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惜当下,过往不咎,学会选择与放弃!
禀 赋 效 应
电影《大话西游里》曾经有这么一段精典的台词:曾经有一份真挚的感情摆在我的面前我没有珍惜,等我失去的时候才追悔莫及,人间最痛苦的事莫过于此,如果上天能给我一次再来一次的机会,我会对哪个女孩说三个字:我爱你,如果非要在这份爱上加一个期限,我希望是一万年!
这段话说明了,人们失去自己拥有的东西的痛苦远大于得到这件东西时所拥有的快感。其实除开感情的悲观离合,运用到经济领域,这个规律叫做“禀赋效应”。
禀赋效应是指当个人一旦拥有某项物品,那么他对该物品价值的评价要比未拥有之前大大增加。它是由Richard Thaler(1980)提出的。这一现象可以用行为金融学中的“损失厌恶”理论来解释,该理论认为一定量的损失给人们带来的效用降低要多过相同的收益给人们带来的效用增加。因此人们在决策过程中对利害的权衡是不均衡的,对“避害”的考虑远大于对“趋利”的考虑。出于对损失的畏惧,人们在出卖商品时往往索要过高的价格。
禀 赋 效 应 案 例
课 堂 案 例
芝加哥大学MBA班曾做过一次测试,假定现在处于1998年,明天是乔丹和公牛队的NBA总冠军决赛。那么有两种情景:
1.你特别想看这场比赛,票已经售完,所以你必须去二手市场买票,那么你会出多少钱买这张票呢?
2.你恰好有一张票,但是你有更重要的事情无法前往,你必须去二手市场卖掉这张票,那么你这张票会卖多少钱?
芝加哥大学MBA的学生们给出的答案是:他们只愿意花330美元买这张票,但是他们希望这张票能卖1920美元。
交 易 案 例
一旦买入某一只股票,立刻对这家公司产生好感。如果股票涨了,舍不得卖。总觉得这只股票非常好,会一直上涨,其实不舍得卖,下跌时也一样。
举例来说:我们投入10万元,购买了一只名为荣华实业(600311) 的股票,结果现在跌到9元,账面浮亏1万元。你会不会卖出呢?大多数人不会,因为我们拥有就不想失去。
但假如出现了一个极端情况:在我们去上厕所的时候,股票交易软件没有关,家里的一只小猫触碰了鼠标,把荣华实业割肉卖出了。(这样的操盘手很多)你还会不会以现在的价格再次买回来?大多数人都不会了:割了也好,能补也不补了!一旦失去,人得态度立刻发生了变化。
生 活 案 例
借给一个朋友1万元,两年以后问他要。对方即使有实力还钱,也是支支吾吾的不愿意。
原因:你的一万元,被你的朋友借去了。他拥有的时间一长,就理所当然的觉得这是他资产的一部分,一旦让他吐出来,会很难受,就像是你抢他的钱一样。
所以,借钱给别人,最好按月收利息,或者让对方分期付款。不断的提醒朋友:这个钱不是你的。这样被欠债的几率就降低了。
看看银行借钱都是这样,要求每个月换。如果银行借你10万,告知你3年后一次连本带利归还,估计大多数人都还不上。因为在心里上早就以为钱是自己的了。
商 业 案 例
当你看到某种“不满意七天可以退货”的商品,就要提醒自己,或许真的可以退货,但当你把一件商品带回家试用时,“禀赋效应”就已经开始在你身上起作用了。你不太可能把已经拥有的东西退回去。
渤 生 解 读
商业世界里,消费者都认为自己有权利享受自己已经习惯的交易条件,并且把交易条件恶化当作一种损失。很多管理者在进行企业经营时没有意识到禀赋效应、错误地估计了顾客的“厌恶损失”的心理,这也是很多商业模式在改革的时候失败的重要原因。
珍惜当下,过往不咎,学会选择与放弃!
这恐怕是禀赋效应给我们最重要的生活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