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2021年山东卷高考历史试题&老师答案讲解(word版)

2021-07-08 12:05 作者:历史老师定哥  | 我要投稿

位淀粉宝宝们晚上好呀~今天我们一起来练一练新出炉的2021年山东卷历史试题。官方答案还未正式公布,一旦公布我们会将答案在留言区置顶显示~

但是,今天我们有幸又邀请到了阿海老师给大家提供真题的选择题解析

考过了山东卷的你有什么感想呢?在评论区和大家分享一下吧!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儒家学派重视礼乐,宣扬“乐文同则上下和”;墨家学派人为乐“与君子听之,废君子听治”“与贱人听之,废贱人之从事”。这反映了两者

A.文化取向的迥异                      

B.政治立场的不同

C.学术观点的分歧                      

D.生活态度的差异

我的答案:B

简单分析:儒家学派强调乐器文化,认为大家有共同的乐器文化上下和睦;而墨家提倡非乐,认为乐器文化会让人沉湎于音乐,还会使人懈怠于事;

这是儒家和墨家对乐器文化的差异;有文化的差异是因为他们代表的利益群体不同

儒家代表的是统治阶级的利益,认为乐器可以让大家和睦,这样来维护统治阶级的统治

而墨家代表小农民的利益,认为乐器

政治立场是对社会的生活方式、利益分配、意识形态的综合态度。是从个人基本需求上升为对家庭团体的要求,再上为对族群、国家的诉求。

简单理解比如父母吵架了,你站在那一边,就是简单的政治立场

材料中没有提出相关的学术观点,也没有对其有分歧,材料中是提出不同的文化取向,儒家认为乐器文化可以,而墨家不提倡乐器文化,这个不是学术观点

生活态度是乐观还是消极,材料中没有体现

2.汉高祖时期,王国职官设置与朝廷基本一致。表1为此后西汉统治者对王国职官的调整概况,这些调整的出发点是

表1

A.精简地方行政机构                    

B.节约中央财政开支

C.维护国家政治统一                    

D.废除郡国并行体制

我的答案:C

简单分析:我认为材料中的第一句话非常关键,诸侯的封国同中央朝廷的官员设置一样,说明什么,也可能是为了加强中央集权,是有可能哈 要继续看材料和选项

问题的设问是问的这些措施的出发点是什么,换句话说就是问这些措施的目的是,目的分为直接目的(表面现象得来的)和根本目的,这个大家都知道

我们继续看选项

我感觉选项A精简地方机构可以推出B节约中央财政,这种选项我感觉可以心里直接排除,但要看看材料

结合材料得出诸侯王国的官员设置以前是诸侯王自己负责的,那些被诸侯王封的官员的俸禄是诸侯王负责的,诸侯王国的机构也是不计算在中央的机构之内的,排除去A和B

废除郡国并行体制是从汉武帝时期开始,汉武帝实行推恩令,实施过后,封国慢慢的变小。

我认为选项C是材料的根本目的

3.图1是中国古代某一历史时期主要产粮区示意图。该时期是

图1

A.秦汉时期        

B.隋唐时期        

C.宋元时期        

D.明清时期

我的答案:B

简单分析:

从图片中看到山东半岛附件有产粮区,长江附近有产粮区,

结合所学知识我们知道

洛阳的含嘉仓是隋朝最大的粮仓

唐朝出现了曲辕犁和筒车等生产工具,为农业的发展提供了动力,关中平原、黄河中下游及太湖流域是当时的主要粮食产区

宋朝出现谚语“苏湖熟,天下足”说明太湖流域出现大的粮仓,

明朝出现“湖广熟,天下足”湖广地区出现商品粮基地,

清朝农业发展继续,因为清朝初期统治者重视农业,实行垦荒政策,扩大耕地,引入新品种,改进种植技术,生产工具,商品粮基地进一步保持,还出现了人地矛盾,我的选择是B


4.明中叶以后,添加插画的书籍大量刊行,出现了众多以绘画为主体的画本,甚至一些知名画家也受雇于坊刻。这说明当时

A.画本成为知识传播主要载体            

B.市民文化是社会主流文化

C.社会审美旨趣出现阶层分化            

D.书籍出版商业化程度加深

我的答案:D

简单分析:材料中的最后一句是关键,甚至出现了画家在画坊工作,这种现象说明了什么,画家去画坊工作为了什么,为了钱,有插画在书籍里面看的时候不香吗

说明书店老板,书籍出版社在考虑市场,考虑用户的需求

结合所学知识我们知道,明朝手工工场的出现标志着资本主义萌芽产生,我认为是书籍的商品化程度加深


5.在近代中国,从“师夷长技以制夷”到“师夷长技以自强”,从“维新”代替“洋务”再到革命取代改良,这一系列变化主要是由于

A.“西学东渐”的深入                   

B.民族危机的加深

C.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D.思想解放的推动

我的答案:B

简单分析:材料中问这一系列变化的原因是什么,原因分为根本原因和直接原因,这里应该是要透过现象考察本质

选项A、C、D都是表面现象

这些变化都是由于帝国主义入侵,民族危机的加深,半殖民地半封建程度不断加深,当时的人们认为我们再不改变,中国就是真正的亡国了

根本原因是因为民族危机的加深


6.近代一位外国人这样评价戊戌变法:“如果认为维新是要从顶端而不是从基础上开始的话,在这一张变法的清单上是挑剔不出什么毛病的。条条都很健全,条条都打中一个显著的弊端,并且条条都是可以付诸实施的;但是这种以上谕变法的整套结构就是一个倒置的金字塔。”他认为变法的缺陷在于

A.采取了自上而下的方式                

B.变法措施贪大求全

C.缺乏充分的思想动员                  

D.没有得到广泛的社会支持

我的答案:D

简单分析:一个外国人评价维新变法,说是从上自下的变法,变法的内容都没有毛病,各种都很好,问题不大,可却是一个倒置的金字塔,就是想考维新变法失败的原因

选项A不是缺陷,外国人认为是表扬 ,

选项B排除,外国人认为条条措施都很健全,没有贪大

选项C条条都是可以付诸实施的,外国人认为思想动员做到位了

选项D符合外国人说的倒置的金字塔,缺乏社会基础,理想与现实严重脱节


7.1913—1921年,中国海关税征收额受国际局势影响出现了一定变化。下列各项反映这一时期变化状况的是

我的答案:B

简单分析:

从1913——1921年,中国民族工业出现了短暂的春天(短暂的发展)

背景:辛亥革命推翻两千多年的专制统治,为民族工业的发展扫清障碍

中华民国的建立提高了民族资产阶级的政治地位。南京临时政府还颁发一系列发展实业的法令,激发了民族资产阶级投资近代工业的热情;

1915年因反对二十一条而掀起的“抵制日货,提倡国货”运动,在1915年民族工业得到发展,外来货品进口较少,海关税收相应减少

特别是一战期间欧洲各帝国主义国家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对华输出的资本和商品都有所减少,一战时间是1914-1918年,一战结束后不久,帝国主义列强卷土重来,刚刚有所发展的民族工业很快萧条下去。所以在1917-1918这个时间,当时正在一战,中国民族工业应该到顶峰,发展较快,外来商品进口大大减少,海关税收和以前相比,大大减少


8.1954年8月,毛泽东在接见英国工党代表团时指出:“我们这类国家,如中国和苏联,主要依靠国内市场,而不是国外市场。这并不是说不要国外联系,不做生意。不,需要联系,需要做生意,不要孤立。”他意在强调中国

A.需要学习和借鉴西方经验              

B.经济建设要坚持自力更生

C.应逐步放弃“一边倒”政策            

D.愿意开展对外经济交流

我的答案:B

简单分析:

材料中前半句说中国和苏联等这些社会主义国家,主要是靠国内市场,说明材料认为社会主义国家发展经济还是要靠国内市场,说白了就是要靠自己,经济发展要自力更生,但是为了不被孤立,还是可以有些许的经济往来的,记住,1954年期间中国刚刚成立不就,还在一化三改造期间,又要巩固政权 又要发展经济,不希望树立太多的敌人,为了不被孤立,还是同意有些许经济来往的

建国初期是实行一边倒政策 以苏联老大哥为首


9.《人民日报》新年社论的高频词汇反映当年中国社会发展的主题。1979年新年社论《把主要精力集中到生产建设上来》的高频词汇包括

A.中国人民  侵略         中国         美帝国主义

B.合作         改造         农业生产     先进

C.技术         现代化      先进         科学

D.开放         稳定         企业         改革

我的答案:D

简单分析:

材料提到时间1979年,

1953年毛泽东在《抗美援朝的胜利和意义》一文中指出美帝国主义和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

1956年三大改造,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停止以阶级斗争为纲,讲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

1978年全国科学技术大会召开,科技是第一生产力;

1978年中国开始了巨型计算机研制工作;

1979年计划设立特区

1979年中美正式建交

1979年中国重返奥运会

1984年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政企分开,增强企业活力;

关键在于1979年,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实行改革开放,我是从这里选择选项D的


10.约公元前450至前445年间的一件铭文记载了雅典公民大会选拔女祭司的情况:[……]阿科斯提案:胜利女神雅典娜的女祭司[……]应从所有雅典妇女中[任命],……女祭司的薪资应为(每年)50德拉克玛以及公共祭祀(牺牲品)的腿和皮。”多年后,公民大会再次明确规定每年向女祭司支付50德拉克玛。由此可见,在雅典城邦

A.公民大会负责处理城邦重要事务        

B.祭司是享有特权的公民群体

C.妇女在特定领域拥有政治权利          

D.津贴制是民主政治的基础

我的答案:A

简单分析:材料中初一看关键词是女祭司,但是女祭司怎么来的,她的工资谁规定的,是公民大会

我们结合所学知识知道公民大会是最高权力机构

选项B和C

说祭司是有特权的公民群体 我们知道在当时,公民是指具有公民身份,有权参加公民大会的男性成员,妇女是没有政治权利的而且材料中说了从雅典所有妇女中选择女祭司,

D材料无法体现这句话,而且我感觉这句话本身是错误的,我觉得民主政治的基础应该是民主


11.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者热情讴歌充满人性要求和感性魅力的生活态度,并追求现世幸福和享乐,西欧宗教改革思想家们却将这视为奢靡和不道德。然而,二者却又共同推动了西欧从中世纪向近代社会的过渡。这是因为他们都

A.重新审视人,冲破了传统的束缚        

B.提升了新兴资产阶级的政治地位

C.反对神学,重构了人与神的关系        

D.沉重打击了罗马天主教会的统治

我的答案:A

简单分析:人文主义者追求幸福和享乐,而宗教改革家反对享乐和奢靡之风,但是他们又共同推动了西欧从中世纪向近代社会的进步,我理解就是思想得到解放了,重新认识人,不只是不享乐才是对的,人也不是只有享乐,冲破了传统的束缚,只要人的思想解放了其他的还会远吗;

选项B提升新兴资产阶级地位,我觉得应该是从哥伦布航行哪里开始,新航路开辟后,西欧出现价格革命,还有开始了资本原始积累,资产阶级慢慢开始得到发展

选项C和D我觉得不是他们的重要共同点也不是他们一起促进西欧转型的原因,文艺复兴反对神学对人的控制,宗教改革打击了天主教在欧洲的统治


12.巴黎公社革命后,欧洲各国政府“感到有必要采取行动来对付危及秩序和文明的国际威胁。于是,警案进行国际性合作,剥夺逃亡的公社社员作为政治难民所应接受的保护地位”。这是因为

A.各国害怕与法国政府交恶              

B.各国工人同情和支持巴黎公社

C.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革命              

D.巴黎公社倡导世界无产者的联合

我的答案:C

简单分析:巴黎公社后,欧洲各国建议采取行动来抵制危险,于是欧洲组成国际警察,不再庇护那些逃亡的公社社员,这是出于什么原因,看选项,首先选项A和B

C和D可能有点纠结,但是我认为选择C, 它的实践,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的学说。为国际社会主义运动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教训。

1848年共产党宣言发出后才倡导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


13.表2为1928年、1932年和1937年苏联拖拉机数量与农业集体化发展状况统计表。它反映出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特点是

表2

A.优先发展重工业                      

B.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同时并举

C.国民经济发展不平衡                  

D.农业集体化滞后制约工业化发展

我的答案:A

简单分析:从表中可以看出拖拉机数量越来越多,参加农业集体农户数量越来越多,自由农户越来越少;集体农户根据国家都意志集合在一起,国家想生产啥,大家集体奋斗,可以扩大生产量和效率,自由农户太自由达不到这种效果

结合所学知识,20世纪20年代中期-30年代中期(1926年开始,),斯大林领导的社会主义建设

其中一个特点就是优先发展重工业

集体农户对出现也是因为,农业的落后状况无法适应工业化大生产要求,为了解决工业化对粮食、原料、资金的需要,加快社会主义建设。

都是为了工业化服务;

再来看,材料中拖拉机数量增多也体现了工业化的效果


14.1952 年,美国有1500万个家庭拥有电视机,到20世纪80年代初全国有电视机1.4亿台,收看电视成了人们获取新闻资讯、教育资源和娱乐的重要方式。美国家庭日均收看电视时间越来越长,由1951年的4.58小时升至1981年的6.73小时。这反映出

A.电视满足了人们多元化的精神需求      

B.电视成为凝聚家庭关系的重要纽带

C.战争影响和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D.科技发展对生活的影响具有双重性

我的答案:A

简单分析:材料中说电视是人们获取新闻资讯,娱乐等的重要方式,电视让人们可以获取新闻,可以看电视来娱乐等满足了人们的多元化精神需求;

没有说电视可以缓和家庭矛盾,凝聚家庭关系,我觉得现在我们来看,小孩子看电视不看书还很有可能被父母聊聊天,也可能加剧家庭矛盾也说不定;

材料中没有明确提到那次战争影响了人们的生活方式,我们知道,战争有一个角度可以促进科技大发展,但是这里材料没有体现;

材料中说了科技的产品电视方便了人们的生活,是好的方面,没有说明电视给百姓带来那些负面情绪; 


15.图2是20世纪70年代历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发表的主要文件。它们反映出不结盟运动发展的目标是

A.实现第三世界的经济合作              

B.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C.维护亚非拉国家民族独立              

D.构建政治经济体化组织

我的答案:B

简单分析:图2中6次提到“经济”二字,3次提到“政治”还有与政治相关的独立,民族解放

结合所学知识我们选择B

我觉得B包含了A和C

构建组织来材料种得不到体现,有些国家还没有独立,解放,政治秩序包含了国家独立,民族解放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题,共55分。

16.(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开封:仅据天下之冲,还是奠万世之基?

材料一

(976年,宋太祖西巡洛阳,有意迁都于此,甚或迁都长安,并就此与大臣展开了一场讨论。)

李怀忠曰:“东京有汴渠之漕,岁致江、淮米数百万斛,都下兵数十万人,咸仰给焉。陛下居此(洛阳),将安取之?且府库重兵,皆在大梁(开封),根本安固已久,不可动摇。若遽迁都,臣实未见其便。

晋王亦曰:“迁都未便。

宋太祖曰:“迁河南未已,久当迁长安。……吾将西迁者无它,欲据山河之胜而去冗兵,循周、汉故事,以安天下也。”

晋王又曰:“在德不在险。

宋太祖日:“晋王之言固善,今姑从之。不出百年,天下民力殚矣。”

——摘编自《续资治通鉴长编》卷十七

材料二

图3  中国古代气温变化曲线图

图4  黄泛区示意图

——据邓小南等《宋:风雅美学的十个侧面》

分析说明北宋继续以开封为都城的利弊。(12分)

 

17.(13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小英雄”

材料  图5为清末儿童读物《启蒙画报》创刊号(1902年6月23日)刊发的《小英雄歌》。

提取材料信息,对画报塑造的“小英雄”形象加以阐释。(13分)

 

18.(13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足   迹

材料

中国共产党领导新民主义革命走向胜利的征途中,在图6所示各地留下了光辉的足迹。

图6

根据材料并结合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史实,以“足迹”为题写一则历史短文。(13 分)

(要求:表述成文,叙述完整;立论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19.(17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英国在衰退吗?

有学者认为,1870—1910年代的英国日渐走向衰退,英国真的在衰退吗?要研究这一问题,我们应该如何使用下面几则史料,它又会告诉我们什么?

材料一

有关英国工业生产的一组数据

甲:1873—1913年英国工业生产情况统计表

材料二                                 材料三

(1)材料一这类史料对我们研究的问题是必需的吗?说明你的理由。(3分)

(2)材料一中的三则史料对英国经济状况的反映相互矛盾吗?请加以说明。(5分)

(3)把材料二作为研究问题的证据,使用时需要注意什么?(3分)

(4)材料三可以从怎样的视角拓展我们对问题的认识?(3分)

(5)考量历史上一个国家的兴衰, 应坚持什么原则?说说你的看法。(3分)

-END-

    好啦,今天的内容就到这里啦~想如果大家有什么疑问,也欢迎留言区告诉我们。你们的意见,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成长~

    想刷【精选好题】选定哥《小题精练》、掌握【基础知识】选《定哥笔记》、构建【知识体系】选《定哥脑图》、记忆【历史时间】选《记忆卡牌》、【轻巧便携】选《小黄书》、【押题猜题】选《红宝书》 更多好物还在定哥熊猫屋等着仔仔们(๑˙ー˙๑)         

👉🏻关注:微信公众号:历史如何考高分,更多干货等你来拿~

2021年山东卷高考历史试题&老师答案讲解(word版)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