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为什么拉球依靠小臂而不是大臂

2023-10-06 16:52 作者:马克聊乒乓-TheMatrix  | 我要投稿

      

       选球拍的时候,很多人都知道不能太重,你搞个100克的底板,如果是大板面,再加上配胶也重,最后你肯定挥不动。可惜的是,有的人打了半辈子球,他还是抡大臂。你想想看,小臂更重,还是大臂更重,抡大臂,比甩小臂其实要难得多。但因为发力框架决定了,业余很多就只会抡大臂!所以为什么业余的有些人打球,不管三七二十一,先退格两三米为敬,不为别的,大臂拉球节奏很慢的,近台拉不了,只能先退台再说。我们看波尔打球,那节奏就非常清晰,第一板退多少,第二板退多少,第三板退多少,那个很明晰。有些业余的打球要么不动,要么一退到底。一退到底,很容易现成被动,对方给你吸一板短球,你就容易傻眼。

       先不谈框架的合理性,因为抡大臂实际上很费劲,所以节奏就很慢,这肯定是不合理的。又因为抡大臂,它这个动作其实不够收敛,肯定是形成了一种难控的局面,抡大臂其实很容易失误的。所以抡大臂的基本上拉不好下旋,上旋也只敢退台拉,或者“等球”,不敢抢攻,节奏很拖沓。

       框架合理性放在最后,这里谈肌肉关节的运动。我这么一说,估计很多人就“悟道”了。抡大臂是怎样的一种状态,尤其是基本上不用小臂,都用大臂的形态,基本上可以理解为击打百分之90,摩擦可能就百分之10,总之摩擦是非常少。这一下大家就能看出问题了,抡胳膊这个发力,基本上不符合弧圈球的说法,再怎么发力,你得有个百分之30左右,才算是弧圈球。要形成弧圈球,要把球拉转,其实主要靠小臂,因为发力的时候,小臂可以往上制造非常多的摩擦!你抡大臂就不行,抡大臂的普遍是往前抡的,都是撞击比例超级大的。所以为什么拉球不能抡大臂,你的关节就决定了,只有小臂才能非常多的摩擦,大臂参与越多越容易形成撞击过多;但撞击到了一定的比例,你抡大臂其实就不能称其为拉球了,更应该称之为快攻击打。

       接着谈框架的合理性,实际上拉球是一个复合动作,但节奏很重要,大臂要锁住,不要瞎动,要保持肩先出。拉球的正确发力是,顶胯转腰,肩先出,肩带大臂,大臂随动,小臂跟上,然后大臂要制动,小臂要最终锁定,动作的末端需要制动。拉球表面上看不复杂,但来球高点和矮点,来球转一点和不转,你拉球就有适当的变化和调整,不是每一板球都一模一样。而且拉球的制动也是非常重要的,很多人是前期发力巨多,但不懂自动,能量就损耗了。

       拉球这个为啥制动?我们看别人甩鞭子,最后手是不是瞬间锁住,不锁住,就没有鞭打发力。但如果你问鞭打为什么需要制动,这个就难解释了,具体的鞭打原理可以去看看。我们看马龙拉球,很多人可能没看到马龙拉球末端大臂和小臂的锁制是多么干净利索!很多人只看他顶胯转腰那一下,实际上最后锁住那一下更加重要。你锁不住,你的动作就很零碎,就没法把力量集中起来,就不能形成鞭打效应。

        为啥拉球用小臂?终极的答案就还是维持鞭打效应,小臂和大臂,你要柔性的发力,才能形成鞭打发力。你们看到谁拿个木棍来当做鞭子去抽打的?那不可能,这根本就形不成鞭打效应。鞭打必然是有一定韧性的编织,柔软的鞭子类的东西,才能形成鞭打效应!合适的鞭子,技巧过硬的人去甩,鞭子的尾部能破音速,所以鞭子声音巨大,那就是音爆的效果。

        鞭打效应是一方面,小臂和大臂协同发力,它的调节能力就好,就能在快节奏中去防守和反击。你不信试试看,小臂和大臂打直了,你能轻松快速的做动作么?这根本不可能。不仅快不起来,也很难精准去挡,去打,去拉球。

        越是探索,越是明白拉球不能用大臂;但其实这个时候不用研究太多,你就去学正确的标准的拉球就对了。也许有人会说,抡大臂也很爆啊!但试问,那个抡大臂的能到马龙和许昕的稳定性和连续性,没有人。而且有一说一,不只是国家队,专业队里面也没有人敢说自己用大臂拉球是对的,是有理的。与其固执己见,不如学学正宗的用小臂拉球的乒乓球,岂不乐哉!

       不过末了我想了想,拉球不能抡大臂最最重要的原因还是发力的“复合性”。你抡大臂,大臂要么往前为主,要么往上为主,不能往前撞击的同时又往上摩擦。而小臂和大臂的复合就不同了,你大臂可以往前撞击,小臂可以往上制造摩擦,所以拉球要转又快,必须是小臂和大臂的复合拉球。你单纯的抡大臂,绝大部分人都是撞击超多,但基本上没旋转!


为什么拉球依靠小臂而不是大臂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