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一下新公开明代宦迹图《行军图》里的明军甲胄,以及明代后期中原布面甲的型制
分析一下新公开的明末宦迹图《行军图》里描绘的晚明甲胄,该画应该是在1643年左右绘制的不过是临摹作品可能和原画会有出入。
1. 首先画中的明军大部分都穿着分体式布面甲, 不同于很多人印象中的明代直身布面甲。

2. 护腋是一大亮点,画中明军采用了两种护腋一种是大片式布面护腋,在清代甲胄中也有遗留如图二的顺治布面甲和乾隆年前的实战甲就是类似的大片护腋。图三画中也出现了比较少见的金属护腋。注意点:画中明军的布面护腋是长方形的,而不是清代流行的葫芦形/云纹护腋,现在很多甲商在没有探究的情况下给明代布面甲直接用清代的云纹护腋…




3. 图4画中明军士兵的头盔应为铁质,我认为型制和壬辰倭乱时的朝鲜四筋高顶铁盔类似。

4. 图5画中明军将领的头盔是铁质铜/铁鋄金筋,对比一下类似的朝鲜将领郑公清的盔同样是铁质头盔铜制盔筋(1563-1643),注意点:在国内出土的17-18世纪士兵铁盔,很少很少有用铜做盔筋的都是纯铁盔。就是在清代早期-中期高级盔上也很少出现铜盔筋,铁鋄金材质更多。而清代大量出现铜制头盔配件是在乾隆之后的事而且都是仪仗盔。现在甲商基本喜欢在明代盔体上大量使用铜件…














5. 注意点:画中明军士兵头盔的顿项是平底顿项而不是清代使用的云纹顿项。这点可以和其他明代战功图/宦迹图上的士兵头盔顿项对应上。可以参见《平番得胜图》《祁岳事记图》《丰山恩荣次第图》和明代书籍 《武备志》《四镇三关志》《筹海图编》《练兵实纪》中描绘的头盔顿项设计。现在很多商家未经考察直接照搬清代才流行的云纹顿项放在明代布面甲上。

6. 画中明代士兵的撒袋型制和清初的撒袋类似,从设计上判断应该也是挤压式撒袋。不过这种撒袋在明代中前期就已经出现了参见《湖畔射猎图》


下面我们对比一下崇祯年间明军布面甲和康熙三藩之乱时期的清军布面甲设计


最后发表一下个人对于明代甲胄复原的一些看法,现在很多甲商制作“明代”布面甲可能是为了节省成本的原因不花任何时间去考究明代后期布面甲的型制。而是单纯照搬“努尔哈赤甲”和所谓 “赵勇甲”的设计。这里面存在两个历史漏洞。首先努尔哈赤本人当然是明末人士。但是现在故宫博物院收藏的那套努尔哈赤直身布面甲并不是明末/后金的原物而是乾隆时期皇帝下令仿制的一套布面甲,努尔哈赤甲的原物现在何处是未知。所以说这套现在的“努尔哈赤甲”上的很多设计已经是清中期的甲胄设计而不是100%的明末设计。第二个漏洞,很多甲商喜欢参考的所谓明末山西赵勇甲,不知道谣言始于和人把一套清中期的白色职官甲当成赵勇甲。先不说这件甲和乾隆大阅图里的职官甲一模一样,这个甲和白荣金书里描绘的赵勇甲可以说毫不相干。倒是山西出土过一套蓝色的明末清初蟒铠更接近“赵勇甲” 的设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