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原神摄影】拍个照能有多卷?(下篇)——细分35种类别

2023-03-13 15:24 作者:柏吃支醉  | 我要投稿

由于B站专栏上限100张图,因此有部分图移至(中篇),本文将直接从「类型08」开始。

传送门:



【悲报】B站专栏不仅将“分割线”视为图片也将“投票”视为图片因此,本来计算好的刚刚100张图,结果被迫超出了28张,导致文章发布失败。所以,只好疯狂合并图片甚至会出现4~5张合并成1张的看情况,阅读观感若是不佳还请见谅


●     ●     ●     ●     ●     ●     ●


· 类型08:后期-完全黑白 ·

字面意思。


№.230№.231《墨雪。》№.232№.233№.234《默》组图节选

作者@椒椒鱼头丨@白给王小渣渣丨@嗒当丨@Phrasmas-Spark丨@DionaPink(皆B站)

注:作者默认按从上至下的顺序排列,下同

关于「类型08:完全黑白」的这类作品


●     ●     ●     ●     ●     ●     ●


· 类型09:后期-给人物添加CG质感(原图是拍的)·

这类图有些像官方邀约剧情结尾图的画质。


№.235№.236《加入镀金旅团,拥抱美好生活》№.237

作者@呆呆呆_呆丨@飞雷之弓藏丨@冰骗骗花白吱猴(皆B站)


特点是人物身上光影的过渡很丝滑,带有高饱和渐变。


№.238《雪中独舞》№.239《拳》组图节选№.240《剑去之日》


作者@purkinjetreee丨@vencent-文森特丨@idjegsjfk(皆B站)

№.240作者:

纪念一个我连着做了十几天的每日任务,光清新摘了三天,以后的绝云间再无小雀儿和师兄(笔者注:师兄妹的每日任务剧情后续有更新,两人分开了,故作者有感而摄)

关于「类型09:给人物添加CG质感」的这类作品


●     ●     ●     ●     ●     ●     ●


· 类型10:后期-给人物加上画作感(是拍的不是画的)·


№.241

人物是拍的,周围的花是尘歌壶里放的;再使用绘画技巧上色

作者@冰骗骗花白吱猴(B站)

主要特点就是光影,特别是人物身上的受光面,如下图中万叶人物右边缘的光

№.242《乡愁》

作者@purkinjetreee(B站)

除了人物,木和草也被涂上了反光的颜色

№.243

“可莉不想呆在家,要和阿贝多哥哥一起到塔里玩”

作者@weiwei483(B站)


№.244 组图节选№.245《虚假的夏日与真实的梦:融入了未曾见识过的晨光》组图节选

№.244仿佛什么别的游戏,№.245则有种动画感。

№.244作者:森林书任务做到这里,有感而发,遂浅修照片两张。

作者@日月明Lainber丨@黑白红蓝_BWRB(皆B站)

关于「类型10:后期-给人物加上画作感」的这类作品



●     ●     ●     ●     ●     ●     ●


类型11:后期-画出额外的内容(通常触及被摄物本质)

虽然是拍的,但与「类型10」不同,所画内容超出了照片里原有的内容。


比如,把头发画长了:

№.246《假若他是长发……》

作者@albedo aesthetic(推特)

再比如,在将拍摄的原图调色成有着画作感之后,又额外画出了飘雪:

№.247

作者@南歌子籽(B站)

拍时是站着,画成坐的:

由于笔者关注该作者失败,所以没有原图可放,这是他人截的图

这位作者在别的号还放过其他图的幕后,下图的人物和背景是分开拍的:

№.248《神里家》

作者@tantan(推特)

这还不是他工程量最大的图,有那种N个人的,看得我头大……不过作者似乎乐在其中倒是。

关于「类型11:后期-画出额外的内容」的这类作品

·

●     ●     ●     ●     ●     ●     ●


· 类型12:后期-合成写实元素 ·

№.249丨№.250《月华寂寂》组图节选

№.249:写实的水底石头丨№.250:写实的水和云

作者@り。(推特)丨@顶星坪Astro(B站)
关于「类型12:后期-合成写实元素」的这类作品


●     ●     ●     ●     ●     ●     ●


· 类型13:后期-添加原图拥有的元素 ·

№.251

增加背景的樱花瓣数量,但遮挡的那朵花瓣是凹出来的

作者@嗒当(B站)

作者:为了拍到刚好遮住荧和绫华的那片樱花,拍了半个小时左右(虽然也有想过p上去,但那样发出来我可能会心虚),但拍出来以后,我的疲惫感也被画面中两位的甜度一扫而空了! 画面里能有那么多樱花,其实是用了时间合成,也就是用PS里的蒙版弄上去的。

(笔者注:时间合成可以理解为“图片合并”,当拍了很多张同机位的照片后,将这些照片的某些部分“合并”,这样,多张照片里的樱花便会融进一张图。所以本质上,这里其他的樱花也是在游戏中拍的。)


№.252《须弥城 • 大巴扎》

添加丝线,使线与上方的灯相连:

作者@顶星坪Astro(B站)

注:夜兰大招的丝线不会有曲线,只有直线

关于「类型13:后期-添加原图拥有的元素」的这类作品



●     ●     ●     ●     ●     ●     ●


· 类型14:后期-添加原图没有的元素 ·

№.253№.254

№.253:添加下雨的质感(城中不会下雨)丨№.254:添加血液:

作者@purkinjetreee(B站)


№.255《沙漏》

添加星轨:

作者@嗒当(B站)

作者:方在前瞻中说沙漠的关键词是与雨林的「生命」对立的「死亡」,但当我发现沙漠中的星空在流转、沙漏的元素巧妙地蕴含在地图中时,「时间」——这一关键词也浮现了出来。而生命或者死亡,也只不过是时间海洋中漂浮的砂砾。

关于「类型14:后期-添加原图没有的元素」的这类作品

●     ●     ●     ●     ●     ●     ●

· 类型15:后期-辅助性特效处理 ·

没有去掉什么,也没添加实质性的物件,但是改变了些东西。


№.256《幽役狂想曲》

加流光特效与眼睛光芒,右图是成品

作者:本文笔者

№.257《圣显厅之下》丨№.258

№.257:颜色RGB分离丨№.258:背景加上深蓝和浅蓝的色块区分

作者@.LCl..(推特)丨@林然lazn(B站)
关于「类型15:后期-辅助性特效处理」的这类作品



●     ●     ●     ●     ●     ●     ●


· 类型16:后期-删改原图中的内容 ·

№.259《骑兵队长的肖像画》丨№.260

№.259:改掉阿贝多原来的画丨№.260:去掉瞳孔

作者@albedo aesthetic丨@64chun(皆推特)


№.261

去掉前景围栏,下方改成水的质感:

作者@木头于彡(B站)
关于「类型16:后期-删改原图中的内容」的这类作品


●     ●     ●     ●     ●     ●     ●


· 类型17:截修-将游戏画面截图并修图(非主动拍摄)·

№.262《伪·植物大战僵尸》

上图是原图,下图是成品。

作者@顶星坪Astro(B站)

注:该场景出自3.2版本限时活动剧情


№.263

你好,再见。 

世界树下的「前代草神」

调色过程:

作者@日月明Lainber(B站)

笔者特地去找了下原画面

文字部分被裁掉了
关于「类型17:截修-非主动拍摄」的这类作


此外,还有一种截修——将过场动画CG截图并修图。

虽然极为罕见,出现率不足1‰,但在庞大的收集量面前,我确实见过,不过我没有收集,因为在我看来,那不算「原摄」,这就仿佛拿电影截图P过后说是摄影作品。

虽然正式比赛里尚无此类作品,但在民间,比如B站动态「原摄摄影大赛」这个话题,以及推特「#原神写真部」这个tag,都出现过动画CG截图。

总之只是略微一提,此种情况不纳入投票的讨论范围。



●     ●     ●     ●     ●     ●     ●



· 类型18:后期-将人物与场景分开拍摄,合成进一张 ·

下图的阿贝多是单独在别处拍的,之后调色让其融入场景。

№.264《去陪我看一场冬天的童话》

作者@你要恰菠萝吗(B站)


下面的更夸张,工作量庞大到我的下巴的都坠穿地心,一幅国内一幅国外的。

№.265《风花节到咯》丨№.266《风与天空与花与伙伴们 风花节》

上图作者:

这是我头次参加这个活动,为了这张图肝裂了;本期还邀请了某位做牛杂色师傅做客

评论:这就是我最喜欢的蒙德的样子呀!

作者:我最痛的就是我没有琴和优拉让我加进去

评论:绝了,感觉就像是在看一副很长的连环画,故事感满满

作者:用肝换的

下图作者:

我把这个号和小号当作摄影师和模特,一个一个地拍照,再抠下来贴上去😂

想给我自己的待机屏幕做一点带有春天感觉的东西🥰

作者@雕爷ADIAO(上图丨B站)丨@チホ(下图丨推特)

注:蒙德城场景摄于3.5版本限时活动

关于「类型18:将人物与场景分开拍摄再合在一起」的这类作品



●     ●     ●     ●     ●     ●     ●


类型19:后期-在机位不变的情况下,将多张照片的内容融进一张

与「类型18」不同,「类型19」的人物都是在原本的地方拍的,没有在别的地方拍。

№.267《我的考古手记》

四块泛黄的寻宝图碎片,将四名国际不同的探险者带到一起。一名倒霉的蒙德冒险家,一名只买不卖的璃月古董商人,一名来自稻妻的武装侦探,还有一名曾兼职大风机关的须弥学者... 四名性格各异的探险家一同踏入昔日遗迹,并在过程中遇到各种怪诞诡奇的事......

从花絮可以看到,都是在同一个机位拍的。

作者@purkinjetreee(B站)

注:图中的挑战是3.2版本的限时活动

№.268《时间之外》

作者@璃月退休人(B站)

作者:

永恒绿洲是一片静止的时空,如果用普通拍摄方法的话,会与其他作品同质化,因为图片与视频不同,图片本身表现的就是静止的一帧。所以我想到了类似时间切片的方法,将一段时间压缩到同一帧上,这样人物的动态便能衬托环境的静态。 色调方面也是第一次尝试去修改,以往都是改一下对比度高光之类的。这次图片主要是想用青色和品色去调整,把海弄成些许青色,天空品色。


№.269《触不可及的梦》

作者:这张图是昨晚森林书后的一些想法,哥哥在帮助兰那罗守护森林,重走了妹妹之前走过的路,二人都作为金色那菈,感觉很近,但却触不可及。 

作者@ZX火光(B站)
关于「类型19:将多图容融进一张(相同机位)」的这类作品


●     ●     ●     ●     ●     ●     ●


· 类型20 后期-将多张照片的内容融进一张(非相同机位)·

№.270《若坨镇魂曲 ~Azhdaha Requiem~№.271《诞生之刻》

注:作者标题其实打错字了,是若“陀”

№.270:仔细看能发现,钟离的图位于右下;

№.271:庆云顶上拍的阿贝多 × 永恒绿洲的天空(羽毛是额外加的素材)。

作者@顶星坪Astro丨@巧克力_原摄(皆B站)


№.272《笼中鸟》

人物是纳西妲,背景则是清籁岛上方的雷暴。

来自一种被囚禁的凝视, 囚禁于它的四堵石墙之间。

作者@木头于彡(B站)
关于「类型20:将多图容融进一张(不考虑机位)」的这类作品


●     ●     ●     ●     ●     ●     ●


· 类型21:后期-将多张相对完整的图片进行规则性组合 ·

№.273《风》丨№.274丨№.275《10/27~11/9是读书周》

№.276《千壑沙地·昼》丨№.277《鹤观》

注:笔者也不清楚这个读书周的日子怎么来的


作者@りさ ✧2e87a1(推特)丨@genshin._.86(Instagram)丨@あさと(推特)
关于「类型21:将多图整合成一张(保留图片完整)」的这类作品



●     ●     ●     ●     ●     ●     ●


· 类型22:后期-将多张相对完整的图片进行不规则组合 ·

“不规则”是指图片不再保留图片的完整性,不像「类型21」那样保证图片还留有方方正正的外形了,通常是已经呈现出“融入”的状态。

№.278№.279

下面两图,都是各取了一半,而右图中间甚至还有个武器作分割,算是融入第三张图了。

作者@木头于彡(左)丨@有脑子但不用(右)(皆B站)

№.280《倒影(大日御舆 × 颠倒的古代都市)》

将层岩巨渊与渊下宫融合做出另类的倒影,右边是成品:      

作者@tataki(推特)
关于「类型22:将多图整合成一张(不保留图片完整)」的这类作品


●     ●     ●     ●     ●     ●     ●


· 类型23:后期-人物与背景分离 ·

№.281《我迷失在这世界上》丨№.282《海哥的闪电呆毛》

№.281:使用不同背景来表达流浪者的两种人生丨№.282:为了凸出某项特色

作者@miyoshivp(推特)丨@里澈Rachel(B站)


关于「类型23:后期-人物与背景分离」的这类作品


●     ●     ●     ●     ●     ●     ●


· 类型24:后期-人像无背景 ·

拍人像时常见,虽不排除有特殊拍摄手段直接做到这种事(如某些大招特效时游戏会自动压暗背景),但一般来说,背景黑到这个地步,都是后期使然。

№.283《钟离·游刃》组图节选№.284《深海之光》丨№.285

作者@雨落听风祈(B站)丨@カリン(推特)丨@purkinjetreee(B站)
关于「类型24:后期-人像无背景」的这类作品



●     ●     ●     ●     ●     ●     ●


· 类型25:组图-相似机位的构图 ·

既是多张图,也可以拼在一起成一张图。

№.286~№.288《...代我飞到「高天之上」》

作者@ZY_MC(B站)

评论:大佬,你是怎么弄的,这鸟这么配合,不会是每天凹一次吧?

作者:凹了一周

评论:都是泪啊,这次比赛好折磨(笔者注:指原神官方摄影比赛「绿野萌踪」,必须拍动物,但动物很容易乱跑)

作者:提瓦特凹图大赛[doge]

评论:是双人合作吗?一人架机位一人赶动物?

作者:一个人,动物一个一个赶,录视频然后截取帧(笔者注:应该是一个号开录屏,另一个号赶动物)

四幅图,四个标题:

№.289《浮世笑百姿 》丨№.290《千风颂高天》

№.291《深山踏红叶》丨№.292《白夜渚皓月》

作者@你要恰菠萝吗(B站)


两幅图虽然是分开发的,但共用一个标题

№.293~№.294《交错的命运》组图节选丨№.295~№.296《毁灭与新生》组图节选

作者@こふみ(推特)

注1:上图场景位于2.8版本限时活动地图,非合成

注2:菲谢尔与莫娜在此剧情中有诸多互动,故为此二人

虽然可以拆成两个标题,但还是共用了一个标题:

№.295~№.296《毁灭与新生》组图节选

作者@慕苏言(B站)


其实,原摄玩家普遍也很纠结,组图到底是合在一起发还是分开发,最常见的情况是——即便分开发了,也会再多合并一张来发。

而且,若是不合并成一张,可能展现的意义将有所缺失。

№.297《风花节的一日》

作者@射手座上的某日(B站)


而下图作者考虑到直接合并成一张不太美观,就又多做了一点设计:

№.298~№.299《光华容彩祭明信片周边》

作者@寂寞的阿努比斯(B站)

注:上图拍摄场景出自2.3版本限时活动剧情(当时散兵尚未入池,所以最后一张图“留空”


此外,在(上)篇文中,提到过原三等奖之一的图(№.006)就是以组图形式获奖的,而有个略微尴尬的事是——作者当时很疑惑:到底是组图中的哪一张得的奖……

即是说,那张图对于其作者而言,组图是分开的独立的图,而在官方眼中,几张组图拼起来那就是一张图……

关于「类型25:组图-相似机位的构图」的这类作品


●     ●     ●     ●     ●     ●     ●


· 类型26:组图-意义拼接型 ·

与「类型25」相似但又有些许不同,各张图片虽然看似各自独立,但实际已然融为一体。


双拼:

№.300《日月沙漏》

作者将其中一图倒转,将中间空洞的部分进行拼合,使中间的部分看上去像是沙子流下(或许缩小看更明显些),以表达标题的涵义。

作者@江崎(推特)

可能有人跟笔者的第一感觉一样,觉得沙漏应该是从上至下应该是宽-窄-宽的顺序,不过在笔者试过将两图互换上下位置后,发现那样并没有沙漏的感觉了,因为那样的话,会让中间的通道看上去通向了画外,而沙子应该是流不出沙漏才是。


三拼:

№.301《千里之约》

巡林官与旅者有一个约定。 但身为化城郭巡林官的他,却无法离开许诺守护的森林。 于是他将思念缚于箭上,待风起时向远方射去…… 跨越千里,这是身居异处的两人最浪漫的相见。

左上角的旅行者,右下角的提纳里,通过中间照片天上的离弦之箭,使三张图构成了一张图里的遥相呼应:

作者@玄云Fidel(B站)

作者:当「组图」的形式第一次出现在原神的摄影活动时,我便在想:「组图」的意义是什么?仅仅是把照片拼在一起吗?现在,我能够给出我的理解—— 每一张单独的照片,都是一幅完整的作品;而当它们组合在一起,便有了生命,向你讲述一个跨越时空的故事。

四拼:

№.302《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作者@Silver__X(B站)
关于「类型26:组图-意义拼接型」的这类作品


●     ●     ●     ●     ●     ●     ●


· 类型27:组图-同一主题的不同的图(各自独立,非拼接)·

春夏秋冬的流浪者:

№.303~№.306《逍遥·春/夏/秋/冬》

笔者注:该玩家给“流浪者”取名“逍遥”,故有词标题

作者@チホ(推特)

下面这位作者试图把阿贝多的所有语音都配上图,那这组图的主题便是阿贝多的语音。

№.307~№.308《阿贝多老师组图》节选

注:左图字是“诞生之刻”,尘歌壶拍的;右图文字是“外出调查”

作者@友利奈绪_N(B站)

感觉这样的“组图”意义更为宽泛,可以当做“系列”了。

关于「类型27:组图-同一主题的图」的这类作品


●     ●     ●     ●     ●     ●     ●


· 类型28:组图-用多张图讲一个小故事 ·

№.309~№.312《逃跑的太阳!》№.313《突击访问》

№.314《原神四格「班尼特,挑战萍姥姥」》

大多是搞笑类。一般来说,单张拎出来意义不大,就跟看漫画似的。

作者@毛茸茸的雪人(B站)丨@64chun(推特)丨@原神ニュースまとめ(推特)


但也有可以单张独立放出的(主要是因为拍摄主体相同,只是机位不同)。

№.315~№.317《 》

注:标题是作者故意留空的,有括号,没内容

作者@ひいろ(推特)


也有人为了怕人看不懂,虽然每张图分开发过了,但还是将多图合一,并辅以文字。

№.318

注:可以看两遍,第二遍的时候试着把文字从脑中去掉,仅看图,看看能否理解

作者@Raven小兵(B站)
关于「类型28:组图-多图叙事」的这类作品


●     ●     ●     ●     ●     ●     ●


· 类型29:后期-小面积使用文字 ·

№.319丨№.320

作者@dva好看捏(上图丨B站)丨@leP_hoto(下图丨推特)


№.321《赞美太阳!》丨№.322《🦊

作者@泣风oKK(左丨B站)丨@むふ(右丨推特)

注:其实推特上许多原摄玩家都喜欢用表情当标题,但笔者在收件会自动滤这种符,所以文章里若是无标题的国外作品,除了没取名外,还有种可能就便是标题使用了表情(不过说实话,大部分时候我也无法确定到底是标题还是普通随便发个表情……)。

关于「类型29:后期-小面积使用文字」的这类作品



●     ●     ●     ●     ●     ●     ●


· 类型30:后期-大面积使用文字 ·

№.323

作者在背景上加了一个英文单词:流浪者;不过很明显,占据的版面相当大。

作者@林然lazn(B站)

№.324

有玩家发出了左图,随后有玩家加上了文字,此处主要是指右图。

迪卢克:从今天起,天使的馈赠也会施行隔离措施,营业时间也将缩短,所以能请你们回去了吗

作者@すぐる (左)丨@すいか Xinyan.rocks(右)(皆推特)


№.325《幽夜高城》№.326《九条阵屋》

左图文案:

以菲谢尔的书籍《圣国的咏唱》为媒介抵达的神秘境域,萦绕着别样庄重与神圣的氛围,常识的边界在这里变得朦胧不清。

(笔者注:出自2.8版本菲谢尔的限时剧情活动秘境「幽夜默示录·其一」的介绍。

右图文案:

踏鞴砂一战,森下犬次郎在战斗中看着同伴一个个倒下,此时他在阵中看见一个紫色的身影,那紫黑色的羽翼透露着冰冷,他永远无法忘记这象征死亡的魅影。  这便是他此时站在九条阵屋下的理由。 

没错!!! 他看上了九条家的次女  —  九条裟罗

作者@小白不留行(左)丨@狗果狸(右)(皆B站)

注:左图场景出自2.8版本限时剧情活动地图

关于「类型30:后期-大面积使用文字」的这类作品


●     ●     ●     ●     ●     ●     ●


· 类型31:后期-做成平面设计 ·

№.327

笔者注:图上文字为镀金旅团·白日鸣雷

作者@Maple.Tofu(Instagram)


杂志封面:

№.328丨№.329

作者@すいか Xinyan.rocks(推特)


电影海报:

№.330 《赝作「阿贝多的逆袭」预告》

 作者@すいか Xinyan.rocks(推特)

附上幕后:

后期过程
关于「类型31:后期-做成平面设计」的这类作品


●     ●     ●     ●     ●     ●     ●


类型32:后期-风格化

无法确切定义,反正就是某种风格。

№.331《🕯》丨№.332

作者@ぷらひる(推特)丨@小白不留行(B站)


№.333《繁星夜》

右图是成品,左图是原图。不仔细看都没看到上面还有个罗莎莉亚。

作者@犀(推特)

№.334№.335№.336

作者@南歌子籽(前两张)丨@飞雷之弓藏(皆B站)

注:上图场景出自2.8版本的限时剧情活动地图


№.337丨№.338丨№.339~342《四国九景》组图节选

作者@クリス(前两张丨推特)丨@顶星坪Astro(B站)

注:图中下方的文字为各图的标题


№.343《一张过去的明信片,映出了现在…》丨№.344~№.345《城堡里会住着公主吗

 作者@miyoshi.vp(Instagram)丨@一致不收敛(后两张丨B站)
关于「类型32:后期-风格化」的这类作品


●     ●     ●     ●     ●     ●     ●



· 类型33:后期-另类艺术 ·

过于抽象,我只在一位作者身上见过,想了想,还是单独开个分类好了……

不难看出,比起拍摄,合成占了极大比重。

№.346《猜猜我是谁》№.347《极简主义》№.348《光与暗》№.349《神之心》

作者@吾猫之永昌(B站)

略微遗憾的是,这位作者近来的风格逐渐趋于“正常”,倒是希望能继续往「后现代主义」或「超现实主义」继续发展发展, 感觉很有意思。

关于「类型33:后期-另类艺术」的这类作品


●     ●     ●     ●     ●     ●     ●


· 类型34:后期-非常规镜头 ·

广角镜头:

№.350《辛焱秘境广角》

作者@顶星坪Astro(B站)

注:上图场景出自2.8限时活动剧情地图

全景镜头:

№.351《璃月小星球》№.352

№.351作者:(可能是)第一张原神360°拼接全景(太大了以至于发不了原图w

(笔者注:确实,№.351发布于2022/8/5,№.352发布于2023/1/21,而截至目前,笔者还未见过别的全景图)

作者@顶星坪Astro丨@白给王小渣渣(皆B站)


移轴摄影:

注:若是不知道「移轴摄影」这词的话,可以百度图片搜几张,看一眼就明白效果了


№.353《微缩摄影部》组图节选№.354

№.355~№.356《当提瓦特变成「小人国」》组图节选

作者@あさと(推特)丨@EMowent(B站)丨ZY_MC(后两张丨B站)


关于「类型34:后期-非常规镜头」的这类作品


●     ●     ●     ●     ●     ●     ●


· 类型35:使用3D软件(含MMD)渲染人物 ·

背景可以是游戏中拍的,也可以直接在软件里拍,但人物肯定不是在游戏里拍的,不过一般也需要后期修图。

№.357№.358

——左图文案:

我让自己登基  做风的君王

(笔者注:出自叙利亚诗人阿多尼斯的诗《风的君王》)

——右图文案:

即使明天早上

枪口和血淋淋的太阳

让我交出青春,自由和笔

我也决不会交出这个夜晚

我决不会交出你。

(笔者注:出自诗人北岛的《雨夜》)

作者@-青枝眠-(B站)

最大的特色就是——想让人物干什么就能干什么。


№.359丨№.360《秋的气氛》组图节选丨№.361《风来。》

作者@Scara_jpg(前两张丨Instagram)丨@小白不留行(B站)


№.362~№.365

作者@Maple.Tofu(Instagram)

疯狂合并图片……也不知道三篇卒读的人能有几何。

关于「类型35:使用3D软件(含MMD)渲染人物」的这类作品


至此,文章正文部分全部完结~撒花。


●     ●     ●     ●     ●     ●     ●


—— 7. 后记 ——

        大部分FAQ在(上篇)就已经“后记完成”了,这里说些别的吧。

零、创作回首

        主要目的是给自己理一理,看看到底时间都花在哪了……预计几小时写完的东西写了几星期。

        不过我都把这段叫「第零点」了,所以大家大可无视整段“第零点”内容因为当我写完回头看了看,似乎就只是在倒苦水……我本想将这段文字隐藏起来,点击可展开,然而奈何B站专栏都出了多少年了,还是没这功能(连米游社都有)。

  1. 素材问题——

    1. 标签管理未完善,几千张没打标签和标签没打全的图需要反复翻找

    2. 弄不清有些发出来的配文到底是不是标题,纠结,有时候打了标题又删了

    3. 标题和配文有些需要翻译,诗歌难翻,部分句子还需要寻找出处

    4. 要花时间去游戏里测试机位,判断是否使用了插件、后期程度几何等

    5. 花时间翻找作者过往作品,确认作者的拍摄习惯,如果一张航拍的都没有,而秘境照片又是在地上拍的,那大概率秘境照片是使用F键方法卡墙体拍摄;如果一个作者有合成的“前科”,那有些图片效果进一步斟酌,如果实在无法判断,便不写进文

    6. 翻找游戏实机视频,比如确定某张图是否是截修(类型17),或是确定图中某个角色的特效是否是后期(主要是笔者没有的角色,只能上网看视频,有时候以为是后期的,结果上网一看,却是角色自带的特效,还得找各种角度放技能的视频,不然看不到作者拍摄的那个角度的特效长什么样子)

    7. 如果有5~10张都很适合某个选项,我到底要挑哪几张才能更具代表性,纠结……其实许多类型想靠寥寥一两张说清其实不大现实,

    8. 虽然「Eagle」在收图时会自动记录链接,但之前也没想过写文,只是单纯自己收藏用,自己收完图就行;但写文不同,需要确保每张图的外链正确,而之前在收一些图时,我是直接在B站用户页面下的动态收集的,换言之,记录的地址是UP主空间地址,而非图片所在的动态地址;所以,相当一部分图片,虽然知道是谁拍的,但得进去搜索一番,以找到原图的链接

    9. 不同的图组成一张图,是横着还是竖着、到底要组三张还是四张,全都需要考虑,如果组成上下的形式,而下图带文案上图不带,那就会给读者造成一种下意识将文案看成与上图有关的内容,诸如此类的问题得竭力避免

    10. gif花絮类的图片需要占用一个图片名额,最后我的办法是只放gif花絮,成品照放到图包下载里去

    11. 文中选用的图不乏获得过原神官方摄影活动奖项的图(包括合成 / 重度调色的那种),我中途有想过,要不要去全部找到,同时在文中标明是获过奖的;但后来去搜了下,到底有过哪些官方摄影活动,以及获奖者又都是谁等等,我只搜了半小时就放弃了,因为太难找了……这种摄影活动不在游戏内,没法通过wiki之类的得知举办过多少活动,要追溯从开服至今的摄影活动及其获奖作品,保守估计我觉得可能得花一整天

  2. 内容问题——

    1. 没想到预计3~5小时完成的文章写了3个星期,翻了10倍不止的工作量,在写作过程中不断添加新料,导致文章愈发地长……但不这样,总感觉讲得不够清楚啊,我都难以想象这个文章体量要是缩掉一半,阅读效果会打多少折扣

    2. 到底哪些需要放入FAQ,比如「如何寻找拍摄灵感」这种,其实一度是想写的,但想到可能会跑题,就又放弃了

    3. 如果有一张图同时符合多种类型,那该塞进哪呢?不瞒你们说,最多的一次,文中的一张图在写作过程中被我换了四次位置,在“上、中、下”三篇文章中反复横跳

    4. 有些处理方法是否必要作为类型之一,是很需要考虑的事。比如,我之前有写个类型叫「加边框」,毕竟这也是后期的一部分,上下边框、左右边框、四周边框,黑框白框我全都花时间找全例子了,也都写进文了。

      但后来翻找其他图片时,发现奇奇怪怪的边框类型至少要再多来四五张才能说明清楚,比如特别特别粗的边框,看着像是粗大相框了,占幅相当大,边框上甚至能加文字,又比如,四周边框模糊掉,或者加一些渐变特效之类,这些处理在严重时,会影响到画面本身。

      于是乎,我就打算分开成两个类型「不影响画面内容的边框」&「影响画面内容的边框」……因为据我猜测,大部分圈外玩家可以接受第一种而难以接受第二种,即便它们本质上都是在“加边框”;所以,为什么我原定10个类型就写完的东西渐渐延展到35个类型,由此也可见一斑了……分得越细,“谷堆问题”(在(上篇)中提过的那根)就会越清晰,所以我还是更倾向于细化。

      总之,最后「加边框」这个类型全部删掉了,毕竟还要腾出图片数量给其他更重要的类型。

    5. 总之的总之,其实还有好多图、好多类型、好多内容想写(比如含有原创角色的原摄图被人拿去当作内鬼图、相同机位怎么算抄袭问题等等),但一方面是内容足够长了看,二是三次元本来就忙,这还占用了大量的写作时间,不想再拖了

    6. 本来还想提提三次元摄影的图,比如《莱茵河2号》之类后期过的天价摄影作品(是不是想展现莱茵河的治理成效,有这种出发点,那是否论迹不论心呢),以及《坠落的人》(911事件连拍中的一张,一是这种连拍跟视频截图的区别,因为原神秘境拍摄真的很难瞬间截图,也无法做到连拍,所以成功率更高的是录视频,但录视频肯定跟拍摄不同;二是照片的意义,作为911事件这张照片很有意义,可这未必是被摄者本身的期望,甚至对其可能有一定冒犯)等等;总之一句话就是——因为专栏图片上限,没有地方插入三次元摄影的话题了(其实我也是玩了原摄之后才稍稍了解了那么点现实中的摄影的)

  3. 专栏问题

    1. 最大的问题——100张图上限,这个限制还是写到100多张图时,无意中点到“上传图片”按钮显示错误提示才反应过来;要不是我自己的博客挂了,一直搁置着没重启网站,我肯定在自己的网站上写了,我自己写文章经常性几万字+图片一两百张起步的,不是我想写长,我也想写短啊,可感觉不写长就说不清楚啊……

    2. 图片编号需要留到最后加,毕竟如果边写边列好编号,假设写到№.200张图的时候,突然想在№.010后面插入一张新图,那需要将№.011~№.200全部后移一位,一个一个编号地改,要是频繁来几次,什么插入图片删掉图片,光这图片编号刷新的工作量就够恐怖了

    3. 但是,没有编号又不好统计数字,比如一篇文章里有八九十张图的时候,我该怎么知道上限还剩几张,该怎么估算剩下的图如何插入呢?后来我是用手动写下每个小节的图片数量专门记下来,每次图片增减都在其中写明对应的数字变化,之后借助Quicker软件求和

    4. 除了在计算图片上用Quicker,还在针对图片注释上写了些正则表达式,因为关于图片注释(就是图片下面的那句话),B占专栏有这么几个奇葩特性

      1. 无法选中某一段注释中的文字,看上去是选中了,就算只选中一个字,当按下Ctrl+C时,也会连带整个图片一起复制

      2. 注释无法换行,但却可以从别处粘贴换行过的文字过去

      3. 有莫名其妙会丢失焦点的情况,也就是我在按退格键删注释的文字时,有小概率会脱离编辑器的焦点,然后浏览器就将会退格键识别成后退,于是乎,我上一秒还在写文的页面,下一秒可能就回退到专栏草稿管理页面去了……所以我后来删注释文字全都只敢用delete键而非backspace键

    5. 为什么会对注释搞这么多手段呢,因为最开始,所有的图片标题、作者、甚至是好几行的配文,我都是写在注释的,全都挤在图片下方,后来到了一百多张图的时候,觉得不太行,效果过于不美观,于是打算移出来,注释处只写作者,接着,就遇到了上面那些个事……

    6. 而编号「№.」、图片分割线「丨」等形式全都是反复尝试出来的,最开始的效果可没有现在这么美观,光这个形式我就转变了四五次;而其中最让人无语的是——B站专栏的分割线。

      我分割线八成都分好了,最后全删了,换成手打的「●     ●     ●     ●     ●     ●     ●」,大标题下的分割线更是直接取消,因为感觉破折号、省略号啥的都不好看,而且这个长度还得考虑手机预览的效果,B站自带的分割线是会自适应的,不管电脑还是手机看,都是占满一行,而自己打的由于本质是文字,在画面较窄手机上可能会呈现出两行而非一行,起不到分割线的视觉效果

      所以,为啥要这么费劲自己手打分割线呢——因为这些分割线占用专栏图片数量上限!!!是的,你没听错,如果你在B站专栏里使用100条分割线,那么你一张图片都上传不上去……所以为了放更多的原摄图,只能一条分割线都不要了

    7. 投票形成后是无法编辑的,想更改只能删掉投票再重新插入一个,如果是这个逻辑,那么投票时间恐怕就是这个投票插入完成的时间,所以为了尽可能拓宽大家的投票时间,我是在行文最后一天才加入投票的……而投票又没法复制粘贴去更改里面的内容,所以要设这么多投票还挺费时的

        上面写得很乱,大家看看得了,我也没工夫润色了,搁置了三次元的工作写这玩意已经忙得要火烧眉毛了;我原先还想着要不做成视频,现在想想还好没做成视频,虽然视频更好展示与传播,但怕不是得下半年才能出来。

●     ●     ●     ●     ●     ●     ●

一、本文用意

1. 科普

(上篇)的标题其实是最原初的标题,毕竟本来就没打算分篇写,撤奖事件也是个不错的切入点(虽然写到现在热点早过了),所以标题才说“从节奏谈到科普”,一方面是介绍撤奖事件,另一方面是展现一下原摄玩家们的内卷,也算是一种科普。

2. 辅助判断

如果有更多人来投票(特别是非原摄玩家的圈外人),可能会对官方/民间制定相关摄影活动有所助益,毕竟有了相对确切的民意可以参考。

当然,如果这三篇文章无人问津的话,那这个目的就算是失败了。特别是(中篇)和(下篇),需要让圈外人增票。

3. 拉入入坑

其实算是间接性的,只需要向大家展示原摄玩家是如何乐在其中的,自然会有人心动。


●     ●     ●     ●     ●     ●     ●

二、未来展望

1. 游戏摄影的交流网站

        我想过,办一个原摄的网站。

        思考逻辑是这样的:我不打算完全分享我的收藏,毕竟还有很多标签和主观评分,图片的筛选也很主观,是一张张筛的;但我确实又想向大家分享和展示,想更多传递原摄的快乐。所以我在想,要不弄成个网站进行展示,毕竟网站自定义程度高,什么标签什么评分也都能显示出来。

        但是,会有这么三个问题:

① 图片流量,可能会大得要死,钱包负担不起。

② 100%侵权;本来,大家私下分享没啥问题,而我这篇文章由于是学习交流,且是为了说明某些问题而使用,故而可以属“合理使用”的范畴,但如果是建站去分享,那就相当于直接转载,不说法律意义上原摄玩家的作品是否拥有游戏照片的版权,至少作者们大都是不会同意的……除非,变成一个技术交流网站,让作者们自己在上面上传摄影作品,而这就涉及第三点了。

③ 作者变成用户,意味着成社区了……而这工作量可就不知道翻了多少倍了,国内多少人都想做社区,都死了,这玩意不商业化很难长期运营,但又很难找到合适的商业化路径(广告太不受人待见),所以为了拓宽路子,可能需要纳入更多的游戏,也就是从原神摄影交流网站办到游戏摄影交流网站,能与各游戏官方建立起关系是最好的,反正这方面目前肯定是蓝海,没人涉足。

        另外,说下我想象中的网站的状况:

  1. 大家可以上传自己的摄影作品,一些基本的社区功能都是在的

  2. 作品有多种标签,可按角色分类、按游戏分类(如原神、FF14)、按摄影用词分类(如鱼眼镜头、人像等)、按作品方向分类(叙事、合成等)

    1. 作者自己上传的时候打标签

    2. 所有用户都可以去搜索特定tag去看到相关作品,比如,同时选中「秘境」「创意」「NPC」「对角线构图」这四个标签去搜索,就能快速找到想要的作品(或者说灵感的方向)

  3. 上传作品时,提供额外的填空项:标题、题注、配文、注释、幕后花絮(可GIF)等

  4. 对于组图,将有分离或


  5. 合并展示的选项

  6. 提供版本更新选项,一张图更到第二版时,会有对比功能

  7. 每幅作品所有用户都可以标注,就跟截图涂画的感觉一样,大家除了针对作品进行讨论,还可以针对图中的某一块区域单独讨论,当然,这些标注可以隐藏

  8. 可以接龙,或者说合作,然后多人的作品可放在一起展示;比如,A拍摄,B写文案;又比如,A拍摄场景,B拍摄人物,C合成;再比如A出图,B出了一张A的图的后续,而C又出了一张新的后续(虽然可能只是一时兴起的回复,但也相当于多人创作“漫画故事”了,这个只在推特上无意中碰见过,国内还没见到这样的原摄)

        现在的评论区基本都是吼一句XX好厉害,没有实质性讨论内容,并不利于互相进步,举个例子,其实很多原摄玩家为了精进,还是原因讨论这些问题的。

        好了,现在用掉最后两张图片名额,来简单说明一下第6点和第7点。


        下面本是先出了左图,之后据评论区的反馈,又更新了右图:

№.366《浪子无涯》№.367《浪子无涯》(修改版)

注:题诗由另一位玩家帮忙创作,内容是原创

作者@时莹-玉衡(B站)

评论1:

望舒客栈处理再淡一点,现在的墨色太浓了,有点压抑,名为浪子无涯,现在的感觉像危楼锁愁。既然是雾锁花洲(笔者注:指题诗里的句子),远处是不是可以隐隐约约添一点芦苇?一点拙见。

评论2:

挺好看的,我很喜欢。是要做水墨画的效果吗?这样的话其实可以多加一些山,做出层次感。水面倒影可以再做一做,水面远处是还有一处涟漪吗?这个其实可以不要,有一点突兀。

第一张题诗处理得很好,特别是水印。很多水墨画这样处理是因为原图都是黑白,这个时候点一笔暖色可以中和画面,有些水墨画会点一轮红日,下次你也可以试试这样处理。

远处的楼有点太黑了,它虽然也是主体物,但它毕竟是远景,所以最强的黑白关系我建议还是在崩子以及脚下的木不知道是什么的板子上比较好。

鱼和鱼身处的涟漪可以小一点淡一点,它只是衬托画面以及交代人物要干什么的“道具”。

总之,好!希望还能多看到这种有想法的摄摄。

(笔者题外话:评论2这位玩家是№.006作者(原三等奖),是因此次撤奖事件而删光作品的原摄玩家之一

        这里不探讨技术,只是想说明一点:其实许多原摄玩家除了传达心中那份美好之外,还有一份快乐,源自——技术的进步,即便非常微小的迈进,也会带来莫大的成就感。

        不过显然,大部分作品下是没有这样的氛围的,这其实涉及到另一点——因为大家也都不是什么专业人士,不敢提什么意见,倒不如只喊666了。

        所以,如果建个社区不能改变这个问题的话,意义不大。


        另外,关于接龙,其实上图《浪子无涯》里的鸟,就是从他人的作品中抠出来的,其原图详见№.366的链接动态内容。

        而下面再放一个较为明显例子,第一张图是原图,第二张图他人在其基础上进行再创作;由于每个人擅长的方向不同,处理的思维不同,呈现的效果自然不同。

№.368《雨中漫步》丨№.369《刻晴雪中漫步

注:接龙都必须知会原图作者不然就是剽窃了

作者@吾猫之永昌(上图)丨@lareinawtr(下图)(皆B站)

        当然,这只是接龙的方式之一,更多的……呃,没有放图名额了Orz。


        总之,这个网站自然是没有下文了,过于天方夜谭,就连这个网站的受众如何都是个问题,毕竟许多人只是拍着玩,不想搞太复杂。不过,反正本节标题只是「展望」嘛,自然得开脑洞,如果有其他玩家有条件可以继承这一意志倒是个不错念想,但不大可能。


2. 合成艺术的发展运动

        “后期修图”如果接着发展的话,或许会诞生更多“合成性”的图,与“原生摄影”渐行渐远,或者说,像「类型33-另类艺术」那样的作品会增多,并可能诞生出新的流派——我是指,类似于三次元那样的不同艺术流派。

        我不认为这只是一个笑话,或许有朝一日是可能的。

        游戏摄影是一件崭新的事物,作为社区粘性的组成部分,是值得发展的,特别是对于长线运营的游戏来说,只是,如(上篇)所言,当技术深入到能让玩家对游戏进行大幅“自定义”的时候,那么“摆拍”的情况或许将大于“抓拍”,而后,进一步的发展很可能就会往“合成艺术”上靠,人物不一定会在一个具体的场景,甚至会有抽象一些的内容。

        或许,在未来,会有一场类似于艺术史上「达达主义」一般的运动,来重新讨论什么是「摄影」或者什么是「游戏摄影」,就像梅比乌斯重新定义什么是人类一样(唐突崩3)。

        游戏摄影诞生这么久,但唯独只有原神摄影让我产生了这样的思考,当然也可能是因为我见识少,没在别的游戏里见到众多类似的“合成/另类艺术”,一般都是老老实实在拍。而对此,我总结了这么几个原因,单论一点可能不太够,得综合起来看(虽然不太全,但我现在已经是在想到什么写什么了,我要尽快结束这篇文章!不能再多想了)。

  1. 原神是二次元画风强烈的游戏

    1. 边缘清晰,方便抠图,不像三次元,一般人抠个头发都费劲

    2. 合成一些简单特效并不容易违和(比如二维闪电,雨雪等,同样的特效放到真人身上则会有种廉价特效感),门槛相对没有那么高

    3. 场景内容层次分明,若是写实类游戏,不会想着在一棵树前面放些什么,通常只会选择拍下来,但原神不同,由于层次分明,在看图的时候,会很自然地想去加些什么,图片看上去更像是一层层的,层之间就可以加东西,而非像写实类游戏和现实照片,看上去整个世界就是一个整体

  2. 原神的系统给虚拟旅游爱好者提供了一定基础

    1. 虚拟旅游爱好者,比如玩VRChat也喜欢逛些有自然风光的房间那一类,在虚拟世界体会不一样的美好对许多人来说是件惬意的事

    2. 如果只是开放世界,不搞限时活动、没有抽卡、还会让“没做主线则很多地方的怪打不过”之类的情况发生的话,那原神摄影不会这么火的

  3. 原神的设计省去了一些工夫,降低了摄影门槛

    1. 人设足够细,才会让人一直盯着反复研究角色身上的花纹和剪裁之类

    2. 人均帅哥美女,这方面基本不用修图,更不存在什么磨皮之说

    3. 地图丰富的设计让拍摄拥有更多的可能性,抛开地形不说,现在不同地区的天空甚至都不一样了

  4. 玩家有自己喜欢的角色

    1. 长期驻留虚拟世界的必要因素之一

    2. 扫街不会无聊,最差还能欣赏欣赏角色

  5. 整活的基础

    1. 大部分游戏的攻击动作是为了“攻击”这个行为而服务的,但原神不是,这就提供了更多整活的可能(去掉耍帅的,也有些动作不符合实际,纯粹是为了人设服务的)

    2. 联机(不一定是游戏干了什么,而是队友干了什么)

    3. 摄影活动(多少也激活了些原摄玩家)

        能把摄影引往艺术创作发展,可能就在二游上了,毕竟数码特效出来这么久、游戏摄影出来这么久,还没有其他如此适合发展“合成/另类艺术”的“温室”(本来还想放图的,可惜数量上限了,写到这才发现,好像仅凭文字很难让读者有切身体会)。


3. 规范宣言的组织联盟

        回到在(上篇)中所说的“谷堆问题”,后期到什么程度大众才能接受呢,实际上是缺乏一种可依据的规范,即便这种规范可能很复杂。历史上不同的领域,渐渐地都会聚集起一帮人,成立一种非强制、但大都愿意接纳的规范。 「宣言」这个词只是因为我想起了程序员们弄出的「敏捷宣言」,所以借来一用。

        简单来说,就是一帮各种游戏的头部摄影玩家(不光是原神)聚到一起,在网上共同署名发表一种规范性的文档,在里面将游戏摄影的争议点尽量都写明,并给出确切的分水岭,以便让「谷堆问题」不再是问题。

        比如对于「怎样的后期不能参加游戏摄影比赛」这个问题,就可以写“图中的主体不能被更替、调色时不能让全图色调从色环上偏离超过90度、如果使用了滤镜插件之类的须在作品提交中说明”等等(当然,我这里随便想的哈,没细究,抛砖引玉嘛)。一切的一切,只要是涉及到游戏摄影的,都可以写,最好能囊括比本文提供的35种类型还要更为丰富、详细,以尽可能杜绝争议。

        最重要的,是让后来的游戏厂商,都愿意主动接纳这份规范,并以此为准自发地去执行(执不执行另说,至少声称原意遵守),这在现实中别的领域是有先例的,只要不是特别地站在资本和政府的对立面,这些民间行为都是可以行的

        个人以为,这不是不可能,只是这个事情或许会等很久很久,特别是当VR摄影进一步飞跃式发展的时候,这个问题可能会被重新摆上台面。

     

4.向着终点燃烧的热情

        原摄现在正从「发现美的地方」发展到「创造美的瞬间」,之后会怎样不得而知,不过即便在原神完结之前,或许有人就会停下脚步了,是否将原摄视作过客,这里不作展开。

        有时候想想,有人退圈挺遗憾的,这其实有点“损失厌恶”的成分在里面,人会不免地生出“本来还有更精彩作品能看到,可现在没了”这样的想法,不过仔细想想,本就是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倒也不必过于挂怀,特别是对于圈子来说,换血未必是件坏事,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嘛。

        不过话又说回来,就算退一步来说,当原摄这条路主动或被动地结束后,即便去拍各种各样的游戏,国外也有虚拟摄影师(Virtual Photographer)这个说法,但依旧难成气候,并不能当成一种职业。那么这条路能走多远就又是个问号了……不过,大家及时行乐的,不必介怀,我也是写到这才突然意识到怎么把「展望」环节说得这么被悲观;回归本质,只要大家拍得舒心就好。

        总之,就是这样了,我也已经不知道我在写什么了,溜了溜了,忙工作去,祝大家……呃,今天是3月13日,那就3B节快乐吧~感谢拨冗卒读。


另,图包下载放评论区了,专栏只有三次修改机会,万一链接挂了就麻烦了。

【原神摄影】拍个照能有多卷?(下篇)——细分35种类别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