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拽妹黛薇儿》:20年前的美国青少年,这样迎接他们的“丧文化”


作者 / 糖衣
编辑 / Pel
排版 / 慧酱
“凡是给《拽妹黛薇儿》打差评的都是同一种人,他们自以为是地不愿意让另类形象出现在MTV这样的主流频道上。但MTV不就是利用了这种把另类当成酷的心态吗?”
如果说如今的青少年推崇《瑞克和莫蒂》这样带着酷劲和虚无主义的动画,迈入成人世界已经尝过社会毒打滋味的大龄青少年会继续咀嚼《马男波杰克》中的“丧”与自我和解——那么20多年前的青少年在动画里所面临的“成长的烦恼”似乎直白得多:在世纪之交勇敢地做自己就好,不要去管家长和老师的白眼。

《拽妹黛薇儿》是一部诞生于世纪之交的美国喜剧动画,其主创正是编写了另类动画情景剧《瘪四与大头蛋》的格伦·艾什勒和苏西·路易斯。在《瘪四与大头蛋》收获好评之后,为了拓展女性观众市场,主创团队决定将前作中出现的一个龙套角色Daria深入挖掘,讲述更为聚焦女性视角的校园喜剧。
90年代往往被认为是美国动画突飞猛进的复兴时期,诞生了诸如《蝙蝠侠TAS》《海绵宝宝》这类脍炙人口的作品。而不同于活泼戏谑的时代风格,《拽妹黛薇儿》将视角聚焦于不那么光鲜亮丽的普通中学生身上。比起劝导年轻观众去成为特定类型的人,这部作品更像是直接将角色抛给观众看,让他们自己找到自己身上角色的影子。
1995年,《拽妹黛薇儿》发布了五分钟的先导短片,并立刻得到观众的认可,尤其中学生团体。到了1997年三月,《拽妹黛薇儿》正式开播,承接并延续着《瘪四与大头蛋》的喜剧风格,后者于八个月后正式完结。《拽妹黛薇儿》随后一发不可收拾,连续播出了五季,最后一季在MTV上播送到2001年六月,并于2002年发布了特辑长片《秋天到了没?》和《大学开学了没?》,讲述主角Daria毕业后度过暑假的故事,标志着黛薇儿故事的正式完结。
2002年,著名媒体《电视指南》将Daria评为“史上最伟大的50位动画角色”第41位;2018年,《拽妹黛薇儿》被IndieWire评为有史以来最伟大动画剧集第4位;系列在国内网站豆瓣上同样拥有每季9.4+的超高评分。


在进一步介绍《拽妹黛薇儿》之前,有必要提到其依托的MTV频道。在互联网和流媒体大行其道之前,观众对流行文化的了解主要来自于电视。而作为电视时代极具影响力的主流频道之一,MTV正是流行文化大繁荣的一个侧写。
从真正的“mtv”到真人秀和动画,MTV保证了人人都有喜欢的节目可看。而作为积极吸纳独立小众流行文化的“资本家”,MTV也致力于将“酷”变成有钱赚、被更多人注意和喜欢的真·流行文化。更多关于MTV的介绍,请参见动画学术趴之前的文章:《这家炫酷猛爆飞冲天的电视台,开创了动画的新时代》。

但依然有《塔尔萨之王》这样的新作产出
Daria来自一个骄傲的中产阶级家庭:父亲Jake是一个金·凯瑞式的神经质中年男子,为了小事神经紧张,时刻维护自己的大男子形象,即使大多数时候要做家庭煮夫但依然能理解Daria;妈妈Helen是名校毕业的律师,除了在生活上和财政上撑起这个家,还是一个责任心爆棚的工作狂;妹妹Quinn则是典型的y2k潮人,平时热衷打扮,更不忘时时对姐姐尖刻呛声。
而在Daria的高中,也活跃着各种角色。比起四肢发达头脑简单的四分卫和啦啦队长,Daira更喜欢和有头脑的人做朋友:Jane是Daria的好闺蜜,同样热爱吐槽;Jodie则是班级的课代表,同样是Daria为数不多的知心朋友。

生活在相对幸福安逸的家庭里,Daria却并不满足于成为乖乖女,而是用深厚的毒舌功力平等地吐槽身边的所有人:不仅爸妈拿她没办法,老师和同学也一样。



简直像是有了思想深度。”





这种对一切都满不在乎的通透感,使得Daria立刻成为观众心中最喜欢的角色:或许在现实生活中,冷漠淡薄的同学不会是最受欢迎的;当她/他们用充满黑色幽默的毒鸡汤去泼醒别人的时候,当事人也不一定是自己——但不管怎样,观众乐于承认的一点是,聪明和愤世嫉俗很酷,而且私下里愿意成为这样的人的朋友。这种对“邪恶天才”的喜爱也会在90年代和21世纪初其他的类似作品中看到,比如《布莱克书店》《神探夏洛克》甚至《生活大爆炸》。

值得一提的是,90年代末的时代精神确实和当下有了一点区别:时尚像一个轮回,“另类”经历了从被排斥到被接受甚至看作一种酷,逐渐又显得烂俗。而90年代正是那个“越另类越酷”的节点。
《瘪四与大头蛋》率先刻画了不同于主流眼光的烂仔,而《拽妹黛薇儿》在此基础上更进一步,让人看到愤世嫉俗不是喷子的特权,它也可以优雅而机智。这种充斥着“一句话辣评”的台词逐渐延续到下一个十年流行的推特/微博中,直到近些年渐渐淹没在抄袭与整活泛滥的短视频世代里。从这个角度讲,Daria是真诚的,只能创作于那个毫不接受妥协的90年代,启发互联网但又不与之同流合污。
不同于与时俱进的《辛普森一家》,Daria的故事仅仅是中学到大学的一段过渡,她的生活不会经历从电视到智能手机、校报到社交媒体的过渡。为了强调刻画其日常生活的另一面,《拽妹黛薇儿》用相当多篇幅表现了Daria喜爱的电视节目Sick Sad World(恶心悲伤星球):这个电视节目如同Daria本人一样充斥着对现实的质疑和批判性的陈述,同时在结构上又充当了剧集叙事线之间的过渡。

可以想见的是,作为MTV出品的动画,音乐在《拽妹黛薇儿》中承担了相当重要的作用。除了固定的片头曲You’re Standing On My Neck,每一集都会随着Daria的心境在结尾使用不同的音乐做片尾曲。事实上,完整五季《拽妹黛薇儿》收录的音乐有237首之多:除了Foo Fighters、REM、The Verve、Oasis和Blur这样在90年代红极一时的乐队,大量独立/另类音乐人的作品撑起了整个故事的音乐叙事。

曲风上看,《拽妹黛薇儿》收录了大量轻摇滚/英式吉他流行曲/独立音乐,这正是90年代“小众即是酷”的心态体现。彼时华丽浮夸的80年代摇滚日渐式微,人们已经开始厌倦猛男主打一切的荧幕与收音机,而随着涅槃乐队刮起的grunge风格则令年轻人眼前一亮:个性十足和勇敢做自己总好过成为固定的几个“好孩子”版式。

当然,这样完全的叛逆会带来另一种层面的刻板:排挤Daria的同学是典型的坏女孩团体;老师永远气急败坏;亚裔校长狂妄又不近人情;而Daria的父母同样在光鲜亮丽的背后有着自己的问题。

Daria的妈妈面临着90年代职场女性永恒的痛:如何在好母亲和做自己之间达成平衡。Daria的妈妈屡屡自嘲不能理解自己的女儿,但这并不妨碍她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解决Daria靠吐槽和逃避所不能解决的问题,比如,运用自己对法律的掌握让Daria免于校长的刁难。
另一方面,Daria的父亲显得像是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的谐星,在和自己的两个女儿讲理时往往被反过来教育一通,更是会搞砸每一次挺身而出想要解决问题时的尝试。从这一角度看,《拽妹黛薇儿》是90年代对女权主义的一种支持,当然,另一方面,以现在好莱坞创作者的角度去审视,片中非白人族裔的刻画实在是少得可怜(仅有两位非裔学生和一位华裔校长)。


考虑到90年代末喜迎新世纪乐观气氛和尚好的经济形势,《拽妹黛薇儿》事实上反映了一种朋克式的物极必反的叛逆:不管怎样渲染成长的烦恼,彼时的高中生往往家境良好,烦恼来自精力过剩的叛逆与恋爱时的烦躁不安;对未来的期待也多于如何填饱肚子的烦恼。
在这样的环境里,青少年自然有时间审视自己(刚刚开始)的人生,然后讲出大人一般成熟的结论。Daria最难能可贵的一点正是在于,作者借她的口讲出了每个时代的青少年共同的烦恼与早熟,而这种精神是超越时代与阶级的,不论是已经度过青少年时代的观众还是二十年后正在经历青春期的新人类都能从中找到共鸣。
也正因为如此,《拽妹黛薇儿》并没有落入青春校园剧的巢窠,去设置典型的反面角色以增强戏剧冲突,而是试图对每个人的优缺点都进行刻画,每个角色都可能闪光,也都有可能犯错。
这也使得观众不会对某个角色过于共情,而是将他们看作有血有肉的普通人。即使高冷自闭如Daria,也会有想要捉弄人的一面,在剧中一集,Daria不爽妹妹Quinn的拿腔拿调,于是暗中跟拍妹妹的出糗时刻并想要公之于众,但最终还是良心发作没有公布录像,Quinn更是阴差阳错下更受欢迎了。


纵观各个季度,Daria的角色成长并不来自于其性格和处事风格上的变化,而是反复通过各种小事侧面增添角色特征的厚度,这也使得Daria这一角色的形象鲜活、厚重,最终成为一代青少年的代表形象。
此外,有趣的是Daria的主创曾经设想过主角们的未来走向。在这个非官方的未来时间线里,Daria成为了专栏作家,维持了她一贯的辛辣和诙谐;Daria的闺蜜Jane在艺术路上更进一步,而Daria的暗恋对象Trent则努力在音乐和谋生之间挣扎。此外,Daria的父母开始了快乐退休生活,余下同学各自步入各自的中年危机。

考虑到《拽妹黛薇儿》完结于2002年,这一“20年后来相会”畅想在当下似乎更具对比价值。也许没人能想到社交媒体的巨大影响和一系列公共卫生事件带来的震动,但不管在哪个时代,回归现实似乎都是不可避免的结局。酷劲总会过去,每个人都没有自己心里想的那么独特,而每一代年轻人都会面临自己的中年危机,只不过表现形式不同罢了。
二十年前的年轻人已经开始养生,而当下的年轻人随着“梦核”的兴起开始回顾二十年前的流行文化,不知道这两代人的时代精神究竟会有怎样的碰撞——甚至,一个更严肃的问题是:在价值取向空前多元的当下,还能否创作出精确反映时代精神的青少年形象?除了《瑞克和莫蒂》这样充满虚无主义的不屑的作品之外,还有多少嬉笑怒骂能被越来越严格保守的评论容下?

幸好,剧中的Daria停留在了高中毕业的一刻。如果能够乘坐时光机,已经过了高中时代的读者或许会回顾过去的时光,想一想高中之后的人生是否会因为选择不同而完全变样。作为一部没被砍而幸运活到完结的作品,Daria在毕业典礼上用一段值得全体起立鼓掌的话为整部作品的精神做了总结,而这段话同样值得二十年后的观众回味:
“My advice is: stand firm for what you believe in, until and unless logic and experience prove you wrong; remember, when the emperor looks naked, the emperor is naked; the truth and a lie are not ‘sort of the same thing’; and there is no aspect, no facet, no moment of life that can’t be improved with pizza. Thank you.”
“我的建议是,坚定地相信你所相信的事,除非它与逻辑和经验相悖;记住,如果皇帝的新衣看不见,那他就是没穿衣服;真相和谎言绝不像某些人所说的那样‘没有明确的界限’;而且请确定一定以及肯定地相信,无论如何,没有什么问题是一顿披萨解决不了的,谢谢。”

*本文来自「动画学术趴」,未经授权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