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翻译】堀辰雄《芥川龙之介论》(5)

2021-05-16 18:07 作者:读书八卦吃零食  | 我要投稿

5

他的第一部问世的作品是《鼻子》(大正五年)。《鼻子》也在他的所有作品中占有相当重要的位置。更是因为他把他作为作家的一切都投入他的第一部作品中,作家一生都受他的处女作支配。

我认为他的全部作品大致可以分为两个时期。 其前期,从《鼻子》开始,经过《芋粥》《某日的大石内藏助》《地狱变》《奉教人之死》《南京的基督》《竹林中》等作品,完成了《六宫公主》(我相信这部作品是他前期艺术最完全的作品)的时期(大正五年——大正十一年)。其后期是从“保吉物语”开始,经过《一块地》、《大导寺信辅的前半生》《点鬼簿》《玄鹤山房》《河童》到《齿轮》的时期(大正十二年-昭和二年)。 他前期的作品大部分是历史小说,他后期的作品,则主要是前期作品中几乎找不到的、具有强烈自传色彩的小说。而且几年前的微笑着的怀疑主义者最终变成彻底的厌世主义者。 ——所以我想说,我想在这里论述的《鼻子》,不说他全部的作品,至少明显支配着他前期的所有作品。

《鼻子》是从《今昔故事》中取的材。(他的小说大多和这篇《鼻子》一样从《今昔物语》中取材。《芋粥》、《龙》、《往生绘卷》、《好色》、《六宫公主》等就是这样(注一)

本朝卷第十八卷《池尾禅珍内供鼻子物语第二十》(《池尾禅珍供奉鼻长过人》)就是原篇。这个古老的故事是这样的:

“很久以前,池尾地方住着一位禅珍内供……这位内供长着一个长鼻子,约有五六寸长,直垂到下巴,颜色红而发紫。皮翘起来,像块大橘子皮。有时奇痒难耐,就在提桶里烧了开水来烫。怕水汽熏脸,就在一个板盘上开个窟窿,把鼻子伸进去。浸的时间长了,再把鼻子抽出来时,鼻子颜色更紫了。然后内供侧身卧倒,在鼻子下垫上东西,叫人用力踩,一开始,每个黑疙瘩洞里都冒出一股烟一样的东西。继续用力踩,就从每个孔中,钻出一只小白虫。用镊子夹出来,大概有四分长。剩下一个个空洞。再像先前一样,把鼻子放在热水里浸,鼻子立刻缩小,就和平常人一样。只是再过两三天,鼻子有感到刺痒,照旧肿起来,就如此反复……”


就是个这样的幽默故事。但是他的《鼻子》不仅仅是幽默故事。他在其中描绘了内供因为长着那样的鼻子,自尊心受到的痛苦。 然后,描绘了同情地看着内供的长鼻子人们,当内供的鼻子变短时,突然发出嘲笑的旁观者的利己主义。

——人类的心里有着互相矛盾的两样的感情。他人的不幸,自然是没有不表同情的。但一到那人设些什么法子脱了这不幸,于是这边便不知怎的觉得不满足起来。夸大一点说,便可以说是其甚者且有愿意再看见那人陷在同样的不幸中的意思。于是在不知不觉间,虽然是消极的,却对于那人抱了敌意。 ——内供虽然不明白这理由,而总觉得有些不快者,便因为在池尾的僧侣的态度上,感到了这些旁观者的利己主义的缘故。(鲁迅译本)

这是这篇小说的要点。《鼻子》是立足于这一点上的一篇主题小说。 与其说他想用这个《鼻子》现代地改写《今昔物语》的古老故事,不如说他只是为了在艺术上有力地活用表达现在的主题而借用《今昔物语》的一个故事。

而且那体现了他作为历史小说家的态度。他以旧故事为题材写了很多小说,就像这篇《鼻子》。他不只是把那些东西翻译成现代文。他在其中解剖着各色人物的心理。那么,为什么他采取了讲述古老的故事这种繁琐的方法来解剖人的心理呢?对他来说,细说最其实也不过是最迅速的方法。这样说是愚蠢的。假设他抓住了某个主题,要把它写成小说。所以,为了在艺术上最有力地表现那个主题,需要某种异常的事件。那种情况下,那样异常的事件,只有因为达到了异常的程度,如果是今天发生的事情,会很难写,要是强行写的话,很多时候会让读者产生不自然感,结果导致狼狈收场。所以说,除去这样困难的手段,除了选用以前发生的事情以外别无他法。他采用古代材料的小说大都迫于这种需要,为了避免不自然的障碍,一直寻求舞台。(《澄江堂杂记》)这件事他自己也说过。他写了《鼻子》,后来写了《孤独地狱》。 (大正五年)《孤独地狱》单单是在写他的大叔叔津藤的事和他的厌世主义倾向已经很强烈这一点上,就很值得注意的作品。然后他写了幽默诙谐的《父》(大正五年)《虱》(同上)《酒虫(注二) 》(同上)等短篇后,写了《芋粥》(大正五年)。可以说《芋粥》和《鼻子》都是他早期的代表性作品。这篇短篇也和《鼻子》一样,取材于《今昔物语》。不仅如此,以一个主题为重点的题材的处理方法也非常相似。 

本朝部卷第十六《利仁将军少时携五位大夫离京赴敦贺第十七》就是如此。(第二十六卷P1105)在《今昔物语》中,利仁带着想喝芋粥的五位,在从京都回敦贺的途中,将捕获的狐狸作为使者派往自己的馆,在高岛边让男人们迎接的故事。这个故事以狐狸当使者的故事为主。但是,在利仁的馆里,明明只有一个大银锅,却有如海一样惊人的芋粥,《芋粥》的作者把故事的主题放在了厌倦了芋粥的五位的心理上。五位是没有志气的人,被很多武士捉弄了。 被京中小童骂了一句“你算什么?你这个红鼻子”。穿着褪色的水干,戴着指贯,像没有饲主的狮子犬一样,在朱雀大街上徘徊,是个可悲、孤独的男人。 但是,他唯一的欲望,甚至可以说他为此而活着。是想喝腻芋粥的异常欲望。 而且至少是在有这个欲望的时候,他是幸福的。 然而,五位梦想的“喝腻芋粥”很容易地就成真了。在五位的面前,有多的像海一样可怕的芋粥。五位还没吃一口,就已经感到饱了。就这样,一直梦想着“吃芋粥”的他,打心里怀念以前的自己。《芋粥》的作者揭示了五位的这种心理。然后,他点出这篇小说的主题。《芋粥》与《鼻子》等一样,都是所谓主题小说的杰作之一。


我想在这里把这些主题小说和菊池宽的同类作品进行比较。两人的共同点都是“不断擦去辛辣理智的眼镜前的阴霾,对出没来去于他面前的一般人事现象,不知疲倦解剖全部”。(《心之王国》的序)但是,菊池宽的主题大多强烈要求树立新道德,与之相反,龙之介可以说对此没有任何要求。他放弃了。如果说前者是理想主义的现实主义者,那么应该说后者是厌世主义的现实主义者。还有,对前者来说,善比美重要,而对后者来说,美比善重要。

而且对于龙之介,不可忽视其“比善重要”的倾向逐渐加强。为了研究那个倾向,就要把之后的他的杰作一一罗列出来。《某日的大石内藏助》《戏作三昧》《地狱变》《奉教人之死》《圣·克里斯朵夫传》《竹林中》《六宫公主》等。历史小说以外的暂且搁置。)这些杰作逐渐脱离主题小说的范围,在最后的《六宫公主》中,美占据了比其他任何要素都重要的位置。

不仅如此,这篇《六宫公主》(大正十一年)等较后期的历史小说与初期的《鼻子》和《芋粥》等历史小说颇有不同。初期的是“古人与今人心意共通,也就是捕捉到了人性的闪光点,是简洁明快的作品”。(《澄江堂杂记·历史小说》)但是他中后期的历史小说——我在这里引用《澄江堂杂记》中的“历史小说”的一段。 

既然说是历史小说,就要对一个时代的风俗与人情忠实。但是也应该只以一个时代的特色——特别是道德上的特色为主题。 比如日本的王朝时代,对于男女关系的想法,就和现代的想法大相径庭。 作者自己也像是和泉式部的朋友一样,平静地写出来。 这种历史小说,在古代与现代的对照之间,容易体现一种自然的暗示。 ……

他后期的历史小说,就与这种历史小说很接近。可以说,这与他初期的历史小说不同。 但是,在《六宫公主》等作品中,虽然也有一些特色,但我不能不看看到,比这更重要的是充盈在那部作品中的“华丽而寂寞”的美丽。 我相信,这样能大致上看到他的历史小说的变化。 就这样,他在他的历史小说中,从人类心理的解剖走向了美的探索。同时,他开始把他独特的心理解剖刀用于历史小说以外的东西。《秋》(大正九年)《南京的基督》(同上)《阿律与孩子们》(同上)《山鸭》(大正十年)《将军》(大正十一年)《一块地》(大正十三年)《玄鹤山房》(昭和二年)而且这些作品也以带有厌世主义色彩的现实主义为基调,这一点和他的历史小说中的表现全然不同。

注一。《往生绘卷》(大正十年)是《今昔物语》本朝部卷第九《赣岐国多度郡五位闻法即出家语第十四》(第十九《赞岐国多度郡源大夫闻道出家》P683),《好色》(大正十年)是卷第二十《平定文假借本院侍从语第一》(第三十《平定文热恋本院大臣的侍女》P1395),《六宫公主》(大正十一年)取材于卷第九《六宫公主夫出家语第五》(P655)。就这样,他在《今昔物语》中得到了很多素材。他后来写了一篇名为《今昔物语》(昭和二年)的随笔,论述了它的brutality (野性)之美,评价这才是王朝时代的Human Comedy (人类喜剧)。

注二。《酒虫》取材于《聊斋异志》。

原文——https://www.aozora.gr.jp/cards/001030/files/47895_49218.html

5/14了

《今昔物语》的蓝字部分是我自己看着方便用的,对应到新星出版社的《今昔物语》。

笔记

芥川作品前期《鼻子》《芋粥》《六宫公主》(大正五年——大正十一年),后期“保吉物语”——《齿轮》等(大正十一年——昭和二年1927)

前期作品代表《鼻子》,描写了利己主义。作为芥川龙之介这个名字被世人所知的开始,其中特色支配这他前期的作品。《芋粥》刻画了微妙的心理。两篇都属于主题小说,都取材于《今昔物语》。取材古典是为了更好地讲述当下。对比菊池宽的历史小说,两人作品同样具有理趣,但是芥川的小说不对树立道德做出要求,认为美比善更为重要(以《六宫公主》为例),且这一倾向愈发明显。这是他的历史小说后期的特点,即从前期历史小说注重心理、人性,到后期历史小说探索美,风格平静。他的其他小说也逐渐带有厌世主义的底色。


菊池宽与芥川龙之介

文中提到的《心之王国》,是菊池宽的文集。芥川给这本书写的序。文中的句子就是芥川评价菊池的句子。两人都擅长历史小说。(这一点可能深受前辈森鸥外影响)不过,正如文中所说,两人侧重点不同。这也许是两人性格不同的缘故。两人性格大约是互补的,作为挚友的两人,关系很好。有许多微妙的细节。

芥川给长子取名“比吕志”,即“宽”的一种念法。(菊池宽的宽可念做kan,也可念做hiroshi。一般是念kan的。比吕志就念做hiroshi。)记得他很喜欢的《约翰·克里斯朵夫》里有这样的情节。梵高的弟弟提奥也给儿子取了哥哥的名字文森特。1935年,为了纪念芥川和直木三十五,菊池宽代表他的文艺春秋社设立纯文字奖项芥川奖和通俗文学奖项直木奖。

菊池宽的作品文风十分爽快,一如其人。

安利一下



【翻译】堀辰雄《芥川龙之介论》(5)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