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金刚川》初印象(有部分剧透,介意勿入)

2020-10-23 22:10 作者:德赫斯  | 我要投稿


因为之前传说的管虎的劣迹,对影片质量一直不大放心,但因为有喜欢的郭帆导演和一众演技派明星,还是买了第一天的票,来看看这场发生在停战前十余天的战斗。

在等待看电影时,我翻看了淘票票的影评,差评已经有几百条,无一不是觉得三个视角的设计有重复灌水的嫌疑。

进入影院,陆陆续续来了很多人,有结伴来的在前座后座絮絮叨叨的答疑解惑,我则做好了看一部烂片的准备。

影片确实分了四个部分,士兵、对手、高射炮班、桥。故事反反复复地回到战争前一天的下午,因为是从三个视角进行叙述,有一些重复镜头。但我并没有感觉到那种重复是无意义的,除了第一个故事后半硬加上爱情,和放弃自己的职责冲向人工桥的看似不智的行为外,另外三个故事都可圈可点。总体来说,三条线在第一个故事整体展现后开始分别进行,在最后一个故事收束了故事线,结构是完整的。电影有两个画外音,分别是老年的志愿军战士和老年的美国大兵,不过到电影后面我已经忘了志愿军的画外音是谁的,只有他眼蒙着纱布,走向大桥的镜头。他的前方,是拂晓的灰蒙和弥漫的烟尘,一个、两个、三个……被燃烧弹凝固的战友躯体如同丰碑,维持着战斗的姿态。然后,镜头转向,他的身后跑出了越来越多的人,我本以为那些人是前面牺牲的战友,这是个有象征意味的画面,感觉影片到这里结束已经很完美,但看看又不是,那些打着赤膊,浑身硝烟气的分明是保障着大桥通行的工兵连战士。随后镜头再转,美军的侦察机再度绕回,他的眼前出现的事物是令大家都震惊的景象——志愿军战士抑制着悲伤和愤怒,快速跑过看起来支离破碎的大桥,而摇摇欲坠的桥板下面是脚踩水下断裂的木桩,一层层支撑起来的人,他们用肩膀,用脊背,承受着无数人跑过的重压,屹立不倒,无所畏惧。敌机又来了,炮弹在桥的两边炸起巨大的波浪,但无论是桥上奔跑的人还是桥下支撑的人,他们都没有停下。最后,镜头拉远,字幕告诉我们大部队按照计划按时到达了金城,天空云缝间泄出一道金光,将这座桥映照得熠熠生辉……

是的,这是我心中的结尾。最后红旗一展,老年志愿军再次开始的叙述有画蛇添足的感觉,完全没有必要再度拔高了。

这电影没有多少战斗场面,少有的高射炮与敌机的对抗也被反复播放让人失去了新鲜感,为追求战斗爽感去看的显然不会满足。至于泪点,我是到了张译埋葬战友时,忽然想到七批终于归国的志愿军遗体,他们也是这样,在战争的间隙,被战友亲手埋葬在异国的土地,不知何日回归他们为之牺牲奉献的祖国,不由湿润了眼睛。到了正片结束的时候,果然有迎接志愿军烈士回国的新闻镜头,看着一个个耄耋之年的老人来迎接他们的战友,我再次泪潸潸——忠魂有知,看看今日之中国,可是你们梦想的样子?就算你们发白齿落,就算你们白骨化灰,你们依旧是我们最可爱的人!

致敬英雄!

(题外话:

  1. 第一个故事中有女话务员,并不是歧视女性,只是在我所看过的影视剧和纪录片中,女兵基本担任的是卫生员和文工团员。至于前线话务员需要背着通讯设备跋山涉水急行军,从体力上女性比较吃亏,若非必要感觉不会让女兵上,所以希望有人能够科普。)

  2. 庑猪号上的希尔,你喜欢开着窗户飞我没意见,但那种高空高速飞行不是会很冷,风也会很大吗?你最后戴着牛仔帽竟然没被吹掉也是神奇。

  3. 第二个故事想从对手的视角表现志愿军让敌人惧怕的伟大吗?但我更多看到的是美国大兵对战争的厌恶,然后更多时间这位希尔飞行员在干什么?他在复仇。是的,一个侵略者,天天在天上直接或间接的伤害着中朝军民,但因为他的同伴被志愿军打下来了,他开始一意孤行地复仇,最后像个英雄似的死去。我怎么不大明白这个操作了?希望编剧管虎可以给出解释。)


《金刚川》初印象(有部分剧透,介意勿入)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