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第五十九章
治人事天,莫若嗇。
在上一章,讲了以正治国和以奇治国的两
种后果。圣人以道治国,是行不离正,任百姓
自然而然的去生活。反过来,以人智治国,总
认为世界上存在某种关于“治国的真理”
,用
了这个“真理”
,国家就会走向预期中的好结
果。这样的观念,理论上是不正的,方法上也
是不善的。
但是,尽管历史和事实一再证明,天下不
存在着这样一种一劳永逸的治国“真理”
,但
是人们还是迷信于此不能自拔,一个关于“真
理”的谎言破灭了,他们就会马上发明另一种
关于“真理”的谎言去替代它。这样,天下就
会愈来愈无道,社会就会越来越昏乱。
以奇治国,会导致各种妖异灾祸,于是下
乱套了。这说明所谓的各种“治国真理”不过
就是一厢情愿的群体性谎言。那怎么才能为这
样已经昏乱的社会,重建道德呢,这就是本章
要回答的问题。
治人事天,莫若嗇。治人,治理天下百
姓;事天,事道行道。莫若啬,无施无为,不
以人助天,为啬。莫若啬一句,和前面章节
中“唯施是畏”
,
“善建者不拔”
,
“善抱者不
脱”
,相呼应,讲的是同样的道理。人施,就
是妄,就是奇,就是以人智治国。
夫為嗇,是谓早服;
夫為嗇,圣人以道治国,不是做的越多越
好,而是越少越好。百姓自然而然的合天伦而
化,这就是最好的社会。圣人生怕,自己有所
施,会破坏这一切,会扰乱这一切。笃守着大
道,丝毫不予妄施妄为,就好像有宝贵的东西
不舍得拿出来一样,这就是啬。
是谓早服。服,是用的意思,这里指用道
治国。用不道的方法,把国家已经弄乱了,那
么接下来最好的应对举措,就应该是赶紧终止
之前的奇政妖法。这样才能尽早的用道治国。
早服谓之重积德;
尽早用道,则德善。有道则正,用道则
善,有道则积德,德善则积善。道德经中,讲
了积德的道理,也讲了积善的道理。这些道
理,都和我们现在社会流俗上的认知和理解,
完全不一样。
重积德的重,说明,曾经离失道德,导致
社会昏乱。没关系,只要意识到问题,改正之
前妖妄的做法,让天下复归于道。那么,天下
之德,就可以重新接通道这个源头,有道了,
就可以重新积德,德厚了,天下又可以重获安
定。
重积德则无不克;
所谓治国,关键在于治。治者有二,以道
治未乱,以兵治已乱。既能以道正天下,又能
以兵克奇复正。此谓无不克。
天下万物,不外乎形势而已。有形者是怎
么来的,道生之德畜之而来。有形者可穷,无
形者无穷。天下有形者,皆生于无形,天下胜
有形者之者,亦皆生于无形者。重积德,复归
于无形,无形胜有形,无穷胜有穷,这就是重
积德无不克的道理。
生活中,所遇到的难题,之所以无法克敌
制胜,在于以有形御有形,以有穷搏有穷,所
以只会碰撞后屈力殚货而失利。天下没有战胜
不了的困难,如果有人遇到了,只能说明道不
通。以道观之,天下没有战胜不了的事物。
无不克的思想,在《黄帝内经》也讲过类
似的道理:
“疾虽久,犹可毕也。言不可治者,
未得其术也。”以道观之,天下没有治不好的
病,说病治不好的,只是医术不精,没找到方
法而已。治病,治国,道理都是一样的,已病
则戡乱,未病则培正。
无不克则莫知其极;
无不克,无形胜有形,无穷胜有穷。无不
胜,无不应,无不克,孰能如此? 唯有道者,
乘无极之虚,而克万有。
有极则易,易则形,形则势,势则强,强
则壮,壮则老,老则已。以有形应有形,以
有穷应有穷,以有极应有极,穷矣,死矣,亡
矣。
“天之道,不争而善胜,不言而善应,不
召而自来,繟然而善谋。”道之用,为无极之
用,不易之易,以其无以易之,是谓莫知其
极。
莫知其极,可以有国;
统治者怎么样才资格去统治一个国家呢。
本章各句,环环相扣,道理逐次递进。对这个
问题,进行了解答。
老子认为,首先你不能乱来,不可以想一
出是一出的妄施妄为。把所有的人智施为都禁
绝掉,需要做到啬。啬后,得重积德。重积德
了,要无不克,不管国家出现什么样的状况,
都能应对自如并无所不胜,这叫善治。
有了善治这个本事之后,还得莫知其极。
这就需要做到,无论出现什么样的状况,都可
以克而胜之,能做到这样,叫莫知其极。
莫知其极,然后才可以有国。才可以配得
上统治天下。如过德不足以配天下,老子认
为,即便统治了天下,他的国家也会很快灭
亡。
有国之母,可以长久;
之所以会有天下,是因为有了天,有天之
后,才有了天下。之所以有德是因为有道,有
道了之后,才能有德。
所以,天为天下之母;道为德之母。有国
之母,是说治人事天,须臾不可离于天道。
可以长久,指不失其所者久。
是谓深根固柢,长生久视之道。
在前面的章节中,讲了“重为轻根”
,
“静
为躁君”
,
“君子终日行不离辎重”
,
“善建者
不拔”的道理。
可见,这里所说的根,就是指把根深扎在
大道之中。如果根扎的浅呢,就会浮出来,就
会轻,就会躁,于是就会离失大道。
所以,为了让自己的根不至于被拔出来,
那么就要把根扎的深一些。柢,指的是本。根
深了,本才能固。道为根,德为本,须臾不离
大道,谓之根深。德须臾不失其正,谓之固
柢。
长生久视之道,是指死而不亡者寿,不自
生而长生。不益生,不生生,谓之死。唯不益
生,方可以长久,唯不生生,方能死而不亡。
老子说讲的长生之道,原理是这样的,人
的寿命,国家的寿命,它们的根如果深植于大
道之中,道是无穷无尽的,那么理论上,能做
到这样的人和国家,它们的德就是永久足全
的。德永久足全,那么形就会是全的,形全,
则精全神全。得道者,却老而全形,是讲长生
久视,是得道后的一个自然而然的后果。
但是后世之人,却把这个后果,当成目标
去追求。他们不知道里面的原理,于是就盲人
摸象一般,开辟了无穷多的左道旁门,去追求
这个“长生不老”。这样追求的结果,不过就
是益生者不久,生生者不生。多数人,
“修炼”
了一辈子,反倒还不如寻常人寿命更长久。
这样的一些左道旁门的理论破产之后,他
们就开始起了糊涂心思。把本土的一些巫鬼思
想发扬光大,本土的巫鬼之术不够用,还进口
印度的巫鬼思想。臆造出来一个根本不存在的
彼岸物,来掩耳盗铃为他们已经破产的左道旁
门做遮掩,好继续靠这个骗吃骗喝下去。
长生说完了,最后说下“久视”。这里的
久视,不是指眼睛好使的意思。在道家思想
中,道为一,天地万物亦为一。也就是说,老
子认为,域中所有的一切,都是一个一体的生
命。就好比,对于细胞而言,人的身体相当于
它们的宇宙,我们身上所有的细胞,其实都是
参与构成一个大生命的极其微小的一部分。
人的身体死了,细胞也就跟着死了。但
是,道是不死的,是永生的,永恒的。人作为
天地这个大生命的细胞,却可以比我们身体中
的细胞们,所能做的更多。人见独守一,同于
大道,则能与道同,同者同永恒,此谓久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