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式

上专业选修课,认真听课的人很少。老师讲,感觉现在的大学生很有意思,用英语里的时态来形容,就是总会活在“过去式”和“将来式”里,很少能踏实地过好“现在式”。好生动的比喻,大一大二沉浸在过去高考后的快乐放松里,大三大四开始焦虑地准备未来的考研工作,四年来从来没活在现在式里,还没好好感受过本科生活,就开始忧虑未来了。研究生也是,研一还带着点热情做科研,研二就需要开始刷题做实习准备找工作了,又是活成了将来式。
怎会如此,这么一盘算,真没有几天大学生活是专注于现在式的:总是在疲于应付各种过去的任务,又被潮流裹挟着早早就着手准备将来。人生苦短,大学更短,但潮流就是这样子的,有一个人提前准备“将来式”了,就会有一群人开始一个比一个提前地准备,活在“现在式”被看作没有远见的、不够现实的、过于理想化的。(short-sighted\ unrealistic\ overly idealistic)
老师只是随口一提,希望我们能好歹听一听课,不要趁着选修课做别的功课,我有些过度悲哀解读的意思。但要是达到老师所认为的“现在式”,需要不沉溺于过去的成就或失落,不为求解未来选择的最优答案而焦虑,这实在是很少有大学生能做得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