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制空与防空的一点思绪
1.飞机到底有多能打? 飞机很强,随随便便三五吨载荷,十几二十几吨比比皆是;随随便便超音速,赋予载荷更大的初动能。飞机也很脆弱,没了机场,狗屁不是;其装甲甚至不能硬抗30炮的扫射。所以,这么一个【高攻低防】的【大脆皮】,为什么成了战场上最可怕的矛? 因为飞机的优势实在是太大了,表面上说的飞行,载荷的问题,实际上在《制空权》一书中开篇就写了:空军的优势在于从四面八方发动进攻。 飞机很大,苏27竖起来八层楼高,这玩意儿妥妥的是个高达;飞机也很小,跟一个地级市比简直能比没了——一个市那都是几千平方公里。跟它自己的作战半径比呢?也是几百几千公里,跟一个国家比简直相当于一个蚊子和一个人比了。 那如果这只蚊子,能轻轻松松飞多少倍音速,叼你一口你就得立马半身不遂呢?非常可怕,兄弟。 航母也是同理,说大肯定大,但和一座城市比能比没了。这才是空军的可怕之处——进攻时候带来的极大不确定且致命的攻击。 2.飞机那么强还要陆军作甚 首先,飞机很大,也很小,陆军也是一样。偌大的战场,哪怕丢十几辆坦克进去实际上也跟掉个豆差不多。其次,地面环境不比空中,地面是有各种障碍,地形起伏来干扰侦查和轰炸的。因此,飞机对于地面目标的袭击并没有想象中的那般【惬意】——到地儿下个蛋扬长而去。 只要是战争,就是一场指挥和勇气的角逐与较量,摆烂不得。因为赌桌上的赌注是自己的命。所以,飞机作为一种进攻型的力量,也不是万能的灵药。它更像药方中不可或缺的一味,但不代表只需要这种药材就可以治好病。 3.为什么总是说以地制空十防九空 首先地球是有重力的,飞机的高度和速度在进入战场的时候,是一个远大于零的存在,而防空导弹则是依靠自身的化学能从零开始加速,将弹头载荷送到和飞机一致的位置,大量的能量将被耗费在导弹的爬升阶段中。 还有很多时候,飞行器在极高的高度上,以极快的速度掠过地区,雷达跟得上,导弹系统未必反应的过来;对于低可探测度的战机雷达发现都成问题,何谈跟踪和引导导弹拦截? 这还只是在已经发现敌机时候打出导弹的困难程度,更多的时候,防空的黄豆粒儿是没办法撒满整个战场的,让飞机钻个漏实在太简单了。在一些要地防空会里三层外三层的围起来水泄不通,但是这种防空阵地的建设无疑消耗了大量的成本,不是任何一个地方都能负担得起这种成本的防空阵地建设。 4.既然以地制空十防九空,地面防空这么拉能不能不要了 有必要说明的是,以地制空十防九空形容的是一种战略上的被动,而不是单纯的形容飞机和防空系统的关系。 实际上就前面的叙述来说,地面防空该怎么防已经排除了一种情况——红警那种当面锣对面鼓式。现代战争,战机和防空导弹(车)当面锣对面鼓不存在的,充其量是一堆不会飞的黄豆粒大战会飞的黄豆粒。 所以,防空车不会大剌剌的插在野地里,肯定是【像蛰伏在洞中的蝎一样】,当前期侦查恰好没有侦查到这辆防空车的时候【战场情况错综复杂,信息差和信息黑洞以及情报错漏都是常有的事儿】,敌军的战斗机准备执行轰炸任务,突然他接收到了雷达的告警,一枚导弹腾空而起,害怕是不可避免的。 飞行器很强悍,飞行器也很脆弱,飞行器强悍到如果有能力,完全可以在防空车毫无察觉的时候干掉目标。飞行器也很脆弱,脆弱到无法直接承受30毫米火炮的袭击。所以,没有任何一个飞行员不会把朝自己飞来的导弹和炮火当回事儿。 这只是最简单的情况,简单的把空军和地面防空单位分成了两个大类来讨论,实际上如果细化的话,这种情况更加复杂。 这里还有一个比较常见的问题,或者说是认知误区:我们为什么要防空?为了打下尽可能多的敌军战斗机吗? 答案是否定的,防空的目的是防止敌人的战斗机在我军的头上横行。当敌军发现在某处部署了大量防空系统的时候,可能飞行器根本就不会去直接进攻这里。这是一个很奇怪但是又很有趣的幸存者偏差问题。 思考: 夺取制空权就是简单的打赢一场空中的战斗机对战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