自跑一趟。
哦,当初那个银行贷款经理次年真的把女儿送出了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