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日本海军小型舰艇介绍——丁型海防舰
丁型海防舰是旧日本海军在二战中装备数量最多的新型海防舰,因全部被冠以偶数字编号,故又被称为第二号型海防舰,其舰体尺寸和武器配置与丙型基本相同,动力系统由于战争末期旧日本海军的柴油引擎产能不足换成了蒸汽机且只剩一座推进轴,航速虽然比丙型快了1节左右,续航力却比丙型少了整整三分之一,在载油量增大一倍后,14节航下只能跑4500海里,不过得益于装备的油煤混烧锅炉,丁型海防舰在1945年IJN重油短缺时不必担心燃料不足。

旧日本海军在1943-1944年向船厂发出了143艘丁型海防舰的订单,至1945年7月底,实际开工了71艘,分别是第2、4、6、8、10、12、14、16、18、20、22、24、26、28、30、32、34、36、38、40、42、44、46、48、50、52、54、56、58、60、62、64、66、68、70、72、74、76、78、80、82、84、102、104、106、112、116、118、122、124、126、130、132、134、138、142、144、150、154、156、158、160、186、190、192、194、196、198、200、202、204号,其中第70、80、122号于1945年初被取消建造,第58、62、78、116、142号于战后完工,故在战争结束前实际服役了63艘丁型海防舰。

基本性能
舰员:160人
标准排水量:740吨
满载排水量:940吨
舰艇尺寸:69.5m×8.60m×3.05m
动力:一座蒸汽机+两台锅炉,输出功率2500马力,单轴推进
续航力:4500海里/14节
航速:17.5节
武备
两座单装120毫米/45倍径十年式舰炮
两座三联装25毫米/60倍径九六式机关炮(后期型为2座三联+2座双联+6座单装)
一条深水炸弹投放轨+12座三式爆雷投射机(备弹120枚)
一部九三式水中探信仪、一部九三式水听器
一部81毫米/12倍径三式反潜迫击炮
一部22号对海电探
一部13式对空电探

在二战的最后一年多时间里,旧日本海军共有25艘丁型海防舰战沉,另有1艘于日本宣布投降后触雷沉没,此外还有15艘在大战中被潜艇、战机、水雷重创,大多未被修复。

第24号海防舰于1944年6月28日被美军潜艇(Archerfish)击沉;
第10号海防舰先是于1944年6月28日被美军潜艇(Pargo)重创,之后于1944年9月27日被美军潜艇(Plaice)击沉;
第38号海防舰于1944年11月25日被美军潜艇(Hardhead)击沉;
第64号海防舰于1944年12月3日被美军潜艇(Pipefish)击沉;
第28号海防舰于1944年12月14日被美军潜艇(Blenny)击沉;
第54号海防舰于1944年12月15日被美军航母舰载击沉;
第20号海防舰于1944年12月20日被美军舰载机击沉;
第138号海防舰于1945年1月2日被美国陆军航空兵击沉;
第42号海防舰于1945年1月10日被美军潜艇(Puffer)击沉;
第144号海防舰于1945年2月2日被美军潜艇(Besugo)击沉;
第56号海防舰于1945年2月17日被美军潜艇(Bowfin)击沉;
第66号海防舰于1945年3月13日被美国陆航战机击沉;
第68号海防舰于1945年3月24日被美军航母舰载机击沉;
第18号海防舰于1945年3月29日被美国陆航战机击沉;
第130号海防舰于1945年3月29日被美军潜艇(Hammerhead)击沉;
第186号海防舰于1945年4月2日被美军航母舰载机击沉;
第134号海防舰于1945年4月6日被美国陆航战机击沉;
第72号海防舰于1945年7月1日被美军潜艇(Haddo)击沉;

第74号海防舰于1945年7月14日被美军航母舰载机击沉;
第112号海防舰于1945年7月18日被美军潜艇(Barb)击沉;
第4号海防舰于1945年7月24、25、28日被美军航母舰载机连续重创后沉没;
第30号海防舰于1945年7月28日被航母舰载机击沉;
第2号海防舰于1945年7月30日被美军航母舰载机击沉;
第82号海防舰于1945年8月10日被苏联航空兵击沉;
第6号海防舰于1945年8月13日被美军潜艇(Atule)击沉;
第46号海防舰于1945年8月17日触雷沉没;

第8号海防舰于1944年8月10日被美军潜艇(Ное)重创;
第132号海防舰于1944年10月24日被美军潜艇(Besugo)重创;
第22号海防舰于1944年10月30日被美军潜艇(Salmon)击沉;
第124号、156号海防舰于1945年4月10日触雷重伤;
第40号海防舰于1945年4月13日触雷重伤;
第50号海防舰于1945年5月1日被美军潜艇(Sennet)击沉;
第200号海防舰于1945年5月17日触雷重伤;
第196号海防舰于1945年6月22日被美军潜艇(Piranha)重创;
第154号海防舰于1945年6月30日触雷重伤;
第204号海防舰于1945年7月17日触雷重伤;
第44号、190号海防舰于1945年7月28日被美军航母舰载机重创;
第16号海防舰于1945年8月13日被美军潜艇(Atule)重创;
第202号于1945年8月触雷重伤。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投降之后,剩余还能动的丁型海防舰全部被解除武装,转为执行运送复员回国及排雷任务,任务结束后于1947年变成了战争赔偿舰。

第8号、32号、60号、126号、154号、156号、160号海防舰赔偿给了英国;
第12号、22号、26号、36号、58号、106号、150号、158号海防舰赔偿给了美国;

第34号、48号、52号、76号、78号、102号、142号、196号海防舰赔偿给了苏联,分别更名为EK-32、EK-42、EK-36、EK-44、EK-37、EK-46、EK-38、EK-33,其中EK-44,EK-38在1954年重新加装了武器成为了巡逻舰48、49号;
第14号、40号、104号、118号、192号、194号、198号海防舰赔偿给了中国,其中40号、104号、194号在1948年被重新武装加入国民党海防舰队分别更名成安、泰安、威海,192号更名为同安但并未重新武装与另外三艘丁型海防舰一道被闲置。

在人民解放战争中,第14号、118号、194号、198号海防舰均被人民解放军获得,其中第14号、198号由于国民党政府腐败无能疏于管理,一真被搁置在黄浦江畔,舰上设备被大量盗卖。

这两舰直到上海解放后才被人民政府送进江南造船所维修,重新武装后被编入华东军区海军第2舰艇大队更名为武昌舰、西安舰;


威海号(原丁型194号)在渡江战役中被解放军炮火击中搁浅,修复后于1950年4月加入人民海军序列,改名济南舰;

118号则是在上海解放后加入了人民海军更名为长沙舰。

除以上4舰外,1955年根据中苏两国的会商谈判,苏联军队从旅顺口撤走,一批苏联军队的武器装备在旅顺就地直接以有偿或无偿的方式移交给中国,第48号、第49号巡逻舰这两艘原本的丁型海防舰第76号与142号也被无偿移交给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

作为人民海军旅顺基地最初仅有的三艘主力军舰之二,这两艘原本的丁型海防舰在1955年9月协同华东军区海军一起参与了辽东半岛抗登陆战役演习。

在1959年、1962年,这两舰还参演了电影《赤峰号》与《甲午风云》。


人民海军装备的6艘丁型海防舰,除武昌舰于1956年8月1日因恶劣海况搁浅被早早废弃外,其余五舰均服役到了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之后转为靶舰用于海军实弹射击演练,其中最后一艘丁型海防舰第74号舰体于八十年代末被用作鹰击-8型反舰导弹的射击靶舰被击沉。

上期链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