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怎样选择研究生导师?
考研怎样选择研究生导师?不同目的选择导师侧重点也不同。研究生们可以收藏起来!

01 只读个硕士,不打算继续走科研道路的
对于这部分同学来说,不打算做科研,如果一味地花费精力写论文做实验,意义不大,有这些时间不如好好打磨自己,多学习一些有用技能。那么在选择导师时,可以考虑这样几个方面:首选人品比较好的导师;最好导师擅长为人处世,你也能get一些技能;能提供一些资源当然更棒了;
02 想读硕士好好做科研,也打算继续读博士的
这部分同学既然想继续从事科研,最好还是要打好基础,培养好科研修养。所以更侧重于选择科研水平高的导师。
推荐考虑科研水平高的年轻导师,这些老师正处于事业上升期,能力和精力都处于满核状态,相信能对科研和写作有比较直接的帮助。
其次科研地位高的导师也是不错的,通常他们会与本领域很多学者保持较好的联系,也会经常邀请一些学者或被一些学者邀请访问交流,这样学生能够有更多学术交流的机会。
最后有较高行政级别的导师也是不错的选择,虽然科研上提供不了直接指导,但是这些导师可以接触到的科研资源还是蛮多的。
03 读研目标还不是很清晰的
有些学生虽然考研,但自己也没有太清晰的未来计划和目标,先考上再说。可以选择有一定学术水平的年轻老师,年轻老师由于自身尚有评职称的压力,一般很乐意指导学生发论文。
再加上代沟小好沟通,这类导师也懂得找工作的艰辛,也会理解学生考证、找实习的压力,能够给予学生一些未来发展的建议。
根据考生的读研目的可以有倾向性地选择导师,在了解和选择过程中,有一些过程中注意的地方可以给学生作为参考和提醒。

1.不要为了拿学历随便选导师,后果可能有点惨。
千万不要觉得以后也不想搞学术,就为了拿个学历,而随便报一个比较水或者觉得不会管你的导师。虽然这种导师可能真得不会管你,但代价是你的论文和毕业都可能会受影响。
2.看导师现在处于哪个职业阶段。
导师是年长且地位高的教授还是刚评上硕导的青年老师?
老教授在专业领域有一定的话语权,资源更多,平台更好,甚至对学生将来找工作可能有一定的帮助。但缺点也很明显,就是学生众多,他不可能考虑到每个学生,很大可能是“散养”教学,比如研究方向自己想,实验自己做,对自学能力和抗压能力要求比较高。
青年教师经验和学术上会欠缺一点,手下可能没有几个学生,甚至有的老师会手把手教学,跟着这些老师,只要跟着他的脚步走就好。虽然学习生活中会比较累,但是毕业要求基本会在不知不觉中就达到了。
3.看导师所带学生的毕业时间以及毕业去向。
看看这个组里的学生是继续做科研的多,还是去业界了?如果学生毕业后所去之处都还不错,说明导师愿意推荐学生,愿意帮助他们找到心仪的下家。
有时候导师会跟某些单位或公司有联系,工作单位有师兄或者师姐,在工作的时候也会省去很多不必要的麻烦,更快上手工作。如果你的师兄师姐就业方向类似,那么多半这样的情况下,老板肯定是出力的,你的工作十有八九是有着落的。
4.如果心仪导师兼任行政管理,要做好这些心理准备。
一般来说,导师兼任院长副院长等等的,他们手头的事情一定多又杂,学术能力是肯定有的,只是有太多其他事情要做,肯定要在学术上放一放了。
如果是想要选择这样的导师,可以查查这位老师的论文期刊是什么时候发的,都发的哪些刊物,如果大部分都是好几年前,近年比较少或者都是一些小刊物,那么基本可以判断这位老师的重心不在学术上了。这种老师确实没太多时间管你,偶尔见两面指点指点,基本靠自己。
当然这种放养对于只想拿文凭走的学生来说就是天堂,研究生课少又没人管,导师又有官位,除非其他老师故意为难,不然毕业没啥难度。

5.理工科同学优先考虑32-40岁之间的男老师。
这个阶段老师一般都为了评副教授、教授、博导等比较拼,在这个状态带动下学生往往也会比较优秀。起码老师带着你做课题,也不至于自己整天瞎搞些有的没的。
但也不要盲目地根据职称找老师,猛扎堆地找教授、博导、院士。有些老师评上教授后,由于年龄、家庭等各方面原因已经基本脱离科研岗位,有些已经转向行政了。
那为什么他们还会招学生呢?因为现在的研究生院都是以课题组为结构,几个老师一个课题组,这些教授级的老师只是拿着自己的招生名额把学生招进课题组,把学生丢给课题组的其他老师带。
6.系统了解导师的教育背景和工作背景。
在接近导师前,一定对导师的背景做一个系统的了解。包括导师的教育背景、参加过的科研项目、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前所在实验室的情况等等。
如果心仪的导师有过更换工作的经历,查一下这个调动是否有不合常情之处。对于在原单位已经拿到教授职位的导师、没有明显原因调到目前单位的更要留意。比如从一个更好的学校换到一个明显不如原单位的学校;调动之后,没有在职称、行政职务、工作待遇等方面有明显的提升。
如果发现有不合常情之处,但又没有在公开材料里找到明显的卸任、离职原因,很大概率是因为在原单位有些问题,被压了下来而不为很多人知道。遇到这种情况就最好尽量避开了。
7.不要因为老师上电视多、公众知名度高等原因而选择导师。
有的导师经常上电视,风度翩翩,谈吐不俗,成为“明星导师”,公选课场场爆满。很多学生会奔着导师的知名度去选择。然而,这类导师通常会有各种各样的事情,他自己带的硕士生根本没时间指导。选导师不是看谁名气大,还是要从自身情况出发,选择和自己各方面更相符的导师。
考生可以提前了解下想要选择的导师,但还是要明白,重中之重是复习和提升自己,首先要先确保自己过了考试的第一关,选择导师的事情可以往后放一放。学生与导师本身就是互相选择的过程,学生希望老师能对自己有所帮助,导师也会看学生对自己有什么价值,所以说一千道一万,一定还是先提升自己最重要。

更多考研资讯,可关注公众号——树蕙考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