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仙的可怜之处(基于前四集)
许仙的可怜之处(基于前四集)
许仙,字汉文,是一个书生(后做了郎中),剧集开头曾有一段描写,讲的是他和姐姐在讨论四书五经的一段经文,他虽然明白经文的意思,但是却不能回答姐姐直白的问题——这一段突出的是许仙忠厚朴实的性格,说明了他不够圆滑、机敏,同时也补充了许仙科举未及第的缘由,即思维不够活,为人处世不够圆滑,缺乏政治头脑等,并且也为下文铺垫,许仙更适合研究岐黄之道,也就是去当一个郎中,因为研究医术,靠的是对药物、症状的熟悉以及了解,而许汉文的性格和特征,也就恰好适应这一种职业。
——延伸到现实世界,也就是说:人只能学到他能学到的知识。并不是人人都能当领导,有些人在某一工种上发挥的作用,远远大于晋升到别的岗位上去。
此外,许仙自己是怎么说的呢:我害怕当官,所以就不当了,当好官有坏人骂,当坏官有好人骂,怎么做都不讨好。
于是他姐姐问他,那当医生不也一样吗,治坏了病,难道不会挨骂吗?
许仙笑道:如果治坏了病,病人哪有机会再骂我。
姐姐又道:那病人的家属就不骂你了吗?
许仙大惊:是啊,那这可如何是好啊,没想到现在倒是连医生也做不得了······(慌乱而举足无措)
姐姐便安慰他:所以你才要更认真地研究医术,不让病人骂你啊。
许仙受到点拨,释然了。
这一段则刻画了许仙的简单与善良,并且不善与人起纷争,因而比起当官,更适合济世活人,博得一个好名声。
因为这种单纯、善良与一心救人的想法,他才以为济世活人是不会受人指责的,也就未曾考虑过“紧张的医患关系”。因而当姐姐抛出问题,说“治坏了怎么办”的时候,许仙才大惊,说如果既做不得官,又行不得医,那我不就是个废物了吗。
许仙的的确确是个忠厚老实的人,品行端正,为人正直,但是也十分天真,轻信他人的话,所以他对白素贞的话深信不疑,从未怀疑过白素贞的身份,对白素贞的所作所为之中,违和的地方也不加思索。
——延伸到现实中,也就是:人们愿意去相信他们想要去相信的东西,同时也愿意去寻找那些能证明自己观点的证据,而忽略那些驳斥自己观点的证据。与情人眼里出西施一样,身陷情沼之中的人,被荧火所吸引,越陷越深而不自知。
与许仙形成对比的,是钱塘县的县太爷,钱塘县的库银失窃,是因为小青与五个小鬼作祟的缘故,县太爷只管指挥李公甫(衙门捕快总管,同时也是许汉文的姐夫),而不亲身参与抓捕窃贼,也不相信李公甫的亲眼所见(小青使的妖法),反而相信自己年轻漂亮的老婆,并对其言听计从,而认为是衙门里出了内贼。
——延伸到现实,可以说是,这一当官的脱离实际,脱离群众,比起同一部门内的下属谏言,更愿意听信枕边风,当官也没有一个官样,业务水平取决于职务水平。是个反面教材,反向学习的榜样。
那么,为什么许汉文二十好几了,却还未成亲呢?古人男子十六及冠,女子十四将笄、十五及笄,便可成婚。而许仙有两点想法,使得其不能成婚:一、许仙认为,成家立业,要先立业后成就,即有一番事业、资本,才能供养家庭,娶一房媳妇。能有资本和底气,站在媳妇面前;二、许仙想要找一个红颜知己,不仅要美丽漂亮,而且要有和这份美丽相称的内心,也好日后举案齐眉、白头偕老。
可以说许仙的形象是一种典型老实人形象(这里的“老实人”,标准要高于当代社会的标准,一方面是道德人品要过关,另一方面还要慎独,不欺暗室,始终如一),一方面有良好的人品与优良的品质,另一方面也希望能依靠自己的手艺、品质来吸引/争取一位良配、良人,许仙的世界很简单,希望有一门热爱的、能博一个好名声的事业,有一位温柔贤惠、美丽的媳妇。
——延伸到现实来看,许仙的择偶观、思想观念相对保守,但也拥有延展性,一方面他认为事业是成家的基本,另一方面又认为内在吸引力同外在吸引力一样重要(要满足了两个内在与外在的吸引,才能长久,白头偕老),因而不婚,等待良人并努力创业,当他遇见白素贞之后,却又主动抓住了机会,与白素贞私定终身,成了亲,而此时,许仙的事业还没有起色,依然是一个郎中门徒。
总得来说,许仙虽然道德品质好,艺术学习好,品学兼优,但是透过许仙的话,我们也可得知,这十多年来,只有一门上门的亲事,而且许仙还是拒绝了的,也只能说,虽然许仙为人很不错,但是也没有到“婚姻市场很抢手”,或者“受人尊崇”、“掷果盈车”的地步,因而成为了“大龄男青年”之后,脱单的机会反而愈是寥寥,从某方面而言,也是警示当下人,该出手时就出手,有花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
当他初遇白素贞,而为其动心、相思烦恼的时候(小青使的机灵,西湖一场雨、一把伞,使白素贞和许仙结缘,而后许仙可以凭伞为媒介,再去寻白素贞一回,然而这一次机会,也让许仙既兴奋又害怕),他的师傅则鼓励他说:“撑死胆大的,饿死胆小的”,不可谓是没有现实意义的,相反,这一句话也是对所有羞于主动接触异性的人的鼓励。勇于尝试,再说,去见一见人家,也不见得会被人给当一盘菜吃了不是(然而白素贞真的是一条修道大成的白蛇,要是一条修魔的大蛇,说不定许仙就真的被吃了,而且,现实中,真的有人把异性当成菜而不是人,所以······尝试还是有选择的尝试比较好,恋爱有风险,害怕耍流氓)
然而,全剧莫大的“讽刺”以及“反转”,也许就是许仙作为老实人,所表现出来的优良品质,不怎么能吸引人,却吸引了一条修行千年的白蛇(执着于自己所期许的良配,而没有喜欢上,同样天真简单的师叔女儿);
——延伸到现实,人们确实喜欢和自己类似的人,但是,这种类似是兴趣、三观的类似,却未必是性格的类似。
白蛇最初来找他,也并不是想和他谈恋爱,而是想找前世的恩人报恩(但是在西湖边上,却意外地与其动了情,最直接的表现,也就是小青想要一而再再而三地试试许仙的人品时,白素贞对小青有些嗔怪,而当小青催促白素贞看一看许仙到底是不是前世恩人的时候,白素贞有一丝犹豫,因为倘若许仙不是,他们之间也就无缘了);
——延伸到现实,第一印象固然很重要,但是,对人品的考核也同样重要,正是小青对许仙人品的再三考验,才让白娘子对许仙的为人更加信任,并更加倾心于他。相较之下,西湖边上的一个高公子也和许仙形成了强烈的对比,高公子本是一个杀猪匠,但因为有钱了、又修炼了几番风度,而能招蜂引蝶,正所谓知人知面不知心,若不是白娘子和小青有法术能看清一个人背后的面目,恐怕也不知道这样一个表面光鲜的人,原本是一个杀猪匠。
我们常人自然没有法术,看人也就越是一种考验,一朝看走了眼,所托非人,恐怕要遗害数年,而且会留下阴影与创伤。
许仙一直想要寻到一红颜知己为良配,要求很高很苛刻,而最后他寻得的良配也非人,而是即将飞升的白娘子,岂不是说,此女只应天上有,何以觅得在人间,从某方面而言,这是以传说之名,陈述了许仙爱情观的不切实际,即使是在通讯十分发达的现代,觅得一红颜知己并有能力维护感情到白头偕老,都是一桩同“蜀道难”一样的难事。然而,白蛇传依旧成书而广为流传,可谓是人们对白头偕老、郎才女貌的一种美好期许,同时也相信着,“老实人”梦想中的良配或许有一天可以成真······
——延伸到现实,看出许仙的优秀品质的人有哪些呢?亲人,是的,还有老师,以及朋友(如白娘子旁的小青),也就是最亲近的人,以及最经常接触的人,那么我们该如何去看清另一个人呢?不能只依靠自己的眼光,还要依靠亲人、老师、朋友的眼光,去看对方,听取身边人对自己对象的看法。同时,也可以看一看对方的同伴群体是什么样的,来判断对方的为人,不过,如果对方有心遮掩的话,想要进行更可靠的判断,就要求在交往中更理智、更耐心、更细致,仔细发掘对方言行的不一致之处。(常言一句笑话:初级忽悠,只能欺骗智障;中级忽悠,骗个媳妇上炕;高级忽悠,根本不需要刻意挑选对象)
总而言之,许仙虽然品学兼优,但是也因为这一点而对自己的良配期望甚高,以至于大龄不婚;许仙忠厚老实,但也因此而容易受人蒙骗,并且容易因为意外而受苦受难,而难以靠自己的力量摆脱苦海;许仙父母早亡,又无长兄,只得一个姐姐,因而才得来的机会自由恋爱、自定终生;许仙始终如一,前世善良,此世善良,因而才有白蛇报恩,圆了自己的一个姻缘梦;许仙对于白娘子的、感情的执著,往往带来、引发了许仙的痛苦,一开始是求而不得的痛苦,后来是生离不见的痛苦,往后也还会有对这段感情的怀疑,所引发的痛苦······
《新白娘子传奇》于1991年上映,剧集安排得详略有致,突出刻画十分鲜明,反应的问题直白而留有余白,可以让观者以自己的想象带入其中,引发思考。其中所描绘的问题,可谓是典型中的典型,观者通晓其理后,忍不住拍手叫绝,一如暗藏玄机的山水画,勾勒有致而以余白为山雾缭绕,只有心中有念想的人,能看透这云雾,看到雾后的青山树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