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为什么每次看唐老师说话都觉得尴尬(试分析原因)

2023-07-20 16:15 作者:黑暗de空间  | 我要投稿

前几天看了他B站采访片段,他说央视三国的缺点是在于当时评价体系有问题。我看完一遍又看了一遍,先是觉得很雷,后来抛开成见,冷静分析,假如他自己后来清楚他的诸葛亮愚忠化,那么是应该给他点赞的?

但是他一直把问题的重点放在央视曹操身上,而且整段话举的例子几乎没一个有针对性,我也是醉了。


他举的第一个例子:

他们到大学开座谈会,向学生提问看了《三国演义》你们最喜欢谁,学生回答喜欢曹操,他问为什么,学生说“宁叫我负天下人,不能天下人负我”。他就对人家说:“如果《三国演义》看完后你们得到这个结论,我们也白拍了。”

我的感想:

是你们叫学生选一个最喜欢的人物,学生单纯,直抒己见,只因不如你意,你就大惊小怪。

看《三国演义》原著喜欢曹操的人都很多好么,全都白看书了吗?学生只是更喜欢曹操,没有否定诸葛亮人品,却被你一口否定了,学生冤不冤呢。

而且这事情,关央视三国剧组的评价体系什么事。您能不能讲讲清楚啊。


他举的第二个例子:

无锡三国城,有个《三国演义》演员排序表,排第一的是曹操。所以他觉得这也可以证明央视三国有问题,他说,三国演员真正的核心人物明明是诸葛亮。

我的感想:

曹操前中期戏份很重,角色性格复杂,演员完成度高,还拿了飞天金鹰双奖。影视城演员排序把他排到第一也不过分啊。还有一个可能,曹操第一个首字母是C,诸葛亮是Z,曹操在前没准是自动排列。这锅能要央视三国剧组背吗?何况央视三国演员表,第一个出场明明是刘备。

再说《三国演义》这书的核心人物,不见得只有一个诸葛亮,诸葛亮肯定算最重要的灵魂人物,但核心人物只有诸葛亮,这说法太绝对了。


他举的第三个例子:

拍官渡之战的导演,曾经说过官渡之战时的曹操是个英雄,战胜袁绍统一北方,所以你看他镜头老百姓顶礼膜拜(讽刺态度)。英雄怎么又变成了奸雄呢。

我的感想:

那不是官渡之战时期么,曹操在当时有英雄气概,也没毛病。唐指责的片段,应该是22集官渡之战后,黄河边上,几个老百姓来感恩他的片段 。本人觉得这段描写,哪怕是编剧加的,也并不算违背他的“奸雄”属性,而且正因为他是“奸雄”,所以他知道笼络人心,利用老百姓给自己颂德。而原著里面曹操收买人心片段不要太多。

而且唐说罗贯中精神“尊刘抑曹”,我最早也以为罗贯中很喜欢贬低曹操,其实不是的,毛宗岗才特喜欢贬低曹操,而真正的罗贯中版恐怕早就失传了,根据传说中更接近罗版原貌的《三国演义嘉靖本》看,作者还真把曹操写得够英雄。而且我在看两版舌战群儒时也发现,毛才是那个蜀汉dw,非要把曹操作为霸主的合理性删得干干净净,不给讨论余地。

知乎有作者写了比较清晰的介绍:https://zhuanlan.zhihu.com/p/84889788

嘉靖版舌战群儒,薛综说“天下者,非一人之天下,乃天下人之天下”,毛版好像做贼心虚删了个干净。而什么叫“人皆归心”呢,就是唐老师说的那一段啦。原著薛综看到了这一切,唐老师看不到,可能因为他当时只顾着大骂薛综了。🤣

其实拍摄这么重要的一本原著,主创各抒己见是为了精益求精,对不对,要全部人都统一观点,不现实呀。“评价体系不统一”的真是情况是“评价本来就不可能统一”,这不可能只是他那个时代会发生的情况。

央视三国存在不同导演风格偏差,对人物理解有偏差的问题,但曹操的问题,远没有诸葛亮严重。诸葛亮前面的浮夸,后面的愚忠化,颓废状,整体格调太低了,唐自己就把一个正派人物表面化成狡诈状,他还觉得“这就对了”。曹操是奸雄,狡诈状,他诸葛亮还故作狡诈状,那要观众区分什么,谁气场强喜欢谁嘛。何况有些问题,我觉得应该也算原著的锅,鲁迅那句“多智而近妖”就说明了这本书塑造诸葛亮得不够真。


至于为什么本人每次看了唐老师发表意见就一脸懵呢,大概是因为他每次都很有“英霸之气”,看上去他比一般人更会思考问题,更有建设性意见,可每次我都发现:他提供的证据压根不能证明他的结论……😂





为什么每次看唐老师说话都觉得尴尬(试分析原因)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