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HBO《最后生还者》的一点感受

顽皮狗工作室2013年出品的经典动作冒险游戏《最后生还者》,可称得上是近10年来我最钟爱的游戏,当年是PS3平台独占。
我并不是第一时间玩到的这款游戏,是在PS4发售时,购买的同捆游戏机型,跳过PS3版直接体验了PS4版。

当即就被那划时代的生动画面、简单却一把把人拉进那末世孤寂环境之下的吉他配乐、超越好莱坞大片的经典剧情牢牢抓住。通关了一遍又一遍,可以说把游戏里各个章节的人文地理环境,摸索得比我家周边的环境还熟悉,却毫不厌倦。

没想到时隔10年,在网上闲翻“资料库”时,偶然看到HBO把这经典游戏翻拍了剧集,搬上了荧幕。虽然此前经典游戏上荧幕或大荧幕的翻车案例屡见不鲜,但抱着“下雨天打孩子”的心态,还是“劳驾”自己多了解一点“新鲜事物”吧。于是当即花费我宝贵的带宽,把目前仅发布的两集搬回了家。

截至写下这篇杂想,我只看了第一集,可以说配得上优秀二字,该还原的还原,该补充的也不违和。唯有一点,莎拉变成了爱探险的朵拉(仅外形),这和游戏里那个既可爱、机灵、顽皮,又从侧面描写的继承自乔尔的优秀行动力和爱好音乐惹人喜爱的莎拉,出入有点大了。


游戏中莎拉的戏份虽然很少,但她绝对是第一个扣住我心弦的重要角色,可以说序章中的一幕幕场景,大部分游戏玩家的心都是随着莎拉的心境推进的,甚至莎拉对乔尔的影响,贯通作品始终。

但到了剧集里面,短短前半集的场景,以“朵拉”目瞪口呆占据了好几组镜头。晚上出事时目瞪口呆还可以理解,可是给乔尔倒了一杯橙汁补充维C也目瞪口呆、和邻居聊天也目瞪口呆,

以至于每次玩游戏时都不忍心玩到序章最后,感受那如同来自乔尔切身的痛彻心扉的我,看剧时却希望赶快演完序章,让爱探险的朵拉赶紧退场,让我好好欣赏精彩后续。

单拿这部剧来说,也许是因为莎拉的戏份太少了,让剧组觉得花更多的经费和精力去寻找最合适的演员有些不值得。可是在那么多演员之中,找一个外形和原著匹配的,也没那么难吧?从第一集的其他情景看来,在尽量还原游戏原作这方面,剧组没少花费功夫。逃跑撞车的场景,甚至可以说是神还原。

由此可见,拍摄初衷也并非不在意游戏粉丝,完全面向初见观众。况且,原作游戏中也不是没给“少数”民族留有戏份。玛琳那么重要的角色,而且并非“反派”,还有后面的哥俩,这还不算艾莉资料片里的小伙伴,


你就忠于原著,由特定种族的演员来饰演,还不够吗?游戏原作中一共也没有几个主角吧?另外你还可以在剧集原创角色里任意选用演员,这样不至会让观众感到太过违和,也不会背上“什么”不正确的“罪名”。总之,就是别生拉硬拽,好不好?
我本人并非对“colored”有什么不满,但是近年来,多少优秀的影视作品(专指US的),因为往里面生拉硬拽地插入或改换特定种族角色,而导致产出的作品和原作背景或故事背景严重违和,让陶醉于故事中的观众迅速出戏。如果不考虑“种族”因素,单说演员的长相,它和饰演的角色、背景,都有扯不开的关系,这没法否认吧?那么就把演员的“颜色”单纯地看作长相的一部分,这有什么不正确的吗?但是好像,现在这个话题,在一些圈子里面(当然影视圈是绝大多数人最直面的一个),成了提都不能提的禁忌。
由此不得不想到,关于“创作自由”这件事,好像在US也走上了下坡的台阶,虽然刚走几步,距离在底下的小伙伴还很遥远,但是没看到有要回头的迹象。再这么走下去,已经在底下的人家一直在底下呆着,你早晚有一天也会走到底下,和他们混为一潭(污水)。有人会问:“US的闲蛋事,和你有什么关系?自己吃饱饭的问题解决了么?说不定哪天就过劳“嘎”了,还有功夫操那一辈子和你挨不着的心。”我想说,如果世界上没有人站在高处,没有人稍微干净,全都满身污泥,我向谁学习?奔着谁前进?我自认没有独自傲然于世的本领,也不认为被“fen"侵泡了几十年的老石头能教给我怎么洗净自己。还是希望US的“自洁系统”,还具有基本的功能吧,凡事“矫枉过正”,终能悬崖勒马,不要被一些势力,趁乱推下山崖。
话说回来,从目前我看到的第一集来讲(这里特别夸赞一下乔尔的选角),

对这部剧后续的期待还是很高的。虽然有一些瑕疵,但如果后续能够尽量贴近地还原游戏情节,如果不犯大部分开头精彩的作品共同的毛病:生拉硬拽、狗尾续貂。应该是一部值得欣赏的剧作。

PS:上述《最后生还者》游戏,单指第一部游戏作品,也就是后来所说的Part 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