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候变化如何通过影响物种迁徙从而影响全球保护区的生物多样性?
译者按 设立保护区对于生物多样性保护至关重要。但是仅仅设立保护区,对于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来说,这是远远不够的。工业革命以来,全球气温水平节节攀升,跨越了一个接一个临界点。有研究显示全球气候变暖也是物种的迁徙原因之一。各类保护区由于气温上升,导致气候条件不再适宜区域内物种生存,因此物种不得不迁徙,寻找新的气候条件合适的栖息地。而这种迁徙非常不顺利,而且对迁徙物种来说很有可能危机重重。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绿色发展基金会(简称中国绿发会、绿会)几十年如一日,深耕于生物多样性保护领域,奋斗在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最前沿。中国绿发会国际部从世界知名期刊获悉,美国林务局(USDA Forest Service ,隶属美国农业部)近日发布的一项研究发现,气候变化影响全球保护区的生物多样性。现将相关研究编译发布如下,供感兴趣的朋友参考和了解。
保护区,譬如自然保护区、国家公园和荒野地区等,对保护生物多样性至关重要。发表在《环境研究快报(Environmental Research Letters)》上的一项新研究为制定气候智能保护战略提供了见解。这项研究考察了全球的保护区网络,评估了因气候变化导致动植物发生变化的可能性,并由此确定我们有必要设计一个超越国际边界保护濒危物种战略保护计划。 该研究第一作者肖恩·帕克斯(Sean Parks)是美国农业部林务局洛基山研究站(隶属阿尔多·利奥波德荒野研究所)(USDA Forest Service Rocky Mountain Research Station, Aldo Leopold Wilderness Research Institute)的研究生态学家。他指出:“随着地球继续变暖,我们预计一些物种会离开一些保护区,进入其他保护区,因为它们会为了应对气候变化而改变活动范围。” 研究人员发现,目前,保护区内的一些物种可能必须跨越国际边界才能找到更合适的气候条件区域。在迁徙的过程中,它们可能会面临物理障碍,如边界围栏和非物理障碍,如不同地区和国家实施不一样的保护政策。 在全球变暖气温上升2°C的情况下,预计全球陆地保护区网络中将有超过四分之一的地区的气候条件会发生变化。该研究发现,超过三分之一的受保护土地可以获得新的气候条件。了解保护区内从已知气候条件向新气候条件的转变,有助于国际保护界预测规划需求,并对有限的保护资金做出更具战略性的投资决策。 阿尔多·利奥波德荒野研究所所长杰森·泰勒(Jason Taylor)说:“落基山研究站致力于为应对气候变化的威胁,提供必要的研究,以支持在美国境内和国际上管理保护区和其他荒地的新战略。” 【绿讯】是中国绿发会国际部发挥智库功能、为了推动中国深度参与全球环境治理推出的一系列全球环境治理的最新的动态。
整理/Daisy 审核/Lucy 编/ang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