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专硕经验分享】不高分不逆袭上岸北大软微金科,努力你也可以做到

大家好,我是一个初试一般,复试一般,最后恰好是44/89录取的学生,看完我的经验,你一定会有一种这种什么都一般般,还有短板的学生也可以上岸北大的亲切感。那么下面我就给大家分享一下我的体会和教训吧。
学校和专业的选择
论城市我很喜欢上海,假期也总是去上海玩耍;我也很畏惧北京的寒冷,但我个人气质比较土俗呆萌(滞),北京更可以给我一种亲切的感觉,于是我就决定到北京去读研究生。选校也很容易,首先选出比我本科要好的学校:北大、清华、人大、北航;由于我本科是在工科院校读经济金融,研究生就想去一个更有人文情怀的学校读书;加之自主招生面试被人大拒绝过,很快我就决定报考北大。
在专业选择方面我的选择有光华、经院、数院、国发院和软微,坦白地讲,即使金融科技站在流行前沿,我也不能说软微是我最喜欢的专业,但软微有研究我喜欢方向(博弈论、经济增长、计量)的导师,而且我本科有正常的经济金融学位,研究生拿工科学位对我来说不太重要;所以在一年考上的时间约束下,软微是我的效用最大化的选择。
从个人情况来讲,我是一个数学转金融,本科部分课程英文授课,作业全英文的学生,虽然我很菜但我十分喜欢自己的专业。在这样的情况下我没有选择出国,因为我知道自己英语确实很一般,学起来让我很痛苦,这个时间让我学托福我觉得在浪费生命,不如好好复习几门专业课。最后我英语也只考了65分。而软微并不看重英语,而且软微招生人数较多,那么容错率也就大,你可能从高分段溜到低分段,但你不会进不了复试。
这里给大家放一下我当时找到的北京地区的所有金融硕士的列表,可能不全,比如我知道今年北师大也有了金融硕士,人大也有好几个学院。我也是这样知道的软微,所以前期大家要多收集信息,不要害怕收集信息浪费时间,选一个觉得感觉还可以的学校/专业报考。最好找一个让你感觉命中注定,感觉就是为自己量身打造的专业。
中石油的数学部分已经改成考396经济类联考了
虽然以上我理性的分析了很多,也自觉小时候没有很强烈的名校情怀的,譬如我高三才知道什么是985。那时候班级播放了一次北大的宣传片《仰望星空》(建议大家去b站看,虽然有点老套了,但还是很感动),可能那时起就生出了对北大的向往,这种心情就像引用苏轼的一句话:“ 庐山烟雨浙江潮,未到千般恨不消。”
初试科目复习攻略
在正式写我的复习方式之前,我先和大家强调几个我自己和我同别人交流中发现的坑或者体会。
1、 问别人每天学习多长时间,我告诉大家,我每天学8个小时左右,11月开始最多学11个小时,你听了是不是很不可思议;我一开始听别人怀疑地问我不可能吧,都觉得超级委屈。但后来我发现别人每周都会休息一天,而我从9月开始,就只有10月一号抽出一个晚上看了《我和我的祖国》,因为我觉得可以当英语作文素材,而且我喜欢朱一龙。那么其实我的总学习时间和一个一天学习10个小时一周休息一天的人是一样的。所以大家看到一天学习好久的学生也大可不必焦虑。(当然我知道我学习时间还是不够长其实…)
2、.网课。我觉得自己特别不适合倍速看网课,倍速这件事本身就说明你在焦虑,你在给自己看不完了、复习不完了的消极暗示。我看专业课网课的过程是:自学-网课(复习),也就是说我通常以网课来纠正自学的错误,而不是网课-笔记;所以我一般在比较累的时候看网课,一边看网课一边抠手。
3、有问题立即解决,有焦虑立即缓解。不要让问题变成你手机里存的以后再看的图片。焦虑就涉及到了很多人的经典问题:我应该一门一门的复习还是每天按时间段复习?我认为前期应该集中科目复习,不然当你复习到数学强化阶段时,你一想到你的专业课还一片混沌,你大概率看着数学题心乱如麻。所以我当时是数学基础->专业课基础+加深->数学强化、政治基础->专业课、数学、政治做题、英语->…
成功的经验千篇一律,无非是做够了题,调整好了心态。失败的原因则有很多,大家经验贴可以适可而止的看,也可以在b站、知乎搜索下别人对于失败的复盘。那么现在我就正式给大家写一下我的复习策略和过程,也许对略有偏科的同学有所启发:
复习策略
以政治(76)补英语(65),数学稳定发挥,专业课较高。我后期自己模考390分左右,最后考了380多分,分数线从360到了370;所以感觉要比线高30分左右才好。
复习过程:专业课(120+)
题型:软微是宏观、微观各5个大题(10*15分)
参考书籍:范里安、尼科尔森、平新桥、张维迎博论前3章;曼昆、张延
参考资料:以上所有书籍的课后题(做+复盘)、光华微观部分+ccer各20年真题、人大802十年、圣才参考书(看课后题答案)、凯程专业课网课
一战我不建议写怡课的练习册,边际收益太低;不要依赖网课,学长学姐的经验很好,但他们都是大佬,自学好基础知识,再辅以网课搭建知识体系,比如宏观xxx流派…。Ccer真题比较难,不会别害怕;范里安配套练习册非转专业不需要写。一定要好好利用真题模考,2.5小时写一套卷子。以我自己来说,我考到一个小时40分钟时候只写出了5个题,但我愣是依靠自我催眠说再蒙2个半道过线就差不多过初试…所以模考很重要。(至于我为什么考了121分最后…好多题我是从原理做起最后写出来的,专业课基础还是要打好的)
这里特别提一下凯程的答疑群,答疑群似乎每天只有我一个在持之以恒的提问,但我也没有因此羞涩…老师水平也很高;而且负责和我对接的凯程班主任老师很负责。
复习顺序:5、6月:范里安、曼昆、网课;7、8月:曼昆(宏观框架);8、9月平新乔;10月真题;11、12月尼科尔森【我这届是10月换书,所以我的复习顺序仅供参考】
复习过程:政治(75+)
参见我之前的复习攻略,有肖秀荣知识点精缩分享给大家:
复习过程:数学(120+)
参考书籍:张宇1000题,李正元数学全书,660题,真题,考前押题卷,凯程方浩网课
我曾是一个数学系学生,看我分数就知道我要劝你们别大意…数学系偏证明,而数学三考各种解题技巧。660题、1000题我都觉得不适合我,前者还是边际收益太低的问题,后者是思路奇异,建议在张宇8套卷中体会一下就好。前期数学建议慢慢做提高正确率,后期卡时间模拟。数学三境界:一道也不会、上手我就错、一看我就会。
复习顺序:我大三的时候决定考研就去旁听了大一的高数课然后写了张宇1000题,5月到7月写了全书,7、8月就每天随意写写660题(不要学我!!!我7、8月在集训营都在学宏观,我不后悔我自己这样复习,但我觉得不可复制,因为我660题10错1,数学还是可以的,虽然最后考的一般),9月强化课视频,这个时候我也发现我数学慢了,就花两周强化了一下。10月11月真题模拟题,隔一天写一份。
复习过程:英语(65+)
反面案例:我只写了15年真题的阅读部分,背了一些作文模版。
Ps:英语很重要很重要,但我看我专业文献没有很大障碍,我觉得学英语好烦,这是一个反面案例,大家参考别人的复习方法吧。据说研究生英语不够70还得上英语课,救命啊。
复试
软微复试考金融知识+英文问题(综合面试)
复习参考科目:公司理财、投资学、货币银行、国际金融、计量经济学、管理学、互联网金融等。
高亮:复试口语复习:淘宝搜索菲律宾外教,超级超值!我每次都约不同的老师,慢慢就不紧张了。
今年太特殊了,报了凯程复试(个人陈述、模拟面试、课程)准备突击,但今年特别拖拉,我书都看了好几遍才复试,我觉得正常情况下凯程突击和大学期末一样复习8门课效果比较好。
复试的时候老师人很和蔼,我不会的时候还耐心教了我,人太好了呜呜呜,还让我别紧张。具体问题不太方便透露,而且我被问到的问题没有普遍参考意义。大家一定要关注本科成绩单上的相关课程。
写在最后
最近有许多人问我啊你怎么考上的呀,其中不乏有大一、大二的学弟学妹。事实上我大一在学生会任职,参加公益活动,做兼职;大二转专业,经营公众号,辅修;大三做科研,大四考研。
我是经过了各种尝试才发现我喜欢我的专业,我要读研究生继续深入学习。希望大家不要把大学当成高中,读研也不是人生的唯一选择。