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公开课】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古代文学史(全226讲)

2023-07-18 15:35 作者:小徐顶呱呱呱  | 我要投稿

先秦文学

概论

一、周朝礼、乐制度(文学受制度思想影响)

1、礼——维系社会稳定和谐的制度,例如赋予个体责任,以约束行为,例如君臣之间的关系

2、乐——礼的辅助,作用于祭祀、祭祖、国家大事等大型活动,也作用于人与人的日常交往、婚丧嫁娶……(逐渐形成一种社会风尚)

3、礼与乐的异同

礼以别异——用礼仪制度来规范君臣父子上下贵贱等社会各阶层的等级差异

乐以和同——用音乐风俗的感染性来团结各阶层


二、周文化的发展

周公旦制礼作乐,被奉为圣人

1、乐的盛行,推动诗文化的发展(诗是乐的歌词/附庸)

2、历史散文空前发展:

原因:①推翻商后,总结历史经验教训②推崇商文化,在商巫文化的基础上,发现人作用的不可忽视,形成了史观突出的文化氛围。将“天命靡常”+“敬天保民”作为新的社会风气。


三、先秦文化的基本特征

1、应用性和实用性:初级阶段没有形成独立的艺术门类(历史散文和诸子散文与学术有关;诗和乐没有分离)带有很强的应用性;大胆表现对现实社会与人生的种种看法,不回避现实问题。

2、独创性和典范性:没有模式,没有借鉴,带有鲜明的个性和独创性。

3、鲜明的地域特征:

北方人民重实际而轻冥想(《诗经》和儒家、墨家、法家的散文)

南方楚文化想象丰富、辞藻华丽(屈原、宋玉)

《庄子》,除了受楚文化的影响,又与齐地有关海洋的传说有关。

同是北方文学,由于地理环境和文化传统的差异而面貌不同,《诗经》中的十五国风,就表现出鲜明的地狱文化的差别。

4、创作主体的转变

地位不断下移、数目不断变广。

朝廷专职人员(巫、史)——贵族(《诗经》)——士(平民)


补充知识点:

伏生《今文尚书》,秦始皇焚书坑儒后,伏生凭记忆记录下的《尚书》的一部分。

孔壁古文,从孔子家中的墙壁里挖掘出的《尚书》,在军阀混战中再次失落。

保训,周文王去世前,对武王的告诫

楚国史书——梼杌;








【公开课】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古代文学史(全226讲)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