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在自掏腰包为公司采购?当心税局找上门!
员工垫资找公司报销,这种行为在企业日常管理中较为普遍。深圳一公司员工垫资购买材料后找公司报销,却遭到了税局的查处,认为行为不合规,要求及时进行整改。为了避免税务稽查,公司要尽量减少此类行为的发生。
案例回顾:
根据案例,我们不难发现:
该公司日常财税管理不到位,出现过偷逃个人所得税的情况;员工用个人账户购买公司办公用品的行为有逃避个税的可能性,通过报销的方式抵工资的行为也不合理,所以需要公司及时整改。
案件虽然没有查明有涉税违法行为,但是税务部门指出此类行为不合规,存在很大涉税风险,因此公司需要重视财务报销制度的规范,尽可能避免个人垫付再报销的行为,防范涉税风险。
注意事项
一、个人垫资数额不能过大
企业给员工个人报销会涉及到公户转私户的情况,一旦金额过大就容易被税务机关重点监察,因此报销金额不宜过高,一般不超过1000元。如果超过1000元,建议个人直接申请备用金,再进行采买。
二、垫资人数不能过多
公司负责采购的人员一般较为固定,且人员不多。如果公司内较多人都去采购垫资报销,会有发票抵薪的嫌疑,容易引起税务局注意,可能会引发重点稽查。
三、个人垫资次数不能过多
企业通常需要员工个人垫资再报销的业务并不会很多,但是如果业务较为频繁就显得十分可疑,企业存在发票抵薪的可能性就相对较大。金税四期上线实现了“银税互联”,税务机关一旦发现交易异常,将严格审查。
如何规避风险:
企业应该规范公司内部的报销制度,严格把关报销表单。在日常工作中要有制定预算的习惯,以此来约束报销费用,防止报销金额过大。财务人员对发票处理事项要小心谨慎,除了留存发票,平时的大额采购申请、验收单、合同等原始单据也要妥善保存好。为了避免员工垫资的情况,可以开通支付宝、微信等便捷支付的公户账号,便于员工采购。此外,还可以安排专门人员在固定时间进行采购,以免人员过多过杂,也能有效避免税务风险。
金税四期上线后,企业数据信息透明化程度加深,实现从“以票管税”向“以数治税”的精准监管。企业应对财税风险的监测引起重视,除了尽量减少员工垫资公司报销的业务,避免发票抵薪的嫌疑,还应在合法合规的前提下努力降低虚开发票等财税风险。
为有效避免税务风险,“税检康”这一财税风险自测系统,利用现代专业技术进行多维度企业财税风险检测,模拟金税四期的检测环境,对虚开发票等风险进行重点检测,海量数据处理能力使企业在短时间内接收到检测报告,大大提高企业的工作效率。
针对检测出的潜在风险,“税检康”提供一站式解决方案,有效解决企业财税问题,降低虚开发票等税务风险,帮助企业稳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