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基地接连三次被炸,美急呼不寻求开战,中俄伊走近最令拜登担忧
美军基地接连三次被炸,但美方却疾呼不想寻求开战,归根结底,中俄伊等国的走近最令拜登感到担忧。
以往美国政府是不愿意自己吃一点亏的,尤其是在对付实力远不如自己的地区武装的时候,通常是自己吃一点亏,美军就要加倍地以狂轰滥炸进行回应,但这一次美军却表现得很不一样。自3月23日起,美国军方驻叙利亚北部的军事基地连续遭遇袭击,至今已发生了三次针对美军基地的袭击,造成多人死伤。而美军之所以遭受这些空袭,直接原因在于此前美军空袭了叙利亚境内的亲伊朗武装力量,伊朗方面显然是在对美国进行反击。

对于当前的局势,关注中东问题比较久的人应该都会觉得很熟悉,因为这几乎就是一套经典的剧本了。按照以往的惯例,接下来美国和伊朗双方会各自采取行动,你打一轮我又打一轮,持续地向对方进行报复式打击。直到局势螺旋升温到接近失控边缘的时刻,双方才会采取措施准备降级局势。但这一次,美国方面似乎不准备按照剧本走,而是在自己已经出现人员死伤的情况下尽快解决事端。到目前为止,美国并没有进一步地升级空袭的规模,而是采取了有限的空袭行动。而白宫国家安全委员会发言人约翰·柯比也表示,美国方面并不寻求和伊朗开战,也不寻求武装冲突。尽管他随后也补充道,拜登政府会采取行动保护安全,但这看起来像是外交辞令式的发言,实质仍然是传递美国准备息事宁人的意图。

应该说,美方这一次的表态着实和以往不一样,按照以前的惯例,美伊双方至少会进行一段时间的“你来我往”,直到局势升级到足够紧张才会缓慢降级。尤其需要指出的是,美方对于人员伤亡非常敏感,通常在出现人员死伤之后,美军的报复力度会格外地强。从这点意义上说,美国这一次不借题发挥,没有对伊朗采取进一步的打击行动,确实是非常奇怪。而要解释美国为何此时变了一副脸,背后的原因可能主要有两个。一是因为当前美国需要集中力量对付俄罗斯,无力在中东投入更多资源;二是因为美国不希望进一步地看到伊朗和中俄两国的合作推进。

第一个原因很容易理解,毕竟当前的俄乌冲突才是世界上最大的地缘政治冲突,而包括美国在内的西方国家,都不惜搬空自己军火库的库存来军援乌克兰,此时美国自然不想在中东大打出手。不过,第二个原因的影响力可能比第一个更为重要。在今年早些时候,中俄伊三国就在维也纳进行了会晤,俄方更是提议中俄伊三国建立新的“铁三角”联盟,指出这种联盟将无惧任何西方国家的遏制。按照著名美国战略家布热津斯基的理论,世界的陆权国家如果联合起来,也能实现对全球地缘政治优势的把控,而中俄伊三国正好形成了这样一个控制世界大陆的三角。即使拜登政府不相信地缘理论,他们也很清楚,在当前的全球环境下,如果中俄伊三国联手,美国想试图打击其中任何一个国家都会非常困难。

事实上,拜登政府不同于之前的特朗普,拜登对伊朗采取的政策是以缓和为主,在拜登竞选时就宣称要恢复伊核协议,尽管至今未能做到,但也可见拜登的态度。如今,美国政府的全球战略总体上仍然是“收缩中东,加强两洋”,也就是加强中国方向的太平洋,以及加强俄罗斯方向的大西洋。在这种总体的布局之下,美国自然不想和伊朗大打出手,哪怕这个时候美国自己吃了一点亏,拜登政府恐怕也打算忍耐过去,以便集中力量对付中国和俄罗斯。但正所谓敌人反对的就是我们需要支持的。中俄伊三国的走近最令拜登政府担忧,那么三国就应当加紧合作,从而更好地反击美国的霸权,通过合作来抵御美国施加的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