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7-18 新闻1+1 | 农业人口进程落户,浙江在推进什么?
相关标签
农民;户口;
数据事实
浙江省推动落实常住地提供基本公共服务制度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实施方案(2023—2027年)
(一)放开放宽农业转移人口落户条件
全省(杭州市区除外)全面取消落户限制政策,确保外地与本地农业转移人口进城落户标准统一,试行以经常居住地登记户口制度,落实含法稳定住所(含租赁)蒋户及配偶等直系亲属随迁政策。
全国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浙江常驻人口数量居全国第8位,但流动人口数量却居于全国第二位。 2020 年,浙江流动人口为 2791. 97 万人,常住人口中流动人口比重为 39. 58%,即每 5 个常住人口中就有两个是流动人口。
宁波市 19 部门支持灵活就业工作,政策中就明确,灵活就业人员可以以个人身份参加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开了社保以后,那个最起码在这里生个病,感冒发烧最起码也有报销,还能那个钱不像以前全部都是自费,还有以后退休了还能多少有点生活保障。
根据国家统计局 2022 年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显示,全国农民工总量已达 29562 万人,在外出农民工中跨省流动 7061 万人,省内流动 10129 万人,平均年龄为 42. 3 岁,正是上有老下有小的年龄。
专家问答
问题1:今天媒体在面对浙江这样一个新的这种政策的时候,解读的重点都放在了农业人口可以除杭州市区之外,可以在浙江其他的城市落户这一个重点上。这是这份文件的重点吗?真正最大的受益人群是谁?受益的?得到的实惠究竟是什么?
回答1(浙江省发展规划研究院的副院长蓝建平):这份文件的重点非常核心的一个字眼就是我们农业转移人口这个群体,是这份稳健最大的一个核心思想,一个非常现实的情况是我们在城市有很多户口在农村的,但是工作是在城市的,那这个人群在半年以上,我们称之为农业转移人口。那么大量的农业转业人口怎么样能够得到更好的各种均等化的服务?就是基本公共服务使这份文件是最关心的问题。通过这份文件的出台,就要为我们农业转业人口的基本公共服务能够落到实处,是我们大量的农业转业人口在城市工作期间得到最好的保障和服务。
问题2:说到这个农业人口的时候,其实就别忘了他农村户口背面也有他非常实际的拥有,像宅基地,还有这个承包的这种土地。那我们注意到在这个文件当中强调的是保障落户农民的农村土地承包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收益分配权不得以退出上诉权益作为农民进城落户的这种条件。那反过来先问您这种宅基地,它是既可以拥有原来在农村的宅基地,同时又享有进入的城市的基本公共服务,对吧?
回答2(浙江省发展规划研究院的副院长蓝建平):对的,这个我们从农业转业人口从文件角度来讲,实际上是涵盖两个方面的,一个是在城市端,一个是在农村端。那么刚才提到的我们像农村的这个宅基地承包权、包裹集体权益的分配权等,这三权事实上对我们农业转移人口角度来讲,它和乐不乐乎是并不挂钩的。换句话说,我们农称的这 3 个权利,对于农民来讲,对农民来讲不是我们落户必须分开的条件,你要选择在城市落户,我们刚才提到的三个权益,依然它依然是拥有着以上的我们这三个权益的,就是我们刚才提到的承包权。这个我们的集体收益的分配权,包括财基地这个权利。这三个权利作为它落不落户的角度来讲,它相互之间并不实行挂钩的政策。你愿意落户,这三个权利依然是你的,你不愿意落户。
当然这三个权利原来就是有的,所以这是非常清楚的,在这本文件当中也做了清晰的表达。嗯,所以我们要很清楚地这个告诉我们这个农业转业人口,你落户对你来说,如果是你觉得自己是比较好的一种路径,你可以选择落户,但你原来的三权它依然是存在的,这是文件当中非常清晰的。当然对于农产角度来讲,它的综合改革以后在这方面可能会有更好的体现。
问题3:正好涉及到说宅基地的时候,大家好理解,那个房子就在农村继续留着嘛。你在城市已经落户了,但是他所承包的土地,他如果在城市落户里头谁来种这个土地?实践当中这一定是制定这个政策已经有很多的这种答案,并且思考的过程。那您怎么回答这个问题?谁来种他们的土地?
回答3(浙江省发展规划研究院的副院长蓝建平):这个问题其实我刚才讲过,其实我们农业转业人口它是有个定义的,是在城市,本来就在城市工作半年以上的这个群体,他原来该怎么种地,他依然还是怎么种地,这一点是非常清晰的。就是这个并不是他户口转到城市以后,他原来的这个承包的地他就不去种了,他原来他自己比如积极性回去种的,还是委托人家给他种的,这个依然原来的模式如此,依然如此,并不是说他户口为改变,他地也不种了,或者出现什么其他什么情况,这一点也是非常清楚的。所以在这个文件当中,我们的着力点刚才我们已经讨论过,它一定在于农业转移人口基本公共服务的着力点,而并不在于农村灯它是不是去继续种这个地。这个文件当中这个我们在于前面的很非常清楚,后面我刚才也回答过,也讨论过这个话题,我们在调研的过程当中也清楚,你这个掌握了这样一种发展的情况,其实对于它户口落到城市以后,它依然这个农业、农民、农村的过程当中,我们的这个三权这个问题它依然是享有的。这个地的问题,它原来什么经营方式,依然也还是怎么经营方式。嗯,这个不改变的是,或者他愿意做改变,也是他自己的选择的问题。
问题4:接下来其实有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今天看到这个文件的时候,大家都解读可能按惯性的司法。唉呦,那肯定很多农业人口是非常愿意落户到城市当中,将来杭州市区要开放,那就更愿意落户了。但现实是到了浙江之后,发现浙江的农村其实非常富裕,相当多的农村都很富裕,究竟能有多少人愿意落户城市?您怎么看待这个问题多吗?
回答4(浙江省发展规划研究院的副院长蓝建平):我觉得我们这个这份文件的核心所表达的思想是,我们大量的农业转业人口,它的基本公共服务是否得到比较好的保障?那么对于它户口这个是不是落到城市来,就原来的农村户口是不是落到城市来,这件事情其实是基本公共服务来说是有关系,但不是在文件过程当中并没有明确的把它置为一个价值导向来理解的。
我们关注的点这份文件所突出的核心思想就是农民,就是农业转移人口它的基本金融服务问题。当然浙江在这方面的农村角度来讲,这个的确是非常不错的各种条件,正如白老师刚才所言,还是非常好的一种发展态势。那你愿意把户口这个达到我们这个条件来讲,你放到城市当中去,你自己选择过去这个对文件当中也是做出了一些说明的,这个是自己的一种选择的问题。
当时我觉得是传达的一种信号,给出的一种基本追本服务,是保护、是鼓励,是让更多的农业转业人口的政策基本公共服务,通过政策的方式得到更好的体现,得到更有力的保障。至于是不是把户口迁到城市来,我觉得现在这个城市的户口好像吸引力也没有以前那么大了。换句话它含金量我觉得是在我们农村角度来讲的含金里是相当的高的。那每个人对,根据自己的理解,我在户口是迁到城市当中去,还是继续放在农村角度来讲这个我这是我觉得自己面对未来发展和当下实际的每个人的需求,他作出的决定,并不是说我在文件过程当中这个来阐述这些问题。
文件阐述的核心指导思想就是我们农业产业人口的基本功能,就基本公共服务,它必须得到保障,这是我们大量的在城市的务工的,就是城市农业转业人口这个群体当中它得到充分的体现,这是核心的指导思想。而并没有说在户口过程当中,你是否通过这个户口放到农村还是放在城市来输出我这个文件的指导思想,这个我们也必对此必须要一个很精准的理解和把握。
问题5:蓝院长,这个我们先说到这个基本公共服务,大家马上就会想到的是教育、医疗。咱们先说教育大家最关心的,你如果已经落户到了这个,比如说温州,那大家自然好理解了,但是如果有的移动人口过去 3 年是在宁波工作,但是近两年到了温州,他是否可以不再上农民工的这个子弟学校,而上正常的市民学校呢?
回答5(浙江省发展规划研究院的副院长蓝建平):这个问题就是我们在不同的地区就不同的市,怎么样去考虑这个农业转业人口?它在工作过程当中它的连续性的问题。那浙江省在这份文件当中提出了非常重要的叫界分子,就是我在你刚才提到比如在温州的时候,它有一个积分,那么它到宁波的时候,这个积分原来的积分是不是就无效了?我们同样的把这个解封在不同的城市过程当中,通过省界的共性与视线的个性相结合的方式,把这个积分制,就是你无论是在温州工作还是在宁波工作,能够把顶层设计与个性的,就是共性的问题与个性的问题,通过积分制能有效的能够把这种这个农业转业人口,比如像教育这个问题的基本功能服务得以延续。
那这个在文件当中已经写得非常清楚,那对于在不同城市的务工者就容易转移人口,通过这种政策的整体设计,就比较好的把他的这种工作的方式与子女的教育工作在移动,子女的教育他也跟着在连续做到了有机的统一,这个文件当中也做了非常清晰的这样一种顶层的制度设计。
说的更直白了,是不是就意味着更多的移动人口就可以上这个正常的市民学校了,而不再是农民工子弟学校?
问题6:那接下来的时候我们注意到在今天的这份文件中,特别谈到的是大力推行电子居住证,全面实行电子居住证网上申领等等很多。那可能乍一看文件的时候,马上就会想,我们都有居民身份证了,为什么特别强调这个电子居住证?它会有利于什么?怎么看待这一点?
回答6(浙江省发展规划研究院的副院长蓝建平):这些电子居住证我们都知道现在是一个数字化的社会,是一个网络化的时代。我想比如说我们这个农业转业人口,你给他办一个居住证,他要带在身边,和现在用一个电子居住证放在手机端哪个更便利?很显然我们不可能,或者说我们不会经常把一张居住证放在口袋里,但是我们一定把一个手机带在身边,那么适应这个数字化的时代,我们让电子在这个身份证、电子居住证作为我们农业转业人口最重要的一个标签,让它的各种权益能够适应这个时代的各种各种各样场景的使用。这是对于每一个农业转业人口在城市的各种场景当中使用来讲是最方便的,也是最安心的用起来我想这种体验感也是十分的强的。所以为什么要推行这个电子这套这个证件,而不是原有纸质这套证件,我想是适应这个时代数字化发展要求它做出了一些调整和改变。
问题7:在这个文件当中我们还特别注意到了非常强调未来的这种接续,你像这种社保的缴纳居住时间说将来有可能在长三角地区就是拓展,那可意味着不光是你浙江的这份文件,那可能要求的是上海、江苏、安徽等等都有政策联动。我这个理解没错。
回答7(浙江省发展规划研究院的副院长蓝建平):这个长三角一体化是我们非常重要的国家战略,那浙江省在这一方面我们也积极的推动去涌入长三级一体化国家大的战略。那么在长三角一体化的过程当中,上海、江苏、安徽、浙江各省都有在这个农业转业、人口私密化方面的一些好的和做法。那么各个不同省市之间怎么样在政策制度过程当中按照一体化的要求来推动?换句话说,假如说我们,比如刚才举个例子,从积分制角度来讲,我们是不是能够互认呢?假如说江苏省的这个安徽省的和我浙江省的各种解封制度,能够相互之间做到互认的话,那是实实在在的我们产生一体化的制度供给。所以从浙江这份文件过程当中,我们也注册了这方面的一些顶层设计的文件。
具体的要求,那从今后来看,我想顺应长三角一体化,按照国家战略的要求,一是三省在各种方面能够最大限度地能够胜利一体化的趋势,尤其在我们这款文件当中一个主题词就是我们的农业转业、人口市民化这个问题上,能够有序地采取14。三省之间各种方面的主动对接,能够更好地顺应厂商一体化的趋势,是实实在的贯彻厂商一体化重大战略的一个举措。
所以围绕着农业转业人口市民化这么一个基,农业转业人口基本公共服务这么一项重大的政策,我们努力的推动常三的一体化,一是三省之间在这一方面能够同向同行,我想也是非常符合国家战略要求的。也是浙江这份文件过程当中,对农业转业能够市民化过程当中我们希望能够按照这个方向去积极的推动的一个政策和制度。
规范摘录
除了简单的居住证,更重要的是,根据实施方案,未来居住证与身份证的功能将实现衔接,包括就业、住房、教育、文化、医疗、社保等城镇基本公共服务的提供,也将以居住证为载体。
领取居住证以后,可以在办证地享受子女入学、社会救助、职业技能培训补助、医疗保险、公共交通、公共租赁、住房保障、文化服务等社会保障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