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一些研究琉球久米村人的民族学的书籍导览

2020-08-02 23:48 作者:琉球比嘉  | 我要投稿

久米村是十四至十五世纪琉球地方向明国朝贡初期移住那霸的福建人-「闽人三十六姓」-所形成的聚落。久米村人对琉球王国外交、文化、思想、信仰有深远的影响。本论文以时间为纵轴,以民族集团客观特征的姓名、语言、信仰、主观认同意识为横轴,探讨闽人三十六姓自十四世纪末移住琉球那霸久米村之后至今600年之间,在琉球‧冲绳社会脉络下改变的过程和因应机制,以及客观文化特征与主观认同意识的相互关系。


以下为参考资料。


陈侃,1534,《使琉球录》,上海商务版(1937)。

萧崇业、谢杰,1579,《使琉球录》,台北台湾学生书局版(1969)。

夏子阳,1606,《使琉球录》,台北台湾学生书局版(1969)。

徐葆光,1721,《中山传信录》,台北台银经济研室版(1957)。

周煌,1759,《琉球国志略》,台北广文版(1968)。

李鼎元,1802,《使琉球记》,台北文海版(1966)。

潘相,1764,《琉球入学闻见录》,台北文海版(1973)。

外间守善

1977〈序章 冲縄の言语风景〉,大野晋编,《岩波讲座 日本语11 方言》东京:岩波书店,页197-202。

1981《冲縄の言葉》东京:中央公论社。

1986《冲縄の歴史と文化》,东京:中央公论社

伊波信光

1988《石川市史》,石川:石川市役所。

伊波普猷

1998《冲縄歴史物语 日本の缩図》,东京:平凡社。

朱云影

1981《中国文化对日韩越的影响》,台北:黎明文化事业。

吴蔼华

1985〈一六○九年日本萨摩藩入侵琉球之研究〉,《教学研究》第七期。

1989〈明清时代琉人姓名所受华人姓名的影响〉,收于琉中历史关系国际学术会议实行委员会,《第二回琉中历史关系国际学术会议报告琉中历史关系论文集》,那霸:琉中历史关系国际学术会议实行委员会。

1991〈十四至十九世纪琉球久米村人与琉球对外关系之研究〉,《国立台湾师范大学历史学报》19:1-196。

1996〈论明清时代琉球朝贡团之组织〉,收于第五届中琉历史关系学术研讨会筹备会编,《第五届中琉历史关系学术研讨会文集》,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页531-552。

孙薇

1993〈关于册封朝贡-围绕中琉的册封朝贡关系〉,收于琉球中国关系国际学术会议,《第四回琉中歴史关系国际学术会议琉中歴史关系论文集》冲縄:琉球中国关系国际学术会议,页199-218。

1999〈市舶司の责务と琉球进贡使の受け入れ方〉,收于中琉文化经济协会《第七届中琉历史关系国际学术会议中琉历史关系论文集》台北:中琉文化经济协会,页308-330。

2002〈中国(明朝廷)の琉球に対する敕封の歴史〉,《史料编集室纪要》27,拔刷。

张紫晨

1993〈日本冲绳与中国南方若干习俗的比较〉,收于贾蕙萱、沉仁安编,《中日民俗的异同和交流》,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页185-196。

陈支平

2004《五百年来福建的家族与社会》,台北:扬智文化。

刘颜宁

1989〈从寺庙看中华文化在琉球〉,收于第二回琉中历史关系国际学术会议实行委员会编集、发行,《第二回琉中历史关系国际学术会议报告琉中历史关系论文集》,页639-652。

「冲縄の土木遗产」编集委员会

2005,《冲縄の土木遗产∼先人の知恵と技术に学ぶ∼》,冲縄:冲縄建设弘済会。

丁锋

1995《琉汉对音与明代官话音研究》,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十周年记念事业実行委员

1991《呉江会の永远の発展を祈念して》,那霸:梁氏呉江会会长国吉顺质。

下野敏见

1989《ヤマト‧琉球民俗の比较研究》,东京:法政大学出版局。

上里隆史‧深瀬公一郎‧渡辺美季

2005〈冲縄県立博物馆所蔵『琉球国図』-その史料的価値と『海东诸国纪』との关连性について-〉,日本古文书学会《古文书研究》第60号:32-36。

上里贤一

1986〈关于琉球知识人和动荡时期的中国-以林世功和蔡大鼎为中心-〉,《国文学论集 琉球大学法文学部纪要》30:69。

上里贤一着、严雅美译

2001〈从诗文看林世功的行动与精神〉,收于张启雄编,《琉球认同与归属 论争》,台北:中央研究院东北亚区域研究所,页152。

上里贤一着、陈玮芬译

2006〈琉球对儒学的受容〉《台湾东亚文明研究学刊》第3卷第1期:3-25。

上野和男

1999《名前と社会ー名づけの家族史》,东京:早稲田大学出版部。

久米村600年记念事业期成会编集‧発行

1993《久米村600年记念事业期成会 报告书》。

土边名朝有

1986〈対明国入贡と琉球国の成立〉,收于球阳论丛-岛尻胜太郎‧嘉手纳宗徳‧渡口真清三先生古稀记念论集刊行委员会编,《球阳论丛-岛尻胜太郎‧嘉手纳宗徳‧渡口真清三先生古稀记念论集》那霸:ひるぎ社。

大岛建彦等编

1971《日本を知る事典》,东京:社会思想史。

大冢民俗学会

1972《日本民俗事典》,东京:弘文堂。

小渡清孝

1982《久米村 王姓门中の由来と発展-1982年度门中清明祭りに际しての覚え书き》,未刊本。

小熊诚

1999〈冲縄の民俗文化における中国的影响の受容と変容および同化に关する比较民俗学的研究〉《平成5年度~平成7年度科学研究费补助金研究成果报告书》。

2001〈记录された系谱と记忆された系谱-冲縄における门中组织のヴァリエーション-〉,筑波大学民俗学研究室编,《都市と境界の民俗》,东京:吉川弘文馆。

2002〈现代福建における宗族の复兴-伝统の再生と创造-〉第9届中琉历史关系国际学术会议论文,2002年11月9日。

户谷修、重松伸司

1979《在冲縄•中国系住民の生活意识-文化接触の视点から-》,特定研究「文化摩擦」インタヴュー记录,私家版。

方治

1986《我生之旅》,台北:东大图书。

比嘉政夫

1983〈冲縄の中国系社会における婚姻と社会构造-歴史と现状-〉《わが国华人社会の宗教文化に关する调查研究报告书》,冲縄:琉球大学。

1983《冲縄の门中と村落祭祀》,东京:三一书房。

1987《女性优位と男性原理-冲縄の民俗社会构造》,东京:凯风社。

1993《冲縄の祭りと行事》,那霸:冲縄文化社。

1999《冲縄からアジアが见える》,东京:岩波书店。

比嘉春潮

1997《比嘉春潮 「冲縄の歳月 自伝的回想」》,东京:日本図书センター。

王姓门中资料4 编集委员会

2001《久米村 王姓门中(槐王会)资料4》那霸:王姓门中(槐王会)。

王明珂

1997《华夏边缘:历史记忆与族群认同》,台北:允晨文化。

王赓武

1994《中国与海外华人》,台北:台湾商务。

平凡社地方资料センター

2002,《冲縄県の地名》,东京:平凡社。

本恵郷

1992《琉球纹章Ⅰ》,浦添:琉球纹章馆。

田名真之

1992《冲縄近世史の诸相》,那霸:ひるぎ社。

田岛利三郎

1978〈琉球见闻录〉《琉球文学研究》东京:第一书房,页116-118。

申叔舟着‧田中健夫译注

1991《海东诸国纪》东京:岩波书店。

石毛直道

1996〈総括 国家と民族-世界と日本〉,《民族に关する基础研究Ⅱ-民族政策を中心に-》,东京:総合研究开発机构,页215-232。

石崎博志

2001〈汉语资料による琉球语研究と琉球资料による官话研究について〉,《日本东洋文化论集 琉大法文学部纪要》81:55-134。

伊波普猷

1974《伊波普猷全集 第一卷》,东京:平凡社。

1998《冲縄歴史物语 日本の缩図》,东京:平凡社。

伊波普猷、东恩纳寛惇、横山重编

1940《琉球国由来记》,那霸:风土记社。

伊波普猷、真境名安兴

1965《琉球之五伟人》冲绳:小泽书店。

仲地清

1993〈アメリカ、カナダにおける冲縄研究の歴史と课题〉《冲縄文化研究》20:309-335。

仲原善忠

1977〈官生小史-中国派遣の琉球留学生の概観-〉,《仲原善忠全集》第一巻,那霸:冲縄タイムス社,页530-569。

企画部市史编集室编

1974《那霸市史 通史篇第2巻近代史》,那霸:那霸市役所。

名护市教育委员会‧名护市史编さん室编

2003《名护亲方程顺则资料集一 人物伝记编》冲縄:名护市教育委员会文化课市史编さん系。

安里进

1992〈古琉球世界の形成〉,收于琉球大学公开讲座委员会编《冲縄文化研究の新しい展开》,冲縄:琉球大学学生部学生科,页26-32。

安里进等

2004《冲縄県の歴史》东京:山川出版社。

安焕然

1996《琉球满剌加与明朝贡体制的关系:明代前半期(1368-1505)两个朝贡藩属国的崛起》,成大历史语言所硕士论文。

安达义弘

2001《冲縄の祖先崇拝と自己アイデンティティ》,福冈:九州大学出版会。

池宫正治等编

1993《久米村-歴史と人物》,那霸:ひるぎ社。

池宫正治

1999〈渡唐船の准备と仪式〉,收于中琉文经协会编,《第7届中琉历史关系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台北:中琉文经协会,页517-546。

池宫正治解题

1986《嘉德堂规模帐》,东京:法政大学冲绳研究所。

池宫城积宝

1993〈奥间巡查〉,冲縄文学全集刊行委员会编,《冲縄文学全集6 小说1》,东京:国书刊行会,页51-62。

糸岭笃忠

1969,〈久米村人と岛中人について〉,《研究余滴》82:1。

糸数兼治

2003〈琉球における孔子祭祀の受容と学校〉,比嘉政夫编《国立歴史民俗博物馆研究报告 第106集》千叶:国立歴史民俗博物馆,页93-101。

西里喜行

1986〈琉臣殉义考-林世功の自刃とその周辺〉岛尻胜太郎,嘉手纳宗德,渡口眞清三先生古稀记念集刊行委员会编集,《球阳论丛: 岛尻胜太郎,嘉手纳宗德,渡口眞清三先生古稀记念集》,那霸:ひるぎ社。

2002〈土通事谢必震とその后裔たち-中琉交渉史の一侧面-〉,《琉球大学教育学部纪要》60:26。

吕青华

2006〈久米村人的研究史〉,收于政治大学民族学系编,《政大民族学报》25:263-291。

2006〈台湾的冲绳学-战后的研究动向〉,收于静宜大学日本语文学系编,《静宜大学2006年『日本学与台湾学』国际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集》, 2006年5月20日,页C2-1-13。

李云泉

2004《朝贡制度史论-中国古代対外关系体制研究》,北京:新华出版社。

李世众

2006《晚清士绅与地方政治-以温州为中心的考察》,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李如龙

1997《福建方言》,福建:福建人民出版社。

李献璋

1979《妈祖信仰の研究》,东京:泰山文物社。

村上重良

1970《国家神道》,东京:岩波书店。

冲绳历史研究

1967《蔡温选集》,那霸:星印刷出版部。

冲绳县姓氏家系大辞典编纂委员会

1993《冲绳县姓氏家系大辞典》,东京:角川书店。

冲縄の习俗研究会

1986《门中拝所巡りの手続き-冲縄霊地の歴史と伝承-》,那霸:月刊冲縄社。

冲縄の郷土月刊志

1972《青い海》,第3卷第1号。

冲縄大百科事典刊行事务局

1983《冲縄大百科事典 上巻》,那霸:冲縄タイムス社。

1983《冲縄大百科事典 中巻》,那霸:冲縄タイムス社。

1983《冲縄大百科事典 下巻》,那霸:冲縄タイムス社。

冲縄県公文书馆编

2002《日本复帰30周年记念特别展 资料に见る冲縄の歴史》冲縄県。

赤井聡司

2002《日本统治时代台湾に移植された国家神道》成功大学歴史学系学士论文。

赤岭守

2004《琉球王国》东京:讲谈社。

赤岭诚纪

1988《大航海时代の琉球》,那霸:冲縄タイムス社。

那霸出版社编集

2001《冲縄门中大事典》,冲縄:那霸出版社。

那霸市史企画部市史编集室

1979《那霸市史 资料编第2巻中の7 那霸の民俗》,那霸:那霸市史企画部市史编集室。

那霸市企画部市史编集室

1980《那霸市史 资料编 第1巻6 家谱资料二(下)》那霸:那霸市企 画部市史编集室。

阮氏记念志编集委员会

1998《阮氏记念志》,那霸:阮氏我华会。

具志坚以德编集•发行

1975《久米至圣庙沿革概要》,那霸:久米崇圣会。

1988《久米村の民俗》,那霸:久米崇圣会。

周婉窈

2003《海行兮的年代--日本殖民统治末期台湾史论集》,台北:允晨文化。

东恩那宽惇

1925《琉球人名考》,东京:乡土研究社。

1941《黎明期の海外交通史》,东京:帝国教育会出版部。

1950《注釈 南岛风土记》,那霸:冲縄郷土文化研究会、南岛文化资料研究室。

林修澈

1976〈名制的结构〉,《台湾风物》44卷1期。

1996〈中国的民族语言政策〉,收于施正锋编,《语言政治与政策》,台北:前卫,页295-334。

2001《原住民的民族认定》,台北:行政院原住民委员会。

武光诚

1998《名字と日本人-先祖からのメッセージ》,东京:文艺春秋。

河村只雄

1942《続南方文化の探求》,东京:创元社。

金城正笃‧上原兼善‧秋山胜‧仲地哲夫‧大城将保

2005《冲縄県の百年 県民百年史47》,东京:山川出版社。

屋嘉比收,

2007〈「日本语」「日本民族」の编成でいかに翻弄されたか-冲縄の郷土史家‧岛袋全発の轨迹〉,古川ちかし、林珠雪、川口隆行,《台湾‧韩国‧冲縄で日本语は何をしたのか-言语支配のもたらすもの》,东京:三元社,页155-173。

施正锋

2000《台湾人的民族认同》,台北:前卫。

重松伸司代表

2004《在日华人系知识人の生活意识调查-冲縄・久米崇圣会孔子祭の仪礼・惯行调查および冲縄・久米崇圣会生活惯行の闻き取り调查》追手门学院大学2003年度学内共同研究报告书。

原知章

2000《民俗文化の现在-冲縄・与那国岛の「民俗」へのまなざし-》,东京:同成社。

夏春祥

2001〈文化象征与集体记忆竞逐〉收于卢建荣编《文化与权力:台湾新文化史》台北:麦田出版,页107-148。

宫田节子、金英达、梁泰昊

1992《创氏改名》,东京:明石书店。

宫城栄昌

1968《冲縄の歴史》,东京:日本放送出版协会。

岛尻胜太郎・嘉手纳宗徳・渡口真清先生古稀记念论集刊行委员会

1986《球阳论丛》,那霸:ひるぎ社。

徐恭生

1997〈明清册封琉球使臣与妈祖信仰的传播〉,收于北港朝天宫董事会‧台湾文献委员会编,《妈祖信仰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页31-44。

徐晓望

2000〈明清中琉贸易与福建经济〉,收于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第六届中琉历史关系学术研讨会筹备会编《第六届中琉历史关系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北京: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第六届中琉历史关系学术研讨会筹备会,页374-375。

浦添市教育委员会

1988《琉球-中国交流史をさぐる》,浦添:浦添市教育委员会。

琉球大学公开讲座委员会

1992《冲縄文化研究の新しい展开》冲縄:琉球大学学生部学生科

琉球政府编

1972《冲縄県史22民俗1》,东京:国书刊行会。

琉球新报社

1989《新琉球史 近世编(上)》,那霸:琉球新报社。

1991《新琉球史 近世编(下)》,冲縄:琉球新报社。

1991《新琉球史 古琉球编》,那霸:琉球新报社。

真境名安兴、岛仓龙治

1923《冲绳一千年史》,那霸:冲绳新民报社。

真栄平房昭

1986〈近世琉球における个人贸易の构造〉,《球阳论丛: 岛尻胜太郎,嘉手纳宗德,渡口眞清三先生古稀记念集》那霸:ひるぎ社,页239-262。

1993〈近世琉球における航海と信仰〉《冲縄文化》28:1。

真栄田义见

1976《蔡温•伝记と思想》,冲縄:月刊冲縄社。

神山克明

1989《冲縄の氏と姓の由来》,那霸:月刊冲縄社。

秦国经

1995〈清代国子坚的琉球官学〉,收于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编,《明清档案与历史研究论文选1985.10-1994.9》,北京:国际文化出版。

翁佳音

1999〈十七世纪的福佬海商〉,收于汤熙勇编,《中国海洋发展史论文集 第七辑》台北:中 研院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中心,页59-92。

马戎

2001〈关于民族研究的几个问题〉,乔健、李沛良、马戎编,《21世纪的中国社会学与人类学》,高雄:丽文文化,页529-553。

高木桂蔵

1995〈久米三十六姓と渡来客家人〉国际言语文化学科日本文化コース编,《课题としての日本》,静冈:静冈県立大学国际关系学部,页169-203。

高良仓吉

1989《琉球王国史の课题》,那霸:ひるぎ社。

1993《琉球王国》,东京:岩波书店。

1996〈琉球史研究からみた冲縄 琉球民俗研究の课题〉,《民族学研究》。

1998《アジアのなかの琉球王国》,东京:吉川弘文馆。

高良仓吉、豊见山和行编

2005《琉球冲縄と海上の道》,东京:吉川弘文馆。

高桥诚一

2002〈琉球唐栄久米村の景観とその构造〉,关西大学东西学术研究所《东西学术研究所纪要》第35辑,抜刷。

高濑恭子

1985〈明代琉球国の「久米村人」の势力について-『歴代宝案』による-〉,南岛史学会编,《南岛-その歴史と文化-5》,东京:第一书房,页153-177。

国吉有庆编

1969《程顺则名护亲方宠文颂德碑 蔡温具志头亲方文若颂德碑》,那霸:社团法人久米崇圣会。

崎浜秀明

1980《蔡温全集》,东京:本邦书籍。

张希哲

2003《中琉关系的突破》,台北:中琉文化经济协会。

张启雄编

2001《琉球认同与归属论争》,台北:中央研究院东北亚区域研究所。

曹永和

1986〈明末华人在爪哇万丹的活动〉,收于中国海洋发展史论文集编辑委员会主编,《中国海洋发展史论文集(二)》,台北:中研院三民主义研究所,页219-244。

1988〈明洪武朝的中琉关系〉,收于张炎宪编,《中国海洋发展史论文集》第三辑,台北:中研院三民主义研究所,页283-312。

深泽秋人

2000〈清代における琉球使节の再検讨~渡唐役人としての勤学人を中心に~〉,第六届中琉历史关系学术研讨会筹备会编,《第六届中琉历史关系学术研讨会文集》北京: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页257-258。

球阳研究会

1974《冲绳文化史料集成5 球阳 原文编》,东京:角川书店。

许嘉璐编

2004《明史》第二册,上海:汉语大词典出版社。

陈支平

2004《五百年来福建的家族与社会》,台北:扬智文化。

陈尚胜

2001〈“夷官”与“逃民”:明朝对海外国家华人使节的反应〉收入世界海外华人研究会、中研院中山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所编,《第4届世界海外华人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Ⅱ》,页459-471。

陈龙贵

2001〈琉球久米村系家谱与中琉文化关系-以「通事」为中心的考察〉,收入琉球‧中国关系国际学术会议编,《第8回琉中历史关系国际学术会议论文集》,台北:琉球‧中国关系国际学术会议,页277-294。

陶晋生

1981《女真史论》,台北:食货出版社。

富岛壮英

1982〈久米三十六姓とは何か-久米村沿革史稿-〉,《青い海 春1982》110号:44-50。

1987〈明末における久米村の衰退と振兴策について〉,收于中琉文化经济协会编,《第1届中琉历史关系国际学术会议论文集》,台北:联合报文化基金会国学文献,页469-490。

曾丽名

1999〈妈祖信仰在日本〉,收于许在全编《妈祖研究》,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页167-177。

渡口真清

1975《近世の琉球》,东京:法政大学出版局。

渡边欣雄、三浦国雄编

1994《风水论集》,东京:凯风社。

渡辺欣雄

2004《民俗知识论の课题-冲縄の知识人类学-》,东京:凯风社。

黄新宪

2000〈封贡体制与琉球来华留学生教育〉,收于第六届中琉历史关系学术研讨会筹备会编,《第六届中琉历史关系学术研讨会文集》,北京: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页510-519。

2002《中华文化与闽台社会的变迁》,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

冢田清策

1968《文字から见た冲縄文化の史的研究》,东京:锦正社。

新村出编

1955《広辞苑》,东京:岩波书店。

新里金福

1993《琉球王朝史》,东京:朝文社。

新里群子

1992〈冲縄史における外来宗教の影响〉《冲縄女性史研究》第8号:11。

新里恵二•田港朝昭•金城正笃

1972《冲縄県の歴史》,东京:山川出版社。

新崎盛编

2000《冲縄の素颜 PROFILE OF OKINAWA:100 Question and Answers》,东京:テクノマーケティングセンター。

杨冬荃

2000〈明代国子监琉球官生考〉,第六届中琉历史关系学术研讨会筹备会编,《第六届中琉历史关系学术研讨会文集》,北京: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 页471- 497。

杨仲揆

1972《中国•琉球•钓鱼台》,香港:友联出版社。

1975〈琉球亡国与诗人林世功乞师殉国记〉,《华学月刊》38:42-48。

1981〈琉球国丞相郑迵传并序〉,《中华文化复兴月刊》第14卷第3期:55-56。

杨秀芝

2002〈朝鲜时代的汉语译官〉,收于孔慧怡、杨承淑编,《亚洲翻译传统与现代动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页38-53。

杨国桢

1991〈唐荣诸姓宗族的整合与中华文化在琉球的流播〉,收于林天蔚主编,《亚太地方文献研究论文集》,香港:香港大学亚洲研究中心,页120-122。

葛承雍

1992《中国古代等级社会》,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

嘉手纳宗徳

1987《琉球史の再考察》,冲縄:あき书房。

刘正爱

2006《民族生成の歴史人类学-満州‧旗人‧満族》,东京:风响社。

蒋为文

2005《语言认同与去殖民》,台南:成大。

2007《语言文学kap台湾国家再想像=Language,Literature,and Reimagined Taiwanese Nation》,台南:成大。

蔡璋

1951《琉球亡国史谭》,台北:正中书局。

横山重编

1972《琉球史料丛书 第五卷》,东京:东京美术。

喜多田久仁彦

2003〈中国语教育と中国文化—长崎唐通事の中国语教育〉全国日本学士会会志《ACADEMIA》82:10-13。

泽田洋太郎

1999《アジア史の中のヤマと民族》,东京:新泉社。

筑都晶子

2001〈琉球と中国の神々〉,收于游佐升・野崎充彦・増尾信一郎编,《【讲座 道教第六巻 アジア诸地域と道教》,东京:雄山阁,页152-176。

糖业研究会出版部

1916《琉球语便览》,东京:糖业研究会出版部。

萧新煌

1972〈近代中国社会买办的形成与演变〉,《现代学苑》第九卷第七期:279-288。

龟岛入德

1987《吴江梁氏世系总图》,那霸:梁氏吴江会。

谢必震

1996《中国与琉球》,福建:厦门大学出版社。

谢剑

2004《民族学论文集》,宜兰:佛光人文社会学院。

魏世萍

2003〈文化的冲突妥协与融合-以日治时期虎尾郡已婚女姓氏的变迁为例〉,收于云林科技大学资料整理研究所,《汉学论坛》2:181-190。

边土名朝有

1998《琉球の朝贡贸易》,东京:校仓书房。

内间贵士

2001《现代冲縄における久米村人-久米 圣会を事例として》,琉球大学法文学部国际言语文化学科东洋史専攻,学士论文。

浜下武志

2000《冲縄入门-アジアをつなぐ海域构想》,东京:筑摩书坊。

濑户口律子

1994《琉球官话课本研究》,香港:吴多泰中国语文研究中心。

邹嘉彦、游汝彦

2001《汉语与华人社会》,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郷土研究会

1966《李朝実录 琉球关系资料》,那霸:郷土研究会。

关晃

1956《帰化人》,东京:至文堂。

Edward W. Said着、单德兴译

1997《知识分子论》,台北:麦田出版。

John R. Shepherd “Rethinking Sinicization: Processes of Acculturation and Assimilation” 收于蒋斌、何翠萍编,2003,《国家、市场与脉络化的族群》,台北:中研院民族所,页133-150。

Koji TAIRA(平恒次),1994,”Ryukyuan Studies in North America:The State of the Field”(アメリカにおける琉球研究の现状),《南岛文化》16:1-22。

William P. LEBRA着、崎原贡崎、原正子訳,1974,《冲縄の宗教と社会构造》,东京:弘文堂。


参考网站:

http://140.111.1.40/fulu/fu5/kor/kor022.htm。

http://sumomo.oiuw.oiu.ac.jp/5/kan19.htm。

http://www.dgbasey.gov.tw/dgbas03/bs8/city/default.htm。行政院主计处三局统计资料中心 2004/10/14。

http://www.pref.okinawa.jp/ 。冲绳县厅首页 2004/10/14。

http://www2.tontonme.ne.jp/users/koushi/kume36/ichiran.html。久米崇圣会。

http://home.kimo.com.tw/az123456kimo/22szj/22frm.htm。赵翼《廿二史札记》。

http://www.cnc.takusyoku-u.ac.jp/ 2003/10/16。绪方修〈中国‧世界客家大会に参加して(下)〉。

http://www5b.biglobe.ne.jp/~WHOYOU/okinawajichiken0410.htm。仲地博〈冲縄自立构想の系谱〉《冲縄の自治の新たな可能性》报告书。


一些研究琉球久米村人的民族学的书籍导览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