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坟场是如何教训英国龙虾兵的,简直打脸大清朝

英国与大清朝的第一次鸦片战争始于1840年,结束于1842年,结果大家都知道了,第一次英阿战争(英军第一次入侵阿富汗)开始于1838年,结束于1842年,与鸦片战争在同一时期发生,英军前期很顺利,不过随后被阿富汗军队暴打,过程“高开低走”,最终英军惨败而归,这一结局堪称“打脸大清朝”。
1838年2万1000英军进攻阿富汗,并于1839年仅以200人伤亡的代价攻占坎大哈,这与鸦片战争有些类似,但是随后英军留下驻军后撤军,阿富汗军则不断围攻,最终英军1万6000人被迫撤离(其中军人为4500人)。英军此次撤离,遭到阿富汗军的不断伏击和偷袭,最终抵达时仅剩1名医生。

在1938年10月1日发表等同于对阿宣战书的《西姆拉宣言》,次年2月,2.1万英印军队和一支3.8万民夫、3万头骆驼组成的后勤队伍入侵阿富汗。1839年8月6日,英军占领喀布尔,多斯特出逃,前者的宿敌沙赫(此人也当过国王,后因权力斗争失败而流亡海外并投靠英国)组建起傀儡政权,英国公使麦克诺顿则一跃成为阿富汗的太上皇。
英军主力在攻占喀布尔后返回印度,留下约8000人(不含民夫)的驻防兵力,主要部署在阿富汗各战略要地。
英国殖民当局用刺刀维持暴虐统治,在城乡大肆掠夺,甚至勾引阿富汗妇女(这一点尤其令阿富汗人反感和愤怒),军官们还把妻小接来,打算永远霸占这块土地。侵略者的作威作福很快引发阿富汗全国性抵抗风潮,鼎盛时各地抗英游击队多达上百支,分布在阿北部山区、首都喀布尔及其周边和阿南部地带。游击队一度切断了英军从坎大哈到喀布尔的运输补给线,迫使英国人坐下来与相关部落首领谈判,以每年3000英镑的代价支付“买路钱”。
1841年9月,24个部族的首领举行会议,定在11月2日统一发动起义。
1841年11月2日清晨,起义怒火首先在喀布尔爆发,当地民众冲向殖民官员的豪宅,杀死了麦克诺顿的得力助手亚历山大·伯恩斯,又与四面八方赶来的各路义军合兵一处,将郊区的英军兵营团团包围。

英军几次突围都告失败,麦克诺顿一面假借谈判以拖延时间等待来自印度的援军,一面利用奸细杀害2位著名抗英将领以削弱抵抗力量。11月22日,阿克巴·汗从北方赶到喀布尔,很快稳定了义军内部浮动的人心,并被众酋长推举为领袖。
殖民当局为收买阿克巴·汗,开出年金20万卢比、许诺让其当首相甚至国王等优厚条件。阿克巴·汗则将计就计,“邀请”麦克诺顿到草原露天会场谈判。麦克诺顿虽然提前安排了2个团的英军准备突袭,但阿富汗人根本没给他这个机会。阿克巴·汗当场揭露了英国人的阴谋,并用麦克诺顿送给他当做礼物的手枪,亲手开枪处决了后者。
麦克诺顿死后,临时充当英方谈判代表的阿尔弗雷德·璞鼎查(此时已升任少校)只好在撤军条约上签字,并充当人质由阿方看押(身陷囹圄反而保住了他的小命)。按规定,英军须在解除武装的情况下,于1842年1月6日离开喀布尔,撤退路线为经贾拉拉巴德、开伯尔山口到白沙瓦(今巴基斯坦境内,当时属英印势力范围)。但真正撤离时,英军却背信弃义地带走了所有大炮和弹药,这下可彻底激怒了阿富汗人。于是,一场围歼战就此打响。
这支撤退的英军约1.65万人(约4500名军人,另有1.2万名脚夫、军属),步兵普遍装备“布朗贝斯”火帽击发式滑膛枪(最大有效杀伤距离90米,一般射速每分钟3至4发),重武器则有一些火炮,应该说战斗力还是很强的(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期间英国投入的陆军也不过4000人)。反观阿富汗游击队装备就比较差了,除少数缴获的“洋枪”外,他们手里主要还是来自中亚、波斯的老式火绳枪和冷兵器。

但已成惊弓之鸟且急于逃跑的英军早已人心涣散、无心恋战,当时正值严冬,他们冒着漫天大雪,惊惶万分地向210公里外的贾拉拉巴德徒步开拔。需要说明的是,这段路都是起伏延绵的山峦,只有一条狭窄曲折的山间小道可供人马通行。而阿富汗人早已在沿途险要山口、关隘设下层层埋伏,准备“像牧人赶群羊一样,把英国军队赶进坟墓”,其中最重要的战斗有2次。
第一次发生在喀布尔以东约27公里处的胡尔德-喀布尔山口,后者是一段长约8公里的峡谷,两侧峭壁又高又陡,谷底连阳光都透不进来。阿富汗人没有玩什么“掐头去尾打中间”的玄乎战法,而是当头一棒就向英军先头部队猛烈开火。由于缺乏遮蔽,英军乱作一团,除了硬着头皮冲出峡谷外别无他途。经此一战,英军就伤亡过半,而且把辎重、武器、弹药和军属(主要是妇女儿童)都留给了阿富汗人。
过了2天,英军再次遭遇伏击。还是在一处峡谷里,阿富汗人居高临下,依托有利地形向挤成一团的敌人倾泻“毁灭性的火力”,这次战斗将英军大部歼灭,高级军官统统当了俘虏,只剩下几百人逃至扎格拉达克山口,孰料在那里他们又中了埋伏,几乎全军覆没,最后仅有一人侥幸逃生。
1842年2月,恼羞成怒的英国政府下令出兵报复。9月15日,英军重占喀布尔,不仅炸毁了当地大巴扎(市场),还纵兵抢劫烧掠3天,使这座有着3000多历史的古城蒙受巨大浩劫。但英国人毕竟心虚,在阿富汗各路游击队的频繁袭扰下,侵略者不敢长期逗留,只在喀布尔待了不到1个月就仓促撤回印度。
那么阿富汗为什么会赢呢?
第一点:阿富汗人得到了俄国的支持。虽然这样的支持并不是一直都有,但却可以争取。不管是英国,或者俄国,他们的目的都是希望得到阿富汗,进而控制整个中亚地区。所以,这两个国家都不愿意看到对方得到阿富汗。

第二点:阿富汗人的不断抗争,让英国人很难站稳脚跟。其实阿富汗的军队,无论从实力,或者人数来说,都远远比不上英国。当时英国军队入侵阿富汗的时候,阿富汗的政府军,根本就无力抵抗,很快首都就被占领了。英国重新扶持了一个新的阿富汗国王,并且还花了很多钱,用来收买那些阿富汗的酋长。
不过,很显然,英国人花了冤枉钱。也不知道是那些酋长们耍了英国人,还是他们手底下的阿富汗人不愿接受英国人的统治。总之,阿富汗人一直在反抗英国人。
第三点:阿富汗的地形优势。阿富汗这个地方,国内的山地比较多。这就意味着,阿富汗人如果要反抗,就可以利用好这些地形优势,消灭英国军队。而且,阿富汗的军队还有一个特点。他们都是以游击队的方式,分散、灵活、机动性极高。变着法子的打击英国人的运输线,补给站。慢慢消耗英国军队的力量。
其实不光是阿富汗,英军在各地都遇到极大的反抗。
1824年:第一次英缅战争,英军死亡15000人;
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英军死亡69人;
1845年:第一次锡克战争,英军死亡1989人;
1848年:第二次锡克战争,英军死亡2687人;
1857年:印度叛乱,英军死亡11021人;
1879年:祖鲁战争,英军死亡1727人;
由此可见,鸦片战争失败的原因不是我们中华民族不行,而是清政府不行,关天培等英雄英勇抗敌就是证明。一百年后,我们打赢了抗日战争,打赢了抗美援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